关于职场修炼的感悟 第一部分
本帖最后由 bfmy 于 2011-4-18 20:31 编辑人生的修道场
一个小时前,一张罚单伴随着交通警察职业的微笑和标准的敬礼,飘入驾驶室。我的交通违章零处罚记录从此作古。愤懑、失落、骂人的冲动,各种极端情绪充盈整个身体。
“爸爸,你怎么了?”坐在副驾驶的女儿,不解的看着我。
在6岁的孩子看来,警察是世界上最可亲、可敬、又可怕的人,可刚才的场景以及我现在的面容,警察叔叔显然没有扮演可亲、可敬的角色。为了避免她心中的爸爸与匪徒、小偷乃至灰太狼等不光彩的角色产生任何瓜葛,我只能强颜欢笑道:“爸爸开车技术不好,警察叔叔告诉我应该怎样开。”
“这张纸是干什么的?”她看着我手中的罚单,追问道。
“警察叔叔怕我忘了,把需要记住的事都写在纸上了。”
扣3分,罚款200元。15天内交罚款,过期每天按3%累加。我记住了。
“警察叔叔这么好!”
是啊,他真好!
墨镜背后的眼神也许是嘲笑、也许是冷漠、也许是关爱,也许什么都没有。可那副墨镜我永远忘不掉,下一张罚单也许会在墨镜的映衬下再次飘到手中。
也罢。
“墨菲定律”说过,该发生的早晚会发生;一张罚单也许预示着未来会诞生一个伟大的车手,“蝴蝶效应”终会显灵;用谎言伪装事实,但“破窗理论”早已揭晓,这个谎言还需要下一个谎言来伪装,早晚女儿会轻易识破我的谎言,况且撒谎对身体又不好,何必呢?
知微见著、串联古今、多愁善感,自古文人骚客偏好于此。我自认既不文、也不骚,只是偶有空想,盼周公他老人家可以引荐、结识先哲至圣,以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洞悉古今的冲动,不是为了流芳千古,只是相信,世间万物、人间百态定是万法归宗、殊途同归。如若悟得其中玄妙,世俗之追求已是信手拈来,出世做人、入世做事才是理想中的境界。如何修炼到此境界?佛家的修炼是通过研法、打坐,逐步了悟人生。我只是一介草民、凡夫俗子,若整日暮鼓晨钟、研法打坐,而忘记养家糊口的任务,必被周遭至爱所唾弃。所以,还需另寻他途。回想立世三十余载,遥望受人瞻仰之时,掐指一算,期间竟有大半的时间是在职场度过。也许,这是多数人的宿命;也许,人生的精妙就隐于其中;也许,职场就是人生的修道场。隐约感觉,参透,必得洒脱之人生。
爱与敬
日本医生江本胜撰写过一本奇书,叫《水知道答案》。此书有两奇,一奇:一个医生不思精进医术,居然废寝忘食的给装在不通容器中的水拍照,整天对水念念有词,最后还把照片整理成书,而且,此书在西方引起巨大的反响;二奇:此书展示了一个奇观—水是有生命的。当对容器中的水结晶说“谢谢”、“爱”、“很好”时,水结晶会非常清晰地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而且融化的时间变长;反之,面对“混蛋”、“恶魔”等词语时,水结晶的结构破碎而零散,很快就会融化。
人体的成分70%是水。人由水构成,了解这一点是关键。
自古,人喜水、敬水,更是不断解构、追求水所蕴含的意境,如“上善若水”、“学海”、“职涯”等等。如果真的“水知道答案”,不妨借用这样的结论,参悟一番:
我们身体中大部分是水,如果心中有爱,定会产生积极、健康的行为及语言。更重要的是,一谭积水中有一滴水落入,就会有无尽的波纹展开。个体之间都在互相影响,一个充满爱与感恩的心灵,可以影响周围的人群乃至世界。
爱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不仅驱动人向外追求,同时向内追求,平和及平衡人的心性。所谓“外离相,内不乱”,触目遇缘,都是兴致。
每个人都是你的机会。伟大与渺小、真诚与虚伪、杰出与平凡、光鲜与落寞、 善待与折磨,不管你是身临其境,还是冷眼旁观,每个人都会给你修炼心性的机会。人道即天道,感恩并敬畏,才能“理入现清明”,才能开解,进而笃实力行。
理想与现实
还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像水一样前进》,作者不详。文章很短,却惹得看客纷纷转载及传阅。只因语句精炼,却字字珠玑,把诸多困扰、迷失一一点破。
文章说,水无形,但天下适性最强者,非水莫属。遇阻碍,百转千回,委蛇曲折;遇通途,奔流而下,气势如虹。水不偏执,遇山则绕,遇平原则漫,遇网则渗,遇闸则歇。水很自信,因为水知道,世间能阻碍前进的,除了自己,别无他物。
文章还引用一位拳师说过的话:自然界的动物,但凡以坚硬的外壳著称的大都是可怜虫,而以灵活见长者基本上都是猛兽。人也是一样,硬者失去了柔软,稳者失去了灵活,运转不灵唯身硬,除了挨打还能干什么?
看来,水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胸怀梦想踏征途,这是每个理想主义者的激情写照。没有激情与梦想,要么陷入迷惘与彷徨,要么变成尸位素餐。但推车靠崖、当头棒喝这样的尴尬境地,也是理想与现实错位的结果之一。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不如意”也许是因为需要的很少,但欲望太多;也许是因为不明因果,不识天象,所以南辕北辙。“无二三”也许是因为自我设限、作茧自缚,也许是因为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管原因为何,这都是理想主义的迷局。所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处事智慧更显得弥足珍贵。
有段对话很有趣。唐朝时,石头禅师和弟子讨论“成佛”的话题。
弟子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成佛?”
石头禅师说:“你没有佛性。”
弟子想了想又问:“那么昆虫乃至飞禽走兽有没有佛性?”
石头却对他说:“都有。”
于是弟子不解的问:“为什么我没有佛性呢?”
石头禅师说:“因为你不肯承担!”
这是师父对弟子的棒喝,直接道出弟子在修行上的习气。肯承担,接受、把握生活中的现实,分析原因、克服困难,这些是成功的要素。从工作角度看,喜好要让位于使命;从心性角度看,肯承担才能有大开悟的机会。
(待续)
思考的价值
哲学中对价值的解释有好多种观点,其中一种叫“情感说”。是指“价值的源泉在于情感,情感是通过我们的感觉释放的,它帮助我们感知世界和辨认价值。以此观点解释的价值是不能测量或计算的价值,只能通过感觉经验或感知领会,例如美的价值”。
哲学往往令人无奈,他会把很复杂的事变得很简单,也会把很简单的事说的很复杂。
从工作角度,简单讲:所谓价值,就是你做的事情自己和其他人都是怎么看的。
对待一项工作,无外乎两种思考,一种:这是我的任务,另一种:这是我的作品。行随心,果因行,所谓情感说引发的价值就在这不同的心与行、因与果之间不断积累,朝着不同的方向放大。如前述,决定这两种不同态势的原因只有一个,即思考。
有一个伟大的词汇,叫“为什么”。每个人都在他的指引下沉淀、积累、成长。但这又是个令人避之不及的词汇,因为思辨是要付出脑力、心力的累差事。于是,“没感觉”、“差不多就行”就成了安全的掩体、舒适的温室,更是理想的借口。殊不知,掩体会塌陷,温室会解体,借口有时会耽误自己。
思考的价值在于“明因果长智慧”,在于不断积累开放的经验,在于对所见、所听、所学的吸纳保有余地,不断训练客观、开放的判断模式。勤于思考才能做到“空”。因为“空,方能纳万景”,但做到“空”不容易。人性中的自我、迷信权威是“空”的敌人,他们容易让判断迷失。
美丽的新世界
人们喜欢新的东西,因为“新”代表生机、希望、机遇等等。“新”承载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同时,这让人活在希望中。这种希望,也常常叫梦想。
梦想的价值,就在于不断给人以力量。在这种力量的作用下,时间变成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对待困难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实现目标的过程借喻为“少有人走的路”,人们也因为“愿景、价值、使命”紧紧联系在一起。
可是,人心是不稳定的,它很容易受到引诱,容易在光怪陆离的纷扰中迷失。目标本身就是诱惑,如果太多会让人无所适从,太大无法实现会让人妄自菲薄;赢也是一种诱惑,因为这容易让人陷入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往往因为太爱赢,行为及语言会发展出侵略性,这样会失去许多机缘;追求也是诱惑,但速度带来的快感会模糊人的眼睛,进而看不清身边的风景,甚至会筋疲力尽。
古人一直在提醒我们,追逐梦想过程中怎样避开重重陷阱。《易经》说:“蒙以养正,圣功也。”最开始的时候做正确的事,同时把事做正确,对于未来是无尽的功德。“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知”是知的高明,“简能”是做的简约、简单,这是知行合一的大智慧;《老子》说:“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管,任其发展,而是认识规律、尊重规律,不能妄为。
世界上没有捷径,所谓的捷径不过是方向正确、方法正确而不走冤枉路、不做无用功。捷径不一定是条“直路”,有时“直路”不能达到目的时,而“弯路”却能达到。“速度”亦然,“快速度”不一定就是用的时间短,当快速度不能达到目的时,慢速度却可以达到。所谓大直若曲、大快若慢。
纵然有陷阱、有诱惑,寻找捷径有时也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但是追求新世界、创造新世界是人的本性,因为生命不能等待。一时的顺逆成败不能阻挡对梦想的追求,只要抱持“因缘际遇皆修炼”的心境便无妨。
职场是圣地,这里可以铸就信仰;职场是面镜子,人生的种种疑惑这里都可以映射出答案;职场是人生的修道场,帮助你领悟人生的究竟。在这里,只要点亮心灯,你得到的不仅仅是精彩的未来,更是智慧与光明。
谢谢分享,好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