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gigi 发表于 2007-1-24 10:20:29
貌似小说juliajulia 发表于 2007-1-24 22:50:29
看后无语,可能自己的经历和很多人一样都是太平凡了,看到这篇文章,让自己有点震撼!独木不成林 发表于 2007-1-26 11:41:41
<p>像武侠小说</p>An_Eagle 发表于 2007-1-28 20:20:42
留念,我是做技术得,看看这样得文章洗礼自己zhzhs 发表于 2007-1-30 11:05:17
<p>如果楼主所言是真,那我真的是非常佩服了!可以加MSN聊聊嘛?</p>longlonger 发表于 2007-2-5 22:32:57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class="big" align="center"><b>清华工程师发明反偷窥武器 针孔摄像欲克星</b></td></tr><tr><td class="small" height="10"><br/></td></tr><tr><td align="center"></td></tr><tr><td class="small" height="10"><br/></td></tr><tr><td align="center" height="1"><table class="big" height="25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2"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class="big" valign="to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清华大学工程师发明“探测狗” 反偷窥找到自卫武器<br/> 特约记者 于祥明<br/> 据北京晨报报道,日前提请审议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中关于偷窥、偷拍和窃听行为的规定,让人们意识到偷窥问题的严重程度。根据法规进行处罚毕竟是事后处理,有什么办法能事先防止呢?记者日前发现,许多对外活动较多、经常出入公共场所的白领们已经开始使用一种“反偷窥探测狗”的小电子设备保护自己的隐私,一场偷窥与反偷窥的“电子战”开始在普通人中间悄悄打响。<br/> 浴室“针孔”致心理恐慌<br/> 通过朋友介绍,记者见到了周女士———一位反偷拍“行家”。她告诉记者,“一天在家里洗澡,隐隐约约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闪。”<br/> “当时特别害怕。”周女士回忆说,她急忙围上浴巾,跑出浴室。穿好衣服仔细看,发现是一个针孔摄像机。“有种非常特别的感觉。”周女士说,虽然事后她抓住了“偷窥者”(老公搞的恶作剧),老公也保证今后再不开这种玩笑。但是,“心理就像得了病,总是提心吊胆的。”<br/> 周女士开始变得疑神疑鬼,直到买了反偷拍“探测狗”才重新安下心来。周女士顺手从包里拿出“探测狗”,一块白色火柴盒大小的东西。周女士说,她常带着这只“探测狗”,感觉有危险的地方就拿出来探测。<br/> “探测狗”探10米范围<br/> 反偷窥“探测狗”的发明者———清华大学安全技术实验室唐泰工程师介绍说,研制“探测狗”的初衷是应一位朋友的要求,因为朋友之妻经常出差住店,而有关针孔摄像机的种种传言给夫妻俩带来了不小的恐慌,便求助于从事安全技术研究的唐泰。唐泰研究了市场上各式“针孔”的特点后研制出“探测狗”。据唐泰讲,由于顾客不断提出新要求,现在的“探测狗”已经是第三代了。<br/> 唐泰介绍说:“‘探测狗’能在10米的范围内侦测到无线摄像头发出的电磁波和无线电波。”他说着开启了一个无线“针孔”,记者手中的“探测狗”马上有了反应:警示红灯不停闪烁。<br/> 京沪穗等城市都有售<br/> 记者在中关村附近调查,看到有四、五家店铺在卖“探测狗”。记者粗略统计,在10分钟之内,有两三个人到柜台询问该商品。一位姓张的小老板告诉记者,反探测的设备一个月能出货四五件,顾客中男士多于女士。记者疑问:“难道男士比女士怕被偷拍吗?”小老板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多半是男士买给女士“送礼”的。除此之外,记者还在网上发现许许多多销售“探测狗”的商贩,而且除北京外,广州、上海等较发达地区都有销售。<br/> 偷窥反偷窥力拼设备<br/> 在采访中,唐泰表示,一个普通人进入客房或试衣间后,先要掏出反偷拍设备侦测一番,这种行为本身就已足够滑稽且让人感到悲哀。据他分析,出现这种局面完全是偷窥设备的泛滥导致的。<br/> 记者在北京的一些电子市场甚至是小商品批发市场看到,针孔摄像机已是随处可见,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摄像头只需100元就能买下,问价的人络绎不绝。<br/> 偷窥偷拍将属犯法<br/> 值得庆幸的是,近日提请审议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规定:偷窥、偷拍他人卧室、浴室等隐私场所,或者窃听他人隐私的行为,将处5日以上10日以下的行政拘留,情节严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的行政拘留;可以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br/></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longlonger 发表于 2007-2-5 22:33:12
作者简介:唐泰,1992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现任软媒安全技术实验室的总工程师。多年以来一直从事安全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是国内第一个反偷窥设备探测狗的发明者,“手机安全解决方案”的倡导人和积极推广者。在通信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唐泰工程师进行了很深入的探索。主要科研成果有:移动电话安全检测系统、移动电话屏蔽系统、生命探测系统、纳米材料技术……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84-172信箱安全技术实验室 Add:No.84-172 Post box,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邮编(Postcode):100084 E-mail:ttai@sina.comlonglonger 发表于 2007-2-5 22:34:19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height="40"><div class="font1" align="center"><b>教育部表态:“手机屏蔽器有害说”无根据</b></div></td></tr><tr><td class="linedistance"></td></tr><tr><td height="20"><table cellspacing="15" cellpadding="0" width="57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 style="FONT-SIZE: 10.8pt; LINE-HEIGHT: 130%;"><div align="center"></div><span class="font1"><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00" border="0" style="BORDER-RIGHT: #999 1px solid; BORDER-TOP: #999 1px solid; MARGIN: 0px 8px 8px 0px; BORDER-LEFT: #999 1px solid; BORDER-BOTTOM: #999 1px solid;"><tbody><tr><td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img height="225" src="http://www.southcn.com/it/itgdxw/200606020951_1280262.jpg" width="300" border="0" designtimeurl="C:\DOCUME~1\linjs\LOCALS~1\Temp\TrsPub\200606020951_1280262.jpg" alt=""/></font></td></tr><tr><td class="px12" align="left" bgcolor="#e0e0c9" style="PADDING-RIGHT: 3px; PADDING-LEFT: 8px; PADDING-BOTTOM: 3px; LINE-HEIGHT: 18px; PADDING-TOP: 6px;"><font face="宋体">在考场上广泛使用的手机屏蔽器。《北京娱乐信报》供图</font></td></tr></tbody></table><table align="left"><tbody><tr><td><span id="adv_div_default" style="DISPLAY: none;"><font face="宋体"></font></span></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font face="宋体"> 北京消息 延续去年,今年具有信号干扰功能的手机屏蔽器被各地考试管理机构作为防止考生作弊的技术手段安装在许多考场中。然而,5月24日,一篇《手机屏蔽器创始人称手机屏蔽器对人有害》的文章被媒体广泛转载。 </font><p><font face="宋体"> 对此,教育部5月31日正式表态,此说法缺乏科学证据。教育部还表示,虽然教育部对考场是否使用手机屏蔽器无强制要求,但手机屏蔽器是目前有效防止大面积作弊的最好手段,之前已经出台了一个关于学校使用手机屏蔽器安全的要求,近期将会再出台一个关于使用该仪器的指导办法。</font></p><p><font face="宋体"></font></p><p><font face="宋体"> “创始人”称屏蔽器有害</font></p><p><font face="宋体"></font></p><p><font face="宋体"> 5月24日,某报刊登了一篇探讨手机屏蔽器问题的文章,文中引用自称是“我国第一台手机屏蔽器的创始人、清华大学的唐泰”的说法:“手机屏蔽器会影响人的正常思考!”文章还记叙了记者近距离亲身体验的发现:“半分钟不到,手机信号全无;10分钟,记者开始感觉到脸、四肢出现麻痹;15分钟,头开始昏沉,说话结巴,无法集中思维,胸口憋闷,有恶心欲吐的感觉。”</font></p><p><font face="宋体"></font></p><p><font face="宋体"> “唐泰”并非清华专家</font></p><p><font face="宋体"></font></p><p><font face="宋体"> 据“唐泰”博客和媒体上自称,“唐泰:我国第一台手机屏蔽器的创始人,清华大学软媒安全技术实验室总工程师。”记者对这一说法进行了调查。</font></p><p><font face="宋体"> 5月25日,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有关负责人,他们表示,学校并无唐泰这样一个人。前天,教育部也公开了这一说法。</font></p><p><font face="宋体"> 前天下午,记者拨通了唐泰博客网页公布的软媒安全技术实验室电话,一位自称唐泰同事的王女士在电话中称:“我们不再接受媒体采访,这是唐泰本人的意思。”对于实验室是否隶属清华大学这样的问题,对方也是三缄其口。</font></p><p><font face="宋体"> 记者从工商部门查到的信息显示:北京软媒科技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并无联系。</font></p><p><font face="宋体"></font></p><p><font face="宋体"> 辐射和手机差不多</font></p><p><font face="宋体"></font></p><p><font face="宋体"> 为了解手机屏蔽器的情况,记者又采访了一直进行该类产品研发与销售的北京昊德泰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宋先生。</font></p><p><font face="宋体"> 据他介绍,国内首部同类产品是韩国货,当时价格为每台1万元,根据其原理研发的国内产品,目前市面售价约为1000元。</font></p><p><font face="宋体"> 接着,记者在该公司也进行了一个小测验。记者坐到了距手机屏蔽器两米处的椅子上。打开屏蔽器机顶上的电源开关后,记者等4人在房内待了近半小时,始终没有人出现“头晕脚软、恶心欲吐的症状”。</font></p><p><font face="宋体"> 教育部学生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手机屏蔽器对人体的危害性,不能笼统说有害无害,辐射跟距离有关系,离得很远影响很小,贴着耳朵影响就很大。</font></p><p><font face="宋体"> 长期研发与销售该产品的宋先生说,“目前手机电子功率值是2瓦,而手机屏蔽器的功率要小于2瓦。手机屏蔽器的功率和手机的功率差不多。”而且产品推广前曾送到公安部电子一所进行检测,并未发现异常。</font></p><p><font face="宋体"> 另外,北京136家影院都引进了这种手机屏蔽器,其中70%进行了安装使用,也并未发生覆盖地区人体产生不适的情况。</font></p><p><font face="宋体"></font></p><p><font face="宋体"> 《北京娱乐信报》供稿</font></p></span></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longlonger 发表于 2007-2-5 22:34:49
看来唐兄的市场运作能力很强啊liangest 发表于 2007-2-14 12:53:35
<p>楷模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