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隆 发表于 2003-4-5 20:33:00

案例85:一个百年老厂在家门口遭遇的困境

[说明]:

  此案例是湖南大学网络学院2002年10月份市场营销学考试的复习题,请教高人解答或者解题思路,不胜感激啊!


[案例]:

  上海蜜饯厂是一家创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百年老厂,如今走入了因境,它生产的各类蜜饯的年生产量已从高峰时的3000多吨,下降到400多吨,去年亏损额达到68万;蜜饯承销店家在市内外总共只有300多家,而历史上最好的年份单上海市内就有3000多家。

  改革开放前,上海蜜饯厂的经营无忧无虑。当时,该厂所产蜜饯集“京”、“广”、“闽”、“潮”、“苏”五方特色,传统产品奶油话梅、琥柏杏梅、香葡萄等都是部优、市优产品。无花果脯、玫瑰杨杨梅更是行销国外。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上海街头巷尾大大小小的南货店、粮果店、蜜饯柜台摆放的几乎清一色都是上海货。

  但前几年,广东蜜饯一马当先迅速进入上海百姓家;随后,浙江、江苏、福建等地的一些蜜饯名品在上海商店也开始纷纷露脸。遗憾的是,上海蜜饯厂处于市场竞争之中,却没有竞争意识。百年老厂看不起外地乡镇小厂的“原始”工艺,对他们善待商家的种种“攻心”、“公关”技巧,更是嗤之以鼻。外地小厂很善于翻出蜜饯新“花样”,百年老厂的评价却是“花头花脑”;外地小厂生产的蜜饯外包装很漂亮,百年老厂却认为“有啥稀奇”。但就在“不以为意”中,王中王话梅、佳宝九制陈皮等外省市蜜饯品牌,在上海市场上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份额,有些甚至还挂起了泰国、菲律宾等国的“洋牌子”,惟独上海的“土产” 蜜饯踪影难觅。上海蜜饯厂产品的市场覆盖率连连下降,企业效益频频滑坡,尽管后来该厂也生产起了小包装蜜饯,但“后发效应”总是大打折扣,难于从根本上摆脱竞争失利的窘境。


[讨论]:

  1、上海蜜饯厂属于哪种类型的竞争反应模式?这一反应模式有何弊端?
  2、通过本案例的分析可得到什么启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案例85:一个百年老厂在家门口遭遇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