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财富当‘包袱’
<P> 莫把财富当‘包袱’</P><P> “有的人往往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当作包袱,其实这是一笔财富。无论是农民企业家还是默默地奉献着的一线劳动者,同样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政协会上,一位委员的这番话,发人深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十分关心农民生计。去年,仅支付的清欠农民工工资一项,就达148亿多元。可见,农民工创造社会财富之大。但在一些地方,农村富余劳动力仍被视作“包袱”,农民进城务工的环境仍不理想。
中国农村共有1亿多富余劳动力,这批劳动力的出路,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系到农村乃至全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民艰苦创业,为国家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试想,没有数量充足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珠江三角洲的大批工业品如何能打入国际市场?没有农民的奋斗和努力,乡镇企业又怎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由青青小草变为参天大树?没有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在农村经济出现徘徊的情况下,全国农民人均年收入如何能保持恢复性增长?
目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劳动生产率水平。要把充裕的农村劳动力的潜在优势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还需做大量工作。从去年起,国家决定用7年时间,每年培训2000万人次农民工,使他们基本掌握一项在城镇创业、就业的技能,这是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福音,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福音。
让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个重要方面,是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改善他们生产生活的外部条件。党中央、国务院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受农民欢迎。今年的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防止变换手法向进城就业农民及用工单位乱收费。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加强农民工培训,多渠道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人口多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我们既要看到面临的压力,也要看到有利的方面。扬长补短,趋利避害,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对待这个问题。千万莫把财富当“包袱”。
</P> 没人嫌钱多 怎么看待人多?如果能产生效益,就是财富。如果不是,则是包袱。 只是没有合理的挖掘潜力而已 <P>嗯!!只要认真的培训一个月。</P><P>因为他们知道工作来之不易----所以,他们认真,努力,肯吃苦。</P><P>建议技术水平含量不高的,尽量选择。</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