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悠扬 发表于 2004-4-1 15:53:01

<P>呵呵!</P><P>老师们,还是不懂“着相”啊....这些术语怎么对我总是很难啊!</P>

aqsw 发表于 2004-4-2 08:04:18

<P>    佛家讲因果,因厌生离。(“厌离”是古语法,古人说话精炼,两个字就把很多很多事情都说了。)
    free668说得不错。
    厌离的目的、精进的目的都是放下、解脱。不再因所生厌而苦、因所缚而苦、因执而苦......
   当然在很多时候精进是放下,放下是精进,但要看具体所指。</P><P>
    关于“空”、“放”......等字眼是因为东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和事物的针对性不同等而做成的。还有一个关键是生命的来源问题。</P><P>
拙见:
    如何精进?依法而行就是在精进中了。就好比一个走在回家的路上的人,他(她)只是一条心顺着这条道走下去,很快就走到家了。这就是精进。而另外一个也是走在这个路上,可是他(她)不是心无旁杂地走,而是前思后想又左顾右盼,还惦念着能有一个人陪着就好了,走来走去也没走多远。这肯定就不是精进了。
    达到境界,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只要一直走下去就自然达到了。</P>

free668 发表于 2004-4-2 10:16:34

<P>扬子 :</P><P>说到不着相,论坛交流可算最不着相的了,财富、地位、权势都消失了,只有一个个ID。</P><P>但这样的地方,有卸下面具者,有戴上更厚的面具者.......孰不知,戴什么面具,正折射出最深的东西。</P><P>----讲到这里,我想起我到“南山寺”的一个场景:我走进“不二”法门,站在三面观世音的塑像下,猛一回头,看见“不二”法门牌匾的背面书有二字:“一贯”。出门的时候,我有仔细看了这块牌匾,“一贯”......。南山寺要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要获得幸福,需入“不二”,归俗世要保持“一贯”。出世入世在一念之间。此所谓,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非常妙!</P><P>            再说一部电影《无间道》,当“黑道警察”在那个漆黑的屋里,举手向他死去的战友敬礼的时候,他内心是多么痛苦!他不能站在街道上行礼,因为他现实中“表演”的角色不允许,他内心和外在在两个世界,内心和行为强烈地冲突,这种冲突足以将人送入“地狱”,此所谓“人间地狱”。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不也是这样么?我们强烈地冲突着,“快乐并痛苦着”。所以,佛说:苦海无边。走出来,回归自己,找到自己。此所谓:回头是岸。</P><P>            仔细看看《盔甲骑士》,“盔甲骑士”最后把“山”仍到了崖下,骑士呈现了,这不是登山,是回归,是回家。</P><P>^_^</P><P>            </P><P>钟声悠扬:</P><P>老师们,还是不懂“着相”啊....这些术语怎么对我总是很难啊!</P><P>--free语录:当一个男人那在寻找他生命的另一半的时候,他会盯着目标的脸和眼睛,而不是胸部和殿部。</P><P>       这不是戏言,在失败的婚姻中,往往双方都是不知道该在对方那里寻找什么。</P><P>       能理解吗?这就叫“不着相”。</P><P>^_^</P><P>aqsw:</P><P>还有一个关键是生命的来源问题。</P><P>--回归必有这一关。了生脱死!也就是对生命的追索:我从哪来,到哪去?生命究竟有何意义。不明生命实相,就无法找到回家的路。需要无比的勇气!但要提醒的是,了生脱死不是残害生命!佛说:残害生命是杀佛,因为众生皆佛哦!包括自己的生命。</P><P>^_^</P>

钟声悠扬 发表于 2004-4-2 17:08:54

<P>稍微有点理解.....</P><P>如果从佛法角度看婚姻、恋爱、婚外恋、三角恋....有什么特别的说法?</P><P>成功的婚姻,是不是双方就知道该在对方那里寻找什么吗?</P><P>法律上是可以啦...条文都在.....</P>

free668 发表于 2004-4-2 21:49:31

<P>如果从佛法角度看婚姻、恋爱、婚外恋、三角恋....有什么特别的说法?</P><P>--笑话了。佛法解释人,并不解释人和人形成经济共同体-婚姻。在婚姻中,除了经济共同体外,还有爱情。对吗?如果没有爱情,婚姻就是纯粹的经济共同体,是死的婚姻。不是吗?你说得对。佛法可以解释一见钟情、恋爱、混外恋、三角恋,不仅如此,还可以解释LSD、抑郁症等等等等。</P><P>成功的婚姻,是不是双方就知道该在对方那里寻找什么吗?</P><P>--成功的婚姻是活的婚姻,不仅有经济共同体,还有爱情。爱情就像企业中的企业文化,在婚姻这个经济体里,爱情是灵魂。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对吧?成功额婚姻是双方都知道在婚姻里寻找什么,不是激情,是爱情。爱情是有生命的,当激情慢慢退却,爱情当是主角。但在很多婚姻里,爱情是不清楚的一种状态,时间长了,“盔甲”锈蚀了,凝固了,左手和右手没有感觉了,于是好像爱情随着激情消失了。</P><P>       失败的婚姻往往不是爱消失了,而是双方不能再感受爱了。为什么?“盔甲”。</P><P>free语录:“当鞋合脚时,脚被忘掉了。”放下!放下那日益膨胀的“自我”,每一个婚姻都是如此幸福美满。
</P><P>法律上是可以啦...条文都在.....</P><P>--法律管“心”吗?</P>

钟声悠扬 发表于 2004-4-3 07:08:28

<P>也许吧.....</P><P>如果仅仅从我的经历和感受来说.....有的地方难以认同....我自己是个感情失败高手耶..呵呵....当然这不是最关键的.....</P><P>呵呵.....</P><P>周末愉快哦....</P>

ge_albert 发表于 2004-4-11 22:56:54

<P>小子胡言,请大家指正:</P><P>佛家认为,一切妄念起于无明,因妄念而生种种执者,因执者而生种种痛苦。</P><P>妄念者“空”为妄念,“放”妄念,“执着”为妄念,“厌离”为妄念,“精进”亦为妄念,何故?因“空、放、执着、厌离、精进”之念皆已着相,均是有为;故曰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P><P>何谓有漏无漏?妄念生即为有漏,即会执着而生痛苦。人性本与佛性一般无二,只因无明而生妄念,即为“漏”。</P><P>佛教思想与基督教的区别,在于基督教着眼于“人性”的有为法,而佛家思想着眼于“人性”根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P>

free668 发表于 2004-4-12 09:31:41

<P>善哉!</P><P>“无明”在于“尝果”而未“明因”。“精进”在于“明果”而“修因”。所谓“精”在“刹那”之间。</P><P>有念皆“妄”,当“念”完全融入“我无”,人就与“自然”完全容为一体。</P><P>“无念无想”----习惯。</P><P>对人而言,“爱”成为习惯。对企业而言,“文化”成为习惯。对社会而言,“道德”成为习惯。对人类而言,“和谐”成为习惯。...</P><P>^_^</P>

ge_albert 发表于 2004-4-12 13:14:36

<P>其实佛家有其完善的思想体系,对事物的观察角度和思维与世俗观念在根本完全不同。</P><P>说到底,在于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完全不一样。</P>

free668 发表于 2004-4-13 08:26:2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ge_albert</I>在2004-4-12 13:14:36的发言:</B>

<P>其实佛家有其完善的思想体系,对事物的观察角度和思维与世俗观念在根本完全不同。</P>
<P>说到底,在于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完全不一样。</P></DIV>
<P>
<P>我觉得佛学是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佛学就是为了这个答案。哲学一直在追问,没有答案。宗教应用这个答案。佛学给出这个答案的“求解公式”。</P>
<P>拙见,不妥海涵!</P>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求教] 厌离与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