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leslie 发表于 2004-1-1 12:03:00

诚信考验中国商人 [转帖]

消费故事:我在国外被同胞坑 诚信考验中国商人
2003-12-31 09:13:17  


  
  前不久,我出了趟国,买了一小箱据说是该国特产的果酒。可回家后才发现,竟然被开店的女同胞“宰”了两次———先是酒的数量少了3瓶,然后发现,这些酒竟是过期的。

  回家时,我满心欢喜。因为,该酒零售不讲价,而我买一箱12瓶中的10瓶,竟然也成功地杀了价。撕开一层层胶条和密密实实的包装,露出的空格竟 然将近一半,数了两三遍,都是7瓶。

  购物店系独门独院,有人看守铁门,那是个周围没有什么人的僻静街区。院内有两家店,小店紧挨着外面的走廊。店主是个语速极快的上海女人,年轻且面孔姣好。

  但导游带大家先到里头外国人开的大店,我是从大店出来拐入小店的第1个游客,发现这里有传闻的特产果酒。我想多买几瓶,价钱总砍不下来。上海女店主很老练地笑着说:“要买一箱才能还价。你多叫点人来我这儿,不买一箱也可以便宜些!”

  利益驱使我返回大店,从众心理又使我跟随大伙儿再进小店。小店商品恰与大店互补,它有食品饮料和化妆品。同行的人像发现了新大陆,纷纷解囊买这买那,都怕漏掉了宝贝。一时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店人声鼎沸。我旧话重提,和女店主讨价还价后成交了:一箱可以少买两瓶。

  在她“快快打包,多给打些胶条”的大声吆喝中,惟一的女帮手在柜台后面应声而做,我则在台前忙不迭地数钱、交款。此时,女导游开始催促大家“上车、上车啦!”我没来得及查点货品,就提着如国内垃圾袋般的劣质塑料袋喜洋洋地上了路。

  如今,我无法知道那家坑我的小店的名称和地址,因为没有机打的收款凭据,没有一张手写的纸条,更没有发票,深灰色的塑料购物袋上连个字母也没印。

  备觉讽刺的是,女店主自称离国多年、“做生意不容易”时,我们还以“娘家人”自居嘘寒问暖:“有空到北京玩一玩。听见我们说中国话,感觉挺亲的吧!”

  回国20多天,酒之伤痛已痊愈。

  上周日串门,欲以异域果酒邀友品尝。谁知开瓶后,怎么也倒不出来,原来早已经变质凝固。不甘之下用筷子杵,倒出来的东西状如豆腐渣!同一批生产出来的另外几瓶果酒已经赠人,其“下场”可想而知。

  我不知道,这家小店是不是连当地的消费者也欺骗,更不知道,这家小店的做法在该国是不是普遍现象。但我知道,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俄罗斯卖得不好。主要是因为,中国商人老爱用假冒伪劣产品糊弄人。

  中国有句古话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俄罗斯人不爱买中国货与在外国的中国人开店骗中国人,除了经济原因,应该另有深究之处才说得通。(汉謦)

viewfinder 发表于 2004-1-2 15:08:00

自毁生意啊

liuqingjin 发表于 2004-1-7 09:24:00

忽然想起余老说的有关中国人和日本人在外国租房子的例子。

ele9 发表于 2008-3-18 21:21:00

<p>这种情况其实在国内也很普遍,旅游区,火车站,或流动人口相对多的地方,特别是私人小店无处不存在隐瞒和欺诈、假钞等。</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诚信考验中国商人 [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