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别了,李老板
<p><font size="3">谁都无法和生理年龄做对,即使位至正部级的国资委掌门人。24日这天,李荣融卸任了。对这位被业内称之为“李老板”的高官,舆论大多送上了告别的鲜花,当然,其中也难免一些刺耳障眼的难听话。</font></p><p><font size="3">出任掌门责任使然</font></p>
<p><font size="3">一个人的功过是非,无疑要由历史评价。作为中国国有资本的管理者,李荣融首先是一位开拓者,功也罢过也好,如果脱离了这个基本前提,就是妄评乱议。2003年,最高层拍板设立国资委,但冠以的定语是“特设机构”,言下之意,这是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如果不行就推倒重来。李荣融此前任国家经委主任,刚刚在2年前主持完国企的3年脱困改造,由他来执掌国资委,有点顺水顺舟的意思。但其时的无奈在于,对于这样一个特设机构,不少人的心中多少都有点敬畏,并进而退避三舍的心理。 </font></p>
<p><font size="3">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出掌国资委,是现实的使命归宿,更是个人勇挑重担的责任选择。7年过去了,李向国人交出了答卷。这份答卷,从表面上看十分亮丽:截至2009年,央企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1万亿元,年均增长16.74%;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12.63万亿元,年均增长20.8%;实现利润从2405亿元增加到8151亿元,年均增长19%。从2006年起,中央企业开始上缴国有资本收益,3年累计上缴1371亿元。2003年,只有6家央企进入世界500强,2006年增加到16户,2010年又增加到30家。</font></p>
<p><font size="3">作为温家宝内阁最重要的赚钱阁员之一,李荣融交出的这份答卷,相信会令总理满意。李实现了当初的承诺,在国有资产得以保值的同时,还实现了几何级数的大幅增值。在做大做强方面,央企的地位和盈利能力,也赢得了世界的承认和尊重。<span id="more-1336"></span></font></p>
<p><font size="3">央企壮大一路骂声</font></p>
<p><font size="3">但是,李荣融率领的企业国家队,却是在一路的国内骂声中壮大的。对于央企,舆论时而骄傲于其成绩,时而愤怒于其垄断。李在任7年,最大的不解就是,央企无论搞好还是搞坏,都要被骂。他说,“总是有一股势力,国企穷的时候骂人,说我们把国企搞亏了,现在国企赢利了,他们也骂,说哎哟这是垄断。”李为此开出的药方是,“不管人家怎么评论,关键还是要(赢利)有钱,有钱就是我‘凶’。”说归说,骂归骂,大家仍各行其道,表面虽相安无事,但其中况味,只有李和他手下的央企老板们自知。</font></p>
<p><font size="3">舆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在大量占有垄断性资源的前提下取得的。7年来,李在管理上始终秉持以做减法的方式实现做加法甚至做乘法的结果。央企从2003年的196家下降到现在的123家,数量上少了1/3强。但是,合并重组做大后的央企,却也同时实现了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占有。作为国有资本的代言人掌管人,李荣融无疑是合格的,可惜的是,国有资本强力的渗透,侵蚀了民营资本的空间。中国经济结构已有的弊病,不但没有好转,还有进一步走坏的迹象,那道只让民营资本看赚钱精彩却不许进入的玻璃门,无形中也在不断地扩大着。</font></p>
<p><font size="3">面对这样的国进民退,李老板无论怎样也不会承认。当然,这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屁股指挥脑袋的体制局限。尽管戴着各种枷锁,李仍是个擅舞者。这位温文尔雅的苏州人,指挥他的麾下,通过MBO和IPO,一方面将央企推入市场,另方面也顺手兑现了垄断红利。所以,李交出的答卷,其中固然有他个人的功绩,但时代赋予央企的机遇作用,同样不可小视。李在位7年,恰逢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中国的央企就是4万亿刺激计划的最大得益者。所谓水涨船高,所谓时也运也,李老板都遇到了。</font></p>
<p><font size="3">任内最后办成两事</font></p>
<p><font size="3">回首往事的时候,相信李老板会生出几个遗憾。他在上任之初,设想要将央企减少到30至50家,后来又改成80到100家,最终却只减少到123家,距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他主张的央企用人机制改革以及薪酬体制改革,一个正在进行效果尚不昭彰,一个无论怎么改却都被业内业外诟病。李荣融面临的困难困境和背负的桎梏枷锁,外人难以体会。设立之初,国资委就被赋予“管人、管事、管资产”的职能,但是,多达55家的副部级央企领导却一直由中组部任命,李最多只能对剩下的二级央企有绝对的发言权。此种体制下,还能指望李老板跳出更美妙的舞蹈吗?</font></p>
<p><font size="3">这同样是一种时也运也。评价李老板,一定要在21世纪初的中国时代背景下进行。李应该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国有资产管理开拓者和掌门人。过多地对其苛求,就是求全责备。</font></p>
<p><font size="3">李在任内最后的日子中,办成了两件事,一是推荐并最终使得自己的副手王勇接班,二是一直力主组建的中投二号终于获得批准。他给王勇留下了国有资产统一管理的类似董事会的一个平台,其意义在于,王勇能在更大的范围内,真正按照公司管治的架构管理国有资产国有资本。这是一处点睛之笔,也是李老板精彩的谢幕演出。</font></p>
<p><font size="3">李老板为他的后任搭好了台子,至于王勇是否和如何继续唱“重组做大”和“改革改制”这两出戏,拭目以待吧。(</font></p> <p>见解独到而全面!</p> 在北大读研的时候见过李老板,人很严肃、内敛、有深度。 学习看问题的角度。 <p>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p> 作者站的高度很高 既然是企业,企业的领导为什么要由中组部任命? 中国特有国情往往决定了很多 学习中…… 因为严格的说,那根本就不是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