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WORD-BREAK: break-all"><font face="宋体"><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Arial"><o:p></o:p></span></font></p> 一、 允许孩子发表对学校和老师的看法 </font><br/>当家长发现孩子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时,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的、自由的发表意见的心理氛围,使孩子毫不隐瞒地讲清楚老师批评自己的原因、以及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接受批评的心情。家长一方面要认真听取孩子对事情的全面经过的陈述,以及孩子对老师批评和处理意见的看法。另一方面要冷静分析孩子产生抵触心理的主要原因,并采取适宜的方法予以解决。 </font><br/>如果是属于孩子认识偏激或行为错误时,家长要积极引导,帮助孩子纠正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和行为上的错误,心服口服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和客观地看待他人的错误。并不断提高孩子对缺点或问题的认识能力,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font><br/>如果是属于老师处理问题存在片面性或有失误时。家长要积极主动于老师交换意见,帮助老师弥补教育过程的疏忽和过失,以化解孩子的抵触心理,从而达到真正教育孩子的目的。 </font><br/>二、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font><br/>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创造情景让孩子亲身体会老师的难处,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减轻或避免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切记再没搞清事实真相之前就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或对老时表示不满。如,有的家长一听说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或顶撞老师,就不分青红皂白给孩子一顿训斥,也不给孩子讲明道理。这既不能使孩子从中受到教育,也不能缓解师生间的矛盾,甚至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font><br/>三、 积极配合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font><br/>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为,这对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是极其重要的。 </font><br/>四、 不要在孩子面前与老师争执 </font><br/>在某一个问题上或某一件事上,家长和老师可能会有不同看法和意见。这时候,要避开孩子互相交换意见,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各行其是。否则,会使孩子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或无所适从,甚至使孩子养成两面派的坏毛病,造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教育作用相互排斥或抵消的不良后果。特别要强调的是,家长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讲有损老是尊严的话。 </font><br/>五、教孩子学会自我调节 </font><br/>以父母之爱比教师之情,以分析持久性抵触情绪的危害来进行说服,同时教育孩子寻求适当的途径和方法去克服抵触情绪,如理智、转移、幽默、升华、自慰和自控等,启发孩子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font><br/></font><br/></font><br/> 教师对后进生鼓励的缺乏,让孩子失去了自信心,对老师缺乏信任,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教师有时不看过程,对于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良好的迹象充耳不闻,对他们的错误说的多,对他们的进步表扬的少。一味的用超孩子能力的要求来要求孩子,不着眼实际,使孩子在失败、错误之后得不到及时鼓励而变得颓废,丧失信心,最终对自己的要求放在了生存的底线,极易产生抵触情绪。 <p>希望老师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p> <p>当一个老师不得不完成上面交待下来的升级率,当一个老师不得不面对全班60名学生并且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还有早自习和晚自习),当一个老师的工资只有校长的N分之一的时候,还会有心思进行人性化教育吗?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下,是不是?这体制问题,和老师无关,原因要找对。</p>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