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浅议概念营销的误区和陷阱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ackground="#ffffff" border="0"><tbody>
<tr>
<td colspan="2">所谓概念销,在国外叫做“定位”或者“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独特的销售主张)”,是基于对市场的研究以及对潜在顾客心智需求的了解,在国内被称为“概念”,是中国语言的特色。 <br/>
<p> 概念产品在某些行业又被称为“功能产品”,实际上任何产品都有其功能的,那这句行话是什么意思呢?在中国营销界看来,功能产品就是指产品除了本身属性和常规功能之外具有的增值功能或者附加价值功能。比如牙膏有清洁防蛀的功能,如果这时候企业提出“坚固牙龈”,就是功能附加,这个牙膏就被业内认为是功能产品;再比如手机有信息沟通的功能,某企业说手机是身份的象征,这时候手机也就成了功能产品;比如脸盆有洗脸的(洗衣服)的功能,某产品推出的洗脸盆有磁化水美容功能,那这款脸盆就是功能产品。</p>
<p> 国内的医药保健产品、日用化妆品、电子数码产品、学习机产品、时尚产品、运动产品等都普遍采用概念营销的方式,甚至还产生了众多以“概念营销”为主的专业公司和专业人士,包括很多“概念营销”的研究者。</p>
<p> 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繁荣,专业机构的大量出现,以及中国企业开始用市场眼光面对现实,中国企业死于概念的说法也开始流传,这里的死于概念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过于依赖概念,忽略了企业管理、渠道和执行力,这实际是死于管理,不是死于概念;另外一种就是概念偏差或者概念错误,导致“策略不对一切白费”,我们今天就来谈谈概念营销的一些偏差,或者说误区。</p>
<p> <strong>加法过多</strong></p>
<p> 什么叫“概念加法”,就是在同类产品的概念基础上加概念,使之1+1>2,用来进行对比竞争。</p>
<p> 日化行业是最善于利用加法的,你能“去屑”,我就能“去屑护法二合一”;你能“滋润”,我就能“洗发滋润一步到位”;你能“无磷”,我就能“无磷还不伤手”;你能“防脱发”,我就能“止痒防脱”……但是几年加法来来去去,做的好的还是那几家,抛开企业执行,我们看到的还是在于策略的准确,以及借用形象代言人、流行、时尚的力量,所谓整合策略,不仅仅是单纯的产品策略。</p>
<p> 中国企业做加法概念失败的例子众多。保健品行业著名的“女人缘胶囊”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是保健品大鳄万基的作品,因为看到行业红桃K的不败、康复来血尔的崛起、甚至东阿阿胶的巨大利润,于是在张曼玉最红的时候启用张曼玉代言,以加法“补血红了脸,还有色斑怎么办?”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因为红桃K诉求补血快,血尔就说补血功能更持久,属于差异化策略。那女人缘就干脆采用加法,补血+去色斑,都是女人最关心的,那应该没有问题了吧?可惜的是红桃K依然红在二级市场,血尔也鲜艳依旧,女人缘来已经不美丽。</p>
<p> 最失败的加法案例就是红牛功能饮料,这个世界饮料的巨头刚进入中国,拿到了中国保健食品的标志,所以在法律意义上,其宣传还是比较宽泛的。电视广告也非常的有意思“累了喝红牛困了喝红牛渴了喝红牛累了困了渴了喝红牛”,单纯的一厢情愿,想抓住所有顾客,结果销售一直不理想。我们知道这种策略在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还是有效的,因为它毕竟能打动部分顾客,但是随着消费者对广告的免疫,最好的策略就是抓主要矛盾。顾客宁愿相信专业,不相信全才,这是中国文化的本源。郁闷的红牛后来也逐渐开始明白中国市场,推出“运动饮料”概念,配合活动策略,使企业逐渐找到了市场出路。</p>
<p> 非常咖啡可乐是产品加法的例子,把可乐+咖啡做成了时尚饮料,具有咖啡的味道和可乐的特点,但是由于价格策略和咖啡人群的特点——真正喝咖啡是喝品位,而不是味道。而且产品本身命名也值得推敲,非常咖啡可乐,怎听起来还是可乐,价值感不足,为什么不叫非常可乐咖啡呢?最起码还是咖啡,代表一定的品位和时尚,而喝可乐就是喝激情和爽,由于双寡竞争,所以对价格非常敏感,从产品策略和命名策略上分析,非常咖啡可乐前景不容乐观。 </p>
<p> 王老吉凉茶以突破性包装策略和“预防上火”概念策略进军饮料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于是达利园“和奇正”凉茶就采用了加法法则,“不上火而且养元气”,来对比竞争王老吉,但是按照顾客认知以及普遍的市场规律,单纯的加法是最危险的。比如水市场,娃哈哈、乐百氏、农夫山泉,以及去年上市的冰露,就不会在别人产品上做加法,主要原因就是直接的竞争“杀人一万自损三千”,代价巨大,而且一旦失败就是毁灭性的。顾客能感知到谁是第一,第一就是消费者认为可以购买的,而不是更好,“第一胜过更好”,是营销学的普遍定律。</p>
<p> <strong>概念偏差</strong></p>
<p> 很多大师喜欢这样讲述:企业失败,要么经验太多,要么经验太少,使很多企业家大为赞同;但是反过来,企业成功,要么经验太多,要么经验太少。就叫人发笑了。因为这都是废话,成功和经验没</p>
<p> 有直接关系,是否具有专业知识,是否有专业人才是关键。</p>
<p> 所谓专业就是对市场的理解能力,对营销全程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市场环境的把握和事物处理。尤其是针对概念产品,很多不了解市场的“广告人”(这里的广告人不是国际上说的广告人,是指只懂得通过广告形式表达营销,或者没有任何实际营销经验的策划人员、咨询人员)就经常犯很常规的错误。这也是“概念营销”最基本的错误,就是不懂行业规律。</p>
<p> 比如某产品就把“快”当作治疗感冒的概念定位,结果市场输的一塌糊涂。为什么呢?就是缺乏消费者洞察,缺乏对行业的了解,把最初级的概念拿来应对市场,殊不知其他产品的概念在顾客心智中,要远远超越你的概念,你就只能接受愿赌服输的结果了。</p>
<p> 海尔也曾经有类似的错误,比如在其太阳能热水器高调上市的发布会上豪言企业集合世界先进技术,开发系列“双能热水器”,言外之意是阳光充足的时候用太阳能,阴雨天可以用电,从而达到光电互补。结果被很多同行嘲笑,因为这个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对于市场早就不是新鲜武器了。别人都已经鸟枪换炮,企业还在努力制造,不是笑话是什么?</p>
<p> 概念错误的第二个表现就是过于专业,或者说过于高雅,曲高和寡,使大众茫然,最终选择能看懂的产品。国际公司在这方面可以说屡教不改,而且自以为是。国际食品药品巨头强生就敢把广告语做成“强健于骨美味于心”,好像自己的产品真的是“情人节的玫瑰”,不可言传只可意会,它们以为目标顾客是白领,产品策略就是要雅致无暇,如果是卖金表或者钻石,我倒是认同的,但是具有保健功能的巧克力,为什么不说的简单一些,直接一些,别太含蓄,含蓄就是离顾客远了一大步。</p>
<p> 江中痔康片的广告制作的堪比诗篇,画面维美:起首是刘三姐的山歌调唱“哎,什么苦痛难出口哎”调人胃口;接着,是摇滚乐背景的催促,“说吧,快说吧”;画面一转,中国传统快板急促道,“说,你赶快说呀,赶快讲”;然后,流行歌星深情演绎,“我想你说出来,想你说出来”;歌剧也来打边鼓凑热闹,“出来出来出来出来”。</p>
<p>各式各样艺术形式荟萃演绎完之后,是千呼万唤的一张底牌“江中牌痔康片,减去便血,消肿止痛。”它在30秒的广告片中仅占了5秒的时间。同样独特的还有它的平面广告,它用一只嘴巴被锁住的鹦鹉来暗喻“生了痔疮,即使如鹦鹉般巧言善辩的人,也是有苦说不出”。在广告推出3~4个月后,市场销售没有起色,江中痔康片基本积压在销售渠道和终端。这波广告运动持续了7个多月,前后投入了3000万广告(不包括地面促销活动的费用),它大多投在了央视和几家卫视。1997年,江中全年回款约3000万。江中真成了广告中那只嘴巴被锁的鹦鹉,有苦说不出。 </p>
<p></p>
<p> 奥美很美,可惜就是过于专业,相比另外一个案例,毫无美感,甚至引起过巨大争议,但是产品至今销售还十分理想。这家企业就是山东荣昌的荣昌肛泰,国内第一家以正规手段正式进入公厕的企业。首先是进入列车厕所,后来包括宾馆、会所和公众场合的厕所,“来也匆匆去也冲冲”、“肛泰贴肚脐治痔疮”让中国人知道了这一医药产品。而且由于品牌的出现时间和顾客需求非常贴切,使荣昌肛泰在一个微妙的时刻抓住了顾客感受,配合销售策略逐渐走出了企业的辉煌之路。</p>
<p> 最可怕的策略就是方向错误、定位错误,你广告投的越多,离顾客就越远,失败的几率就越大。比如万宝路最初用牛仔形象进军香港,比如前段时间经常被曝光的“辱华广告”,都是这种例子。</p>
<p> <strong>那应该如何进行概念挖掘呢?</strong></p>
<p> 概念挖掘的首要条件是了解市场,了解社会需求、大众需求、以及准顾客的真正需求。</p>
<p> 比如脑白金,最初走入市场就是的销售理念非常简单“治疗睡眠不好的人群”,但是其广告策略非常独特,概念营销是说理讲故事为主,以科学教育和软文形式走曲线救国,获得顾客认同,最终获得市场份额。后来随着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发现中国送礼文化盛行,而且随着现代社会进步,礼仪文化会更加普遍,于是乎“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就成了企业的摇钱树。</p>
<p> 还有太太口服液,其主要功效就是美容养颜,针对女性衰老进行调节。但是其策略却经常改变,而且引领流行。为什么呢?因为太太口服液的顾客群体就是女性,女人本来就是善变的动物,喜欢新鲜和新潮,如果广告一味沉闷,没有新意,顾客会喜新厌旧,选择新品进行尝试。于是乎“每天一个新太太”、“让世界心动的女人”、“让女人更出色”等不断诱惑女人,配合恐吓性平面策略“三个女人两个黄”、“三个女人两个虚”等进行美丽教育,时刻用策略引导顾客消费。</p>
<p> 概念营销挖掘概念还要随市场环境变化。20几年前卖牙膏“芦丁芦丁牙病的克星”就能让顾客排队;十几年前买牙膏只要说“防蛀”顾客就能认可;今天的牙膏不但能防蛀、美白、坚固牙齿,含有蜂胶、VC,还要有很多部门推荐,这就是市场残酷的市场竞争,也是中国不规范市场环境下的机会。现在卫生巾都是带绿茶因子更清香的,相比10年以前的市场,如果失去了市场的敏感,或者思维还停留在广告时代,仅仅依靠高空广告制胜,那就用足够的代价来换取市场份额吧。但是在你身边,黑马们却轻易的凭借策略攫取着更大的利润,更优质的顾客人群。</p></td></tr>
<tr>
<td colspan="2"> </td></tr>
<tr>
<td colspan="2"> </td></tr>
<tr>
<td colspan="2"> </td></tr></tbody></table> 内容不错,可惜例子太老了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