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x116 发表于 2010-4-14 10:22:01

[转帖]“弃大从小”≠完全非理性

<font face="Verdana">  <strong><font size="4">“弃大从小”≠完全非理性<br/></font></strong>  <br/>  以创业板为代表的高价股全面杀跌,给非议者带来了不少安慰,蓝筹股的大面积走强,也给风格转换者带来了诸多希望。然而,随着高价小盘股的面纱逐步掀开,其行情性质或许并非想象中的完全非理性和盲目投机,而当前经济和政策环境可能令风格转换短期仍难实现。<br/>  <br/>  随着2009年报逐步展开,不难发现,今年以来的许多超级牛股,基金早已隐形其中。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基金重仓的牛股不再是大盘蓝筹股,而是呈现“高股价、高市盈率”—双高特征的中小市值股票。同时,曾为价值投资代表的蓝筹股,遭到基金冷落。<br/>  <br/>  曾几何时,基金是青睐大盘蓝筹股的忠实代表,对整体市场的投资行为产生了较强的引导作用。如今时过境迁,基金缘何抛弃了自己的历史?是对自己理念的反叛?还是市场环境的变迁使然?<br/>  <br/>  实际上,价值投资从来都不是一个静态的、机械的概念,不管是什么股票,如果没有较好的业绩预期,那就不可能成为价值投资的对象,蓝筹股也不例外。上一轮大牛市中,蓝筹股之所以成为价值投资的代表而受到基金的高度青睐,其背后的动力在于当时的宏观经济处于良好的上升通道中,蓝筹股作为最能反映宏观经济的代表,无疑是价值投资的最佳对象,这反映了基金对于价值理念的准确把握。而目前的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宏观经济受到了很大冲击,未来走势依然扑朔迷离,这时的蓝筹股无疑是经济走弱的重灾区,所以,蓝筹股淡出基金视野,是当前市况下对价值理念的动态解读。但经济调整期也不是一片黑暗。一方面,各种刺激政策会为部分上市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另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凭借自身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细分行业里依然能获得较好的增长。<br/>  <br/>  应当说,基金正是基于这种背景,遵循价值投资的思路挖掘了一些稀有的投资机会。现在的分歧是,即使是增长较好的公司,高达60甚至100倍的市盈率是否高估?譬如信立泰,从1月27日开始的短短两个多月里,股价从88.39元飙升至4月12日的153.81元,按照2009年的业绩计算,市盈率高达65.73倍。2009年报显示,其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清一色的是基金,显然基金是该股本轮行情的主推手。即使以动态市盈率来判断,估值水平也是很高,那缘何仍能得到基金的认可?首先,在经济偏弱的情况下,成长性好的投资品种稀缺,估值水平相应提升;其次,小市值股票很多是高含权股,也推高了股价。<br/>  <br/>  当然,投资者更关心的是其未来的股价是否被透支?这取决于公司高成长的持续性。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看,每次大的危机之后,一定是革命性的产业升级和模式转型引领经济走强,而不是传统产业。可以说,目前对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新消费等行业股票的挖掘,正是因为符合了这种趋势而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市场还不可能抛弃高成长股票而接手蓝筹股。但就短期而言,由于题材已有挖掘,基金持仓昭然若揭,那么这类股票短期内出现套现调整的压力也是正常的,因此,即使继续看好其未来行情,也应注意参与成本的风险。目前投资者要做的是剔除那些裸泳者,等待“金股”回调的参与时机。像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龙头的大洋电机,智能电表龙头的长城开发,仍具备相当后续潜力。<br/>  <br/>  从长期投资收益的角度看,能否在价值投资标的的轮动中及时成功切换是稳定收益的关键,目前基金投资从蓝筹股转换到小市值股票,无疑是极为成功的案例。可以预见,总会有风格转换到蓝筹股的时候,这需要宏观经济走好的配合。但时下看,这种时机似乎还不成熟。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股市中历来不乏单纯投机炒作的伪成长股,这类股票打着价值投资的幌子,玩的是滥竽充数的空手道,完全有悖于价值投资的理念宗旨,这是需要认真区分和规避的。<br/>  </font>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弃大从小”≠完全非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