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chen 发表于 2010-2-11 14:46:59

[转帖]热谈:中国“新股不败”神话破灭

&nbsp;<p>
路透北京2月11日电---中国连续三只大盘A股跌破发行价,高定价後破发的尴尬局面,让业内人士相信新股发行(IPO)制度的新一轮改革渐行渐近.监管
层有可能会考虑给予承销商一定比例的自主配售权,或会触动承销商向高定价说"不". </p>

<span id="midArticle_5"></span>
    <p>
熟悉中国新股发行的市场人士称,监管层如果最终决定在新股发行中给予承销商10-20%左右的自主配售权,将有助承销商在IPO定价时与发行人相互制衡,
引导发行价趋向合理. </p>

<span id="midArticle_6"></span>
    <p>
这与香港的新股发行制度如出一辙,也是更为市场化的作法.但照搬国际惯例,在中国一向未必行得通.如何避免自主配售权被暗箱操作,成为利益输送的工具,恐
怕是监管层要审慎斟酌的问题. </p>

<span id="midArticle_7"></span>
    <p>
"(新股)破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定价太高...现在承销商和发行人的利益完全一致,如果承销商有真正的自主配售权,就会有来自内部销售的的压力,作为承销
商必须平衡两方面的利益,就有了约束价格的动力."一家合资券商投资银行部主管说. </p>

<span id="midArticle_8"></span>
    <p> 1月底,中国西电(601179.SS: 行情)首日上市跌破
发行价,为三年多以来所首见,步其後尘的是中国二重重装(601268.SS: 行情)和中国一重
(601106.SS: 行情).首日破发似
乎渐成中国股市常态.</p>

<span id="midArticle_9"></span>
    <p>
而香港的IPO定价,发行人和承销商往往要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才能确定最终发行价格.因承销商要考虑为买方客户预留股票挂牌後的上涨空间,故力求发行
人接受低一些的定价. </p>

<span id="midArticle_10"></span>
    <p>
</p>

<span id="midArticle_11"></span>
    <p>
万德资讯统计显示,自2009年6月中国IPO正式开闸以来,首发平均市盈率基本呈现逐月上升的态势,从2009年6月的32.9倍,一路上升到2009
年12月的65.45倍.截至今年1月20日,1月份新股的平均市盈率为67.79倍.</p>

<span id="midArticle_12"></span>
   

<span id="midArticle_13"></span>
    <p>   **中国特色** </p>

<span id="midArticle_14"></span>
    <p>
在目前A股的新股发行体制下,发行人和保荐人双方都希望将发行价格做高,这样发行人可募到更多的资金,保荐人则按募资额收取承销和保荐费用,当然也是水涨
船高. </p>

<span id="midArticle_15"></span>
    <p> 再加上机构投资者为了争抢新股大饼,在参与询价时报高价以取得配售权,更使A股的高定价变得难以避免. </p>

<span id="midArticle_16"></span>
    <p>
中信证券资本市场部执行总经理孙毅此前曾表示,主承销商自主配售权是累计投标制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尝试,例如网下发行的20%给
予主承销商进行自主配售. </p>

<span id="midArticle_17"></span>
    <p>
但把国际惯例引入中国,就得考虑中国特色.如何约束这部分自主配售权,避免历史教训重演,是明摆在面前的挑战.毕竟早在10年前,保荐机构自主配售权在A
股市场的短暂尝试,就因黑箱操作而夭折的教训在先. </p>

<span id="midArticle_18"></span>
   
"若将10-15%的新股转由主承销商自主分配,既使存在利益输送等弊端,总体是利大于弊",长江证券研究部主管张岚说.他认为,这有利于引导发行定价趋
向合理.<br/><p> 中国这个动辄IPO冻结资金上万亿的市场,确实是颇为独特.在当前供小于求的市场环境下,新股定价一时恐怕还难以放低高高在上的身段. </p>

<span id="midArticle_0"></span>
    <p> 正如新股接连破发,虽然令申购热情下降,但大盘股中国一重仍有20倍的超额申购. </p>

<span id="midArticle_1"></span>
    <p> "在新股卖方市场格局短期难改变的情况下,对于发行人及保荐人的约束很难真正做到."上海一券商投行人士说. </p>

<span id="midArticle_2"></span>
    <p>
国内的承销商目前还不愁新股销路,因为客户会自动找上门.但在香港,承销商要通过多年的积累,并小心维护与机构投资者的关系,以便在承销新股时派上用场.
</p>

<span id="midArticle_3"></span>
    <p>
所以香港IPO的承销商在确定价格时,一定会考虑机构投资者的利益.试想如果你承销的股票接连在首日跌破发行价,以後哪个大客户还买你的账?</p>

<span id="midArticle_4"></span>
    <p>
</p>

<span id="midArticle_5"></span>
    <p>   **阵痛的过程** </p>

<span id="midArticle_6"></span>
    <p>
</p>

<span id="midArticle_7"></span>
    <p>
实际上,发行机制的任何调整都会牵涉到利益以及利益再分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最应该做的就是坚持市场化,减少行政干预,完全让市场做主. </p>

<span id="midArticle_8"></span>
    <p> "我始终认为,市场是最好的教育手段.如果连续三个月破发,询价价格自然就上不去."张岚说. </p>

<span id="midArticle_9"></span>
    <p> 申购热情降温就是市场使然.中国一重IPO发行价低于发行区间上限,为2009年中重启IPO以来首次,说明机构出价时确实是谨慎了. </p>

<span id="midArticle_10"></span>
    <p> 由于中国一重的配售率较高,取得重筹的机构投资者损失较大.比如中国平安(601318.SS: 行情)(2318.HK:
行情)及其旗下
机构共获逾3.39亿股新股,占总股本比例超过5%.若按中国一重首日上市表现计算,中国平安已亏损逾5,000万元.</p>

<span id="midArticle_11"></span>
    <p> 市场总是说真话的,当投资者经历了这个阵痛,终于意识到"新股常败"时,自然就清醒了. </p>

<span id="midArticle_12"></span>
    <p> 摩根大通亚洲区股票及衍生品市场主管吴绳祖就认为,与2009年下半年行情一路上涨相比,投资者在2010年会对价格更加敏感. </p>

<span id="midArticle_13"></span>
   
国际会计师行普华永道预计,由于中国沪深股市的A股首次公开发行(IPO)活动有望在2010年的上半年持续活跃,沪深股市全年融资总额有望超过
3,200亿人民币,较去年的实际融资总额增逾七成.<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热谈:中国“新股不败”神话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