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权谋
<p><font size="4"></font> </p><p><font size="4">………………</font></p>
<p><font size="4">第12楼 <strong>权谋极致竟是单纯?企业家是否该玩帝王心术</strong></font></p>
<p><strong><font size="4">第13-15楼 <strong><font size="4">天下无谋——权谋残卷(张居正) </font></strong></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4">第16-17楼 诡秘的权谋:传统权谋学评析(书)</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4">第18楼 《权谋书》(书)</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4">第19-20楼 <strong><font size="4">中国古代帝王的权谋之术</font></strong></font></strong></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权谋是什么?是机诈吗,是阴谋吗,还是欺骗吗?<br/> 都不是。<br/> 认为权谋是机诈,是阴谋,是欺骗的人,最终都死于权谋。这是懂得术但不懂得道的后果,一个人,要学习使用一种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先明白使用这种能力的危害,你才会知道使用这种能力的优点,所谓“善用兵者,必先知用兵之害,方识用兵之利。”就是这个道理,你必须明白权谋的危害,才能使用好权谋。<br/> 权谋有什么危害?危害极大,一件事情,利益越大,危害越大。越是有风险的事情,回报率越大。一个人用权谋谋私利,用权谋欺诈他人,第一次可能会成功,第二次是侥幸,然而最后,别人会越来越不信任你,离你越来越远。人心背驰,没有任何人帮助你,最后也是失败。<br/> 权谋,就是曲道,就是使用一些不同寻常,出人意料的方法,来达到目的。<br/> 为什么我们需要权谋,因为宇宙天地,所有的事物都有规则,同时也有繁多的例外出现。一个人,一件事,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都不可能完全照着规则走。所以很多事情需要规则外处理。<br/> 一个有创新思想的人,往往是不受约束的。<br/> 一个严于纪律的人,往往是不会体谅他人,而难以服众。<br/> 一个有过大功劳的人,往往持功自傲,而不服从上级,打压下级。<br/> 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有好有坏。为了不使他本身因为自身的盲点而失去在组织的立足之地,所以才需要权谋。<br/> 本着爱才之心,再来使用权谋,你才不会被自己的部署所背弃。<br/> 对于跋扈的人,利用权谋打压他的气势,使其有所顾忌。<br/> 对于严柯的人,利用权谋使纪律张驰有度,不至引起民怨。<br/> <br/> 使用权谋,要有五点前堤。<br/> 1, 规则为先,在使用权谋之前,本身组织内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没有规则就无所谓例外了。<br/> 2, 威严先立,没有威严,使用权谋是困难重重,而且难以被服从,突然陷下阴谋论内。<br/> 3, 谋无必成,没有任何事情是一定成功的,权谋也一样。要有心理准备<br/> 4, 谋必被识,没有任何一个权谋最终不是被人识破的,做为权谋家,只能保证权谋在实施过程中顺利施行。过些时候,总会有人发现。所以才要抱爱才之心。<br/> 5, 轻易不用,小事不可用,一时之事不可用。<br/> <br/> 使用权谋,有三点危险的地方,要小心。<br/> 1, 必隐,权谋不是一定要暗暗操作,有时候鼓风大动,也是一着。总是暗暗操作会引起部署的猜疑,以至于人心大乱。<br/> 2, 必蒙,不要担心权谋被部署识破,不可能完全蒙过所有部署,被看出来,要镇定,不可能发怒,不可能失去分寸。<br/> 3, 必达,不可以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这是最危险的地方。<br/></p></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4 19:29:17编辑过] <font size="4">使用权谋,要先立则立威,规则和威严是权谋的前堤。<br/> 规则有三种:法,理,情,也就是规章,制度,和组织文化。<br/> 凡事,绝对不可以触动的,定为规章。<br/> 凡事,偶尔触动可以情有可原的,定为制度。<br/> 凡事,只能倡导不能强求,定为组织文化。<br/> 规则有定,行,检。三个循环阶段。<br/> 定规章,一定要明白无误,一句话明令最好,不拖泥带水。不分上下等级。<br/> 定制度,要分层次,哪种程度处哪种处罚,要有分层。要有酌情处理的空间。<br/> 定组织文化,要讲究大义,讲究以情德服人,讲究不强人所难。<br/> 行规章,要由组织内专职机构行使,组织给予独立权。权谋家,以身做则,克已守法,以自身低于规章的身态,立规章的地位。使得组织成员信任和奉行规章。<br/> 行制度,要取得公信,善谋者,要以设,取,集三步,取得众人无话可说的地步。设,就是要设想高层中,各方的态度。有的会赞成,有的会反对,有的会中立,要了然于胸。做不到这一点之前,先不要众议。了然之后,开始众议,点指其中有和谋者相同意见的人发言。先点赞成者,加以少许肯定,谓其在理,然后点中立者,则,可拉拢此方。若人数够多,就可以问问反对者的意见,以示兼听。如果担心反对者起来异议,就要快刀斩乱。中立发言后,定议。不可迟疑。切记,不可因为对方中立,而报复。<br/> 行组织文化,要取舆论为执行方。要劝人勤劳,就要引导当时的舆论,人人议论勤劳,则形成舆论压力,然后至上而下,由组织上层开始,以勤劳自律,然后中层,最后下层。对于不尊从,不自律的人。引导舆论,使组织内所有人都关注他,形成隐形压力。权谋者不可强制要求,对于自律者,要肯定,倡导表扬。<br/> 检规章,要慎行,改规章,要多方考虑。要组织内所有成员同意。<br/> 检制度,组织内高层协定。<br/> 检组织文化,心中有数,不必大加议论,权谋者,要将这个掌握于胸。<br/> <br/> 规则,是一切的根本,权谋者不可不察。<br/> 善谋者,一定不能使自己成为一种独裁的形象,一个人,无论你策略如何高明,如何大公无私,总有人不服。人心不服,独裁就会落为口柄,使本身只是有一点不满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黑洞。所以善谋的人,不能独裁而做独裁的行为。<br/> 为什么独裁?因为人心谋私是天性。几乎所有人,在替组织谋事的时候,也在为自己谋私,有人谋名,有人谋利,有人谋命。人人谋私,所以谋公的时候就多少有点不尽力。以至于领导者,很多时候成为唯一一位真正为组织谋公的人。所以领导者不得不在决策的时候,听取多方意见,最后独自裁之。<br/> 善谋者,度一人或者事物居于自己之上,处于总组织中低下领导者,处自己上级之下。处于总组织最高者,处规章之下。以示不独裁。以示理重于权。<br/> 规则立,则行止明。就是说,规则立出来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也就很明白了。对于胆大妄为的人,就有了不可以做的标准,对于胆小不敢做事的人,就有了可以做的标准。权谋者,也才有了可用武之地。<br/> 立规则,有三点注意。<br/> 1, 不可谋私。不可以在规则上设计陷阱,隐含为自己谋私的条件。因为聪明人很多,你可以利用,别人也一样。人人谋私,最后组织必亡。<br/> 2, 不可怒行,不可以在愤怒的情况上行使规则。因为胜怒之下,很难掌握尺度。<br/> 3, 不可私行,不可以让组织其它人觉得,规则的行使他们不知道。<br/></font> <font size="4">威,其实就是隐权,就是隐藏着的权力。<br/> 一个人有了威信之后,就不用明白地行使权力也可以令对方听其指令。<br/> 善谋者,谋之前,必定会定法立威。有时候为了立威而忤逆民意,也是迫不得已。<br/> 威有五部分,信威,策威,言威,容威,鳞威。<br/> 信威,就是以诚信养威。无信威不立。权谋者,须要做到言出必行,令必信,自己定的规章要自己先奉行,自己提倡的东西要自己先遵行。<br/> 策威,就是以决策养威。一个总是做出愚蠢决策的领导者,从来都是没有威严的。权谋者,在决策之前,需要深思熟虑,考虑多方利害,考虑各种决策对内部成员的影响。在对局势有一定掌握之前不要轻易做决策。遇到事情,不做决策很危险,做出错误的决策更危险。部署会催促领导做决策,不要被影响。部署站的角度不够高,眼界不够开阔,要小心。<br/> 言威,就是以沟通养威。善谋者,必须明白,欲取之,必先予之。要想部署按照你的意愿去行动,就必须给他一些自主行动的范围。权谋者,要在沟通中掌握自己和部属的关系,距离。部署应该知道哪些不应该知道哪些,要亲民到哪个程度,都要有所掌握。<br/> 容威,就是以胸怀养威。善谋者,不仅总是能够原谅部属的错误和不足,而且善于利用部属的错误,以宽容获得部属的感激和敬重。权谋者应该善于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宽容。所以有时候先斥责后宽恕是必不可少的。善谋者,轻易不施恩,一施恩必需要能够立起恩威,否则对方以为你不在意,轻易原谅,比不原谅的危害更大。<br/> 鳞威,就是以威养威,是最重要的一种威。善谋者,总是定一界限,这个界限就是权谋者的逆鳞。逆鳞,就是你千百不要碰,一碰会伤的地方。所以一流的权谋家,总是会在部属洋洋得意,忘乎所以的时候勃然大怒。会在部属过分讨好自己的时候勃然大怒,会在部属经常擅自做主的时候勃然大怒。以示自己的逆鳞所在,以告诫所有部属,不可乱了分寸。一个善于权谋的人,总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将自己的鳞藏起来,以促进部属自动自我的发展。在部属风头过盛的时候,立起鳞,使之有所收敛。鳞威是一把双刃剑,轻易不可使用。许多权谋家就是因为滥用鳞威,造成部属一肚子不满,怨声载道,最后所有部属都离他而去。使用鳞威之前,要有前四威做基础。善用鳞威的人,可以做到,不需要立鳞,仅仅是欲立,就能够达到使部属自我收敛的地步。这就是做到了“不露威而自威”。<br/> <br/> 威,是权谋者,领导部属的根本,不可不养。<br/> 一切组织架构,都有分权力,权势自上而下,上一级管理下一级,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以权养威,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然而,领导者应明白,以权养威,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权是一种没有弹性的东西,无法调节距离。领导者不能得到部属真正的尊重和信任。以至于在组织发展处于高潮期的时候,组织之间相安无事,似乎一团和气。然而在组织发展低潮期的时候,部属都离领导而去。这样的组织,是经不起风波,经不起长期考验的。所以如果组织经一次风波就一蹶不振,领导者要检讨自己是否太过用权。<br/> 权谋者,要擅于在平常养自己的威,在紧急的时候才有可能调起所有人的团结力量。平时多养威,就可以少用权。到最后真正要用权的时候,组织内成员才有紧迫感。<br/> 威,有几点危险的地方。<br/> 1, 以怒养威。怒,是一种虚威,发怒的过程看起来似乎很有威,但是发完怒后,威养不起来。而且怒会使部属离你越来越远。比以权养威更危险。<br/> 2, 为养威而养威。养威,是为了事情更好的完成,是为了调节领导与部属合理距离。只是为了养威而养威,会使部属演变成整天看领导脸色行事,部属喜欢拍马屁,喜欢挑领导的软肋。<br/> 威,是权谋者行调节的第一步。是组织凝聚力最直接的反应。谋者,要慎察。<br/></font> <font size="4">计篇<br/> 权谋要什么时候使,怎么使,要慎计。<br/> 一个善谋的人,一定要周全全局,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和可能后果,谋定而后动。<br/> 权谋家,在行动之前,往往要考虑三方,我方,对方,他方。三方交错影响,一个权谋才能完备成形。<br/> 我方,当然意指自身的各种条件。权谋者要度量自己的位,威,能,退。就是地位,影响力,能力,和退路。权谋者要明白,在其位才能谋其权,一个极度越权的人,是非常危险的。就算是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人,也有他无权干涉的地方。一个人,设定的谋略不能超过自己的影响力和能力。如果自身情绪控制很差,就不要设定一个面对面冲突的谋略,如果自身不够影响一个人,就不要把这个人设定到谋略的相关人物里面。一个人,在设定谋略的时候,要考虑到自己的退路,因为谋无必成,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破釜沉舟。<br/> 对方,也就是意指权谋施用的主体目标,权谋者要细审,对方的意,心,动,底。就是意图,心思,行动,底线。善谋者,需要敏锐的认识到对方的意图,认识到对方做一些事的真正目的,如果目的是好的,自然不需用权谋。如果目的是不好的,则要考虑权谋。心思,就是对方在这些事的目的背后,心理和思想上的一些原由。一个人为什么飞扬跋扈?很可能是因为他以前被人鄙视。一个人为什么斤斤计较?很可能是因为他曾经非常贫困。一个权谋家,要努力看清事件背后的原由,尽量设谋解决问题根本性的原因,尽量做到一劳永逸。审量行动,就是要根据自己对彼方的了解,设定他在权谋中会有怎么样的行为。有的人看到老虎会跑,有的人看到老虎会与它搏斗。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一样的反应。要有一定的掌握。谋略必须建立在对方客观可能的行为基础上,不然只是纸上谈兵。底线,其实就是权谋家对于权谋要取到什么样效果的一种预设。一个人,仅仅是对上级态度不好,不要一棒子打死。一个人,非常强烈保护自己的自尊,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撕毁他的自尊。一个人,总是努力保护自己在同事中的形像,不得万不得已,不要当着他同事面前给他难看。一个善于权谋的人,一定尽量保护对方的底线,如果不必要,而故意突破底线,对方极其容易对权谋者产生恨意。无论是他报复你个人,还是报复整个组织,最终,都是对组织不利。<br/> 他方,就是在事件中,处于观望状态的所有人。他方,是一种概念方,权谋中,先有我方,对方,然后才可确定哪些为他方。如果权谋的实施方,是除我方之外的所有人,则不存在他方,虽然这种情况很少见。权谋者,在定谋之前,要审察他方的,立,隐态,观。立,就是指立场,同样是观望,拥有不同的立场。有的人,纯粹事不关已,有的人,观望,只是在看看上方是否处理公正,有的观望,可能是因为自己做了相同的事情,未事发。善谋者要懂得顾全大局,掌握大部分人的立场。如果组织内所有成员都有贪小便宜的毛病,虽然要革除这种恶习,但不要在处理其中一人时太过激进,否则其它观望方,必然离你而去。隐态,就是将自己设想为他方的立场,然后试想他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答案。权谋者要善于了解他方的心思,因为组织不是一个人的组织,要凝聚组织向心力,就要给众人一点利益。观,就是要从全局的角度,设定他方在权谋中可能贡献的影响,衡量他方的隐态和我方的目的之间的关系,取得平衡点。<br/> 计,是权谋的根本,在想好之前,就仓促行动,是非常可怕的。<br/> 一个善于谋略的人,要明白,我方,是不变的,是计算的基本立足点。保证这一点,就是保证主观能动性,保证处于主动。对方和他方是很可能转换的。善谋者,经常暗中转换对方和他方,以达到隐藏自己真正意图的目的。一个谋略,如果是为了人数更多的一方,则在实施的台面上将少数的一方设为对方,然而在定谋略,在计算的时候,把多数的一方定为对方。靠对少数一方实施行动,来影响多数的一方。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需要敲山震虎,有时候需要杀鸡给猴看的原由。<br/> 计,需要小心一点,就是组织利益大于我方利益。<br/></font> <font size="4">定策篇<br/> 谋略,因为它的被排斥性,被施谋方总是排斥被谋,所以定策之前,不要轻举妄动。<br/> 定策,就效用来说,攻心为上,利诱次之,令逼为下。<br/> 攻心,是最难以掌握,但也是最好的谋略。所有的人行为都受三种依赖感的驱使,物质依赖感,社会地位依赖感,自我依赖感。优秀权谋家,就是善于利用前两种依赖感,收服对方的心,使对方自愿,自动的为你使命,一劳永逸。人心,就像是水一样,你为他挖好通往三种依赖感的河床,他自然而然就流了过去。一个人,越是缺少某种依赖感,一旦获得后,就会越拼命的索取。善谋者,要掌握人心的这种规律,调节对方所得到的满足感和自己所能提供的之间的距离,使其长期的,持续的为自己所用。如果没有掌握好的话,容易造成叛变,一个人,当他的上级能够提供给他的未达到他所想要的时候,就会跳槽。这种不满足,很多是在物质上的,但更多是在精神上的。所以其实所谓“忠诚”就是部属自己渴望成为一个忠诚的人,所谓“勤勉”是因为部属自己觉得勤勉的人是一件优秀的人。一个权谋家,不应该去强制对方成为一种什么样的人,而应该制造他们精神上的渴望。这是攻心的根本原则。<br/> 利诱,就是利益驱动,使部属,尽量像机器一样的运作。一个权谋家应该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攻心。组织越宠大,领导者能够经常接触到的人比例越少,接触越少,对对方的心理的掌握越少,攻心越难成功。所以利诱,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谋略。利诱是组织形成的最基本原因。大多数部属,是因为利益的关系而存在于组织当中。一个优秀的权谋家,除了要赏罚分明外,要善于向部属展示对部属来说看得见,却很难摸着的大利。平时施以小恩小惠,使其保持对大利的渴求感,关键时候,要舍得用大利,突破他的疲劳点。使他持继为你所用。然而,一个优秀的权谋家应该注意,不可使利益,成为组织内评判等级的一种标准。对于一个组织最危险的莫过于,组织内,以利为标准衡量内部员工的优劣。一个经常获大利的员工应该是优秀的,一个不经常获大利的员工不一定是不优秀的。所以善谋者,在组织内成员都认为其中某个部属应该得大利的时候才光明正大的奖赏,当组织内其它成员认为其不应该得大利时候,要暗中奖赏,很多成员的作用是除了领导之外,其它人看不见的。<br/> 令逼,就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事情非做不可的情况下,用权势,以命令的形式迫使部属行动。是非常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善谋者,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令逼一次,就好像是将弹簧下压一次,最终,将得到强烈的反弹。<br/> <br/> 定策,是权谋战略性分析的最后一步,是谋略目的和方法的一个基本定性。<br/> 善谋者,在定策的时候,要对自身和对方有基础性的理解。三种策略,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我方和对方的关系有三种,对方是我方上级,对方和我方平级,对方是我方下级。<br/> 对方是我方上级,适合隐藏性的攻心。任何权谋,都不可以让上级知晓。施行过程,尽量做到不留痕迹,潜移默化。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去动上级的心思,不能让上级看出有明显的动机性,不能让上级觉得被设计。<br/> 对方是我方平级,比较适合利诱,攻心难以实施,因为双方是处于竞争关系,所以对方多少有防备心,从而难以攻心。利诱是最适合竞争双方的一种谋略方式。而且直截了当。<br/> 当然如果攻心能成最好。<br/> 对方是我方下级,三种策略都适合,攻心也比较容易成功。依然是要尽量避免使用第三种。<br/> 一个权谋家无法保证每次战术都能成功,但必须保证战略的正确性。<br/> 战略,就好像是吃饭之前,要懂得使用筷子一样。<br/> 能够吃到多少,是能力的体现,但不懂得使用筷子,就无从谈起吃多少了。<br/> 而懂得使用筷子,多少都会吃到一点。<br/></font> <font size="4">权谋书,战术策,激术篇。<br/> 战术无定,不能穷尽。将战术规格化,就会被局限。权谋和兵法一样,讲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不能穷举,只能讲一些自己的所得。<br/> 激术,就是自己制动,使其它人动。<br/> 善激者,就好像是将石头扔到湖中一样,激起千般水波,而不使湖水溢出。溢出就意味着组织内成员离去,造成组织其它成员浮动,不利组织。<br/> 所以权谋家,在行激术时,要考虑湖面大小深度,要考虑石头大小重量。湖面越大,就是组织规模越大,选择的石头越大,湖面越深,就是组织关系越复杂,选择的石头越重。<br/> 用激,是因为组织经常陷入一潭死水的样子,组织没有生气,创造力和执行力低下。而个人,有时候也会因为意志消陈,而失去成长,造成人才萎缩。<br/> 择石,善谋者,明于择石。什么是激术里的石头?是言论,不是利益。以利益激民,就好像把海绵扔入水中,固然,会有部分水被海棉吸入,但更多的水是一动不动。组织张榜示利,小部分能力十分出众的去争利,大部分那些能力中等,或者新来的,能力不是很足的,是不动的。以至于组织内大部分成员只是在得过且过,组织不会成长。更有甚者,能力出众的一小部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打压其它大部分,使其不能成长,组织内不和谐,最终组织是灭亡的。言论适合做为石头是因为,言论的渗透力最强,言论的传播面最广。所以善谋者,很多时候只是说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br/> 漂石,善谋者,强于漂石。石头如果随便一扔,不一会儿就沉入水中,水面很快复归平静。善谋者,就是让一块石头多次的在水面不同地方激出水波,水波相互交错,又形成更多的水波,以至于湖面勃动。同样一个言论,对组织内更种不同立场,地位的人或讲或假装无意泄漏。组织成员之间,互相传哗,以至整个组织内所有成员都紧张的翘首以待,紧张备战,整个组织就活了。太重的石头漂不起来,太轻的石头激起的波纹传不了太远。太清楚明白的话,没有多少人会去传,太空洞无谓的话,没有多少人想传。所以权谋家,要善于掌握言论的度,这是很重要的一点。<br/> 沉石,善谋者,隐于沉石。石头,终有要沉入的时候。言论,也有消停的时候。权谋者,要看到这一客观的存在。一块只漂在湖面的石头,就好像船一样,划过之后不会存在任何痕迹。只有将石头沉在湖底,才会对湖水造成永久的影响。善谋者,就是在激起整个湖面之后,将石头沉在该沉的地方。所以激的最终结果,只是让该地方的水,永远看见并记得曾经有这么一块石头,然后用以自勉自我约束自我鼓励而已。如果每次激水都要漂石,则湖终有填满的一天。组织行激术的最终结果,就是让该组织成员自我激励,积极行动。<br/> <br/> 所谓激术,其实就是打破衡态,就是打破一种不利的平衡形态。<br/> 一个组织,是拥有多种可能的平衡形态的。组织内所有人都主动,自动,都积极上进,这是一种平衡状态。组织内部分人积极主动,部分人消极怠工,这是另一种平衡状态。组织内所有人都消级怠工,这也是一种平衡状态。<br/> 组织想要长时期存在,必须处在于平衡状态中,但是不是所有平衡状态都是好的。所有的组织都是长期处于平衡状态的,任何动荡期都是相对短暂的。但只有处于第一种平衡状态的组织才会成长。<br/> 对于个人而言,一个人陷于死水,是因为这个人的求欲心和外界所给的达到平衡的状态,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所以善谋者,要激起某人,就是要激起其的求欲心,激起他对于某一种物质或者精神特性的渴望。<br/> 行激术的时候,要小心,权谋者,要很好的隐藏自己的目的,激术,要激得部属觉得你根本没把心思放在这上面,你就可以在以后的时间里,激第二次。<br/> 不可以经常激,不可以报定只激一次就不再激的想法。这是原则。</font> <font size="4">权谋书,战术策,导术篇。<br/> 导术,是领导很重要的一种权术。<br/> 任何一个组织,总是由乱入治,由治入乱。一个领导如果不会治乱,组织就必然灭亡。<br/> 治乱,不可以压制。组织之所有会乱,就是因为组织内上下层不一心,上边的命令下边不理解,下边的反映上边不理会。如果乱已经起来,上层以强力压制,只会加大上下层之间的隔阂,人才必然离去,组织的集体行为便没有办法完成。<br/> 导术,就是在这种不压制的前提下,将起乱的这股势头,引向有利的位置。<br/> 我喜欢以水做比喻,导,就好比泄洪一样。<br/> 困水,导术的第一步,就是困水,就是将这些乱流的水困起来,使其越积越高,却没有地方发泄。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乱会导致散。一个组织开始乱了之后,人才就会想要散去。就好像洒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一样。人才在乱的时候离开组织,一般都是非常坚决的。因为乱世是人才发挥才干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候,人才会离去,他已经对这个组织死心了。所以权谋家,一定会在这个时候困住所有人才。辞职不受,告假不从。断想散去的人所有退路,使之受困,不给出路,使之着急,不言责备,使之无奈。困之越久,水势越高。善谋者要掌握困的一个程度,不可以使之超过你的能力范围。对于组织而言,民心乱,不过是对自己未来的担忧而已。权谋者,要在这个时候,制造一种没有出路的局面。使组织成员犹豫不决,不知是离或者留。使其焦虑,水势越积越高。到泄洪的时候,才有更大的冲劲。<br/> 泄洪,在水势越积越高,快要冲破领导的能力范围的时候,要开始泄洪,泄洪,其实就是给他们开一条通路。权谋者,要明白,人才,其实就是肚子里有一股冲劲的有能力的人。一个人,有能力,却不想表现,对组织是没有意义的,不算人才。一个肚子里有冲劲的人是不可能被困太久的。权谋者,就是要在这个时候,在人才被困到无可忍耐的时候,给他一条出路。就好比在一个已经将水积到非常高的坝上开一条路,水必奔涌而出。历史有多少人才轮投他主的时候,奋而大为,终究帮助领导成就一番事业,就是因为长年被困之后得到用武之地的奋慨和感激之心。善谋者,就是善于利用这种势而已。困而不使他有怨言,要做到这点,权谋者,必须善用沟通,安其乱心。对于组织而言,泄洪,就是在民众弥乱的时候,鼓动民众给他们一条出路,使其觉得只除了此路以外,别无他法。这之后,其必然奋力而为。<br/> <br/> 导术,是一个权谋家最重要的一种术。<br/> 任何组织领导,都是利用导术,乘着民势,而成就一番事业。古来开国帝王,都是乘民势而成就一番事业。民势会起来,是因为民困,或者暴政,或者贫困,民心思变,可是找不到出路。水势越积越高。能够成就的功业越大。<br/> 对于一个优秀的权谋家而言,一件事情越危险,可得到的利益越大。能够在动乱,能够在危机中发现机会,是一个优秀权谋家和一般谋略家的差别。<br/> 善权谋者,绝对不轻易逆反民心,大势所在,不是人力可以轻易逆抵的。因势利导,是权谋家最需要掌握的一种能力。因势利导,才能积蓄自身的力量,因势利导,才能使自己获得极高的声望,因势利导,才会获得上级的感念。向上升级,也就一路平坦。<br/> 导术是最有用,同样也是最危险的术。<br/> 权谋家,在使用导术的时候,特别是困水这一步的时候,要非常小心的掌握这个度,如果超过自己能力所在,会激发民变,会使人才对其产生恨意,会造成局面的一发不可收拾。到时候上级不得不处罚其而安民心。<br/> 处于风头浪尖,乘风破浪和被风浪打翻,不过在一夕之间。<br/> 善谋者,要慎思。<br/></font> <p> <font size="4"> 道者,人智之本也,术者,人智之用也。本于道而用以术,智者也,恃于术而逸于道,妄人也,智者用术而常安,妄人用术而常惴,智者常胜而妄人终败,决于道之有无也。</font></p>
<p><font size="4"> 权谋者,术之别名,向学者宜先明道而后术,何故哉?术之性,人有聪愚,悟有浅深,用有高下,遇不若我者则无往不利,遇胜于我者则手足无措,此常理也,然先道而后术,道之所存,非徒利己,必亦利人也,则助力必多,虽败而不亡也。</font></p>
<p><font size="4"> 学权谋者,共勉之。</font></p> <font size="4">近来看新闻评论,一些文章在严厉批驳权谋。看着他们的论点和论据。我有些吃惊。在新形势下,权谋真的一无是处吗? <br/> 然而问题的核心还是,应不应该谋权。 <br/> 谋权有两层含义。一是争权,再就是用谋略获得权力。 <br/> 权力是什么 <br/> 什么是权力?权力就是指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也可以是势力,是对事物发展的影响力和可控度。从系统论来看,权力是指聚集、支配、调用资源的能力。权力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资源。 <br/> 权力的由来 <br/> 只要探寻一下权力的本质就可以发现,权力是社会所特有的。一个人的世界不存在权力。 <br/> 权力存在的原因是出现了分工合作,需要对分工合作进行组织与协调。权力的出现是管理形成的必然结果。有管理,就必然有权力。 <br/> 权力的作用和功能。 <br/> 权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br/> 权力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br/> 因此,只要能够获得权,就不要推开。 <br/> 权力是如何获得的 <br/> 首先,我们要区分。权力是别人给的,还是自己争取的。 <br/> 争取的方式是什么? <br/> 是效率。 <br/> 是诚信。 <br/> 是大众利益的保障。 <br/> 权力用以实现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 <br/> 如果不能保证这一原则。权力很容易失去。临时的利用暴力工具来维系权力,不能长期地将权力留住。 <br/> 权力是不是应该保护 <br/> 保护政权就是保护统治阶级的权力。 <br/> 不只是应该,是必须保护。 <br/> 综上所述,谋权并不可耻,也应该谋权。因此,应不应该的问题,就传递到谋权的目的,以及具体的谋权的方式和手段。 <br/> 我认为, <br/> 只要这个权力能够保障人民的利益,就该谋。 <br/> 广大人民还忍受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压迫。就应该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br/> 放弃谋权其实就是甘受奴役。没有权力作为保障,人只能逆来顺受。 <br/> 为了社会的发展,集中权力资源并不是坏事。 <br/> 对权力的追求是利益追求的一种表现,是无可厚非的。 <br/> 从这层意义上看,无论是作为争权的权力追求还是作为利用谋略集中权力的获取权力的手段,都不是什么坏事情。事实上,新文化是鼓励谋权的。越是好官,就应该越去谋权,因为降低了权力落入坏人手中的风险。管理人才也应该谋权,因为这避免了资源的低效和浪费。人要有社会责任感,只要这个权力能够保障人民的利益,就该谋;只要权力的集中能够使世界更美好,那必须谋。 <br/>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 <br/> 要让权力可谋。 <br/> 可以用正当手段去谋。 <br/></font> <font size="4">我们不能因为权谋中的尔虞我诈就否认权谋的价值。从中提纯的博弈技巧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大有裨益。 <br/> * <br/> 权谋的形式 <br/> 阴谋和阳谋 <br/> 商业秘密是阴谋。不能够让竞争对手知道。专利是阳谋。将方式和方法公开,利用制度等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br/> 但由于存在不正当竞争,阴谋是迫不得已的。在信用普遍缺失的情况下,谈阳谋没有意义。老实人反而吃亏。 <br/> 光明正大就不是权谋了么? <br/> 众望所归。 <br/> 无为而为。 <br/> 无欲则刚。 <br/> 民心所向。 <br/> 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 <br/> 为公、为大义。 <br/> 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从而放大个人的价值和力量,这正是我们一直提倡的大权谋。 <br/> 人民利益无小事。 <br/> 不要羞于谈利。天下熙熙攘攘。 <br/>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经济就要摈弃那种不顾现实的清高。轻权与轻商一样,都是追求形而上的文人们迂腐的不切实际的远离现实的价值认可。他们对金钱以及权力的回避,其实是一种逃避,是对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最简单化的处理。正如历史上很多文人感叹官场黑暗,却不积极投身于改革官场弊端的行动中来。他们学习的文化,并没有推进体制的变革,而是一种妥协,一种退让。他们放弃的是斗争。包括陶渊明在内的这些“不谈政治”的文人,他们也许能够明哲保身,但是愧对了天下苍生。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br/> 权谋的对象 <br/> 社会需求的满足两个方向: <br/> ①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民意。水可载舟。 <br/> ②满足资源(效率中心)的需要。 <br/> 任何时代,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资源基础。都存在着时代所特有的优势资源方向。这取决于人们对资源和发展方向的认可。这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人们齐心协力朝哪里走的问题。 <br/> 认可土地。其发展方向就是土地扩张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封建社会的疆域认识。 <br/> 认可科技。其发展方向就是加强科研以及科研成果的应用。 <br/> 认可军事力量。也就是武力。 <br/> 认可资金。 <br/> 认可物质财富。 <br/> 认可信息。 <br/> 认可科技。 <br/> 认可人力。 <br/> 大锅饭,鞭打快牛。 <br/> 还是加大贫富差距。 <br/> 20/80原则的不同解释 <br/> 关注的是20%还是80%。 <br/> 80%的收入由20%的产品获得。80%的社会财富由20%的人拥有。 <br/> 其实是正态分布。优秀的人总是少数。培不培养精英? <br/> 东方文明 <br/> 明哲保身,以退为进,缺乏自信,等待圣贤而不是依靠自己。 <br/> 缺乏自我定位和自我导向。缺乏自信。依赖意识太强。 <br/> 教育的结果。听话教育而不是个性施展教育。 <br/> 学校教育。高考教育。 <br/> 家庭教育。忽视自理能力。生存教育、挑战自我教育太少。 <br/> 为什么不将网络运用也视为学生的能力?一定要与高考挂钩才行么?单一的、僵化的教育不利于社会发展。 <br/> 登山死了几个人就不鼓励登山。网吧死了几个人就全业停业整顿。SARS死了人就引发过度的社会恐慌。 <br/> 幼稚的、缺乏承受力的社会心理。 <br/> 失去了突破的渴望,那比小概率的死亡更有害于社会。 <br/> 积极参与,智慧投入。而不仅仅是工具。 <br/> 尔虞我诈,这是竞争的必然。 <br/> 现在是竞争合作的时代。 <br/> 不能够只强调合作,不强调竞争。 <br/> 也不能夸大竞争,影响合作。 <br/> 权谋是必要的。 <br/> ① <br/> 统一力量 <br/> 避免消极力量 <br/> 避免冲突 <br/> 稳定。 <br/> 信心 <br/> 信任 <br/> 孰是孰非,没有标准。说服。合理化,让他们觉得合理。同化。达到真正的愿意。达到表面的一致。 <br/> 利弊: <br/> 利弊是相对的。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判断。 <br/> 例子:人多就是力量。人多就是负担。 <br/> ② <br/> 人的智慧。升级。 <br/> 用谋略,更能够保证双方的利益。更能够使双方共赢。 <br/> 不强调谋略,不强调计划,不行。效率的提高。 <br/> 权谋是对内还是对外,取决于人对内外的界定,以及自我外化的程度。在将外物包含进大我以后,人往往会减少、甚至就不再用权谋。事事都用权谋的人,是个孤独的人。也是不快乐的人。快乐是非我的。 各种权谋,大都是在实践中产生,有着历史典故,是历史的真实折射。其实践,也更多地带有血和苦难。因此中国人的谨慎,更多地是知古察今。 <br/></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