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12-8 09:01:18

[转帖]发改委支持 未来两年将是物联网产业爆发期

<p align="center"><font size="5"><strong>发改委支持 未来两年将是物联网产业爆发期 <!--标题结束--></strong></font></p>
<ul>
<li>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3">http://www.aweb.com.cn <!--创建日期开始-->2009年12月07日14:52 <!--来源开始-->通信世界周刊 </font></div></li></ul>
<p><font face="Arial" size="3">  日前,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发改委将努力实施多项举措促进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font></p>
<div id="cont-main1text">
<p><font face="Arial" size="3">  与之相对应的是,运营商也正“高调”参与物联网技术推进工作——12月1日,记者从传感(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筹备工作组成立大会获悉,中国移动集团技术部部长周建明将出任该工作组副组长。</font></p>
<p><font face="Arial" size="3">  运营商的“高调”在11月得以集中体现——11月12日,中国移动与无锡市政府签订“TD-SCDMA与物联网融合”合作框架协议,并宣布将成立中国移动物联网研究院;11月23日,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与技术中心、物联网重点实验室“揭牌”。</font></p>
<p><font face="Arial" size="3"><strong>  技术:共性平台+应用子集</strong></font></p>
<p><font face="Arial" size="3">  “产业联盟由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大唐电信、华为、中兴通讯、清华大学、上海机场集团等发起成立。”工作组组长、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刘海涛向本刊记者介绍,“推进标准制定、促进应用产业化是联盟的主要工作。”据了解,产业联盟将在2010年1月正式成立。</font></p>
<p><font face="Arial" size="3">  关于标准制定,“物联网标准特别工作组ISO/IECJTC1WG7就是在中国主推下成立。”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院邢涛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据介绍,在WG7,中国方面目前负责《传感器网络系统架构》、《智能电网中传感器网络应用与接口标准》、《智能传感器网络中的协同处理服务和接口标准》的编写工作。</font></p>
<p><font face="Arial" size="3">  邢涛表示,关于IEEE的标准制定,中国也一直在跟进,“IEEE期望联合中国、美国国家成员体,将IEEE802.15.4系列标准纳入ISO传感网标准体系”。</font></p>
<p><font face="Arial" size="3">  对于国标而言,“传感网应用子集标准化”将是产业联盟考虑的重点,刘海涛介绍说,“目前,在传感网领域,上海市已经强制执行国内首个城市轨道反恐标准,中科院与民航总局共同推进的‘机场防入侵标准’也已申请立项”。</font></p>
<p><font face="Arial" size="3">  “多样化应用场景与规模化制造技术的矛盾”被刘海涛定义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瓶颈”,他表示“子集标准化”将解决这一矛盾。</font></p>
<p><font face="Arial" size="3">  “共性平台+应用子集模式”被刘海涛重点提及,他认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架构将主导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运营商管理运营共性平台,为应用子集提供支撑,并提供计费;第三方负责维护应用子集平台,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font></p>
<p><font face="Arial" size="3">  对此,北京清远华程首席技术官刘昭表示“实现起来难度不小”。他认为目前国内物联网发展还在“局部专用”阶段,“共性平台+应用子集模式”并不现实,对于“子集标准化”,刘昭表示“时间尚未成熟”——“为什么联发科与高通签订专利授权协议会引起那么大轰动?因为在通信领域,对于标准和专利的要求很高,有‘标准’才能互联互通”。关于“物联网”,他表示,“每个应用的独立性很强,针对单个应用,很多企业都能提出一整套解决方案”。刘昭表示,“对于物联网,应该‘应用先行,标准跟上’”。</font></p></div>
<div>
<p><font face="Arial" size="3"><strong>  投资:未来两年集中投放</strong></font></p>
<p><font face="Arial" size="3">  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首次明确了新兴产业范围,涉及新能源产业、微电子等新型材料、物联网、传感网、生物医药、海洋工程等五大领域。温家宝指出,信息网络产业将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font></p>
<p><font face="Arial" size="3">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高技术产业室副主任曾智泽用“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桥头堡”解读温家宝的讲话。此前,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对于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政府将大力培育市场需求;及时推动相关行业的改革,包括促进三网融合等;建立健全新兴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等,“要完善市场的准入标准,银行信贷也应向其倾斜,鼓励中小企业发集合债”。</font></p>
<p><font face="Arial" size="3">  与政府政策呼应的是,12月2日,易观国际发布《中国物联网白皮书》,分析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成为政府推进的首要着力点”,关于市场规模,易观国际数据显示,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规模在未来两年内将增长15倍,达到40亿元,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以超过20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在2015年达到200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一位参与白皮书编写的相关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未来两年将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爆发期,之后会趋于平缓,“政府政策导引是主要因素,对于物联网的政策性投资会在未来两年得以集中投放”。</font></p></div>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12-8 09:02:52

<p align="center"><font size="5"><strong>物联世界,感知天下 </strong></font></p>
<p align="center">&nbsp;</p>
<div align="center">中国财经网 2009年12月07日 </div>
<p>&nbsp;</p>
<p>&nbsp;</p>
<p>   2009年12月7日电/明通新闻专线/ 2010年7月1日至3日,深圳会展中心将迎来全球物联网产业第一个国际性展会——“2010深圳国际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博览会”(下称“物联网博览会” 官方网址:www.rfidexpo.com.cn)。届时,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公司将汇集一堂,一展物联网产业风采,共商物联网产业发展大计。<br/>   <br/>   物联网博览会是一个关于物联网完整产业链、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标签生产解决方案、读写器开发最新技术、中间件的精确控制技术、最新非接触的支付技术、短距离通讯技术、传感网技术、及其物联网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物流、防伪、人员、车辆、军事、资产管理、服饰、图书、家用智能化等领域的全面解决方案和成功应用展示的国际盛会。物联网博览会以“物联世界,感知天下”为主题,将与权威机构联手共建高规格、高品质的专业品牌盛会,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物联网行业注入新兴源动力和竞争力。<br/>   <br/>   感受政策暖意 抓住发展契机<br/>   <br/>   自从物联网火热以来,就“物联网是泡沫还是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讨论就不断。这让许多商家和投资商对物联网徘徊观望,即对巨额市场渴望,又对不可预测性的风险惧怕,但渐渐明朗的政策正在悄悄地坚定他们的决心。<br/>   <br/>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从温总理在无锡指导传感网发展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组建;从物联网关键基础技术——RFID列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重点目录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将物联网上升为战略性产业,我们不难发现国家对物联网技术的期许。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的讲话,在这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 温总理更是明确地指出,“我们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br/>   <br/>   各地方政府也早已瞄上了这块巨大的蛋糕,欲将各自的城市打造成物联网建设的先驱。无锡、杭州、广州、重庆等城市纷纷“出招”,掀起了一股建设物联网的热潮。在此之际,我国物联网及相关行业也应该乘着这股的热潮,不断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在国家各项利好政策下,进行调整和升级。<br/>   <br/>   交流开阔视野 思路决定财路<br/>   <br/>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显出了勃勃生机与活力,蕴藏巨大商机。然而要在物联网产业淘金,首先要了解产业的目前状况。既然为新兴的产业,大家对产业的了解程度都相当有限,在此阶段敝帚自珍和固步自封肯定没有出路的,只有合作交流、相互启发才能捕获灵感,找到商机。同时交流还能为彼此获得重要信息,学会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提升决策合理性。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br/>   <br/>   物联网博览会为中国乃至国际的物联网行业(RFID、传感器、智能识别)企业提供了一个涉及物联网整个行业链的厂家、供应商、经销商、应用集成商聚合、展示、交流与洽谈合作的完善平台。同时,展会也通过广泛而有影响力的宣传,邀请了大量的RFID各大应用行业的终端客户、信息化服务提供商、软件开发集成商新临现场,实现供需双方的近距离相互了解和商务合作。<br/>   <br/>   同时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展示,国内外企业和产业汇集,可大大开阔商家和投资者的视野。只有开阔了视野,才能拓展思维空间。正所谓思路的不同,决定命运的不同。主动出击及积极开拓视野的企业才能通过转变思路,对产品以及营销模式进行创新,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造机会,并且赢取市场和拓宽财路。<br/>   <br/>   借助专业平台 开启财富之门<br/>   <br/>   本届展会展出面积预计达到7500平方米,展出产品涉及RFID电子标签的芯片提供、无线传感网络、短距离无线通讯、标签生产材料、标签天线、电子标签封装设备、各频段以及各类型的读写设备、中间件、无线通讯技术、应用软件以及集成服务、各领域的成功案例展示。物联网博览会为中国物联网行业目前唯一一个以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传感网、智能识别、智能通讯技术和物联网全面应用为主体展示内容,并充分考虑到中国物联网行业当前发展需求和行业发展特征的国际性展会。<br/>   <br/>   目前招展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各参展企业预订展位踊跃,预计至少超过200多家来自国内外物联网及相关行业的企业将前来参加此次展会,将吸引10000位来自海内外的物联网的专家、参观商、行业人士前来参观、采购,其中买家数量预计将超过4成。参展企业之数量和参观者之规模,势必将中国的物联网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br/>   <br/>   物联网博览会还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了RFID、智能识别、无线传感等技术、应用、商务以及整个行业的特色和当前需求,在展会的展商构成、观众邀请、宣传、媒体合作伙伴、展会合作伙伴的选择上都做了细致而扎实的工作。可谓之专业平台,必将为展商和参观者开启物联网万亿财富之大门。<br/></p>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12-8 09:04:07

<p align="center"><font size="5"><strong>行业研究:物联网市场空间远大于当前互联网和通信网</strong></font></p>
<p align="center">&nbsp;</p>
<p align="center">来源:<a href="http://www.hexun.com/" target="_blank"><img src="http://img.hexun.com/medialogo/10001.gif" align="absMiddle" border="0"/></a>&nbsp;2009年12月07日14:20 </p>
<p>&nbsp;</p>
<p><font face="Verdana">  [市况直击]今日午后,物联网概念股成为挖掘题材股而一度给中国A股市场营造了极佳的氛围,业内人士认为其有可能反复活跃。远望谷(002161,股吧)、厦门信达(000701,股吧)、新大陆(000997,股吧)等为代表的“物联网概念股”的一度涨停也引起关注。今日午后,该板块再度崛起,涨幅位居第一。大唐电信(600198,股吧)涨停,恒宝股份(002104,股吧)、新大陆(000997,股吧)、浪潮信息(000977,股吧)均涨逾5%。 </font></p>
<p align="center"><img style="MARGIN-TOP: 4px; MARGIN-LEFT: 4px; MARGIN-RIGHT: 4px" alt="行业研究:物联网市场空间远大于当前互联网和通信网" src="http://img.hexun.com/2009-12-07/121939843.jpg" align="middle" center? TEXT-ALIGN: 4px?&nbsp;&nbsp;auto;/><br/><font style="FONT-SIZE: 12px; COLOR: #000000; TEXT-ALIGN: center; TEXT-DECORATION: none"></font></p>
<p>&nbsp;</p>
<p><font face="Verdana">  物联网市场空间远大于当前互联网。国内PC使用量在1亿的数量级,而物联网终端需求量远大于此:10亿量级的信息设备、30亿量级的智能电子设备、5000亿级的微处理器和万亿以上传感器需求。仅从终端潜在需求的角度即可看出物联网市场空间远远大于当前互联网,我们认为,与终端相对应的应用范围同样更为广阔,整体市场空间也是如此。</font></p>
<p><font face="Verdana">&nbsp;<br/>  与通信网相比,同样可以简单推算出物联网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以国内家庭固网通信消费市场为例,假设未来每户一部固话+一条宽带+两台电脑,各自每个月固话和宽带总消费是100元,那么固话存量是4.5亿部、电脑9亿台,每个月产生的通信费是450亿元——这仅仅是家庭通信消费市场,如果扩大到个人手机范畴,市场总规模大约是1500亿元左右。而继续扩张到物联网范畴,汽车、各式家用电器,甚至住房和宠物等等都包含在里面,总量与人口数相比可能是十倍数的关系。(国联证券)<br/></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8 9:06:21编辑过]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12-8 09:04:50

<h1 class="aTitle" align="center">盘点未来物联网将并存的五大类商业模式 </h1>
<div class="aInfo aPreceptInfo" align="center"><span>来源:慧聪网</span> <!--<span>关注人数:50</span>--></div>
<p>&nbsp;</p>
<p>&nbsp;</p>
<p class="newtext">运营的角度看,目前物联网主要有移动运营商主导运营和系统集成服务商主导运营两种商业模式。从长远来看,未来物联网可能有以下五种商业模式并存:</p>
<p class="newtext"><strong>模式1:</strong>运营商在应用领域挑选系统集成商,由系统集成商开发业务和售后服务,而运营商负责检验业务运行情况,并代表系统集成商推广业务,以及计费。这种模式运营商占主导地位,而合作的系统集成商多为小型企业。目前这种模式是运营商进入物联网市场的主流方式。</p>
<p class="newtext"><strong>模式2:</strong>运营商提供网络连接,收取流量费用,系统集成服务商在其网络上运行业务。这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商业模式,电信运营商不管对物联网是否感兴趣都可以使用这种方式。</p>
<p class="newtext"><strong>模式3:</strong>运营商直接提供给已经使用了物联网业务的企业所需的数据流量,而不通过物联网服务商。例如Verizon直接为通用的OnStar业务提供数据流量,然后收取费用。这种模式适合一些有实力自行定制物联网业务的大企业。</p>
<p class="newtext"><strong>模式4:</strong>电信运营商自行开发业务,直接提供给客户。电信运营商制定全套业务和解决方案,直接提供给客户,而不与其他企业合作。目前国内实行这种模式的还比较少。</p>
<p class="newtext"><strong>模式5:</strong>运营商为客户量身制定业务。物联网业务范围非常广,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业务往往不能满足客户需求,这就需要运营商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而特殊制定物联网业务。目前国内实行这种模式的还比较少。</p>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12-8 09:07:50

<p align="center"><font size="5"><strong>物联网破成本“瓶颈”</strong></font></p>
<p align="center">&nbsp;</p>
<p align="center"><font face="Verdana">作者:苏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font></p><font face="Verdana">
<p><br/> 在9月新大陆(000997,股吧)、远望谷(002161,股吧)等物联网股票被暴炒后,市场质疑“技术是好,但无法产业化,业绩出不来”。制约物联网产业上规模的本质究竟是什么?</p>
<p>  对此,中国RFID产业联盟秘书长欧阳宇认为,“之前价格是制约该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现在价格瓶颈已突破。假如电子标签运用数量达到上亿规模的话,单个标签售价可能在5美分之下。”</p>
<p><strong>  打破价格瓶颈</strong></p>
<p>  欧阳宇28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几年RFID国内乃至全球都没有得以长足的发展主要是源于以下几点,“一是标签成本居高不下,二是全球范围内没有一个统一的RFID国际标准,三是欧洲一些国家担心推动RFID会侵犯一些个人的隐私权利。”</p>
<p>  在欧阳宇看来,在政府的支持下,目前中国已具备了发展RFID这一产业的商业氛围,之前行业利润偏低的现状会改变。</p>
<p>  先施科技董事长冯建华告诉记者,以标签为例,如果规模达到巨额数量以上,成本就会下降不少,每只标签的成本甚至会控制在1美分。</p>
<p>  对此,欧阳宇则认为,目前考虑到成本因素可以在一些高附加值产品上做文章,比如选择在五粮液(000858,股吧)酒瓶上贴上带有RFID的标签,而不是选择价格只有几块钱的矿泉水。</p>
<p>  当然,标签只是成本的一部分,完整的RFID系统还需要硬件和软件的支持,比如读写器和数据采集器等。</p>
<p>  来自湘财证券的统计显示,我国RFID市场从2004年的11.2亿增长到2008年的72.9亿。而国际权威分析机构IDC预测,今年中国RFID的市场复合增长率大约为65.6%;另一家机构AMR则表示预计该行业的全球收入将从2007年的29亿美元发展到2011年的135亿元。</p>
<p>  28日下午,欧阳宇领导的中国RFID产业联盟专家组向无锡市政府提交了一份名为《基于RFID-物联网技术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项目建议》,该建议希望通过在江苏无锡建立一个智能交通示范基地,该项实验如果能够获得成功,将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大中城市。</p>
<p>  如果该项计划获得无锡市政府的首肯和相关政府智能部门的批准,那么深圳先施和上海韩硕将有望成为该项目的实施者。</p>
<p><strong>  PE投资</strong></p>
<p>  28日,在江苏省江阴市召开的第十九届科技节上,双良股份(600481,股吧)(600481.SH)正式与深圳市先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先施科技”)签订增资协议。双良股份(600481,股吧)出资3000万元认购先施科技新增582万股股份,完成增资之后上市公司将获得先施科技27.17%的股权,从而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p>
<p>  双良股份董事长缪志强告诉记者,“其实,参股先施科技是公司的一项股权投资(PE)。”</p>
<p>  据申万分析师吕琪介绍,先施科技在物联网行业的技术突出,收购该公司股权将提升双良在新领域股权投资的竞争力。</p>
<p>  资料显示,先施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射频识别(RFID)读写设备、RFID 电子标签及电子标签专用集成电路的开发、生产、销售和应用集成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在国内RFID行业处于领先地位。</p>
<p>  这家在2004年创立的公司领衔者冯建华曾任神舟号航天飞船通信分系统副总设计师,2004年他开始担任国家“863”计划重点“UHF RFID电子标签技术及应用”研究课题组长,而他同期创立的深圳先施正是这一项目落地的载体公司。</p>
<p>  冯建华告诉记者,截至2008年公司完成了累计销售3000台手持读写器、1万多台固定式读写器和两三百万张RFID电子标签。而公司目前已经具备年产5万套读写设备和1000万特种应用电子标签的能力。</p>
<p>  该行业毛利率比较高。冯建华告诉记者,北京百万车辆环保项目中贴在车上的RFID电子标签平均售价50元/个,由于北京车辆多达390万辆,这样标签的成本摊得比较低,从而使现有成本高企问题得以突破。</p>
<p>  缪志强告诉记者,“主要还是看好先施的技术,技术团队的稳定是关键。目前这个行业毛利率很高,预计明后年有爆发性的增长;尽管今年先施科技业绩一般,但最近接了不少大项目,预计明年可能会完成过亿元的收入”。目前,先施科技与清华同方合作的北京百万车辆环保项目已开展一年,目前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p>
<p>  据了解,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型券商已帮助先施科技进入上市辅导,在2010年业绩实质提升后报上市材料。如先施科技在2010年能够顺利登陆创业板,而双良股份通过增资获得的582万股股权将为上市公司带来不小的收益。</p>
<p><br/>&nbsp;</font></p>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12-8 09:12:11

<p align="center"><font size="5"><strong>百度:物联网</strong></font></p>
<p>&nbsp;</p>
<p><font face="Verdana" size="3"><strong>目录</strong></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3">基本概念  <br/>原理 <br/>步骤 <br/>发展 <br/>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br/>中国发展 <br/>高校研究 <br/>待解决问题 <br/>(一)国家安全问题 <br/>(二)隐私问题 <br/>(三)标准体系和商业模式</font></p><font face="Verdana">
<p><br/><font size="3"><strong>  基本概念 </strong><br/>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严格而言,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br/>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br/>  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br/>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br/>  物联网是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早在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就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br/>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font></p>
<p><font size="3"><strong>  原理</strong><br/>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br/>  而 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br/>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font></p>
<p><font size="3"><strong>  步骤</strong><br/>  (1)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属性,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br/>  (2)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br/>  (3)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可能是分布式的,如家里的电脑或者手机,也可能是集中式的,如中国移动的IDC),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font></p>
<p><font size="3"><strong>  发展<br/></strong>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br/>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针对中国经济的状况,钱大群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广阔,而且中国政府正在以巨大的控制能力、实施决心、和配套资金对必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智慧的地球”这一战略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br/>  在策略发布会上,IBM还提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br/>  钱大群表示,当今世界许多重大的问题如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等,实际上都能够以更加“智慧”的方式解决。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同时,也孕育着未来的发展机遇,中国不仅能够籍此机遇开创新乐观产业和新的市场,加速发展,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br/>  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了“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而互联网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熟。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计划用20年时间,耗资2000亿-4000亿美元,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br/>  而今天,“智慧的地球”战略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他们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该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font></p>
<p><font size="3"><strong>  下一个经济增长点</strong><br/>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br/>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反复提及,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他表示将会邀请台湾生产RFID、传感器和条形码的厂商和中国移动合作。据他介绍,运用物联网技术,上海移动已为多个行业客户度身打造了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于一体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移动目前已将超过10万个芯片装载在出租车、公交车上,形式多样的物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大显神通,确保城市的有序运作。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车务通”将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的“e物流”,将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货况信息、车辆跟踪定位、运输路径选择、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br/>  此外,在“物联网”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需求,在近年内就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br/>  据介绍,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城市有100万辆汽车,如果我们只在1万辆汽车上装上智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智能交通系统;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br/>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br/>  物联网热浪为什么在中国会迅速壮大呢?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崛起得益于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几大优势。<br/>  第一,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第二,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第三,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第四,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第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发展。<br/>  <br/><strong>  中国发展</strong><br/>  2009年10月24日,在中国第四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上,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宣布:中国的第一颗物联网的中国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唐芯一号芯片是一颗2.4G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无线传感网、无线个域网、有源RFID等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要,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左图是“唐芯一号”的显微照片。<br/>  “与计算机、互联网产业不同,中国在‘物联网’领域享有国际话语权!”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中心主任刘海涛自豪的说。<br/>  目前,我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已经覆盖了城乡,从繁华的城市到偏僻的农村,从海岛到珠穆朗玛峰,到处都有无线网络的覆盖。无线网络是实现“物联网”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安置在动物、植物、机器和物品上的电子介质产生的数字信号可随时随地通过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传送出去。“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变得可能。<br/>  而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与其它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该院组成了2000多人的团队,先后投入数亿元,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在世界传感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br/>  业内专家表示,掌握“物联网”的世界话语权,不仅仅体现在技术领先,更在于我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实现产业化的国家之一。<br/>  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无锡传感网中心’),是国内目前研究物联网的核心单位。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对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了把传感网络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温家宝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江苏省委省政府接到指示后认真落实总理的要求,热情拥抱“物联网”,突出抓好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工作,并迅速形成了研发安全感与产业突破的先发优势。无锡市则作出部署:举全市之力,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把无锡建成传感网信息技术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br/>  2009年,无锡传感网中心的传感器产品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世博会被成功应用,首批价值1500万元的传感安全防护设备销售成功,这套设备由10万个微小的传感器组成,散布在墙头墙角墙面和周围道路上。传感器能根据声音、图像、震动频率等信息分析判断,爬上墙的究竟是人还是猫狗等动物。<br/>  多种传感手段组成一个协同系统后,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由于效率高于美国和以色列的防入侵产品,国家民航总局正式发文要求,全国民用机场都要采用国产传感网防入侵系统。至2009年8月,仅浦东机场直接采购传感网产品金额为4000多万元,加上配件共5000万元。刘海涛称,若全国近200家民用机场如果都加装防入侵系统,将产生了上百亿的市场规模。</font></p>
<p><font size="3"><strong>  高校研究</strong><br/>  物联网在中国高校的研究,当前的聚焦点在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作为“感知中国”的中心,无锡市2009年9月与北京邮电大学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合作协议,标志中国“物联网”进入实际建设阶段。协议声明,无锡市将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建设研究院,内容主要围绕传感网,涉及光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控制、多媒体、网络、软件、电子、自动化等技术领域,此外,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工作也同时纳入议程。<br/>  为积极参与“感知中国”中心及物联网建设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保持、扩大学校在物联网研究领域的优势,近日,南京邮电大学召开物联网建设专题研讨会,及时调整科研机构和专业设置,新成立了物联网与传感网研究院、物联网学院。9月10日,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在南京邮电大学正式成立。新华日报记者探访了南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心”,这里的研究者与“物联网”打交道已有五六年。在实验室,一些“物联网”产品已经初见雏形。此外,南邮还有系列举措推进物联网建设的研究:设立物联网专项科研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物联网建设的研究;启动“智慧南邮”平台建设,在校园内建设物联网示范区等。<br/></font></p>
<p><font size="3"><strong>  待解决问题</strong><br/>  <br/>(一)国家安全问题</font></p>
<p><font size="3">  中国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如果与国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如何确保企业商业机密、国家机密不被泄漏?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br/>  <br/>(二)隐私问题</font></p>
<p><font size="3">  在物联网中,射频识别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有可能预先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物品中,但由于该物品(比如衣物)的拥有者,不一定能够觉察该物品预先已嵌入有电子标签以及自身可能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问题受到侵犯。因此,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和法律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从技术上和法律上予以解决。造成侵犯个人隐私问题的关键在于射频识别标签的基本功能:任意一个标签的标识(ID)或识别码都能在远程被任意的扫描,且标签自动地,不加区别地回应阅读器的指令并将其所存储的信息传输给阅读器。这一特性可用来追踪和定位某个特定用户或物品,从而获得相关的隐私信息。这就带来了如何确保嵌入有标签的物品的持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问题。<br/>  <br/>(三)标准体系和商业模式</font></p>
<p><font size="3">  当前物联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完整的标准体系与成熟的商业模式。<br/>  标准体系缺乏原因:“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研发力量比较分散、体系架构尚未建立。”<br/>  物联网商用模式有待完善<br/>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所所长于蓉蓉表示,“要发展成熟的商业模式,必须打破行业壁垒、充分完善政策环境,并进行共赢模式的探索。”<br/>  华为战略规划部部长朱广平指出“应用物联网技术让企业面临改造成本问题,新的商业模式将改变改造成本高的现状。”</font></font></p>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12-8 09:25:55

<p align="center"><font face="Verdana" size="5"><strong>百度:射频识别</strong></font></p>
<p>&nbsp;</p>
<p><font face="Verdana">目录</font></p>
<p><font face="Verdana">【简介】<br/>【射频识别技术发展历史】<br/>【RFID的工作原理及组成】<br/>【RFID系统的分类】<br/>【射频识别的应用】</font></p>
<p><font face="Verdana">【简介】</font></p><font face="Verdana">
<p><br/>  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缩写,又称电子标签,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br/>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已经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据业内人士预测,RFID技术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内在新的产品与服务上带来30至100亿美金的商机,随之而来的还有服务器、资料储存系统、资料库程序、商业管理软件、顾问服务,以及其他电脑基础建设的庞大需求。或许这些预测过于乐观,但RFID将会成为未来的一个巨大市场是毫无疑问的。许多高科技公司正在加紧开发RFID专用的软件和硬件,这些公司包括英特尔、微软、甲骨文、SAP和SUN,而最近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的一项"要求其前100家供应商在2005年1月之前向其配送中心发送货盘和包装箱时使用 RFID技术,2006年1月前在单件商品中使用这项技术"的决议,把RFID再次推到了聚光灯下。因此可以说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正在成为全球热门新科技。</p>
<p></font>&nbsp;</p>
<p><font face="Verdana"><strong>【射频识别技术发展历史】<br/></strong>  从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来说,射频识别技术在低频段基于变压器耦合模型(初级与次级之间的能量传递及信号传递),在高频段基于雷达探测目标的空间耦合模型 (雷达发射电磁波信号碰到目标后携带目标信息返回雷达接收机)。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射频识别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br/>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可按十年期划分如下: <br/>  1940-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射频识别技术,1948年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br/>  1950-1960年:早期射频识别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br/>  1960-1970年: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br/>  1970-1980年: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射频识别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射频识别应用。 <br/>  1980-1990年: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 <br/>  1990-2000年:射频识别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射频识别产品得到广泛采用,射频识别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br/>  2000年后: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射频识别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 <br/>  至今,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正在成为现实并走向应用。</font></p>
<p>&nbsp;</p>
<p><font face="Verdana"><strong>【RFID的工作原理及组成】</strong><br/>  ●工作原理 <br/>  RFID的工作原理是:标签进入磁场后,如果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就能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即 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即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br/>  RFID技术由Auto-ID中心开发,其应用形式为标记(tag)、卡和标签(label)设备。标记设备由RFID芯片和天线组成,标记类型分为三种:自动式,半被动式和被动式。现在市场上开发的基本上是被动式RFID标记,因为这类设备造价较低,且易于配置。被动标记设备运用无线电波进行操作和通信,信号必须在识别器允许的范围内,通常是10英尺(约3米)。这类标记适合于短距离信息识别,如一次性剃须刀或可移动刀片包装盒这类小商品。 RFID芯片可以是只读的,也可是读/写方式,依据应用需求决定。被动式标记设备采用E2PROM(电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便于运用特定电子处理设备往上面写数据。一般标记设备在出厂时都设定为只读方式。Auto-ID规范中还包含有死锁命令,以在适当情形下阻止跟踪进程。 <br/>  Auto-ID中心开发的电子产品代码(EPC)规范能识别目标,以及所有与目标相关的数据。EPC系统运用正确的数据库链接到EPC码,厂商和零售商能依据权限进行查询、管理和变更操作。一旦标记贴到产品或设备上,RFID识别器便能读取存储于标记中的数据。Auto-ID计划将EPC系统发展成为全球标准,该标准主要包括:识别目标的特定代码(EPC);定义数据的所有者(EPC管理器);定义代码及标记的其余信息;定义货物参数,如库存单元号;将EPC代码转换为Internet地址 (目标命名服务ONS);对目标进行描述(物理置标语言PML);聚集和处理RFID数据(专家软件);分配给每类目标的特定号码(串行号);用于互操作性的规范最小集(标记及识别规范),采用RFID技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透明管理,有效地降低成本。 <br/>   ●RFID系统的组成 <br/>  射频识别系统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读写器,二是电子标签(或称射频卡、应答器等,本文统称为电子标签)。另外还应包括天线,主机等。RFID系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系统的组成会有所不同,但从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系统一般都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几部分组成。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br/>  ① 信号发射机 <br/>  在RFID系统中,信号发射机为了不同的应用目的,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典型的形式是标签(TAG)。标签相当于条码技术中的条码符号,用来存储需要识别传输的信息,另外,与条码不同的是,标签必须能够自动或在外力的作用下,把存储的信息主动发射出去。 <br/>  ② 信号接收机 <br/>  在RFID系统中,信号接收机一般叫做阅读器。根据支持的标签类型不同与完成的功能不同,阅读器的复杂程度是显著不同的。阅读器基本的功能就是提供与标签进行数据传输的途径。另外,阅读器还提供相当复杂的信号状态控制、奇偶错误校验与更正功能等。标签中除了存储需要传输的信息外,还必须含有一定的附加信息,如错误校验信息等。识别数据信息和附加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编制在一起,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向外发送。阅读器通过接收到的附加信息来控制数据流的发送。一旦到达阅读器的信息被正确的接收和译解后,阅读器通过特定的算法决定是否需要发射机对发送的信号重发一次,或者知道发射器停止发信号,这就是"命令响应协议"。使用这种协议,即便在很短的时间、很小的空间阅读多个标签,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欺骗问题"的产生。 <br/>  ③ 编程器 <br/>  只有可读可写标签系统才需要编程器。编程器是向标签写入数据的装置。编程器写入数据一般来说是离线(OFF-LINE)完成的,也就是预先在标签中写入数据,等到开始应用时直接把标签黏附在被标识项目上。也有一些RFID应用系统,写数据是在线(ON-LINE)完成的,尤其是在生产环境中作为交互式便携数据文件来处理时。 <br/>  ④ 天线 <br/>  天线是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输数据的发射、接收装置。在实际应用中,除了系统功率,天线的形状和相对位置也会影响数据的发射和接收,需要专业人员对系统的天线进行设计、安装。<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strong>【RFID系统的分类】</strong><br/>  根据RFID系统完成的功能不同,可以粗略地把RFID系统分成四种类型:EAS系统、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网络系统、定位系统。 <br/>  ●EAS技术 <br/>  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EAS)是一种设置在需要控制物品出入的门口的RFID技术。这种技术的典型应用场合是商店、图书馆、数据中心等地方,当未被授权的人从这些地方非法取走物品时,EAS系统会发出警告。在应用EAS技术时,首先在物品上粘付EAS标签,当物品被正常购买或者合法移出时,在结算处通过一定的装置使EAS标签失活,物品就可以取走。物品经过装有EAS系统的门口时,EAS装置能自动检测标签的活动性,发现活动性标签EAS系统会发出警告。EAS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防止物品的被盗,不管是大件的商品,还是很小的物品。应用EAS技术,物品不用再锁在玻璃橱柜里,可以让顾客自由地观看、检查商品,这在自选日益流行的今天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典型的EAS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附着在商品上的电子标签,电子传感器;2)电子标签灭活装置,以便授权商品能正常出入;3)监视器,在出口造成一定区域的监视空间。 <br/>  EAS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在监视区,发射器以一定的频率向接收器发射信号。发射器与接受器一般安装在零售店、图书馆的出入口,形成一定的监视空间。当具有特殊特征的标签进入该区域时,会对发射器发出的信号产生干扰,这种干扰信号也会被接收器接收,再经过微处理器的分析判断,就会控制警报器的鸣响。根据发射器所发出的信号不同以及标签对信号干扰原理不同,EAS可以分成许多种类型。关于EAS技术最新的研究方向是标签的制作,人们正在讨论EAS标签能不能象条码一样,在产品的制作或包装过程中加进产品,成为产品的一部分。 <br/>  ●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 <br/>  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是使用带有RFID阅读器的手持式数据采集器采集RFID标签上的数据。这种系统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适用于不宜安装固定式RFID 系统的应用环境。手持式阅读器(数据输入终端)可以在读取数据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波数据传输方式(RFDC)实时地向主计算机系统传输数据,也可以暂时将数据存储在阅读器中,在一批一批地向主计算机系统传输数据。 <br/>  ●物流控制系统 <br/>  在物流控制系统中,固定布置的RFID阅读器分散布置在给定的区域,并且阅读器直接与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相连,信号发射机是移动的,一般安装在移动的物体、人上面。当物体、人流经阅读器时,阅读器会自动扫描标签上的信息并把数据信息输入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存储、分析、处理,达到控制物流的目的。 <br/>  ●定位系统 <br/>  定位系统用于自动化加工系统中的定位以及对车辆、轮船等进行运行定位支持。阅读器放置在移动的车辆、轮船上或者自动化流水线中移动的物料、半成品、成品上,信号发射机嵌入到操作环境的地表下面。信号发射机上存储有位置识别信息,阅读器一般通过无线的方式或者有线的方式连接到主信息管理系统。</font></p>
<p><font face="Verdana">【射频识别的应用】<br/>  总之,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解决方案包括标签设计及制作工艺、天线设计、系统中间件研发、系统可靠性研究、读卡器设计和示范应用演示六部分。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和身份认证等多个领域,而在仓储物流管理、生产过程制造管理、智能交通、网络家电控制等方面更是引起了众多厂商的关注。</font></p>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12-8 10:24:45

<p align="center"><font size="5"><strong>物联网产业联盟明年初成立 技术标准即将制定</strong></font></p>
<p align="center">&nbsp;</p>
<p align="center"><span id="conauthor">2009-12-07 10:30 &nbsp;&nbsp;出处:通信信息报社&nbsp;&nbsp;&nbsp;</span></p>
<p>&nbsp;</p>
<div class="digest">12月1日,传感(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筹备工作组在京召开会议,计划明年初正式成立传感(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这意味着我国在物联网产业方面的推进正在加快。</div>
<p><!-- articleBody start --></p>
<div class="articleBody" id="artibody">
<div class="guanggao"></div>
<p>  在互联网把地球“变平”之后,由物联网掀起的又一次信息化产业<a class="fllink" href="http://eblog.chinabyte.com/langchao/" target="_blank">浪潮</a>正在扑面而来。专家们表示,刚刚登临世界舞台的物联网正在社会、经济方面展现巨大潜力,中国应抓住此次物联网崛起的良机,尽早进行产业布局,让物联网成为助力中国经济起飞的新引擎。</p>
<p>  12月1日,传感(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筹备工作组在京召开会议,计划明年初正式成立传感(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这意味着我国在物联网产业方面的推进正在加快。</p>
<p>  如果留意一下我们身边的报道,不难发现,关于物联网的信息越来越多。物联网也被称为传感网,它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技术,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将物与物连接起来,实现智能识别和管理。有资料表明,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首次提出,随着近年来传感器、软件、网络等关键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应用领域广泛拓展,正在带来信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p>
<p>  有资料显示,自2008年以来,全球许多重要的发达国家都提出了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化战略,希望借助物联网推动经济增长。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物联网不仅将渗透到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a class="fllink" href="http://know.chinabyte.com/index.php/安全" target="_blank">安全</a>、智能家居等广泛领域,还将极大推动经济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p>
<p>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传感网标准工作组组长刘海涛认为,传感网将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并引发国际信息产业重新洗牌的机遇。</p>
<p>  刘海涛认为,目前互联网已成为国家主要经济支柱之一,由于其连接的是虚拟信息空间,因此只关系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联。而传感网因其更大的产业空间将会成为国家的经济命脉,由于其连接的是现实物理世界,其规模将会比互联网更大。</p>
<p>  面对物联网在全球崛起的态势,我国从政府到行业都给予了极大重视。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已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在实践方面,我国已进行了实质性探索,目前,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中国电信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已在无锡成立,这标志着我国首批“物联网城市”已经启动。</p>
<p>  而此次计划成立的传感(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将进一步把多方力量联合起来。据了解,该联盟将为物联网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实现标准制定、技术快速进步和产业跨越发展的整体突破,形成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链集群。</p></div>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12-8 10:27:18

<div align="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11pt"><b>专家一致看好物联网 应用产业链合力做多成趋势</b></font></div>
<p>&nbsp;</p>
<p>&nbsp;</p>
<p><font face="Verdana">  编者按 仅几个月的时间,物联网完成了概念出炉到应用扩展,我国也成为物联网国际标准的主导国。在一个可以和通信网、互联网并列的领域,物联网带来的变革将影响人们生活、生产等领域。本期A10-11版围绕物联网有关话题,展开讨论。</font></p>
<p><font face="Verdana">  投资额超过2.76亿元的11个物联网研发项目近日正式落户无锡,产业链各环节对此次尝鲜充满了信心。“物联网”这一概念在短时间横扫国内科技界。人们不禁要问,物联网是什么?</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对电信运营商来说是产业融合带来的信息化应用;对科技界来说,是第三次信息革命;对企业来说是上千亿元的“蛋糕”;对商家来说是无所不在的电子商务;对股民来说,是逆市上扬的网络科技概念股。社会各界对物联网“理解”不一,说明其应用范围之广,要挖掘物联网的价值,产业链合力做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font></p>
<p><font face="Verdana"><strong>  专家对物联网解读各有侧重</strong></font></p>
<p><font face="Verdana">  11月3日,中国总理温家宝指出,要抢占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制高点,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今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将“物联网”和“新能源”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可见物联网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业界专家对物联网的解读也各有侧重。</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认为,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和深度应用将催生出一批新增长点,应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启动“传感网络”的研发应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把物联网定义为“每一个物体都可以通信,每一个物体都可以寻址,每一个物体都可以控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泛在网。”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杨震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小到手表、钥匙,大到汽车、楼房,只要嵌入一个微型感应芯片,把它变得智能化,这个物体就可以“自动开口说话”。再借助无线网络技术,人们就可以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也能“交流”,这就是物联网。清华大学教授李星表示,现在的互联网是人和人之间的通讯,物联网包括人和机器的通讯,机器和机器的通讯,包括传感器、控制器等。</font></p>
<p><font face="Verdana">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的解释是:“物联网时代的冰箱、彩电等家电产品,都可以用手机控制。例如在家电上安装传感器,就可以用手机通过网络进行操控”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洪波说,“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早已经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其核心是“两化融合”。</font></p>
<p><font face="Verdana">  虽然专家们对物联网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但共同点是物联网将无所不在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涉及到各个产业。</font></p>
<p><font face="Verdana"><strong>  物联网应用未来图景轮廓渐显</strong></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物联网似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但具体到实际运用,其未来图景如何呢?</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在上海日前举办的2009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国电信展出联网的煤气表和电表,通过内置的RFID芯片,数字信息可以集中在数据采集器中,然后通过3G网络传送至电信后台系统。水电煤公司不用上门抄表也能知道详细数据。这就是物联网。</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在今年世博会上,只要使用装有RFID-SIM卡的手机,就能实现刷手机入园、刷手机购物。这也是物联网。</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在世博会上,还将会有防入侵传感系统投入使用。在场馆的特定区域,尽管四周放眼无人,但安全系统能自动辨别是否有入侵者,闯入的是人、动物还是机动车。无锡传感网工程中心近期与上海世博会和浦东机场签下3000万“防入侵微纳传感网”订单。物联网开始走向人们的生活。</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在9月16日开幕的北京通信展上,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新展品均与物联网有关:中国电信展示其全球远程监控电子眼和商务领航;中移动展示物流信息化和手机支付;中国联通可通过刷手机实现车票支付。</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在物联网的应用上,电信运营商率先启动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但是,物联网所涉及范围之广,其未来发展重任,远不是一个企业或是一个行业能够担当的,产业链以及跨行业合作成为必然趋势。</font></p>
<p><font face="Verdana"><strong>  产业链合力做多是发展趋势</strong></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物联网简单的说就是“物”与“网”联合提升效率,产生效益,和互联网一样,要实现物联网产业的大发展,企业圈地只能越做越小,产业链合作才是必然趋势。</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物联网加上互联网等于智慧地球。物联网用途广泛也意味着需要各行各业的合力做多。从其未来应用来看,可运用于城市公共安全、工业安全生产、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卫生、健康监测等多个领域。</font></p>
<p><font face="Verdana">  无锡的物联网合作伙伴既有中科院软件所和自动化所、江南计算机所等“国家队”,还有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北京邮电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一第技术“领军者”,合作领域覆盖传感网智能技术研发、传感网络应用研究、传感网络系统集成、感知气象技术研究、智能技术示范推广、传感网络高端人才培育等物联网产业多个前沿领域。可以看出,产业链合作正在做多,物联网呈现着新气象。<br/></font></p>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12-8 10:28:09

<h3 align="center">商业模式是决定物联网能否长效快速发展的关键</h3>
<p align="center">作者:徐东英&nbsp;&nbsp;来源:RFID中国网&nbsp;&nbsp;2009-12-7</p>
<p>&nbsp;</p>
<p>  物联网目前已经成为各方人士关注的焦点。毫无疑问,作为打通物品世界和信息世界的桥梁,物联网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巨大而又令人兴奋的前景,由此,而派生出的新的应用和商业机会令人心动。因此,如何快速推进中国物联网的发展,便成为政府及产、学、研各界目前热议的热门话题。 <br/><br/>  相比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所涉及的范畴庞大而复杂,涉及到整个社会多环节、多部门的协同运作。所以,尽快从国家层面制定物联网发展规划、加快制定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技术研发,突破核心技术难题等等,都是加快推进物联网发展所必须的要素。 <br/><br/>  但是,除了上述要素外,要想加快物联网的推进,笔者认为更关键的是要真正建立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这才是推动物联网能够长效发展的最核心关键。所谓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就是必须让物联网真正成为一种商业的驱动力,而不是一种行政的强制力。让所有参与物联网建设的各个环节都从中收益,获得相应的商业回报,才能够使物联网得以持续快速地发展。 <br/><br/>  在这一点上,可以分析一下中国RFID市场的发展历程。&nbsp;2003年到2004年,RFID概念在中国得到热炒,美国沃尔玛斥巨资推动RFID应用,要求所有进入沃尔玛的商品必须要贴RFID标签。一批中国&nbsp;RFID企业在那时应运而升。但是,几年下来,结果却很不尽人意,国际上沃尔玛当初设定的美好目标并未达到,国内RFID市场的发展也远比人们预想的要慢很多,一批企业倒闭,很多企业在市场上艰难度日。而究其原因就是,虽然沃尔玛强势要求,但由于在整个服务链上的商家,并没有能够从中获利,所以,根本没有执行的动力,所以,沃尔玛的计划便难以推进。因此,当总结分析中国RFID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时,业内众多人士普遍认为:缺乏需求,没有形成多方共赢的有利的商业模式,是中国RFID市场难以快速发展的第一核心问题。 <br/><br/>  一种新的应用,要想得以快速发展,必须要建立在拥有需求,相关各方均收益的基础上。凡是商业上成功的案例普遍都会遵循这一基本规律。以中国银联的银联卡为例,它的诞生与发展就是一个多协作、大协调的产物。由于银联卡的发放,既满足了个人消费者、手握一卡走遍全球的需求,又使服务链上的刷卡银行、平台服务者等多方均获得利益,所以,银联卡一诞生,便得以迅猛发展。从总结银联卡应用成功的视角,来看物联网的发展,中国银联产品创新部副总经理徐晋耀认为:银联卡相比物联网是一个小东西,但有类似之处,物联网作为一个需要多方协作的产业链条,要想得以快速发展,一定要建立一个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和协作的组织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政府行政推动,这种模式必须能够激发出社会各方参与的热情与动力。 <br/><br/>  所以,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因为,它的实现,是一个涉及信息技术、社会观念、管理体系、应用模式等多方协调、合作及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一个由点突破,逐步推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激发参与者各方的参与热情,使参与各方均有收益,物联网才能够真正拥有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br/></p>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发改委支持 未来两年将是物联网产业爆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