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12-3 09:26:05

[转帖]国资委:68央企投资金融衍生品亏损114亿

<h1 align="center"><font size="5">国资委:68央企投资金融衍生品亏损114亿</font></h1>
<p align="center">2009年12月03日02:45<span class="infoCol"><span class="where"><a href="http://www.china-cbn.com/" target="_blank">第一财经日报</a></span></span></p>
<p><span class="infoCol"><span class="where"></span></span>&nbsp;</p>
<p style="TEXT-INDENT: 2em">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在日前出版的《学习时报》发表文章披露,68家央企涉足金融衍生产品业务浮亏114亿元。他还将一些国际投行称为导致中国企业衍生品投资失败的罪魁祸首。</p>
<p style="TEXT-INDENT: 2em">他指出,央企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发生的巨额亏空和损失,教训深刻。究其原因,企业追逐高额利润套利投机是要害所在,另外,违规越权操作、风险控制不力、内控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也值得深刻反思。</p>
<p style="TEXT-INDENT: 2em">李伟在文章中披露,从目前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央企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参与企业多、业务品种广、亏损数额大。根据调查统计,目前有68家央企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截至2008年10月底,央企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合约市值为1250.0亿元,形成了114.0亿元的浮动净亏损。</p>
<p style="TEXT-INDENT: 2em">另外,有26家央企是自行在境外从事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业务(OTC),且大都与交易对手私下签订的是“一对一”的非标准化合约,交易风险大、透明度不够。</p>
<p style="TEXT-INDENT: 2em">李伟还详细披露了几家央企在石油期权合约上的亏损。东航集团、中航集团和中远集团在2008年6~8月国际油价达到历史最高点时,与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等境外投行签订了高额石油期权合约,在买入看涨期权同时卖出看跌期权,签约后不久油价快速跌破了约定的行权价,这3家企业不得不双倍赔付交易对手,截至2008年底共赔付折合人民币8.06亿元(东航1.5亿元、中航4.38亿元、中远2.18亿元)。</p>
<p style="TEXT-INDENT: 2em">赔付后的合约浮亏仍高达161亿元(东航62亿元、中航68亿元、中远31亿元)。而且中航已将2.4亿美元信用证交付美林公司,作为对其合约负市值的担保。 </p>
<p style="TEXT-INDENT: 2em">央企投资金融衍生品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产品设计复杂、合约期限较长、风险敞口很大。据了解,有8家企业集团通过工、农、中、建、交行和国开行6家银行购买了其推介的摩根士丹利、美林、花旗等境外投行设计的结构性利率掉期和互换产品。这些产品设计极其复杂,不但与若干年掉期利率指数挂钩,而且都借助数学模型进行市值估算。如某集团在航油期权上,竟使用了含有6种模型工具的结构性产品。</p>
<p style="TEXT-INDENT: 2em">李伟总结了造成央企巨额损失状况的六大原因,认为主要原因是企业套利投机。“纵观接连发生的一起起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巨额亏损,无一不是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套利投机而忽视其风险所致。”李伟在文中说。</p>
<p style="TEXT-INDENT: 2em">他同时认为,一些国际投行的欺诈行为是造成重大损失的推手。央企投资金融衍生产品业务普遍发生浮亏和损失,当然首先要从企业自身找问题,但也与国际投行恶意兜售带有欺诈性的、设计复杂的高杠杆产品有很大的关系。</p>
<p style="TEXT-INDENT: 2em">“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企业遭遇金融衍生产品投资滑铁卢,一些国际投行是罪魁祸首。”李伟说。</p>
<p style="TEXT-INDENT: 2em">但李伟同时认为,央企还是应按照自身业务发展的要求,在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的前提下,审慎理性地开展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业务。目前国家只批准31家企业有资格从事境外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其中央企有16家,大多数央企显然不具备直接从事境外衍生产品投资的资格和条件。应该鼓励央企通过国内金融机构购买符合自身业务性质和风险状况的产品,或者在境内期货交易所开展套期保值业务。</p>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12-3 09:30:26

[转帖]央企衍生品合同缺陷是如何炼成的

<p align="center"><font size="5"><strong>央企衍生品合同缺陷是如何炼成的</strong></font></p>
<p align="center">2009年09月09日06:56   <a href="http://www.jfdaily.com/gb/jfxww/xlbk/xwcb/index.html">新闻晨报</a> </p>
<p>&nbsp;</p>
<p>  我国央企涉足国际油料结构性期权交易业务造成巨亏,已经不是新闻。近日,有部分央企向交易对手致函,认为原先订立的交易合同有缺陷,因此保留追索赔偿的权利,并准备就有关事宜提交国际仲裁。对此,国务院国资委作出公开表态,支持央企运用法律手段维权,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9月8日《人民日报》) </p>
<p>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曾经充满光环的金融衍生品还原了其高度投机的本来面目,西方投行炮制的那些衍生品圈套,将一个个受其蛊惑而自投怀抱的中国企业轮番放倒,留下了惨痛的教训。现在,随着全球性经济复苏迹象显现,特别是国际油价开始上升,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央企要想抹平已经出现的损失,已经很难。</p>
<p>  作为央企来说,既然找出了合同中的致命缺陷——“缺陷”是一个委婉的用词,其实换作“陷阱”可能更确切,那么,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可能更为重要。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衍生品交易曾经被当作金融市场这个金字塔的塔尖,成为急欲进军国际金融市场的中国企业顶礼膜拜的对象。那些在国际市场上据说盛名远扬的国际投行,也纷纷来到中国,卖力兜售他们发明的衍生品理论,让中国企业确立了这样一种信念:不能在衍生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国际市场上就低人一等。殊不知,所谓衍生品交易,其实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家们发明的转嫁风险的一种工具,投机家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为这种虚拟产品制造美丽的光环,诱导其他人来接过他们手中的“烂山芋”。</p>
<p>  客观而言,我国一些央企参与油料结构性期权交易的目的,是期望利用套期保值的手段来化解或者减轻涨价压力。但是,由于对国际原油市场出现的变化趋势没有明确的认识,以对待实体产品交易的手段来对待已经带有金融产品性质的原油交易,这也是造成合同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国际原油市场已越来越出现“金融化”的倾向,国际市场已经把原油期货当作一种类似股票和债券的金融产品,大批并不直接使用原油的投机家进入市场,采用金融市场上低买高抛的手段进行炒作。因此,油价的暴涨暴跌,用实体经济中商品供求关系的理论已经无法解释,如果将这种价格变化用来解释实体经济的运行趋势,其判断往往会失真。遗憾的是,中国央企对这种趋势还缺少深入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将原油视为一种重要的工业物资的水平,以至在投资决策上出现重大失误。</p>
<p>  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已是大势所趋。但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我们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警惕,特别是要避免被交易对手诱惑和误导。市场从来不是温情脉脉的,识别陷阱,是我们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功。</p>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12-3 09:31:56

<p align="center"><font face="Verdana" size="5"><strong>刘明康:衍生品创新要“可控可算可见”</strong></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Verdana">2009年04月24日02:21   东方网 王春霞</font></p>
<p>&nbsp;</p>
<p><font face="Verdana">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昨日在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年度大会上表示,中国银行业要创新并积极参与到衍生品中,但要遵从3个原则:第一风险是可控的,第二成本是可算的,第三要增加产品的透明度。</font></p>
<p><font face="Verdana">  “银监会坚决反对在高杠杆率下搞金融创新,去赚取自己的奖金;坚决反对产品的复杂化,在没有透明度的情况下推进金融创新;也坚决反对严重脱离实体经济和实际需要的金融创新。”刘明康表示。</font></p>
<p><font face="Verdana">  他说,衍生品的作用是在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实现利益和风险重新分配,为实体经济分散、对冲风险或降低交易成本。规范和发展衍生产品交易,是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客户参与全球服务和竞争的必经之路,应该培育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刘明康说,银行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向合适的客户提供合适的产品。“衍生品是‘双刃剑’,只有在客观环境相对成熟的时候才能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其管理风险的作用,避免产生新的更大的风险。”</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对于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带来的震荡,刘明康表示有一些教训可以总结:监管当局过度迷信创新的推动和市场的自我调节,对审慎监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有些金融机构杠杆率过高,过度使用负债来投机经营;危机处置方案带有几大缺陷,即缺乏宽泛的视野、缺乏通盘的设计,措施出台顺序缺乏科学安排引发新的信用风险。</font></p>
<p><font face="Verdana">  “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宽泛的视野,而不要一个很狭窄的视野。不要零打碎敲。”刘明康说,目前处置危机的方案缺乏宽泛的视野及系统性的全面方案,导致未能分清主次矛盾及缺少对风险的全覆盖。而很多重要措施的先后顺序发生错误可能导致第二、三轮注资,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很大伤害,引发信任危机并影响解决复杂问题的信心。</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刘明康还表示,目前每个国家的监管者都局限于本国国界内的市场,受制于本国国界内的法律框架,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他们往往着眼于本国内部的利益,而在遇到危机时,缺乏共同解决跨境活动的手段和机制。</font></p>
<p>&nbs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3 9:33:02编辑过]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12-3 09:34:50

<p align="center"><font face="Verdana" size="5"><strong>美国华尔街改革信贷衍生品合约制定规则</strong></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Verdana">&nbsp;2009年04月08日10:09   中国新闻网 </font></p>
<p>&nbsp;</p>
<p><font face="Verdana">  中新网4月8日电 美国金融业将于今天改革信贷衍生品合约的制定规则,以回应人们对这个庞大行业可能构成系统性威胁的批评。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据《金融时报》中文网报道,美国逾1400家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将会采用一种新的“金融大变革(Big Bang)”协议,该协议将会使投资者更易于了解如果发生债务违约,信贷衍生品合约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美国金融市场还会推出信用违约互换(CDS)合约的标准化定价体系,迄今为止,CDS合约的运行在不受监管、放任自流的基础上进行。</font></p>

喷洒飘荡 发表于 2009-12-5 14:58:48

顶一下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国资委:68央企投资金融衍生品亏损11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