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men 发表于 2009-11-19 16:24:46

[转帖]中国需更多理性精神洗礼

      中国几千年留下的文化太多、太重,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一点是现在我们马上可以做的,那就是:先从理性的思考、理性的说话开始。其中包括:在思考的时候,尽量剥离表层,直达核心;直达核心之后,尽量保持平衡的思维;最重要的是不偷换概念,混淆逻辑(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同时保持足够的道德勇气和冷静。
<p>  在中国,有些议题在特殊的时空背景下,总会令人产生许多联想,浮想联翩,于是问题就来了。 </p>
<p>  在这方面,中国人能不能少一点联想,多一点实干?很难。150年来中国现代化运动的每一步,都是这样过来的。有人说,这里面主要是文化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化总是在关键时刻功亏一篑?五四时候提出这个问题,九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在思考这个问题。 </p>
<p>  <strong>超越情绪 直面真理</strong> </p>
<p>  这不是中国文化的问题,而是中国文化在一些关键的时刻没有得到提升。西方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前后经历了数百年,从启蒙到成熟,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理性精神的建立。</p>
<p>  欧洲中世纪“黑暗的一千年”之后,欧洲人终于认识到,只有蔑视权威、超越情绪,才能直面真理;而只有直面真理,才能真正超越情绪、超越顾虑。 </p>
<p>  马英九上任周年之际,笔者曾在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节目的“今日观点”栏目发表过一个观点,题为“再谈马英九的理性精神”。笔者当时说道,马英九上任一年,在两岸关系上的成绩有目共睹;在两岸关系上让人觉得不足甚至不满的地方,也有目共睹。</p>
<p>  成绩有目共睹,是因为这一年来的两岸关系不但成为两岸六十年来最好的时期,而且两岸间从经贸、人员到金融合作的各种安排,已经犬牙交错,十指紧扣,即便民进党上台也很难完全推翻;而不足或不满有目共睹,是因为他始终坚持台湾“主体性”,在主张“不独”的同时,也主张“不统”,站在传统的立场上,让人似乎觉得对他有点爱恨交加。</p>
<p>  马英九的这些作为,既有个人情感和立场的因素,有其在台湾内部受到的牵制,但也有他作为学者经过长期学术训练而形成的冷静、客观、理性和超越。 </p>
<p>  理性精神源于西方,与西方的法治传统一脉相承,其精髓就是冷静、客观,超越情绪,直面真理。理性精神在西方历史上对于解决或超越矛盾和冲突,继而在推进西方现代化(包括精神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虽然西方至今也还有许多需要继续提升的空间,但理性精神在东方政治文化传统中的缺失,却是事实。 </p>
<p>  <strong>思想从逻辑开始 </strong></p>
<p>  欧洲历史有两个极为重要的时间点,象征欧洲为人类精神宝库提供了新的智慧:一个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思想启蒙进程;另一个则是1945年后以融合消弭彼此敌意。两者背后的精髓,都离不开理性精神。 </p>
<p>  理性精神的背后,是思想的逻辑;而思想的逻辑不但体现在思维层面,同时也体现在公共言语领域。贫乏的思想自然缺乏严密的逻辑;而越是缺乏严密的逻辑,表现在话语系统上,就越是在内容上似是而非,在表述上充满情绪、缺乏尊重和包容,一如我们经常把吵架当成辩论,把滑稽误以为是幽默。 </p>
<p>  中国几千年留下的文化太多、太重,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一点是现在我们马上可以做的,那就是:先从理性的思考、理性的说话开始。其中包括:在思考的时候,尽量剥离表层,直达核心;直达核心之后,尽量保持平衡的思维;最重要的是不偷换概念,混淆逻辑(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同时保持足够的道德勇气和冷静。</p>

dfhui 发表于 2009-11-20 01:35:38

<p>各方的力量太过牵强</p>
<p>&nbsp;&nbsp; 都是无可奈何</p>

zxcvb80 发表于 2009-11-20 09:04:17

<p>莫名其妙</p>
<p>话题是不是选的太大了点?</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中国需更多理性精神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