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正在失去的好味道
这段时间窝在家里准备考试,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网也不上,每天抱着英语书和词典。自己竟也从读书中找到些快乐,虽然带着些困惑,拿来和大家分享。书中有一篇美国人写的文章,题目叫《Science has spoiled my supper》。作者是个美食家,但是他觉得美国的食品越来越好看,却越来越难吃。科学用标准化设计着人们的食品,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美化了外观,方便了购买和储存,却在越来越远离美味。而这样的食品却养胖了更多的人。他找到的答案是:“东西有味道时,我们知道我们在吃什么——这使我们感到满足。一勺我岳母做的草莓酱就可以满足你对果酱的渴望(他丈母娘是一位旧式烹调师),但是一般罐装或玻璃瓶装的草莓酱,你要吃半杯才能品出你吃的是什么。”
读到这里我不禁莞尔,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人。我也想起了一些我经常会产生的念头:为什么现在的鸡蛋没有我小时候吃的好吃了?为什么鸡大腿现在对我已经没有象小时候那么强的诱惑力了?为什么西红柿不再象小时候那样是我百吃不厌的水果了?以前想起时,常常批评自己,你是日子好了,自己烧的!哈哈!后来发现,烧的不是我一个,同感的人很多呢!不过我也逐渐知道,各种粮食、蔬菜为了增产,都使用了增产的化肥或进行了改良。畜禽为了提高产肉、产蛋或产奶量,也使用了科学化的标准饲料或改良了品种。曾经有个朋友家是种菜的,他说他们家自己吃的菜是特留了一块地种的,不用化肥和农药。我说,我多洗洗不行吗?他说,洗不掉的,从落花挂果开始,就要在果实上涂抹药,已经长进菜里了。我吓得直伸舌头。
袁隆平用杂交水稻解决了几千万人的吃饭问题,但今天的人们也在抱怨米没有以前的好吃了。我们现在每天都可以吃到以前改善生活时才能吃到的丰盛美餐了,但却常常发现吃到嘴里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吃。瓜果蔬菜长的越来越好看,不仅个儿大,连尺寸都差不多,颜色那么让人喜欢,却怎么吃也觉得不象那个味。每顿饭吃什么成了让人头疼而且每天还要面对的问题,结果只好“随便”、“凑合着吃吧”!
科学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在于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当人们都可以不再饿肚子时,生活质量确实是提高了;当人们可以很经常地吃到自己想吃的东西时,生活质量也确实是提高了;但是当这一切都实现以后,我们发现,我们付出的代价是好味道。而那个美国人则提出了更为严峻的问题:这些标准化的食品,正在制造着标准化的、没有个性的、千篇一律的现代人,正如德国人常说的那句话: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的体现。或许这个问题在中国体现的还并不明显,但我担心,或许有一天也会有人在中国提出相同的问题。
好味道还能回来吗?经济学认为,一切都是以市场供需为调节杠杆的。马克思说,当一种产品或行业的利润远高于平均利润时,会使资本自动地投向这些产品和行业,使利润最终趋于平均利润。或许到了某一天,当人们愿意为了好味道而多付出高于普通产品几倍的价格以使生产小规模差异化产品得到的利润更多时,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生产人们所期望吃到的自然美味的差异化食品中来。我的脑海里忽然跳出一个画面:数不清的牛、羊、鸡,挤成一团,草地没了,虫子不够吃了,可是产品交货期到了……
真是麻烦!看来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找到另一个地球! ^_^,这样的生活渐渐地成为了我们的生活的主流,所以呢,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晔子对生活的观察的细微的体验,让我佩服。 也许这就是有得必有失吧,当我们在评价得失时,我们所拥有的那份记忆便值得珍藏。 呵呵,没味道也好,少吃点,节约。 虽然是也有这样的感觉,西瓜没有小时候的那种香味,一切都是化学农药惹的祸,可是我们还是得无比庆幸,因为出去以后发现外面的鸡蛋,蛋黄是好浅的黄色,味道不但说不上好吃,可以说难吃,不过价钱却是比蔬菜要便宜,是最便宜的食品了呢。这就是人类自己给自己挖的陷阱。 经常在超市里找寻以往的美食,却总是不敢去买那些特别好看的东西,或许,还有回忆在里面的食品是买不到。就象个大汁甜的布林,就是不如小时候偷摘的半青不熟的李子好吃。 以前的好吃不好吃,很多时候是因为缺乏。但是现在呢,当物质丰富的时候,我们又因为这些而觉得味道不如以前的好了。
两方面的原因都是存在的,所以呢,生存在现代的社会中,我们也只能忍耐。 这个社会是一个充满欲望的社会,我们在追求着社会中在宣传着的公认的价值观。我们时常处于一种饥渴的状态。我们正疯狂地追求一些东西,不管是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但我们也正在忽视我们身边美好的东西,那些可以让我们产生快乐或是痛苦的幸福的感觉。
有人说:现代人正在消失三种本能:放屁、出汗、流泪。我想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丧失我们的触觉,将会无视美好东西或是痛苦东西。 某种角度来说,人的适应能力也是无限的……
在纯天然的东西日渐消失的时候,人不也适应了现有的一切吗?
比如,吃的东东吧,敢问当今还有什么是真正纯天然的?不知道也就罢了,知道了还敢吃吗?还能吃的那么香吗? 好想你呀!你观察生活依然那样细微,我眼中、心中的好女孩,真得好想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