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富不过三代?看看世界富豪如何教子女理财
<font face="Verdana">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可见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那些富豪们又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女守江山的呢?或许我们也能从中获得一些经验。<br/> <br/> <strong>李嘉诚:让儿子当球童</strong><br/> <br/> 靠白手打拼起家的李嘉诚很早就开始关注对孩子的培养,据说,当李泽钜和李泽楷还只有八九岁时,他就专设小椅子,让两个儿子列席公司董事会。<br/> <br/> 次子李泽楷的零用钱,都是自己在课余兼职,通过当杂工、侍应生挣来的。每逢星期日,他都到高尔夫球场去做球童打工,背着大皮袋跑来跑去,通过自己的劳动,领取一份收入。<br/> <br/> 李泽楷将打工所得,用作自己日常的零花外,有时还资助生活困难的同学。李嘉诚知道后十分高兴。<br/> <br/><strong> 王永庆:精准算计生活费</strong><br/> <br/> 他把给孩子的学费、生活费都算得很精准,不让他们有一丝享受奢侈的机会,此外,和儿女联络都是写信,从不打电话,“因为觉得打电话太贵了”。<br/> <br/> 王永庆的女儿王雪红说,父亲写信多半写他自己的工作心得,告诉她公司发生了什么事,他如何处理等。<br/> <br/><strong> 沃森:规划自己的“钱”程</strong><br/> <br/> 理财要做到心中有数,要规划自己的理财目标、计划等。<br/> <br/> IBM前董事长沃森要求儿子上初中时就开始做每周的零花钱支出计划和每月的收支目标,使儿子很小就树立了商业意识,最后也成了IBM的首席执行官。<br/> <br/><strong> </strong></font> <font face="Verdana"> <br/><strong> 摩根:能省不如会赚</strong><br/> <br/> 摩根财团的创始人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当年靠卖鸡蛋和开杂货店起家,发家后对子女要求严格,规定孩子每月的零花钱都必须通过干家务活来获得,几个孩子于是都抢着干。<br/> <br/> 最小的孩子托马斯因年龄小抢不到活干,于是每天买零食的钱都没有,非常节省,老摩根知道后对托马斯说:“你用不着在用钱方面节省,而应该想着怎么才能多干活多挣些钱。”<br/> <br/> 这句话提醒了托马斯,于是,他想了很多干活的点子,零花钱渐渐多了起来,他最后明白了,理财中开源比节流更重要。<br/> <br/><strong> 洛克菲勒:奖励比惩罚更有效</strong><br/> <br/> 洛克菲勒对儿女的日常零用钱十分“吝啬”,规定儿女们的零用钱因年龄而异:七八岁时每周3角,十一二岁时每周1元,12岁以上者每周2元,每星期发放一次。<br/> <br/> 他还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小账本,要他们记清每笔支出的用途,领钱时交他审查。钱账清楚、用途正当的,下周还可递增5分,反之则递减。<br/> <br/> 同时,孩子们能做家务事还可得到报酬,补贴各自的零用。例如,捉到100只苍蝇能得1角,逮住一只耗子得5分等。<br/> <br/> 后来当副总统的二儿子纳尔逊和兴办新工业的三儿子劳伦斯,还主动要求合伙承包为全家人擦鞋,皮鞋每双5分,长筒靴1角。</font> <p>我从小的零花钱并没有很多,但是我妈妈有让我把花销记下来</p><p>花可以,但是要能说清楚</p>
<p>每次想着要写下来,就不敢乱花</p> <p>理财真的很重要的,我的心得就是首先不要总是觉得父母为自己的付出都是应该的,就没有节制的大肆的消费掉父母的钱,要对自己的生活日常开支有个很明确的了解,知道什么是必须的什么是可以灵活调控的,并且要有节制能力,这样的话就会在无形中减少很大一部分不必要的开支。</p> <p>同意楼上的观点,父母的钱是父母辛苦得来的。</p>
<p>理所当然的花父母的钱,这实在不是个好习惯。</p>
<p> </p> <p>我父母也有这样做,现在理财还是不错的,很感谢父母,虽然小时候不理解</p> 家长不应该仅仅教育孩子知道节约,更主要是要传授孩子生存的方法以及赚钱的能力。 学习!实践! <p>zance</p>
<p> </p> 理财观和理财习惯需要从小就建立,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引导很重要~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