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海中游 发表于 2009-7-5 20:17:12

[原创]北京-第五期读书会成功举行,感谢各位书友的参加!!!

<p>7月11日第五期读书会即将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内容是“知道做到”。<br/>详细地址:海淀区海淀医院南门向西100米避风塘茶楼1楼。<br/>下午2点—5点<br/>联系电话:13911961691 樊鹏辉<br/>13910762023 寇宏伟<br/>13810991961 刘建平<br/></p>
<p>知道做到(KNOW CAN DO!) [美]肯·布兰佳 保罗·梅耶 迪克·卢赫 著 刘祥亚 宋云鹏 译.jpeg :</p>
<p>&nbsp;</p>
<p>“生活读书俱乐部”第五期读书会即将举行,本次读书会精选了《一分钟经理人》作者肯•布兰佳最新力作《知道做到》和大家一起分享。</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strong>内容简介:</strong></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知到,就能做到<br/></p>
<div class="spctrl"></div>
<p>  《知到做到》旨在改进人们的学习方法、提高人们的学习技能、帮助人们改正错误的学习习惯。<br/></p>
<div class="spctrl"></div>
<p>  《知到做到》是肯•布兰佳商务畅销书籍中一则传统的教学寓言。一位著名作家被人们所拥有的Know-How与其实际行动之间的鸿沟所困扰,他发现每当人们应用Know-How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这里说的Know-How,包括从书籍、研究和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以及所有好的建议与忠告,等等。<br/></p>
<div class="spctrl"></div>
<p>  书中指出人们无法完成从Know-How到行动的飞跃主要有三个原因:<br/></p>
<div class="spctrl"></div>
<p>  1.所拥有的Know-How过多—— 知识量超负荷<br/></p>
<div class="spctrl"></div>
<p>  2.消极性过重—— 不恰当的过滤系统<br/></p>
<div class="spctrl"></div>
<p>  3.坏习惯—— 不适当的学习方法<br/></p>
<div class="spctrl"></div>
<p>  《知到做到》这本书把先进的学习理论转化成一个有趣的、情节发展迅速的故事。布兰佳和他的战友保罗•迈尔、迪克•罗赫一起,通过布兰佳著作中广为人知的寓言形式,描述了一种直接、实用的方法,使人们能够切实地将所拥有的Know-How转化为行动。这个引人入胜的寓言故事教会读者:<br/></p>
<div class="spctrl"></div>
<p>  • 怎样避免知识过量。<br/></p>
<div class="spctrl"></div>
<p>  • 怎样通过适量的学习掌握最多的信息。<br/></p>
<div class="spctrl"></div>
<p>  • 怎样调整大脑的过滤系统,使自己能够获得比之前多100倍的知识。<br/></p>
<div class="spctrl"></div>
<p>  • 怎样用已被大家接受的思想来点燃创造力与智慧之光。<br/></p>
<div class="spctrl"></div>
<p>  • 令人欢欣鼓舞的发展怎样引发知识的增长与行动的加快。<br/></p>
<div class="spctrl"></div>
<p>  • 人们怎样通过不间断的知识重温与坚持不懈的探索,最终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br/></p>
<p>&nbsp;</p>
<p>该贴来自群组:<a href="http://bbs.21manager.com/GroupIndex-746-1.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red"><b>生活读书俱乐部</b></font></a></p>知道做到.jpg :<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4 23:54:55编辑过]

鱼儿海中游 发表于 2009-7-5 20:18:11

第1章 问题<BR>
<DIV class=spctrl></DIV>  有一位成功的作家,写了一些简单的真理。他写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自己和其他人用一种更有效的方式管理和激励身边的人。<BR>
<DIV class=spctrl></DIV>  所有读过他的书的人都喜欢他的故事和他所传达的信息。他的书大受欢迎,卖了成百上千万本。但有个问题却一直在困扰着他。<BR>
<DIV class=spctrl></DIV>  每当有人告诉他“我读过你所有的书,真的非常喜欢它们”时,这个问题便开始在他的脑海中浮现。<BR>
<DIV class=spctrl></DIV>  多年来,这位作家的学习经历让他懂得,真正的学习一定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事实上,在他看来,学习本身就是一段从“知道”到“做到”的旅程。所以每当听到有人表扬他的作品,并大谈自己最喜欢的某个理念时,他通常会问:“这些知识和理念到底对你的行为方式产生了哪些影响呢?”<BR>
<DIV class=spctrl></DIV>  大多数人都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于是,他们最终常常会转而谈论另外一个理念,或是作家创作的其他书,以此来转换话题。<BR>
<DIV class=spctrl></DIV>  这种类型的沟通最终让作家得出结论,一个人所知道的东西,他们从书本、录音、录像、研讨班上学到的东西,与他们的实际做法(他们是如何应用自己学到的东西)之间存在着一条非常巨大的鸿沟。作家意识到,时至今日,科技发展已经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所有人都可以轻松地接触到大量知识,这就让这种鸿沟变得尤为巨大了。他发现,人们往往会用大量的时间去获取新信息,而不是想办法将自己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BR>
<DIV class=spctrl></DIV>  在他的研讨班上,作家想尽办法让人们变成真正的学习者,能够将自己想要教会他们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读研究生时,作家曾经从一位多年研究“学习问题”的教授那里学到了三样东西,在他的研讨班里,作家督促所有人学会这三样东西。<BR>
<DIV class=spctrl></DIV>  第一样是:坚持记笔记。除非一个人能够拥有一对照相机般的耳朵(这种人只占人口总数的0.0001%),否则他根本不可能仅靠听来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事实上,研讨班结束30小时之后,那些仅靠听来学习的人就能记得不到50%的内容。24小时之后,他们会忘记一半自己学过的东西。而1个月之后,他们所能记得的新知识就不到5%了。<BR>
<DIV class=spctrl></DIV>  每次受邀在公司的年度会议上发表演讲时,作家都会强调这一点。他总是问大家:“去年是谁为你们做的演讲?”这时大家就会大挠头皮。<BR>
<DIV class=spctrl></DIV>  “那位演说家都说了什么呢?”接着他又会问,这时听众就会绞尽脑汁去回忆,可他们真的记不起自己到底听过了什么。所以作家总是强调前来参加研讨班的学员一定要记笔记。<BR>
<DIV class=spctrl></DIV>  作家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督促学员们在24小时之内重读笔记,总结那些让自己“啊哈”一声(即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译者注)的东西,或者是一些重要的理念。他建议他们将之清楚、整洁地写在一个笔记本上,或者把它们储存在计算机里。为什么一定要清楚、整洁地记录呢?因为他发现,在参加完研讨班之后,大多数做了笔记的学员都会立刻把笔记归档,而不是复习。过了一段时间,当有人问:“你去参加过那个研讨班了——到底说了些什么啊?”这时他们就会打开自己的文件,左看右看,可他们甚至认不清自己的笔迹了。这样的笔记毫无意义。<BR>
<DIV class=spctrl></DIV>  最后,作家督促学员们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别人。他建议,在结束培训回到家里一个星期之内,他们最好能预定一间会议室,邀请自己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伙伴来待上半天时间,和他们分享自己从研讨班上学到的那些让自己“啊哈”一声的东西。作家知道,要想开始应用新知识,最好的途径之一就是把它传授给别人。<BR>

鱼儿海中游 发表于 2009-7-5 20:20:06

肯·布兰佳的商业及个人管理理念正影响着全球几千家知名企业和组织中的数千万人,他们来自:<BR>
<DIV class=spctrl></DIV>  IBM、苹果电脑、惠普、康柏、爱立信、诺基亚、埃克森石油、默克、通用汽车、宝马、本田、雪佛龙、辉瑞等。<BR>
<DIV class=spctrl></DIV>  学习是一种个人行为,也是企业行为。《知道做到》强调以企业目标为导向的学习,从“能够做到”的结果出发,强调好的学习习惯对执行的重要性。文章用字非常浅显易懂,案例生动普遍,阅读轻松,很有示范和启发效用。<BR>
<DIV class=spctrl></DIV>  ——甄荣辉前程无忧51job首席执行官<BR>
<DIV class=spctrl></DIV>  《知道做到》这本书从根本上剖析了“知与行”之间存在的鸿沟。我认为可以将书中讲到的三个问题,运用到提高个人和组织执行力的层面上,与其夸夸其谈,不如有效行动。<BR>
<DIV class=spctrl></DIV>  ——段冬新浪公司人力资源总监<BR>
<DIV class=spctrl></DIV>  人们通常知道的往往是“道理”,而要真正做到却需要“方法”,所以掌握如何做(How)比知道应该做什么(What)更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就体现在给大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BR>
<DIV class=spctrl></DIV>  ——高建华中国惠普公司前助理总裁及首席知识官

鱼儿海中游 发表于 2009-7-5 20:20:28

肯•布兰佳,享誉全球的世界级管理大师,他创办了布兰佳国际集团并亲自担任该集团的总裁。除了《一分钟经理人》外,还有《共好》、《全速前进》、《击掌为盟》、《顾客也疯狂》、《一分钟道歉》、《领导力药片》等一系列国际畅销书。他的最畅销书籍《一分钟经理人》已经销售了1 300万册,至今仍在全球畅销书之内。肯•布兰佳是领导能力领域的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作家和演说家。<BR>
<DIV class=spctrl></DIV>  肯•布兰佳擅长将复杂、深奥的理论寓言化、简单化、明晰化,他的作品和演讲对组织、管理者的日常管理活动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BR>
<DIV class=spctrl></DIV>  保罗•J•迈尔是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自我完善产业的著名先驱者和领导人,美国成功激励学院的奠基人。<BR>
<DIV class=spctrl></DIV>  迪克•罗赫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动机论演说家,著名的顾问和天才培训师。

鱼儿海中游 发表于 2009-7-5 20:20:49

目录  致中国读者<BR>
<DIV class=spctrl></DIV>  51job推荐<BR>
<DIV class=spctrl></DIV>  企业推荐<BR>
<DIV class=spctrl></DIV>  专家推荐<BR>
<DIV class=spctrl></DIV>  读者推荐<BR>
<DIV class=spctrl></DIV>  前言<BR>
<DIV class=spctrl></DIV>  第1章 问题<BR>
<DIV class=spctrl></DIV>  第2章 缺失的一环<BR>
<DIV class=spctrl></DIV>  第3章 重复的力量<BR>
<DIV class=spctrl></DIV>  第4章 原因1:信息超载<BR>
<DIV class=spctrl></DIV>  第5章 应用“少而精”哲学<BR>
<DIV class=spctrl></DIV>  第6章 原因2:消极过滤<BR>
<DIV class=spctrl></DIV>  第7章 积极聆听<BR>
<DIV class=spctrl></DIV>  第8章 使用绿灯思维<BR>
<DIV class=spctrl></DIV>  第9章 原因3:缺少跟进<BR>
<DIV class=spctrl></DIV>  第10章 强调积极面,帮助人们取得成功<BR>
<DIV class=spctrl></DIV>  第11章 提供更多指导、支持和问责<BR>
<DIV class=spctrl></DIV>  尾声<BR>
<DIV class=spctrl></DIV>  致谢<BR>
<DIV class=spctrl></DIV>  关于作者<BR>
<DIV class=spctrl></DIV>  肯·布兰佳获得的荣誉<BR>
<DIV class=spctrl></DIV>  肯·布兰佳集团获得的荣誉<BR>
<DIV class=spctrl></DIV>  肯·布兰佳集团荣誉客户

鱼儿海中游 发表于 2009-7-5 20:28:47

<P>下面是一个朋友的读后感</P>
<DIV class=tit>[转]如何知道做到?</DIV>
<DIV class=date>2009-04-03 18:37</DIV>
<P>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TBODY>
<TR>
<TD>
<DIV class=cnt id=blog_text>
<P>前段时间侯子写过“关于那些道理”,其中写到:</P>
<P>说了很多道理,每次论述一些道理的时候,总会有一句话:这些道理我明白,可是要做到很难!这句话,不是说别人,更多的是说自己。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会经常说这一句话,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会经常不自觉的说这句话。没有开始,就已经给自己增加困难了。。。。也许你不知道自己懂得多少道理,但是写下来的时候会发现,原来自己知道那么多的道理。只是,自己懂得到那许多道理当中,有多少自己能够做的到?我现在想,我们没有必要知道更多新的道理,做到自己知道的那些大概就够了。即使不够,等你做到你知道的那些,再去讨论那些新的道理。</P>
<P>今天看到一本书叫做“知道做到”, 里面谈到了那些把我们知道的道理转换成做到的一些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P>
<P>事实上当一个人从“知道道理”到具体“做到” 需要经过3个层次的转变。</P>
<P>第一个层次的转换是知识层次的转变。</P>
<P>这是很简单的,也是花费时间最少的一种转变。要想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你只需要读一本书或听录音带或看一篇别人写的文章。(我自己就是在淡然一笑或zen habits读文章的时候经常有很多感悟,知道了一些道理)<BR>我们每天都可以轻松地接触大量知识,但是越是接触得多,知道和做到之间存在越来越大的鸿沟。我们发现我们每次会用大量的时间去获取新信息,而不是想办法将自己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P>
<P>我现在发现自己每天要来往于很多博客,看很多新闻,但是第二天就会发现自己根本不记得昨天看了什么内容了。</P>
<P>“知道做到”这本书里写到:“人们对于自己吸取的信息,24小时以后就记得不到50%的内容,而1个月之后,他们所能记得的新知识就不到5%了。”</P>
<P>对于我们都知道的那些道理,你听着可能很耳熟,所以经常说这个道理我知道。。。但是你可能不清楚你没有做到这些道理就等同于你不知道这个道理。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呢?</P>
<P>第二个层次的转变是态度变化。</P>
<P>当你对某个东西产生强烈的积极或消极情感时,你就会形成态度。改变态度要比获取知识更困难,因为我们常常会说,“我知道你在说什么,可是。。。。”所以我们需要养成积极的过滤系统。</P>
<P>每当我们产生一个令人兴奋的想法时,可能我们周围最亲密的人就会大泼冷水。久而久之,我们形成了消极过滤系统。比如在博客中看到一篇文章你可能会 想,“恩,这个很有道理,但是对我来说不管用, 因为bla bla…” 对于新知识我们会让自己带先入之见,批判的心态来接受,虽然你口头上说我知道/我理解,但是你的心灵深处/态度上并没有接受。所以我们要设法敞开自己的心 胸,遇到新信息时,不要总是琢磨这个错在哪里,而是成为绿灯思考者,积极发现其中的正确之处。</P>
<P>在公司工作时,每当看到下属写的企划案,自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用自己的先入之见,就判定这个不行。总是打断他们的话开始挑刺,这样不仅打击他们的 热情,自己也在排斥新观点。所以我就强迫自己用绿灯思维,每次看到企划案,从中发现创新之处,刚开始很难,总想打断他们的话。以后每次开会的时候在记事本 中贴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倾听”,这个效果很不错。^^</P>
<P>但是光是接受,态度上的转变,它不能让我们真正做到,那么我们接下来呢?</P>
<P>第三个层次的转变,也是最为困难的,就是行为上的变化。</P>
<P>要想做到,除了真正行动之外,没有别的办法。</P>
<P>要想做到,就需要一个跟进系统,你不能偶尔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到行动当中,而是要让自己制定一份能够为自己争取到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并帮助自己培养强大的责任感的跟进计划。侯子说道做到自己知道的那些道理,最为核心的是自律,实现自我的控制,以及坚定的意志,实现不断的坚持,永不放弃。但是我想加一点,除了自律以外我们也需要外界的帮助,不管是鼓励的一句话或对你的监督,我每次行动的时候就会让周围的人知道,这也是对自己自律的一种良性的压力。</P>
<P>写了很多,觉得最近吸取了太多新知识,感觉有点信息超载了。要对自己吸取的知识进行反复的推敲,要不断重复,重复,重复。。。该是重复的时候了。</P>
<P>文章来自:酷啡</P></DIV></TD></TR></TBODY></TABLE></P>
<P>扩展:《知道做到》阅读笔记~</P>
<P>“知道,就一定要做到。做到,就一定要有结果。”——这是在《知道做到》这本书扉页上的一段文字。</P>
<P>现代的我们获取知识太过容易,而我们对知识与信息的索取又是极其贪婪的,很快我们变成为了知识的垃圾桶,淹死在信息的海洋之中。我们好似读了很多 书,知道很多信息,但却无法体现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大量的学习无法却依然让我们的竞争力停滞不前,我想这也是很多人都存在的困惑。《知道做到》就是 这样一本教你如何将Know-How转化为你想要的结果的书,书不厚2个小时完全可以读完。总结一些我阅读中的书中要点,记录分享在这里。</P>
<P>人们往往会用大量的时间去获取新信息,而不是想办法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P>
<P>让人们变成真正的学习者,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就需要学会以下三样东西:</P>
<P>1. 坚持记笔记;</P>
<P>2. 在24小时之内重读笔记;</P>
<P>3. 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别人。</P>
<P>当前人们之所以很难在实际中应用自己所学的东西,主要是有以下3个原因:</P>
<P>1. 信息超载:获取新知识要比应用已有的知识有趣得多,所以如今人们会习惯性地不断获取新知识。</P>
<P>2. 消极过滤:人类的信息处理系统相当混乱,“发臭思维症”这种消极态度会让人们止步不前。</P>
<P>3. 缺少跟进。</P>
<P>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让我们越来越多地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关键在于:重复、重复、重复!</P>
<P>这里的“重复、重复、重复!”指的是间隔性重复,这是一种学习技巧,在使用这种技巧时,你会隔段时间就重复接触到这条信息,直到它最终沉淀下来。</P>
<P>有关“信息超载”:<BR>如果我们总是在接触新知识,却没有停下来去整合它们,并将其付诸实践。如果继续这样不停地接触新知识,我们的大脑就会阻塞。如今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之中,原因就在于此。</P>
<P>要想掌握一样东西,你必须完全沉浸其中,直到将其完全吸收。你必须慢慢地咀嚼、消化,直到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P>
<P>通过间隔性重复彻底读透少量资料对人心理所产生的影响,要超过泛读20本书所产生的影响。</P>
<P>读书,学习知识都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反复阅读,划出重点,找出需要强调的地方,写出核心思想,然后再不断地复习。这样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遗忘流程”。要想真正了解一个领域,必须透彻地吸收一些重要信息,而不是盲目地接触大量信息。</P>
<P>人们应该少而精地学习,而不是多而浅地接触大量信息。</P>
<P>对于那些只接触过一次的信息,我们通常只能记住其中一小部分。</P>
<P>要想掌握某件事,我们必须首先选择一些关键点,隔段时间就重复一下,让自己完全沉浸其中,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关键在于间隔性重复。</P>
<P>一旦真正透彻地掌握了自己的工作,人们就会变得更有创造性,甚至能够创造奇迹。</P>
<P>有关“消极过滤”:<BR>人们经常会表现得太过消极,这会大大削弱人们的信息过滤系统。</P>
<P>积极思维比消极思维会更强有力,但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积极思维。当我们做对事情却没有人发现时,我们就会开始对自己以及其他人产生怀疑。我们会逐渐 设立一些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我们的大脑会逐渐产生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开始对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进行过滤。我们的大脑变得封闭。我们开始用一种批判 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我们会因为恐惧而对很多事情妄下断言。</P>
<P>事实上,在我们所接受的信息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信息有机会被我们记住,更不要说进入我们的潜意识,被我们接受,并实际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了。在很多 情况下,我们是用一种焦虑、消极、犹豫不决、先入判断或者是坚持固有思维的态度去判断自己所接受到的信息。由于我们的大脑常常是封闭而消极的,所以我们听 到或得到的信息就会在我们的潜意识遭遇心理上的堵塞,我们真是通过它来接受、相信、理解和使用信息的,结果最终只有10%的信息能够进入我们的潜意识。</P>
<P>要想多留住一些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关键就在于要带着一种开放、积极的心态去聆听:</P>
<P>· 不要带有任何偏见或先入之见;</P>
<P>· 带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对新的信息感到兴奋;</P>
<P>· 带着积极的期待;</P>
<P>· 手里拿支笔,准备做记录;</P>
<P>· 带着强烈的欲望,不仅要仔细聆听对方的讲话内容,还要努力激发出自己的想象力;</P>
<P>· 带着一种“我该如何应用这些”的态度。</P>
<P>呈现6次似乎正是间隔性重复的秘诀:</P>
<P>第1次接触:人们会立刻拒绝,因为这个想法跟他们之前的想法有些冲突;</P>
<P>第2次接触:人们会抵制,因为他们仍然无法接受这个想法;</P>
<P>第3次接触:人们会部分接受,但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仍然会有所保留;</P>
<P>第4次接触:人们会完全接受,因为他们感觉这个想法跟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完全一致;</P>
<P>第5次接触:人们会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会部分吸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想法;</P>
<P>第6次接触:人们会将其据为己有,完全吸收,并将其传播给其他人。</P>
<P>并非所有事情都一定要经过这6个步骤,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所体验到的积极经历越多,就可以自动跨越这6个步骤。</P>
<P>我们必须设法敞开自己的心胸。每次接触新信息时,我们不要总是琢磨这些信息错在哪里,而是成为绿灯思考者,积极发现其中的正确之处,并告诉自己:“我知道自己读到或听到的信息是有一定价值的,可它究竟在哪儿呢?”</P>
<P>“积极聆听”和“绿灯思考者”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消极过滤”这个问题。</P>
<P>有关“缺少跟进”:<BR>很多人在接触了新事物后,没有制订一个跟进计划,结果自然是很快就恢复了旧习惯。要想将知识变为行动,需要制订一个跟进计划。</P>
<P>除非人们有动力想要去学会一件事,并订出计划去正确地完成,否则他们根本不会坚持太久。</P>
<P>你不能只是偶尔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到行动当中。要想真正让自己进步,我们必须制订一份能够为自己争取到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并帮助自己培养强大的责任感的跟进计划!</P>
<P>告知、演示、尝试、观察、表扬进步并/或修正是一种简单有力的跟进计划,它可以帮助那些潜在的赢家变成真正的赢家。</P>
<P>强调积极面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在进行纠正之前,一定要对学习者的进步提出表扬,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学习者就应当能够进行自我表扬,或者是自我纠正。</P>
<P>很少有人能够通过读本书或者参加一次培训讲座就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你必须卷起袖子,成为一名真正专注学习者。然后你必须学会通过一种积极的心态过滤新的信息。最后,你必须制订一份计划,将自己学到的新知识立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P>
<P>在每一位成功人士的生活中,都有一条贯穿始终的金线。那就是专注,再加上坚持。所有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种独特的能力,他们能够像激光一样将自己的能量集中于一点,并在整个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焦点集中。</P>
<P>你需要掌握多少食谱才能真正减轻体重?只要一个就可以了,就是你能真正坚持下来的那一个。</P>

cheerwn 发表于 2009-7-6 19:54:50

我也想去 啊啊

twfx1114 发表于 2009-7-7 12:32:48

<p><font face="Verdana">非常好的一本书,让我陷入深深思考的一本书。</font></p>
<p>关键在于,为知行合一这样的难题,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p>
<p>用的是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让你无法不去接受它。</p>
<p>&nbsp;</p>

cychai 发表于 2009-7-13 10:41:16

<p>虽然是第一次参加,但是感觉收获挺大的,不同的行业对待同样的问题,大家的看法都不尽相同,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p>
<p>I like it.</p>

阿懒 发表于 2009-7-14 10:41:17

上面的导图看了,印象最深的是"少而精的学习,而非多而浅地接触大量信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准备减少读书的数量。<br/><br/>3个原则讲得有道理,对策也很有针对性,值得了解。<br/>1.信息过载<br/>2.消极过滤<br/>3.缺少跟进。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北京-第五期读书会成功举行,感谢各位书友的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