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10亿的人生修炼:唐骏日记
<p><font size="4"><img src="http://ec4.images-amazon.com/images/I/51kpFAscrkL._AA500_.jpg"/></font></p><p><font size="4"> </font></p>
<div class="bookintro" id="box_bookintro">
<p><font size="4">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唐骏日记》是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唐骏的第一本私人日记,是他第一次以日记的形式倾情讲述自己的人生、职场奋斗史。</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从常州老家的堂屋,到北京邮电大学的校门,他走过了懵懂而执着的童年和少年;从北京到日本,从日本到美国,他经历了不断尝试、自我拼搏的青年时代;在微软的十年,他从最基层的程序员走到微软中国区总裁的位子;在即将离开微软的那些日子,他又独自经历了抉择前难熬的分分秒秒;在盛大的四年,他完成了从跨国企业高管到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转换;而进入新华都则又成为他职业生涯新的起点……</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这是一本价值十亿的人生修炼体验。</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更多简介...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唐骏日记》是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唐骏的第一本私人日记,是他第一次以日记的形式倾情讲述自己的人生、职场奋斗史。</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从常州老家的堂屋,到北京邮电大学的校门,他走过了懵懂而执着的童年和少年;从北京到日本,从日本到美国,他经历了不断尝试、自我拼搏的青年时代;在微软的十年,他从最基层的程序员走到微软中国区总裁的位子;在即将离开微软的那些日子,他又独自经历了抉择前难熬的分分秒秒;在盛大的四年,他完成了从跨国企业高管到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转换;而进入新华都则又成为他职业生涯新的起点……</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这是一本价值十亿的人生修炼体验。</font></p>
<p><font face="Verdana"></font><font size="4"> </font></p></div>
<div class="bookintro_mirror" id="box_bookintro_mirror">
<p><font size="4"> </font></p></div><font size="4">价值10亿的人生修炼:唐骏日记.rar :down10_0430.asp?ID=128750<br/></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1 18:49:22编辑过] <p><font face="Verdana" size="4">唐骏日记第一篇 走进微软:由一个普通员工起步</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昨晚我从洛杉矶飞到西雅图,等我到了机场再租车到酒店住下来,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今天早晨8点不到,我就早早地来到微软,找到了微软人事部的25号楼,然后我就独自一人开始在微软的内部游荡,“熟悉”这里的环境了。微软总部是开放式的,整个公司由25幢大楼组成,环境实在是太美了,就像公园一样,到处是整齐的花卉和草坪。</font></p><font face="Verdana">
<p><br/><font size="4">第一章 第一份工作要去好公司(1) <br/>第一章 第一份工作要去好公司(2) </font></p>
<p><font size="4">第一章 第一份工作要去好公司(3) <br/>第一章 第一份工作要去好公司(4) </font></p>
<p><font size="4">第一章 第一份工作要去好公司(5) <br/>第二章 差异化竞争的晋升之道(1) </font></p>
<p><font size="4">第二章 差异化竞争的晋升之道(2) <br/>第二章 差异化竞争的晋升之道(3) </font></p>
<p><font size="4">第二章 差异化竞争的晋升之道(4) <br/>第二章 差异化竞争的晋升之道(5) </font></p>
<p><font size="4">第二章 差异化竞争的晋升之道(6) <br/>第二章 差异化竞争的晋升之道(7) </font></p>
<p><font size="4">第二章 差异化竞争的晋升之道(8) <br/>第三章 在微软内部“创业”的开始(1) </font></p>
<p><font size="4">第三章 在微软内部“创业”的开始(2) <br/>第三章 在微软内部“创业”的开始(3) </font></p>
<p><font size="4">第四章 唐式管理方式的初尝试(1) <br/>第四章 唐式管理方式的初尝试(2) </font></p>
<p><font size="4">第四章 唐式管理方式的初尝试(3) <br/>第四章 唐式管理方式的初尝试(4) </font></p>
<p><font size="4">第四章 唐式管理方式的初尝试(5) <br/>第四章 唐式管理方式的初尝试(6) <br/>唐骏日记第二篇 微软中国的掌门人</font></p>
<p><font size="4">不过想想过去的两年吴士宏确实很不容易,微软中国区的总经理确实不好当。这里的格局比较复杂,中国区、大中国区、微软研发中心、微软研究院、微软亚洲技术中心……吴士宏一直困惑的是微软中国公司不是一个整体(我觉得她是有道理的),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想法,很难去平衡的,矛盾的出现也就很正常了。</font></p>
<p><br/><font size="4">第一章 第一次对微软中国总裁的位置说不(1) <br/>第一章 第一次对微软中国总裁的位置说不(2) </font></p>
<p><font size="4">第一章 第一次对微软中国总裁的位置说不(3) <br/>第一章 第一次对微软中国总裁的位置说不(4) </font></p>
<p><font size="4">第一章 第一次对微软中国总裁的位置说不(5) <br/>第二章 职业生涯最关键的一次决定(1) </font></p>
<p><font size="4">第二章 职业生涯最关键的一次决定(2) <br/>第二章 职业生涯最关键的一次决定(3) </font></p>
<p><font size="4">第二章 职业生涯最关键的一次决定(4) <br/>第二章 职业生涯最关键的一次决定(5) </font></p>
<p><font size="4">第二章 职业生涯最关键的一次决定(6) <br/>第二章 职业生涯最关键的一次决定(7) </font></p>
<p><font size="4">第三章 如何当好空降兵(1) <br/>第三章 如何当好空降兵(2) </font></p>
<p><font size="4">第三章 如何当好空降兵(3) <br/>第三章 如何当好空降兵(4) </font></p>
<p><font size="4">第四章 鲍尔默访华(1) <br/>第四章 鲍尔默访华(2) </font></p>
<p><font size="4">第四章 鲍尔默访华(3) <br/>第四章 鲍尔默访华(4) <br/>唐骏日记第二篇下 微软中国的掌门人</font></p>
<p><font size="4">还记得当微软刚刚宣布我将出任微软中国总裁的时候,很多自告奋勇的内部“高参”们都来和我说,在微软做好销售,最重要的就是和渠道搞好关系。一个好的渠道关系可以帮助你扛单、走单,可以让你需要收入的时候看得到收入。因为微软的销售模式都是靠渠道销售的,而不是直销的,即使是大客户销售也必须从渠道那里下单进货。</font></p>
<p><br/><font size="4">第五章 有唐骏特色的微软中国道路(1) <br/>第五章 有唐骏特色的微软中国道路(2) </font></p>
<p><font size="4">第五章 有唐骏特色的微软中国道路(3) <br/>第五章 有唐骏特色的微软中国道路(4) </font></p>
<p><font size="4">第五章 有唐骏特色的微软中国道路(5) <br/>第五章 有唐骏特色的微软中国道路(6) </font></p>
<p><font size="4">第五章 有唐骏特色的微软中国道路(7) <br/>第五章 有唐骏特色的微软中国道路(8) </font></p>
<p><font size="4">第六章 盖茨中国行(1) <br/>第六章 盖茨中国行(2) </font></p>
<p><font size="4">第六章 盖茨中国行(3) <br/>第六章 盖茨中国行(4) </font></p>
<p><font size="4">第六章 盖茨中国行(5) <br/>第七章 人事变动突如其来(1) </font></p>
<p><font size="4">第七章 人事变动突如其来(2) <br/>第七章 人事变动突如其来(3) </font></p>
<p><font size="4">第七章 人事变动突如其来(4) <br/>第七章 人事变动突如其来(5) </font></p>
<p><font size="4">第七章 人事变动突如其来(6) <br/>第七章 人事变动突如其来(7) </font></p>
<p><font size="4">第八章 突破瓶颈(1) <br/>第八章 突破瓶颈(2) </font></p>
<p><font size="4">第八章 突破瓶颈(3) <br/>第八章 突破瓶颈(4) </font></p>
<p><font size="4">第八章 突破瓶颈(5) <br/>第八章 突破瓶颈(6) </font></p>
<p><font size="4">第八章 突破瓶颈(7) <br/>第八章 突破瓶颈(8) <br/></font></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名人与普通人的不同即在于名气,这是一种可以不借助“无差别人类劳动”而凭空创造财富的力量。比如前阶段小贝同志喝剩的半杯可乐以1000人民币拍出即可为证。</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唐骏日记》也可以算是一个例子:“打工皇帝”、“年薪10亿”、“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的日记难道会不吸引人么?确实,如果你从未读过有关唐骏的故事,这书值得买来一看——但如果你已经读了之前的那本《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以下简称《复制》),你会看出一些门道来。简单的说,“成功”能否复制说不准,但用以描述“成功”的文字确实是可以复制的。</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唐骏日记》从作者进入微软讲起,再到盛大,最后是新华都。相比《复制》,反而略去了“少年时代”和“留学创业时代”等内容。这是让我有些诧异的,我本以为既然是“日记”,总应该讲的比前作更为翔实丰厚才对。难道唐骏先生写日记的习惯恰好是从进入微软那一刻开始吗?</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本书采取了“日记原文”与“背景解读”相交错的叙述方式。应该承认,这样的体例是很不错的。“日记原文”满足了读者的窥视欲,“背景解读”则保证了后者不至于不知所云。“背景解读”里的很多材料确是可以与《复制》相印证的——我们当然不能认为唐骏这样收入的人还需要靠拼命出书搂钱,因此只能善意劝告那些看过《复制》的朋友,不妨对本书的背景材料予以略读。</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至于“日记原文”,我觉得修改的有些过头,对不起“原文”两字了。且试看“1994年10月17日:去微软面试”中几节:</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去微软面试之前,我就读了很多有关微软面试的文章。大家都说微软的员工是用面试来释放自己的工作压力的,因为微软的面试是出了名的整人。今天我也感受了被人整的经历。</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剩下的面试过程中还是有人问我编程的问题,还有人考我智力题,五花八门。印象比较深刻的问题是:美国一共有多少个加油站?这下我傻了,这个怎么可能知道!我想了想,美国有人口2.5亿,汽车的拥有率为30%,美国有7500万辆车,每个星期加一次油,每个加油站平均每5分钟一辆车,一天为250辆,可以服务7倍1750辆车,一共4万个加油站。</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我的感觉就是我应该走出过去的小圈子,自己的公司以后可以再做,微软这样的机会也许就这一次了,我不能犹豫的。</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做选择重要,选择好了怎么做更加重要,我相信我会来微软的,微软也会offer我的。</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原生态的日记总不免杂乱无章,且谁会在一天的日记里只专注讲一件事呢?因此以上的“日记”在我看来更像是写给第三人看的书信。同时日记应该很直截,没有必要铺陈或表决心。比如我们来看《鲁迅日记》是如何行文的:</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一九二四年六月]十一日晴,风。晨得杨[陈]翔鹤君信。上午寄郑振铎信。寄阮和森信。往山本医院为母亲取药。寄伏园校稿。下午往八道湾宅取书及什器,比进西厢,启孟及其妻突出骂詈殴打,又以电话招张凤举、徐耀辰来,其妻向之述我罪状,多秽语,凡捏造未圆处,则启孟救之,然终取书、器而出。夜得姚梦生信并小说稿一篇。</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假如一定要找出类似本书的“日记体”,我倒也想起一个例子,那就是《雷锋日记》。试看一段:</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1月X日</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我渴望已久的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理想实现了,怎么叫我不高兴呢I我恨不得把我的心掏出来献给党才好。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我的心就象大海的浪涛一样,好久不能平静。</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我,一个在旧社会受苦受罪的穷苦孤儿,居然成为一个国防军战士,得到党和首长的信任,受到战友们的热爱,我真不知说什么好……</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在这个革命的大家庭里,首长胜过父母,战友亲过兄弟,这一切,只有在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里才能得到。</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我一定不辜负党对我的教育和期望,我决心保持和发扬x x x矿全体职工的光荣,军政学习争优秀,全心全意保卫国防,成为一个优秀的国防战士。</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 总的来说,《唐骏日记》是一部励志和获取经验(创业、面世、公关)的好书。不过对于已经读过《复制》的朋友,就没必要再详详细细的啃一遍。</font></p> <div id="LastMDatecns!7B9609746F85B9A2!4654"><font size="4">5月8日</font></div>
<h4 class="beTitle" id="subjcns!7B9609746F85B9A2!4654"><font size="4">唐骏日记:第一份工作要去好公司</font></h4>
<h4 class="beTitle"><span style="WORD-SPACING: 0px; FONT: 14px="14px"="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13px; FONT-SIZE: 14px? =" separate? BORDER-COLLAPSE: normal; LETTER-SPACING: WHITE-SPACE: 0px; TEXT-INDENT: rgb(0,0,0); COLOR: none; TEXT-TRANSFORM: 14px? arial;><span style="><font size="4"> <span> </span><strong>1994年10月17日:去微软面试</strong></font></span></span></h4>
<h4 class="beTitle"><span style="WORD-SPACING: 0px; FONT: 14px="14px"="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13px; FONT-SIZE: 14px? =" separate? BORDER-COLLAPSE: normal; LETTER-SPACING: WHITE-SPACE: 0px; TEXT-INDENT: rgb(0,0,0); COLOR: none; TEXT-TRANSFORM: 14px? arial;><span style="><font size="4"> 去微软面试之前,我就读了很多有关微软面试的文章。大家都说微软的员工是用面试来释放自己的工作压力的,因为微软的面试是出了名的整人。今天我也感受了被人整的经历。</font><font size="4">昨晚我从洛杉矶飞到西雅图,等我到了机场再租车到酒店住下来,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今天早晨8点不到,我就早早地来到微软,找到了微软人事部的25号楼,然后我就独自一人开始在微软的内部游荡,“熟悉”这里的环境了。微软总部是开放式的,整个公司由25幢大楼组成,环境实在是太美了,就像公园一样,到处是整齐的花卉和草坪。这里的人把公司叫campus,楼与楼之间距离很远,campus内用小巴士摆渡。不来这里真的不知道美国大公司是什么样的,和我在洛杉矶见到的公司以及我自己的公司相比,那些就真的不能叫公司了。我突然有一种感慨,做员工的真的不应该在小公司里工作,那样实在是见识太小了。</font></h4>
<div class="bvMsg" id="msgcns!7B9609746F85B9A2!4654">
<div style="MARGIN: 0px; COLOR: rgb(0,0,0); PADDING-TOP: 0.5em">
<div style="MARGIN: 0px">
<div style="MARGIN: 0px">
<div style="MARGIN: 0px">
<p><font size="4"> 8点半我准时来到了人事部,招聘助理给了我一份我的时间安排。面试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每一个小时一个人,一共八个人。看到这份时间安排,我真的有点不明白了,我是来面试软件工程师的,在我那里我是一个人面试了就当场决定的,而这里要经过八个人的面试。感觉和我听到的有点像了——因为面试别人可以减压,所以微软尽量让更多的人来面试。</font></p>
<p><font size="4"> 第一个好像有点经理的样子,一开始就给我讲了这个部门需做的工作——Windows NT的研发。他讲了Windows NT的未来之路,描绘的前景很光明。看得出来他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也有一种自豪感和优越感。我很机灵地问了他加盟微软的经历,他滔滔不绝地讲述了他如何从德国来美国留学,如何找到这家公司的辉煌经历。我也讲述我怎么从中国去日本留学,然后又怎样来到美国继续我的学业。他的问题并不是那么的苛刻,反而让我觉得我们之间是在聊天、在回顾过去的经历。</font></p>
<p><font size="4"> 第二个人是个做技术的,他问了我的背景之后似乎感觉比较满意,特别是我的国际背景。因为他也去过日本两次,而且还能讲几句日语,也讲得不错,“你的日语的语感还是很好的”。我不忘记夸他几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后来他就让我用C写段对mouse的控制程序,把左右键对调一下。“是用Windows的API写还是……”因为这个区别很大,我想问清楚后再写。“那就用Windows API写吧。”明显感觉出来他对我开始宽松了,因为用底层函数写的话很复杂也很难。我很快地写出了这个小的程序。我的C答案似乎还比较让他满意,然后就和我探讨如果用底层函数写的话应该是怎样的。</font></p>
<p><font size="4"> 第三个人还是个技术工程师,一上来就拿了一段程序给我看,让我挑出里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个程序写的非常正规,而且肯定是个有经验的人写的,非常好。”我简单看了程序以后,感觉这是他写的程序,因为人都是喜欢听别人夸奖的,“但是这个程序有memory泄漏的问题,需要加memory释放,这样这个程序就很完美了。”我没有太多的思索,因为像微软的工程师不可能拿一段有低级错误的程序让我来看的。没想到我的这几句话把他征服了,他以为遇到了一位程序高手。剩下的时间都是他和我讲他负责写Windows的哪部分程序,我感觉他是一个很能干的程序员。</font></p>
<p><font size="4"> 剩下的面试过程中还是有人问我编程的问题,还有人考我智力题,五花八门。印象比较深刻的问题是:美国一共有多少个加油站?这下我傻了,这个怎么可能知道!我想了想,美国有人口2.5亿,汽车的拥有率为30%,美国有7500万辆车,每个星期加一次油,每个加油站平均每5分钟一辆车,一天为250辆,可以服务7倍1750辆车,一共4万个加油站。</font></p>
<p><font size="4"> 这个回答对吗?谁也不知道。其实这个问题就是考察你的思维方式,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不需要你给出问题的答案,再说了谁也不知道一个标准的答案,本来就是要你算一个大概,这个大概的数字差不了多少。</font></p>
<p><font size="4"> 总体上,我感觉自己面试的结果还不错。就这样我一轮一轮地被煎烤着,感觉这也是在考我的体力。</font></p>
<p><font size="4"> 晚上见到最后一位面试官David McBride,190cm以上的瘦高个子,看上去是个经理什么的。他先讲述他是怎么进入微软,如何热爱微软等等。我说:“我也是向往微软才来的。”我都没敢说要放弃我自己的公司……</font></p>
<p><font size="4"> 其实和他的面试更多是聆听,像个小学生似的。</font></p>
<p><font size="4"> “前面几位面试的感觉还不错,大家都很喜欢你的背景和技术,”David说,“微软是全世界最好的公司,也需要最好的员工,你就是我们希望找到的……”</font></p>
<p><font size="4"> 离开David的办公室去人事部的路上,我知道,这里将是我未来工作的地方了……</font></p>
<p><font size="4"> 微软的代表就是盖茨。我想既然到了微软就应该见见盖茨。我向人事助理说了我想见见盖茨的想法。她笑着说:“你很可爱,但是不现实,我来微软快两年了,只见过盖茨一次,看到的还是背影。”我听后突然觉得盖茨很神秘,在公司里都那么神秘。人事助理告诉我说,这两天就会有结果的,而且应该会是比较好的结果,她明显在暗示我的面试结果。</font></p>
<p><font size="4"> 晚上立刻给家里打了电话,小兰好像没有什么感觉似的,她说:“反正这么重要的事,还是你想清楚,还有这么一摊子事要处理好。”感觉不到她的兴奋,而我已看到了微软作为美国大公司的那种大气,我已经没有犹豫了……“你来到微软你会喜欢的,这里太好了,我没有什么要想的,其他都不重要了。”我对她说。</font></p>
<p><font size="4"> 我的感觉就是我应该走出过去的小圈子,自己的公司以后可以再做,微软这样的机会也许就这一次了,我不能犹豫的。</font></p>
<p><font size="4"> 做选择重要,选择好了怎么做更加重要,我相信我会来微软的,微软也会offer我的。</font></p>
<p><strong><font size="4"> 背景解读</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4"> 弃创业选打工,唐骏走出职场第一步</font></strong></p>
<p><font size="4"> 双鹰软件公司、美国好莱坞影视公司和美国第一移民律师事务所,1990年到美国读书的唐骏,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就成了三家公司的老板。在此之前,他留学日本,却对美国的商业文明情有独钟,乃至于在日本的学业刚刚结束,他就立刻动身去了美国。到达美国,他就知道自己来对了,因为美国实在是一个太开放的国家,这个国家对于奋斗、创新的包容和鼓励态度,使得从日本这个严谨有序国家来的唐骏激动万分。他第一次发现,原来创业是这么容易的一件事,只要花几十美元,就能注册一家公司,自己就当上“老板”了。天性喜欢新鲜事物的唐骏,就一头扎了进去,一口气做了三家公司。这三家公司的业务截然不同,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唯一相同的是,老板是唐骏,公司规模都不大,还有就是,三家公司都能盈利。</font></p>
<p><font size="4"> 唐骏一开始乐在其中,手下有着几十名员工,一年有几十万美元的利润,唐骏其实有一点享受创业的感觉,用他的话说,就是当时胆子很大,路子很野,看到什么赚钱就去干,想尽别人想不到的办法去把事情做成。这是他做事情的风格,不会被条条框框限制自己的思路,拥有挑战和创新的精神。</font></p>
<p><font size="4"> 可是1994年的某一天,唐骏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里说:“你好,我是微软日本公司,台式婚姻配对机是不是您的发明?产品显示了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没有兴趣加盟我们公司?”唐骏被吓了一跳,他从来没有想到,微软会主动打电话给他邀请他加盟。</font></p>
<p><font size="4"> 接到电话,唐骏心里得意得很,而且他对日本又一向很有好感,毕竟在那个国家生活了五年之久。可是他刚刚在美国站稳脚跟,妻子孙春兰好不容易才从日本到美国和他重聚,第一个孩子还在孕育之中,这种时候他怎么可能又回到日本?所以唐骏婉言谢绝了。</font></p>
<p><font size="4"> 没想到微软很执著,两个月后又一次打电话来,这一次是微软美国总部。“我们正在开发Windows NT3.5版本的远东版,您既懂英文,又懂中文和日文,还独立开发过富有想象力的软件产品。我们非常需要您这样的人才,您是否愿意以工程师的身份来参与这个开发小组,加入微软总部工作?”</font></p>
<p><font size="4"> 这一次,唐骏心动了。微软总部的人还在电话中劝他说:“微软的技术核心和管理核心都在美国总部,到这里来能够学到非常有用的东西。”这话很有煽动性。他的双鹰软件公司也是做软件开发的,同样是做软件,为什么微软能成为全球的霸主,而他的小公司只能接接日本人的小单?企业做大做强的秘密,究竟是什么?</font></p>
<p><font size="4"> 另外,唐骏明白自己除了技术之外,企业管理的其他方面一点也不专业。比尔•盖茨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他很好奇,所以决定去微软看一看,看看大公司是怎样运转的,说不定有启发。</font></p>
<p><font size="4"> 于是他到西雅图微软总部参加了面试。面试结束之后,他就再也没有犹豫了。短短的一天,唐骏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在哪里,需要学习的东西比他想象的更多。简单地说,他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他明白是管理出了问题,可是到微软经历了一次面试之后,他发现自己还根本没有摸到管理的门道。更何况,企业要做大和做强,管理很重要,却不是全部,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font></p>
<p><font size="4"> 比如商业模式,微软是卖软件的,唐骏自己也开发软件,运营软件公司,而且他也颇有几项很有想象力的软件,比如卡拉OK打分机。但是他不懂微软卖软件的授权模式,把卡拉OK打分机8万美元就卖给了三星。不懂得商业模式,“不知道以后还要犯多少次同样的错误呢”。</font></p>
<p><font size="4"> 比如面试方法。唐骏发现原来自己说了算的那种面试方法并不好。因为老板一个人拍板,会导致对员工选择的取向趋向一致,导致公司里充满了一种类型的人,这样对以后的工作很不利;其次,员工进入公司是要和团队里的其他员工一起合作的,那么在这位员工进入团队之初,就把选择的权力交给这个团队的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有一票否决的权力。这样的结果,就能把团队不能合作的隐患在一开始就消除掉,保证这个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相互喜欢的。而拥有否决权的员工,也会因为有了参与感,而加深对团队的感情;最后,被面试的过程也是面试别人的一种经历,一个人被部门里的七八个人面试的同时,也在观察着未来的同事,从同事们问的问题、行为举止上判断自己对这家公司和这个部门的感受。这也是给被面试者一个更多了解公司和公司文化的机会,减少因为缺乏了解而在将来产生误会和摩擦的机会。</font></p>
<p><font size="4"> 比如营造公司氛围。唐骏说走进微软总部,看到微软给每一个员工都安排了自己的私密空间,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办公室,除了总裁和副总裁的办公室比较大一些之外,其他所有级别的人的办公室,都是一样大小的。每个人可以按照自</font></p></div></div></div></div></span></span></di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1 18:56:30编辑过] 谢谢~~~~ 不错,学习进步! <p>谢谢,</p>
<p>这年头,“大师”太多了,与其看“大师”的“著作”,不如看成功人士自己记录的成长轨迹</p> 有用,谢谢楼主分享 <p>做人,做事,做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