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思想与现实困境
历史进入2009年,思想和实践都十分活跃的大富决定进入沉默期。<BR> <BR> 最近这段时间,我利用业余时间,翻阅了曾经在大学时期收藏的一些由商务印书馆编译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着丛书”书籍。再次重温那些经典思想,结合现实的经历,我更加确信进入沉默期对于自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BR> <BR> 读书和行动是必须要同时进行的。忘记读书的行动者,永远都只是流浪的行者,风影无踪,是没有意义的小我之旅,对于他人,对于社会,多数情况下都是毫无价值的;忘记行动的读书者,永远都只是精神的僧侣,杯水吟叹,是没有意义的自我慰籍,对于他人,对于社会,是漠不关心或隔岸观火的。<BR> <BR> 我在困惑中不断努力前行,思想常常或浊或清。也可以说,站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很多看似能够有效解决的问题,其实仍旧没有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法;甚至这个得以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是另外一个更大问题的主要障碍和症结。<BR> <BR> 不过,类似的困惑并没有阻碍自己的思路,相反我明白自己必须开始又一次的沉思、阅读与实践——这是需要不断循环的过程。因为很多思想和方法,一旦放到更大的范围和层次,未必就还是正确与有用的。<BR> <BR> 比如说,就现在十分盛行马基雅维里式实现个人成就的价值观而言,何种环境最有益于产生品德高尚和能力非凡的管理者问题:究竟是良好的生活环境更利于出现领袖,还是恶劣的出身有益于坚定性格的形成?<BR> <BR> 我阅读过许多名人传记,业已形成“苦难与坎坷的历程更适宜产生伟大人物”这个观点;而今天回首《罗斯福传》(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着),我却真切地想起自己许久前产生的一个矛盾的观点:<SPAN style="COLOR: #ff0000">苦难与坎坷的历程更适宜产生伟大人物,但就政治和管理而言,往往也是独裁者的最佳成长经历!<BR></SPAN> <BR> 比如说,究竟是对制度的变革更利于社会或企业的进步,还是经济与收入的进步更利于社会或企业的进步?<BR> <BR> 过去我总是按照既成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去理解和思考,但是现实的相关表现往往不仅没有带来社会或企业的真正进步,反而经常是受到一些暴力型权力的钳制与约束,而那些思考严谨和设计精美的管理工具不得不相形见绌,并经常地流于形式。<BR> <BR> 由于许多经济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较大的新兴国家,反倒在政治上更加动荡不安,暴力频繁,而那些经济起步落后或停滞不前的新独立国家,都能保持相当程度的稳定和公平,塞缪尔·P·亨廷顿于是在《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经济的发展,集团的分化,利益的冲突,价值观的转变,以及民众参与期望的提高,这些急剧的变化远远超过了政治体制的承受能力,导致了社会的紊乱,所以,要确保一个国家国内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方法,是必须要建立起强大的政府。而强大政府的构建和维系者,往往不在于政党的数量,而在于力量。<BR> <BR> 这里我不表达对这个“力量”的理解,我想起曾经在自己的硕士论文引用的一个文献,其中的“匪帮决定论”,曾让我印象深刻。<BR> <BR> ……<BR> <BR> 很多事情或许并不如我们思考的那么紧密和理所当然,很多结构的建立者及其建立过程也未必如我们所期望的那么美好和民主,但他们确实通过力量在维系社会秩序,并确保社会得以不断发展。<BR> <BR> ……<BR> <BR> 而站在人性和理性的角度,我们是否又记得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所说:“凡是能引起恐怖现象的任何东西,都是专制政治最好的动力。”<BR> <BR> 而如果站在民权与民生的角度,一个被独裁者操控的暴力社会秩序,又如何能实现权利平等与满足需求的基本社会目标呢?<BR> <BR> 从根本上讲,既然要根治混乱、贫困与落后,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公民致富、社会发展与需求知足之间的均衡呢?<BR> <BR> 既然要保证专制政治的基业长青,事实上的贫困与落后就难以根治。一方面权力者不期望大家都富裕,失去产生暴力的基础资源保障,社会就会产生民主的呼声,民主似乎总是权力者认为的“造成社会混乱”的原因;一方面他们再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给“愚民”留下权力者“恩威并重”的深刻印象,维持既存的格局。<BR> <BR> 当我看见某地农村及其乡政府墙壁上刷有“当官当为民做主”等等标语口号时,我想这个社会的公共管理名词好像是进步了,早已将“人民公仆”简单暴力地演变成了“官”。由此,我们是时候开始张扬“老爷文化”。当然,最好还是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现实有好处的那一点:“当官当为民做主。”因为我们通常知道,这个口号未必不是别具苦心地看到了现实中确实存在许许多多的“当官不为民做主”的主。那么,这些“主”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要产生这些“主”?这些“主”益于社会稳定与发展吗?<BR> <BR> 再者说,从现实变革的角度看,美国早在1930年以前的社会就存在诸多和我们当前社会相同或相似的种种弊端,但美国有着制度优势……<BR> <BR> 而回首往事,我却真切地体会到自己过去犯下许多错误的思想原因。《罗斯福传》认为,罗斯福往往是容易受到人的感染,而不是受到学说的影响。也许这是由于罗斯福一直考试成绩徘徊在B-C之间,并没有获得好的学校评价的缘故。但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致从大学时起,我已认同理论上的“人性本恶”论,对许多人有着内心的不信任感,往往是过于信任书本和理论的。事实上,身处一个将“规范管理”当成变通手段的“不规范社会必讲关系”的暴力社会,我们的道路和追求,确实是需要重新认识和赋予马基雅维里的“通过狐狸(无正邪性质之分)的手段达到狮子(具有正义性质)的目的”。<BR> <BR> 我想,我的思考已经是无关企业,或超越企业的困惑的。 很有感触! 读来颇有开阔之感! <p>楼主应看看《共产党宣言》。</p> 讲得很深刻,我们的政治经济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的观点已经陈旧了,根本不能解释和指导我们的实践。政治体制与经济的发展有不协调的地方太多,需要实证研究后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