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力推荐】用脑拿订单——销售中的全脑博弈【孙路弘】【全本】
<p> </p><p> </p>
<p> </p>
<p> </p>
<p><img src="http://www.cnyaren.com/pic/digi/0982_da.jpg"/></p>
<p> </p>
<p> </p>
<p><font face="Verdana" color="#ff0000"><strong>一共七个压缩卷,一共13M大小,这是全本,有志销售的必看,内容不是网上那些简化的PPT可比的。</strong></font></p>
<p><strong><font color="#ff0000">资料得来不容易,也请阅读过的朋友发表一些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提高!</font></strong></p>
<p> </p>
<p>特别适合中国人际关系主导的销售环境,对中国100位顶级销售顾问5年追踪研究成果的披露。<br/></p>
<p>·你刚接触到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客户,客户却说“我们的供应商非常好”,“我们暂时不需要你的产品”,销售的路还没有开始就走到了悬崖。<br/></p>
<p>·长时间接触后,客户满意你的产品,也向往使用你的产品,可就是不提下订单的事,你感到有力无处使。<br/></p>
<p>·多年合作的客户突然提出“合作这么多年了,这个条款就改一下吧”,你一下子张皇失措。<br/></p>
<p>·“再降1个点我就签”,“只要你答应这个价格,我现在就签”,已无价格退路的你痛失订单……<br/></p>
<p>努力之后无收获,是客户错了?客户永远不会有错。是你错了?客户的要求你都一一做到。<br/>到底是哪里出了错?<br/></p>
<p>为什么《<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font color="#ff0000">用脑拿订单</font></font>》中的销售高手却能手到擒来,顺利拿单。他们有什么过人之处?<br/><u>孙路弘</u>老师三年前就是我们创维集团的营销顾问、专职讲师,其理论观点与营销理念一直在《创维营销》上连续发表。可以说,创维从基层员工到高层主管都是听着孙老师的课成长起来的。创维这几年之所以能高速发展,孙老师的理论指导也是原因之一。<br/>——创维营销学院院长 王大松<br/></p>
<p>为什么一些销售人员将我们推荐的<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B3%C9%B9%A6">成功</span>经验完全克降后,在自己的客户面前地苍白无力、毫无建树,而另一些销售人员无论客户怎样变化,竟然都能应对自如?这一长期困惑,在大师级销售顾问孙路弘先生的全脑销售博弈理论中豁然破解——正是那些偏脑型销售行为使得种种不懈努力化为徒劳。这一营销理论,其价值远远不限于对一线销售人员行为模式的一次荡涤,更对管理者的销售队伍选拔任用工作有着巨大启发意义!<br/>——统一润滑油集团副总经理 姚旗<br/></p>
<p>这是我读过的一本最有原创价值的关于如何提升销售绩效的书。<br/>——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中国区总裁 曹虎<br/></p>
<p>创意与思考并存,21世纪销售队伍中人手一册的必读图书。<br/>——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总裁 米尔顿·科特勒</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用脑拿订单:销售中的全脑博弈.part1.rar :down10_0430.asp?ID=127718<br/>用脑拿订单:销售中的全脑博弈.part2.rar :down10_0430.asp?ID=127719<br/>用脑拿订单:销售中的全脑博弈.part3.rar :down10_0430.asp?ID=127720<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8 9:40:20编辑过] <p><font color="#000000"><font color="#ff0000"><strong>序言</strong><br/><br/>销售困局的另一个视角</font><br/> 销售这个职业应该是360行中最难以预测的职业之一,同时,也是所有职业中最明显地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职业之一。因为,销售的职业特征是沟通,而沟通的特征没有一定之规,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充满了随机应变的元素。<br/> 牛津字典中有关销售的定义是这样的:将某种物品的价值的相关信息传递给某人,从而激发这个人购买、拥有或者同意、认同的行为。<br/> 牛津字典中有关采购的定义是这样的:某人或者某个组织,只要其有需求和欲望,有可以支付的金钱,并且有花钱的意愿,那么这个人或者这个组织就被确认为采购方。<br/> 销售人员为了获得订单,需要在锁定的潜在客户身上下足功夫,从而实现目标——多么简单的一句话,但简单肯定不等于容易。<br/> 销售是一组行为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与潜在客户进行大量的沟通,从而建立足够的影响力,进而获得订单。人类的行为过程中有太多的变数,即使是同一个人在同样的情景下,也可能会说出不同的话。那么,不同的话背后的目的又是什么呢?<br/> 对于销售人员来说,销售的目标永远是一致的,略有不同的就是销售的过程:表现的形式、说话的方式、产品展示的手势,甚至许多微妙的、经常被销售人员忽略的点滴细节。<br/>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个社会科学的实验吧!<br/> 有这么两句话是销售人员经常对客户讲的:<br/> 第一句:“我可以用人格担保我们的产品质量绝对可靠!”<br/> 第二句:“我们产品的质量是否可靠关系到您将来的使用,如果我是您,我也会百分之百地关注产品质量的。”<br/> 请读者降低你的阅读速度,重新用你自己的语言来对你身边的任何人——随便什么人——说其中的一句话,然后请他打分,分数在1~10分之间。10分意味着他相信你说的那个产品的质量的确不错,1分意味着他不太相信产品的质量真的如你所说。<br/> 立刻,你就会发现有些人对第一句话给高分,有些人对第二句话给高分。在我们做的实验中,男性对第一句话给出分数的平均分是2.8,在我们的销售信任体系中,这个分数等于不信任。女性对第一句话给出分数的平均分是5.6,在信任体系中与这个分数对应的是“不反对,但也不信任,继续听”,这是一种负向强化结果, 因为听者的心理发展是保持怀疑和警惕性,继续审视性地静观。<br/> 来看第二句话的研究数据,任何人都能立刻发现其中的不同:无论男女,听到第二句话后给出分数的平均值是6.9,这是中等偏高的信任值,也就是认可销售人员的话,对介绍的产品质量有一定的信心。这是一种正向强化结果,因为听者的心理发展是接受的态势,愿意对随后听到的内容进行正向思考。<br/> 这两句话对潜在客户有完全不同的影响。<br/><br/><br/> 你是否决定以后再也不说第一句话,而是永远都说第二句呢?如果你真这样想,我们祝贺你,你完全有能力通过阅读本书来提高自己的销售实力。本书通过训练大脑的思考方式以及决策方式,来提高销售实力。<br/> 如果你还没有决定这么做的话,那么,请你先暂停阅读,我们必须事先警告你:<strong><font color="#008000">这本书可能会对你的信念、世界观以及人生观产生较强烈的冲击,最好现在就停止阅读。在急剧变化的社会氛围中,商业社会给习惯了缓慢的温馨的氛围的人们可能无法接受的冲击:观念上的冲击,习惯意识的冲击,以及可能的文化冲击,这些都有可能对读者的思想造成伤害。为了避免这个可能的严重后果,请暂时停止阅读,给作者发电子邮件,让作者给你更多的私人专业建议,从而在开始真正阅读前,进行必要的脑力体操的准备工作。<br/></font></strong> 或者给作者发电子邮件,让作者给你更多的私人专业建议,从而在开始真正阅读前,进行必要的脑力体操的准备工作。 <br/> 既然销售通常就是说话的学问,那么我们来温习一下中国的古语。古人云: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中有博弈的色彩,如果强调用人类的左脑来琢磨这句古语,我们发现除了古人说的这种可能以外,还有三种可能:一种是言者确实是无心,巧的是听者也无意,所以一句话说了也就说了,左耳进右耳出(那些计划花费金钱的客户恐怕不会这样);第二种是言者是有心的,但听者还是无意,也就是在对牛弹琴,弹琴人会感到的沮丧和挫折;第三钟是言者是有心的,听者也领会到了言者之意,这就达到了最佳境界,也许谁都没有说什么但是都理解了,于是哈哈大笑,所谓“形成了默契”。请问读者,如果你是一个销售人员,在与潜在客户交往中有这样的默契境界吗?<br/><font color="#008000"> 简单地归纳一下,“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还可以演变为:<br/> 言者无心,听者无意;言者有意,听者无心;言者有心,听者有意。</font><br/> 2004年2月,上海东方电视台有一个访谈节目,采访了一个三陪女。媒体的意思是通过三陪女对自己生活的描述来警告大众,那是一条不该踏入的人生道路——无论是有意踏入,还是无意踏入。<br/>访谈中,有一个三陪女据说还是大学生,模样秀丽斯文,说话欢快清晰,她自我介绍说大学就读的专业是酒店管理。当主持人问她如何管理好一家四星级酒店,如何利用市场反应来实现管理目标时,该女生顿时神采飞扬,似乎要将自己所学都用上一样,于是主持人接着问:“是否考虑到国外看一看……”还没等主持人的问题说完,这个女生立刻接上了话:“有的呀,我好想去日本。听过去的姐妹说,她们的五星级酒店的出台费是我们上海的5倍呢!”<br/>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对话呢?真的是言者有心,听者有意,不过准确地说,却是言者有A心,听者有B意。<br/> 请看下图:<br/><br/>这个图在自然科学中称为象限,是一种快速区分各种可能的高效工具。有了这个图,你可以立刻分清,在听者和说者中所有有意无意、有心无心的对应关系以及可能的结果。这个工具在本书中有大量的应用,我们研究组的同事曾给作者起了一个外号叫“孙象限”。<br/> 销售有许多种困境,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出自他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br/> 在销售领域也有一句类似的名言:失败的销售案例都是雷同的,成功的销售各有各的成功之处。<br/> 在失败的销售案例中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没有赢得客户的信任,没有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没有获得客户采购决策团队的认可。总之,失去客户的信任是失败的雷同之一。<br/> 然而,在各种成功的销售案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销售人员智慧的闪光:他们有的是赢得了客户决策团队中所有人的信任,也有的却是仅依靠两三个关键人物的信任;他们有的并不认识关键的采购决策人,却仍然拿下巨额订单;也有的通过一次宴请获得了关键的销售进展;他们有的是通过一个巧妙的礼物获得了关键的客户承诺,也有的是通过一个复杂的应用参观赢得了合同;他们有的是通过一次系统产品展示赢得了订单,也有的其实就是一句话赢得了合约。总之,他们各有各的成功之道。<br/><br/><br/> <font color="#ff0000">这本书不是研究失败的,这本书是研究成功的。柯林斯出版了两本轰动全球企业管理领域的书:《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主体研究的都是成功的企业。你现在阅读的这本书,也是试图回答两个关键的与销售有关的核心问题:<br/> 1. 为什么有些销售顾问那么成功,而有些非常努力,却业绩平庸? <br/> 2. 为什么客户总是误解销售人员说的那些发自肺腑的真诚的话呢? <br/></font><br/><br/> 研究失败不会给我们任何启发,研究成功才可以找到路径。本书涉及的主人公均做了化名处理。<br/>这就是研究销售困局的另一个视角:从智慧的、运用大脑的视角,来分析那些成功的销售顾问们的行为——他们的方式、他们的语言,从而揭示出巨额销售业绩背后鲜为人知的较量和手段,或者说是脑力劳动的智慧结晶。<br/> 简短的序言即将结尾,总结我谈到的内容,简要归纳一下:<br/> 1. 两个定义:销售、采购。<br/> 2. 一个实验:两句话的功效。<br/> 3. 一个故事:三陪女领悟到的意以及表达的心。<br/> 4. 一个象限图:解释中国古语。<br/> 5. 一句名言以及相关的引伸。<br/><font color="#ff0000"> 这本书中所有的内容也都是以这种形式出现的:有相关的定义,比如大客户的定义;有实验项目的介绍和前因后果的分析、结论和观点;有许多来自销售一线的故事,栩栩如生,让你会心一笑;有许多象限图,通过右脑直观地看图会意;也有各种名言的演绎和变形,强化你的右脑,巩固你左脑的系统知识体系。<br/> 《用脑拿订单》就是这么简单但却肯定不容易的一本书。</font><br/> <br/><br/> 强烈建议:阅读3遍序言以后,再开始你阅读第1章的旅途。<br/> 在你开始旅途前,记住几句名言没有坏处,如同长途跋涉前准备好行囊一样,你的行囊中有如下名言:<br/><br/>像家人一样对待朋友,像朋友一样对待客户,像客户一样思考利益。 <br/>认真理解这句话:客户犯错误大半在于该用激情时太爱动脑筋,而在该动脑筋的时候太爱动感情。 <br/>提醒客户如何看待供应商的瑕疵:不要忘记该记住的事,也不要记住该忘记的事。 <br/>提醒客户如何看待成功:成功是得到你所熟悉的,幸福是热爱你所得到的。 <br/>提醒客户:你必须非常伟大才能购买,但必须购买才能非常伟大。 <br/>提醒客户防范你的竞争对手的花言巧语:不要让一个傻瓜销售吻你,也不要让一个吻把你变成傻瓜的猎物。 <br/>牢记潜在客户的性别是不同的:女人会因为一件东西半价而买下它,男人会因为需要一件东西而出两倍的价。</font></p>
<p><font color="#000000"> </font></p>
<p><font color="#000000"> </font></p><font color="#000000">用脑拿订单:销售中的全脑博弈.part4.rar :down10_0430.asp?ID=127721<br/>用脑拿订单:销售中的全脑博弈.part5.rar :down10_0430.asp?ID=127722<br/></font>用脑拿订单:销售中的全脑博弈.part6.rar :down10_0430.asp?ID=127723<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1 18:43:37编辑过] 本帖最后由 bressli 于 2011-5-25 11:49 编辑
一共七个压缩卷,一共13M大小,这是全本,有志销售的必看,内容不是网上那些简化的PPT可比的。
2011年5月13日
一些朋友反映下载的文件不能打开,在此一并为家人们提供另外一个网盘下载地址:
http://u.115.com/file/clcjhgc5#
<P>这本书不错的,我也买了书,看后获益良多。楼主有心搞到电子版</P>
<P> </P> <p>电子版得来相当不容易,网上大多数流传的都是那个简化了的PPT!</p>
<p>楼上的兄弟发的可是处女贴?谢谢!</p> <P>看了序言,挺不错的。必须顶你</P> <p>介本书莫非是“深水炸弹”?</p>
<p> </p>
<p>英雄所见略同,呵呵!</p> 谢了,学习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8 22:02:29编辑过] 谢谢分享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