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dexin2 发表于 2009-5-5 22:06:52

“长尾理论2.0:超级全球畅销书全面升级”

<p><img src="http://image.hexun.com/book/upload/2009/04/29/142736_11_f.jpg"/></p>
<p>&nbsp;</p>
<p>专家推荐序一 IX<br/><br/>  专家推荐序二 XIII<br/><br/>  专家推荐序三 XVII<br/><br/>  序言 XIX<br/><br/>  第一章 长尾市场 001<br/><br/>  技术正在将大规模市场转化成无数的利基市场<br/><br/>  第二章 大热门的兴衰起伏 017<br/><br/>  大一统文化只是例外,不是规则<br/><br/>  第三章 长尾简史 035<br/><br/>  从邮购分类目录到虚拟购物车<br/><br/>  第四章 长尾的三种力量 049<br/><br/>  制造它,传播它,帮助我找到它<br/><br/>  第五章 新生产者 057<br/><br/>  万不可小视数以百万计的业余生产者<br/><br/>  第六章 新市场 085<br/><br/>  从头部到长尾<br/><br/>  第七章 新时尚领军人 101<br/><br/>  如果蚂蚁也有扩音器,它们会说些什么?<br/><br/>  第八章 长尾经济学 123<br/><br/>  匮乏世界、丰饶世界与80/20法则的灭亡<br/><br/>  第九章 货架争夺战 149<br/><br/>  有限货架的世界<br/><br/>  第十章 选择的天堂 167<br/><br/>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无限选择的时代,而且这是件好事<br/><br/>  第十一章 利基文化 179<br/><br/>  长尾世界是怎样的?</p>
<p>&nbsp;</p>
<p>&nbsp;&nbsp;&nbsp;&nbsp; 第十二章 无限的荧屏 195<br/><br/>  电视之后的视频<br/><br/>  第十三章 娱乐业之外 207<br/><br/>  长尾触角能伸多远?<br/><br/>  第十四章 长尾法则 225<br/><br/>  怎样创造一个消费天堂?<br/><br/>  第十五章 营销长尾 237<br/><br/>  如何在滞销市场中推销产品<br/><br/>  尾声 明天的长尾 265<br/><br/>  致谢 269 </p>
<p>&nbsp;</p>
<p>&nbsp;</p>
<p>长尾理论2.0:超级全球畅销书全面升级.rar :down10_0430.asp?ID=127533<br/></p>

wudexin2 发表于 2009-5-5 22:10:07

<P><STRONG><FONT size=4>“长尾理论2.0:超级全球畅销书全面升级”简介</FONT></STRONG></P>
<P><FONT size=4>《长尾理论》曾经横扫全球,由此也引发了种种争议。有人认为长尾在传统行业中是行不通的;有人认为处于长尾末端的公司很难生存。《长尾理论》作者在这本扩容升级版中回答了这些问题。关于长尾的论战可以停止了!在本书中作者全新奉献了“更长的长尾“!从长尾的由来:为什么长尾是一种必然?到营销的长尾:口碑长尾实现不可能销售,充分满足读者的求知欲,带领您再次考察长尾的三种力量,重新审视长尾九大法则。<BR>  长尾理论无疑是当代商务人士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曾经,克里斯·安德森在《连线》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首次探讨了“长尾”问题,现在,这篇文章已经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商业文章之一,而《长尾理论》也以汹涌之势横扫全球。不论是关于长尾理论的溢美还是论战,都代表了其备受关注的程度。如今,关于长尾的一切争执都可以停止了!<BR>  《长尾理论2.0》是克里斯·安德森对所有问题最明确的回答。在此书中,他详细阐释了长尾的精华所在,揭示了长尾现象是如何从工业资本主义原动力——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矛盾中产生出来的。长尾现象虽然是明显的互联网现象,但其商务逻辑本身,却是从工业经济中自然而然“长”出来的,网络只是把酝酿了几十年的供应链革命的诸多要素简单地结合在一起了。同时,长尾理论转化为行动,最有力、最可操作的就是营销长尾,通过口碑营销,长尾理论将在不可能情况下实现销售。所有的行业都有无限多样化的顾客。品种多样化趋势推动了从机构到个人的权利转移,在这一过程中控制着网络对话的人不是营销人员,而是用户。营销长尾带来了可信任的、真实的、自然发展的、自下而上的、基层民众的意见,并最终影响到21世纪消费者的行为。<BR>  建议所有的商务人士都仔细研读这本“杰出而又及时的著作”。长尾理论是众多企业成功的不二法门,它将改变企业营销与生产的思维,带动新一波商业势力的消长。而长尾理论的影响不仅限于企业战略,也将左右人们的品位与价值判断。大众文化不再万夫莫故,小众文化也将有越来越多的拥护者。唯有充分利用长尾理论的人,才能在未来呼风唤雨。 </FONT></P><FONT size=4>
<P class=black5 style="PADDING-TOP: 8px">克里斯•安德森简介</P>
<P class=black2>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 自2001年起担任美国《连线》杂志(Wired)总编辑。在他的领导之下,《连线》杂志五度获得“美国国家杂志奖”(National Magazine Award)的提名,并在2005年获得“卓越杂志奖”(General Excellence)金奖。</P>
<P><BR>&nbsp;</P></FONT>

wudexin2 发表于 2009-5-5 22:12:18

<P><FONT size=4>内容选读</FONT></P>
<P><FONT size=4>第一章 长尾理论 <BR>  技术正在将大规模市场转化成无数小市场 <BR>  1988年,一位名叫乔·辛普森(Joe simpson)的英国登山家写了一本叫做《触及巅峰》(Touching the Void)的书,讲述了他在秘鲁安第斯山脉的一段令人心痛的生死历险。尽管这本书得到了不错的评价,但却不太畅销,没多久就被大多数人遗忘了。10年之后,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另一本有关登山悲剧的书——乔恩·克拉考尔(Jon Krakauer)的《走进空气稀薄地带》(Into Thin Air)引起了轰动。突然之间,《触及巅峰》又开始热销了。书商们开始宣传《触及巅峰》,把它展示在《走进空气稀薄地带》的旁边,而它的销量也在一路上涨。2004年初,IFC电影公司(IFC Films)为书中的故事拍了一部文献片并大获好评。此后不久,哈珀-柯林斯出版社推出了这本书的修订版平装本,结果该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一连停留了14个星期。到2004年中,《触及巅峰》的销量已经是《走进空气稀薄地带》的两倍还多。 <BR>  玄机何在?答案是网络世界口耳相传的威力。在(《走进空气稀薄地带》刚刚出版的时候,几个读者在亚马逊网站上发表了评论,指出了这本书与当时已不太为人知的《触及巅峰》的相似之处,并且对后者大加赞赏。其他一些购书者看到了这些评论,查到了《触及巅峰》,然后把它加到了购物车中。很快,亚马逊的软件觉察到了购买行为中的一种规律——“买《走进空气稀薄地带》的读者也会买《触及巅峰》”,于是开始配套推荐这两本书。顾客们接受了建议,衷心表示认同,还写下了更为热情洋溢的评论。更大的销量,更多的自动推荐——一个强大的正向反馈环出现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克拉考尔的书一鸣惊人的时候,辛普森的书已经快要绝版了。若换做10年以前,克拉考尔的读者们甚至不会听说辛普森的书——就算他们听说了,他们也找不到这本书。网上书店改变了这一切。他们将两种东西结合在了一起:一是无限的货架空间,二是有关购买趋势和公众观念的实时信息。正是凭借这种结合,亚马逊创造了《触及巅峰》的发烧现象。结果很神奇:一本过气之书再次开始大受欢迎。这不仅仅是网上书店的一个优势体现,也是媒体和娱乐行业的一种崭新经济模式的范例——现在,这种模式刚刚开始展示它的威力。从Netflix的在线DVD租赁,到iTunes音乐商店和Rhapsody的在线音乐,无限的选择空间正在揭示市场的真相:消费者们想要什么产品?他们希望如何得到这些产品?人们正在细查目录,在长长的候选名单中寻找目标——这么多的选择,他们在百视达音像店(Blockbuster Video)和淘儿唱片店(Tower Records)是看不到的。他们找到的越多,他们喜欢的就越多。当他们冲破陈旧的老路,走进更广阔的天地时,他们会发现他们的品位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主流(或者说,是强大的营销手段、亦步亦趋的流行文化和狭窄的选择空间使他们误导了自己)。 <BR>  从这些和其他一些类似服务商的销售数据和趋势中可以看出,方兴未艾的数字娱乐经济,将会彻底颠覆当今的大规模市场。如果说20世纪的娱乐业是大热门的王国,那么21世纪的娱乐业就是大热门和利基产品并驾齐驱的舞台。 <BR>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忍受大众流行文化的专制,不得不消极地屈就于那些暑期大片和人造热门。为什么?因为背后的经济学。我们所认定的流行品位实际上只是供需失衡的产物——而供需失衡就是市场对无效分配的一种反应。 <BR>  主要的问题在于,我们生活在一个物理世界中,而且直到不久之前,我们的大多数娱乐媒介同样存在于物理世界中。这样的世界对我们的娱乐生活施加了戏剧性的限制。 <BR>  区域限制必须找到本地顾客是传统零售业的一个软肋。一家普通的电影院只有在两周的档期内吸引至少1500个观众,票房才能支撑放映厅的租金,否则它不会上映一部电影。一种至少能卖出4张的CD才能收回半英寸货架空间的租金,也才值得一个普通唱片店经营。其他如DVD租赁店、电子游戏店、书店和书报摊等等,都是一样。 <BR>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零售商都必须保证他们的产品能带来足够多的需求,否则他们无法生存下去。但是,他们都只能从有限的本地居民中拉拢顾客——一个典型电影院的市场范围可能只有方圆10英里,音乐店和书店更小,最小的是音像租赁店(方圆一两英里)。一部出色的纪录片也许在全国范围内拥有五六十万潜在观众,但这没用,重要的是它在特定区域内的吸引力——比如说:它在马里兰州罗克维尔的北部有多少观众?加州胡桃溪(Walnut creek)的商场购物者中有多少喜欢它? <BR>  有许许多多绝妙的娱乐产品在全国拥有庞大甚至狂热的潜在市场,但却无法打动地方的零售商。2004年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片提名的《疯狂约会美丽都》(The Triplets of Belleville)就是一个例子,它在评论界赢得满堂彩,但全美各地只有6家影院放映它。一个更惊人的例子是印度宝莱坞在美国的尴尬遭遇。印度电影业每年都能生产出超过800部电影,而生活在美国的印度人据估计有170万人左右。但最好的印度语电影《印度往事》(Lagaan: Once Upon a Time in India)在美国却只有两家影院上映。而且,在这一年进入美国市场的印度电影总共只有寥寥几部而已。在地理位置的限制下,观众太分散就等于完全没有观众。 <BR>  物理世界的另一个限制就是物理学本身。无线电频谱只能容纳有限的电台,一根同轴电缆也只能传输有限的电视频道。而且,每天至多也只能播24个小时的节目。广播技术的限制是出于资源太少而使用者太多。出于这个原因,广播者们不得不在同一个地理区域吸引足够多的观众——这又是一个足以将许多节目拒之门外的高门槛。 <BR>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娱乐业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化解了这些限制:聚焦于大热门。毕竟,大热门能让电影院座无虚席,能让商店财源滚滚,能防止听众和观众们调换频道。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问题。社会学家会告诉你,大热门现象与人类心理直接相关——它们是社会潮流和口头传播效应造成的共同结果。况且,有相当多的大热门确实名不虚传:那些动人心弦的歌曲、鼓舞人心的电影和发人深省的书籍,能够赢得大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需要的都不仅仅是大热门。每一个人的品位都与主流文化有些许不同之处。我们发现更多的其他选择,我们就会更多地被它们吸引。遗憾的是,在最近几十年中,这些选择已经被那些急需鼓吹自己的行业,用花里胡哨的营销手段排挤到了边缘地带。 <BR>  热门经济学(我将在以后的章节中更详细地探讨它)诞生于一个供给不足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没有足够的空间为每一个人提供每一样东西:没有足够的货架可以摆下所有的CD、DVD和视频游戏;没有足够的银幕可以放映所有的电影;没有足够的频道去播放所有的电视节目;没有足够的波段去播送所有的音乐;也远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将所有内容都浓缩到某一个载体上。 <BR>  这样的世界是一个匮乏的世界。现在,随着网络传播和零售的兴起,我们正进入一个丰饶的世界。两者的不同有深远的意义。 <BR>  摆脱控制 <BR>  法则6:分享信息 <BR>  这一边,看起来大同小异的产品堆满货架,让你无所适从;另一边,“按畅销度排名”的功能简明清晰,让你舒适无比。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在于信息。在前一个例子中,商家知道什么产品最畅销,只是没有告诉它的顾客。在后一个例子中,顾客得到了这个信息。“按价格排名”、“按评论排名”、“按生产商分类”等等也是同样。这些数据已经存在了,问题只是怎样与顾客分享它们。更多的信息是好事,但前提是,信息提供方式必须有助于顾客的选择,而不是把选择过程弄得更加混乱。 <BR>  同样,如果能转化成推荐信息,有关消费方式的信息可以成为强大的营销工具。从用户评论到详细规格,产品的翔实信息可以回答消费者的问题,避免他们在疑虑之下放弃一次消费。解释清楚推荐信息的来源能让系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系统。透明度可以建立信任,而且毫无成本。 <BR>  法则7:考虑“和”,不要考虑“或” <BR>  匮乏时代的症状之一就是把市场当成一个零和游戏——也就是说,任何事情都是一种“这个或那个”的选择。或者发行这个版本,或者发行那个版本。或者选择这种颜色,或者选择那种颜色。对商场的货架或广播频道来说,这是很自然的:一个位置确实只能容纳一种产品。但在容量无限的市场中,供应全部的产品几乎永远是正确的策略。 <BR>  产品选择存在一个问题:它需要区分优劣,而这个区分过程需要时间、资源和主观猜测。某个人可能根据某种标准判定一种产品应该强于另一种产品。从宏观层面上说,他们可能是对的,但这样的决策在微观层面上几乎总是错的。以DVD影片的“另类结局”现象为例。就算大多数人都最喜欢标准式的结局,总有某些人更喜欢另类的结局。现在,两种结局都可以看到了。也可以把这个原理扩展到DVD的其他选项,比如外语的选择,标准银幕和宽银幕的选择,甚至是符合不同评级(PG级,PG-13级,R级,未审查)的不同剪辑版本——每一个选择都有自己的顾客群,即使不像主流顾客群那样大。 <BR>  DVD的充足容量为所有这些“额外”选择提供了空间,导演们完全可以用更丰富的内容去“浪费”容量,这样的内容,他们是不可能放到那些匮乏的传统媒体中的,比如电影院的银幕或老式的录像带。所有的网上数字市场也都是如此——随着价格的下降和存储量的上升,近乎免费地使用容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不管你需要多么大的容量。存储量和传播渠道越丰富,你就越不需要斤斤计较地区分它们的使用方法。想比“或”的决策,“和”的决策要容易得多。 <BR>  法则8:让市场替你做事 <BR>  在匮乏市场中,你必须猜测一下什么东西能够畅销。在丰饶市场中,你只需把产品扔在那里,让市场自己去筛选它们。“事前过滤器”和“事后过滤器”的区别就在于“预测”和“评测”的区别,而后者总是比前者更加准确。网上市场的最大优势就是群体智慧的评测能力。由于它们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信息,人们更容易比较产品的优和劣,传播他们的喜和恶。 <BR>  比如,协同过滤器就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产品推广方式。流行度排名也是市场的一种声音,而且会被口头传播效应的积极反馈环成倍放大。用户评分则是集体观念的反映,可以得到量化,让产品的比较和分类更加容易。这些工具都可以将纷繁复杂的品类组织得井井有条,帮助消费者做出选择,而且无须某个零售商绞尽脑汁地猜测什么样的产品有人买。一句话:不要去预测;要去评测,要去反应。 <BR>  法则9:理解免费的力量 <BR>  免费这个词的名声不太好,总让人想起盗版或诸如此类的价值蒸发现象。但数字市场最不容忽视的特征之一就是免费的可能性:由于成本几乎为零,价格也可以是零。实际上,有一种免费策略已经成了最常用的网络商业模式之一:首先用免费服务吸引大批用户,然后说服其中的某些人升级为付费的“高级”用户,换来更高的质量和更好的性能。Skype和雅虎邮件就是两个例子。由于数字服务的成本寥寥无几,免费的代价也寥寥无几,只要有一小部分用户转变成付费用户,商家就可以弥补全部成本。 <BR>  从32秒音乐剪辑到视频预览,免费样品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在宽带上传输字节的成本非常低。视频游戏制作商们通常会发行几个免费的演示版本,如果你喜欢它们,你还可以花钱开通其他版本。2005年,环球电影公司在网上发行了科幻片《宁静》的前9分钟——免费而且未加删减的前9分钟。为什么?因为它有能力这样做。把一部影片的10%在线传输给有兴趣的观众几乎没有成本,与巨大的营销价值完全不成比例——一旦被这个片断吸引到了情节之中,却还有扣人心弦的悬念尚未解开,心痒难耐的观众们只能花钱去一趟电影院。 <BR>  多数电视节目已经是免费供应,全靠广告支撑。但在网上,电视网仍在想方设法地收费,即使播映收益已经弥补了生产成本,而且网上传输成本微不足道。网上的电视节目为什么就不能免费呢?毕竟,你可以加入首尾广告(而不是插播广告),植入广告也会有更多的观众——别忘了,植入广告是既不可剔除,也不可按一下快进键略过不看的。说到底,在一个竞争激烈的丰饶市场中,价格倾向于随成本而变。而在数字经济学的统治下,成本只会越来越低。 <BR>  ……</FONT></P>

asterand 发表于 2009-5-5 23:56:04

<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谢谢分享!</FONT></STRONG></P></FONT></STRONG></FONT></STRONG></FONT></STRONG></FONT></STRONG></FONT></STRONG></FONT></STRONG></FONT></STRONG></FONT></STRONG></FONT></STRONG></FONT></STRONG></FONT></STRONG></FONT></STRONG>

ecoeco 发表于 2009-5-6 21:20:49

网络营销很多发挥了长尾理论作用

zuozhian 发表于 2009-5-6 21:45:47

谢谢

mqs8189 发表于 2009-5-6 22:25:01

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尾理论2.0:超级全球畅销书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