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高建华营销学讲义]《市场总监的培训讲义》
要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市场营销团队,首要问题就是把市场总监(规模小的企业可能是市场经理)的价值定位搞清楚,这样才容易布局。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市场部的四大职能,这里就不多讲了,接下来就是定义市场总监的职责,即通过岗位责任书把市场总监的年度任务、考核标准、考核时间、考核人员以及奖惩条例和标准都明确下来。年度任务是写清楚这一年要做些什么事情,完成什么任务;考核标准是说做到什么样才算完成了任务,要有量化的标准,即何为优秀,何为良好,何为及格,而不是凭感觉;考核时间是说什么时间进行考核,哪些任务是一个季度考核一次,哪些任务是半年考核一次,哪些任务是一年考核一次;考核人员是说谁参与每项任务的考核,不同的任务考核人员也不同,如部下,上级领导,同事,外部客户,其他职能部门总监(经理)等,都可能是考核人,即所谓的360度评估,而不是老板一人说了算。一个企业是否设立市场营销部门,跟老板是否理解市场营销部门的定位有关,如果老板不理解或不重视市场营销,自然就会出现市场部的缺位、有名无实或工作不到位等问题。<br/> 市场总监的核心职责<br/> 尽管一个市场总监的工作可能很多,但是概括说来主要的工作是四大类,其他工作大多是为这四大类工作服务的,这四大类工作分别是:<br/> 1.负责主导公司(或事业部)的3~5年长期战略规划和下年度实施计划的制订。<br/> 2.负责公司(或事业部)新产品的规划,监督检查产品定义、新品上市、产品退市等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有关的工作。<br/> 3.负责公司(或事业部)业务模式的设计与营销团队的管理。<br/> 4.负责销售渠道的规划,监督销售工具的开发以及销售队伍的支持和培训。<br/> 这四项工作做好了,其他工作才可能锦上添花,这四项工作做不好,就失去了立足的本钱,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也不管用。<br/> 战略规划及计划制订<br/> 我们首先看一下公司(或事业部)的3~5年长期战略规划和下年度的实施计划。可以说,销售部的眼睛是盯着当年的业绩,而市场部的眼睛是看未来3~5年,这样一个企业才会平衡。大家都看眼前,就容易急功近利,大家都看未来,往往好高骛远。所以这种分工有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与平衡。作为公司(事业部)的智囊,市场总监需要主导企业(事业部)每年一次的战略规划,一般说来以营销为核心的战略规划是每年做一次,一次用5~6天时间,每次都是看未来3~5年,公司(事业部)的所有高层管理人员和各职能总监都要全程参与这项重要的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缺席,一些市场营销人员、销售人员有时候也会被邀请列席部分讨论。这样年复一年形成“滚动式规划”,跟踪检查目标的实现情况,及时调整下一年的实施计划,几年下来企业对目标市场的把握会越来越准确。<br/> 可以说战略规划做好了,公司(事业部)的大方向明确了,3~5年的奋斗目标也就清晰了,如何完成目标的战略自然就明确了,每个部门的价值和扮演的角色也就清楚了。有了战略规划,制订下年度实施计划时就能够做到任务明确(战略能分解成可操作的、具体的战术动作),衡量标准明确,评估人明确,评估时间明确,因此计划才能够顺利“执行”,所以说在没有战略的情况下谈“执行”是毫无意义的。我认为战略规划做得好不好是体现市场总监价值的关键所在,如果老板认同了战略规划的价值,自然也就认同了市场总监的价值,市场总监才有可能成为为企业健康发展出谋划策的“总参谋长”,成为老板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br/>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br/>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新产品规划、产品定义、新品上市、产品退市等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有关的工作。在市场部的四大主要职能中,“产品市场”是最重要的核心部门,因为产品市场最能体现市场部的价值,所以市场总监要花足够的时间在产品市场上。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其是那些有自己品牌的制造业企业(不包括来料加工型,合同加工型,OEM,ODM等),需要不断推出自己的新产品,以提高本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产品市场部正是为了这个目标奋斗,因此就涉及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有关的工作。可以说产品市场部是所有产品的“管家”,从一个产品的诞生到退市,负责全程管理。产品市场做得好的企业,就能从抄袭、复制、仿制逐步过渡到创新,使企业有把握市场的能力,能赚到创新的钱,能从简单的“制造工厂”向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企业转化,使自己具备定义新产品,甚至开发新产品的综合能力。因此对于制造业的市场总监来说是任重而道远,如果市场总监能建立起完整的产品市场职能,把产品线的管理纳入正轨,对企业的价值可想而知。<br/>业务模式的设计<br/> 第三是业务模式的设计,也称为赢利模式的设计。我们先探讨一下什么是业务模式?我的理解就是企业靠什么赚钱,赚哪部分钱,赚钱的方式和途径如何,也即理清楚企业内部如何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如何共同为客户服务,简单说来,就是回答在企业内部谁负责做什么事情,创造什么价值。有了业务模式,就能够形成顺畅的流程,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配合就简单化了,扯皮的事和掉链子的事少了。可以说,业务模式越简单,企业管理难度越小,赢利的机会就越大。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非常复杂,需要做很多解释才能给别人说清楚,就很难想象这样的企业能过好日子,能持久地、健康地发展。没有清晰业务模式的企业充其量只能赚“机会”的钱,而赚不到管理的钱,一旦市场“机会”没了,或者大家都来抢了,日子就不好过了。总之,业务模式是明确企业的经营机制,是靠管理出效益的前提条件,因此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市场总监如果能帮助老板把业务模式理清楚,其价值自然不言而喻。<br/> 销售渠道规划<br/> 市场总监的最后一大类工作是销售渠道的规划、监督销售工具的开发以及销售队伍的支持和培训。这里就涉及到市场部与销售部的分工问题,通常说来,销售部的职能非常清楚,那就是在规定的时间里(比如一年),在规定的地盘上(比如某个省或某个大区)完成公司的业务指标。而市场部则从长远的发展来看销售渠道,从行业、地域、目标客户、产品等多个角度来划分市场,理解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而每一年的销售指标往往来自企业的3~5年战略规划。这样既可以避免销售部门“一手遮天”,说做多少就做多少,也可以避免老板说做多少就做多少,一切都是来自市场的数据说了算,从而形成一种双向制约机制。另外销售部看市场部是否有价值,还要看市场部是否提供了必要的销售工具(成功范例,应用指南,用户反馈,竞争分析等),是否给销售人员和渠道人员提供了恰当的培训(卖给谁,如何卖,价值诉求,疑难问题解答等),从而提升销售队伍的素质,使他们具备卖产品、卖服务,甚至卖思想的知识和技能。<br/> 如果一名市场总监能指导(带领)自己的市场部门做好上述四大类工作,相信他一定会得到老板的重用,也能得到销售部门的认同,从而奠定市场部在企业里的核心地位。<br/> Tips<br/> 一个企业是否设置独立的市场营销部门,跟老板是否理解市场营销的定位有关,如果老板不理解或不重视市场营销,自然就会出现市场部的缺位、有名无实或工作不到位等问题。<br/> “借力”是花小钱办大事的捷径<br/> “摸着石头过河”是当今中国一个非常流行的口号,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似乎前人没有什么经验留给我们,只好自己去探索。可是,大家知道,过河有四种方法:最稳妥的方法是修桥,其次是乘船,保险系数都比较高,第三是请人领着过河,而最危险的方法莫过于自己“摸着石头过河”。面对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很多人为什么还要选择最危险的方法过河呢?因为很多管理者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在相对封闭的“条块分隔”的环境中渐渐地形成的一套惯性思维,所以喜欢沿用“自力更生”的发展观。很多人遇到经营或管理上的难题时,就一天到晚关起门来苦苦地思索,可是绞尽脑汁总也找不到理想的答案,偶尔有人想出了好主意,也像流星一样,没有什么规律,更无法重复,其成功率与“赌博”差不多。<br/> 中国企业缺人才,缺制度,缺管理,这是事实,短期内也不可能迅速改变,因为很多企业的影响力有限,吸引一流人才的能力还比较弱,而没有一流的人才,就很难做出一流的业绩,即使有一个聪明绝顶的老板也解决不了问题。可以说,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优秀的管理人才,尤其是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的企业,如果管理团队的建设速度跟不上业务的成长速度,就必然出现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下降,即组织智商的降低。而且还可能导致监督约束机制的失灵,部门之间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客户满意度的下降,产品创新的乏力等深层次的问题。所以中国企业在赢利状况比较好的时候就要做到“有备无患”,不能被短期的成功冲昏了头脑,应该在还没有出现重大问题之前,及早动手,化解矛盾,预防风险,等到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再想办法就已经回天乏术了,中国有句老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那么中国企业如何才能通过借力来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跳跃式地发展呢?无非就这么几种途径:比如引进职业经理人;引进专业咨询顾问;引进专业人才;复制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7 22:02:50编辑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