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3-26 09:49:50

[转帖]G20峰会在即 中俄欧盟发声挑战美元独霸地位

<p align="center"><font size="5"><strong>G20峰会在即 中俄欧盟发声挑战美元独霸地位</strong></font></p><p align="center">&nbsp;2009年03月26日07:41   中国新闻网 </p><p></p><p>  中新网3月26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25日从北京发回的报道称,G20金融峰会召开在即,美元地位却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欧盟、俄罗斯等交替发声,呼吁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终结美元独霸的时代。 </p><p></p><p style="TEXT-INDENT: 2em;">经济观察家指出,由于美国举债过度,赤字膨胀,近期甚至开动“印钞机”大举救市,未来势必出现美元急贬、全球金融动荡的局面,令美元储备货币的地位遭到众多国家的质疑。因此,随着对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进行新一轮洗牌的呼声日益成为除美国之外的多国共识。</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SDR设想 金砖四国齐挺</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连续两天在央行官方网站发表文章,倡议将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发展为超主权储备货币,并逐步替换现有储备货币即美元。这一观点得到了俄罗斯等其它金砖四国的支持,同时欧盟也向美元施压,提出打破国际金融旧体系的建议。</p><p style="TEXT-INDENT: 2em;">周小川23日在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文章指出,此次金融危机反映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因此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p><p style="TEXT-INDENT: 2em;">他提出,“通过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全球货币 或呈三极鼎立</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24日,周小川在央行网站再度发表长文《关于储蓄率问题的思考》,响应对中国储蓄率失衡造成金融危机的指责,并直指美元担当国际储备货币所存在的问题:“当一些国家储蓄增加时,如表现为美元外汇储备,就不可避免地使资金流向美国。”“同时,全球外汇资产过度集中于单一货币,容易出现事与愿违的异常现象。”</p><p style="TEXT-INDENT: 2em;">周小川指出,除加强监管合作、引导储蓄资金合理流动外,国际社会应加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经济金融政策监督,提升SDR的地位和作用,长期内稳步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发展。</p><p style="TEXT-INDENT: 2em;">报道援引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专家张明的观点称,从目前的争论中可以看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面临三极鼎立的局面。他认为,在G20峰会上,美国、欧元区与东亚新兴市场国家将就如何刺激经济增长以及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等内容展开博弈,而现在关于“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讨论只是预热,届时“三方博弈将加速国际货币体系三极鼎立局面的形成”。(海岩)</p>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3-26 09:51:39

<p align="center"><font size="5"><strong>美国财长盖特纳承认国家过去借钱太多</strong></font></p><p align="center">2009年03月26日08:14   中国新闻网</p><p></p><p style="TEXT-INDENT: 2em;">中新网3月26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称,美国财长盖特纳25日在纽约“美国对外关系协会”论坛发表演说时,声称美国过去借钱太多,容许金融制度承受“不负责任水平的风险”。</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 style="TEXT-INDENT: 2em;"></p><div id="Reading">  报道称,盖特纳说:“类似这样的危机,都不会由简单或单一因素造成,但作为一个国家,美国借钱实在太多,并容许我们的金融制度承受不负责任水平的风险。这些决定引致巨大的痛苦,而大部分的伤害,都由小心及负责任的普罗美国人和营商者承受。”他指这情况根本不公平,美国人感到愤怒是合理的。</div><p style="TEXT-INDENT: 2em;">盖特纳又称,政府希望国会尽快立法,让政府有权接管一旦倒闭将损害美国经济的金融机构,例如AIG。他表示,美国不应再面对在金融制度崩溃和大规模动用公帑救市之间作取舍,而这场危机带出的其中一个主要教训,就是危险可来自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现行的监管机制难以处理这些危机。</p>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3-26 09:54:45

<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size="5">全球金融城危机众生相(图)</font></p><p align="center">&nbsp;2009年03月26日00:00   国际金融报 刘洋</p><p align="center"><img alt="全球金融城危机众生相(图)" src="http://img1.qq.com/finance/pics/16554/16554409.jpg" style="WIDTH: 316px; HEIGHT: 427px;"/><br/><span style="FONT-FAMILY: 仿宋_GB2312;">纽 约</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昨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这是中央首次以国家文件形式,正式对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行系统规划指导,作出全面动员部署,凸显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的定位和发展要求。</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上海大踏步向国际金融中心迈进的同时,金融危机却没完没了地肆虐着全球,那些已经建成的国际金融中心们,又将如何应对这可怕的危机呢?</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strong>纽 约 </strong>四处筹钱度时艰</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华尔街哀鸿遍野,按照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的说法,金融危机造成的痛苦正大幅向外蔓延,威力堪比“9·11”恐怖袭击。每天和公众一起挤地铁的富豪市长布隆伯格正准备从政府开刀,为纽约市再节省出一点钱来。他已经命令所有政府机关立即减少开支5亿美元,在2010财政年度减少开支10亿美元</p><p style="TEXT-INDENT: 2em;">华尔街哀鸿遍野,向来把华尔街当作城市象征和支柱的纽约显然不太好过。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按照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的说法,金融危机造成的痛苦正大幅向外蔓延,威力堪比“9·11”恐怖袭击。根据纽约官方估计,今明两年,整个纽约将有16.5万人被裁下岗,除了3.5万人来自金融服务行业,各行各业的纽约人都可能面临失业危机。</p><p style="TEXT-INDENT: 2em;">为了应对这场目前看来还没有到底的金融危机,纽约市从去年开始先后推出了两套重要的救市方案。去年10月30日,纽约市政府宣布一项应对金融危机的计划,旨在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增加就业等措施,帮助纽约市民渡过经济难关。</p><p style="TEXT-INDENT: 2em;">此外,纽约市政府还承诺为纽约市学校和医院增加几十亿美元的开支,为小型企业和贫困家庭提供帮助,并确保儿童得到充足的营养和医疗保障。</p><p style="TEXT-INDENT: 2em;">随着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今年2月18日,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再次宣布了11项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根据计划,纽约市政府将设立专项资金,为创业人员提供风险投资,以帮助金融业失业人员重新就业。纽约市政府希望尽快筹措到3000万美元,以向更多创业人员每人提供2万至25万美元不等的启动资金。</p><p style="TEXT-INDENT: 2em;">此外,纽约市政府将为个人创业人员提供租金比较低廉的办公场所,并为创业人员提供一些基本的办公设备以及相关服务。与此同时,为拯救金融业,纽约市政府将采取措施,吸引印度等国金融机构进驻纽约。</p><p style="TEXT-INDENT: 2em;">有意思的是,虽然整个华尔街和纽约都面临财富大幅缩水的状况,纽约的市长却逃过一劫。《福布斯》杂志3月11日揭晓的2009年度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上,今年全球最富有的20人中,只有一个人在去年实现财富增长,而且增长了45亿美元,这个人就是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p><p style="TEXT-INDENT: 2em;">虽然纽约的普通人对于富豪们的观感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越来越趋向负面,但是,这并不妨碍纽约的居民决定让大富豪布隆伯格有机会第三次连任纽约市市长。纽约市议会议长克丽丝廷·奎因说:“眼下,纽约人需要机会获得连续性领导。”</p><p style="TEXT-INDENT: 2em;">最新的消息显示,每天和公众一起挤地铁的富豪市长布隆伯格正准备从政府开刀,为纽约市再节省出一点钱来。日前,他已经命令所有政府机关立即减少开支5亿美元,在2010财政年度减少开支10亿美元。</p><p align="center"><img alt="全球金融城危机众生相(图)" src="http://img1.qq.com/finance/pics/16554/16554408.jp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strong>伦 敦 </strong>重整基础保第一</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尽管全球金融危机令世界各大金融中心遭受重创,但伦敦以781分超越纽约,高居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行榜榜首。</p><p style="TEXT-INDENT: 2em;">就整体而言,排名越高,对抗金融危机的韧性也越强。伦敦金融城更多地服务于全球贸易和发展,而地理位置所带来的时差优势、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优势也增加了伦敦的抗压性。</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伦敦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东侧,有“一平方英里”举世闻名。</p><p style="TEXT-INDENT: 2em;">它属于伦敦市,但却拥有自己的市长、法庭、警察;它汇集了250家外资银行的分行和子行、180多个外国证券交易中心、375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分公司或办事处;它还拥有全球最大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和外汇市场,占全球国际债券交易量的70%;它还是位于西方的、全球领先的伊斯兰金融中心。</p><p style="TEXT-INDENT: 2em;">如此声名显赫的“一平方英里”,就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伦敦金融城。在英国经济中,金融城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2007年,金融服务业占英国GDP的比重达到了7.6%。</p><p style="TEXT-INDENT: 2em;">与纽约华尔街不同,长久以来,伦敦金融业以实业金融为基调,以银行为主要业态,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至今仍是欧洲短期资金贷款利率的基础。也正是得益于这一实业基调,伦敦金融中心自诞生以来虽屡遇挑战,却迄今尚未真正陷于衰落。</p><p style="TEXT-INDENT: 2em;">3月9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尽管全球金融危机令世界各大金融中心遭受重创,但伦敦以781分超越纽约,高居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行榜榜首,仍是世界各大金融中心中当之无愧的“大哥”。</p><p style="TEXT-INDENT: 2em;">铸就伦敦“大哥”地位的,是其在保险、专业服务和资产管理方面的领先优势。对于伦敦和纽约这样“重量级”的世界金融中心来说,左右其地位的另一个最主要因素是监管机构对事件的反应。由于美国政府在金融监管方面的明显失误,纽约本次排名中在政府和监管职能方面败走麦城。</p><p style="TEXT-INDENT: 2em;">尽管名列前茅,但就此断定伦敦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还为时尚早,因为伦敦代表的实业金融和纽约代表的资源金融已经日渐趋同,声气相通。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伦敦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资产证券化等许多领域同样面临着重大调整;交通不畅、高物价、高人力成本等等以往隐匿于光环下的积弊也开始显山露水。而新出现在伦敦的建筑工地也反映出全球金融危机留下的信息——英国政府也在“大兴土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刺激经济。</p><p style="TEXT-INDENT: 2em;">与此同时,伦敦金融业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信任危机。伦敦金融城市长卢德针对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表示,目前投资者已对银行家、监管机构、非执行董事等从前深信的人大失所望。由此,他特别强调伦敦金融城所提供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如果风暴吹折了你家果园里的一棵树,你必须进行修整。但如果你的花园里只有两棵树,那么留下的洞就会更大。”</p><p style="TEXT-INDENT: 2em;">不过,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佛瑞塞指出,尽管调查结果显示所有金融中心都遭遇着严重的信心流失,但伦敦与纽约仍是真正的全球金融中心。就整体而言,排名越高,对抗金融危机的韧性也越强。值得注意的是,与纽约和东京相比,伦敦金融城更多地服务于全球贸易和发展,而地理位置所带来的时差优势、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优势也增加了伦敦的抗压性。</p><p style="TEXT-INDENT: 2em;">“金融服务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是千真万确的,虽然有些人喜欢以此为由来削弱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但伦敦的经济从来都不是单独依靠金融服务业的。”伦敦市市长鲍瑞斯·约翰逊如是说。</p><p align="center"><img alt="全球金融城危机众生相(图)" src="http://img1.qq.com/finance/pics/16554/16554407.jp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strong>东 京 </strong>危难之中觅转机</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尽管困难重重,执拗的日本人还是希望能从危机中找到未来的转机。毕竟相比严重受损的制造业,日本的金融市场和信贷市场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p><p style="TEXT-INDENT: 2em;">然而,尽管日本金融机构遭受创伤不大,但目前实体经济却正在经历比欧美国家更加剧烈的衰退,日本如今的情况可能让之前的美好臆想成为泡影。</p><p style="TEXT-INDENT: 2em;">对于正处在二战以来最严重经济危机中的日本人,这个春天似乎格外寒冷。根据日本媒体的最新消息,纵横世界几十年的日本九大电器巨头索尼、日立、松下等,在2008财年(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合计营业利润将下降56%。这些叱咤风云的跨国巨头尚且如此艰难,相对弱势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情况就更可想而知。</p><p style="TEXT-INDENT: 2em;">本次日本经济迅速下滑的罪魁,是对外依赖度较高的日本经济结构。由于全球性经济恶化,主要面向欧美市场的汽车和电子零部件等主要产品出口全面滑坡。2008年12月日本的贸易收支数据显示,面向美国的出口大幅减少36.9%,面向欧盟的出口锐减41.8%,均创下历史最大降幅。2008年日本全年贸易盈余额也创下1982年以来的最低纪录。</p><p style="TEXT-INDENT: 2em;">随之而来的则是可能进一步加剧的裁员风潮。日本野村证券预计2009年第三季度非正式员工人数同比将再减少90.3万人。</p><p style="TEXT-INDENT: 2em;">去年以来,日本先后分3次出台总额75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以期扩大内需,推动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的经济早日走出低谷,但目前看来收效甚微。对此有消息称,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正准备一项规模达到20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为此,政府可能需要更多举债来支撑额外支出,而这将增加公共债务。目前日本公共债务占GDP比例已超过170%,是世界上最高的水平。与全球其他央行一样,日本央行也将基准利率降至“无法再降”的水平,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刺激银行放贷,刺激经济活动。</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政府加码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日本企业也在进行海外战略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重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公布的企业调查结果显示,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扩大到日本企业的海外战略,缩小国外业务的动向在建筑、汽车、零售行业尤为显著。</p><p style="TEXT-INDENT: 2em;">尽管困难重重,执拗的日本人还是希望能从危机中找到未来的转机。毕竟相比严重受损的制造业,日本的金融市场和信贷市场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因此,当欧美纷纷陷入动荡时,日本金融界就极力呼吁政府利用这个机会将东京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东京证交所CEO齐藤惇表示,要破解日元升值和日本经济受影响的冲突,日本解决的办法只有东京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这需要作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整个东京都可以作为特区,就像伦敦金融城,脱离日本管制的框架,在税收方面对外国人实行优惠。</p><p style="TEXT-INDENT: 2em;">事实上,东京也已经行动起来,东京证券交易所几个月前曾准备建立一个CDS(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结算中心,以期在危机解决中获得更大主动。</p><p style="TEXT-INDENT: 2em;">然而,尽管日本金融机构遭受创伤不大,但目前实体经济却正在经历比欧美国家更加剧烈的衰退,日本如今的情况可能让之前的美好臆想成为泡影。</p><p align="center"><img alt="全球金融城危机众生相(图)" src="http://img1.qq.com/finance/pics/16554/16554406.jp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strong>新加坡 </strong>政府有钱好护航</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一向擅长规划的新加坡政府,在年初宣布了该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也是新加坡政府第一次向总统提出并获得许可动用不是在本届政府任期内所累积的国家储备金。长年的审慎理财,使得新加坡这些年所积累的国家储备金不仅在危机时刻能够派上用场,也避免了对外举债</p><p style="TEXT-INDENT: 2em;">作为亚洲最为开放的经济体之一,新加坡也正蒙受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在这个深深依赖外部市场的国家,外贸额是GDP的3.5倍至4倍。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政务部长李奕贤坦言,“如果美国市场收缩5%,我们就会收缩到20%。”而作为全球最大的港口之一,新加坡港目前也陷入无货可运的境地。</p><p style="TEXT-INDENT: 2em;">与之相对应的是正在蔓延的失业现象。新加坡星展银行最新研究报告预计,由于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新加坡今明两年的失业率可能继续上升,其中今年可能达到4.8%,而明年则会升至5%。</p><p style="TEXT-INDENT: 2em;">各种最新经济指标数据显示,新加坡经济急转直下,陷入了自建国以来下滑最快、最严重和为期最长的经济衰退期。政府不得不一再调低经济增长预测,在不到3周的时间里,从最初的“-2%至1%”调到“-2%至-5%”。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低点,这个一贯富足的国家可能陷入建国以来最糟的经济衰退期。</p><p style="TEXT-INDENT: 2em;">为此,一向擅长规划的新加坡政府,在年初宣布了该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刺激计划,总额205亿新元。其中首次动用了国家储备金49亿新元,这也是新加坡政府第一次向总统提出并获得许可动用不是在本届政府任期内所累积的国家储备金。舆论指出,长年的审慎理财,使得新加坡这些年所积累的国家储备金不仅在危机时刻能够派上用场,也避免了对外举债给国民造成额外的财政负担。</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这份经济刺激计划中,205亿新元的具体分配是,51亿用于保就业;58亿作为特别风险分担计划,鼓励银行贷款给企业;26亿增加企业现金周转和提高竞争力;26亿援助个人与家庭;44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教育和保健开支。</p><p style="TEXT-INDENT: 2em;">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强调不希望企业裁员,为此,国会预算里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作为政府救助计划的重中之重,政府将划拨51亿新元专款,其中45亿新元将用作“雇用补贴计划”,协助雇主支付部分工资。</p><p style="TEXT-INDENT: 2em;">而为了解决新加坡企业的资金链问题,政府不得不帮忙向银行贷款,甚至大胆提供80%的担保:准备动用58亿新元的政府资金,实行“特别风险分担计划”,鼓励银行放贷。另外,为了协助中型和大型出口商获得融资,政府决定对贸易贷款承担最高75%的担保。在这样的刺激之下,预计能使银行在今年放出110亿新元贷款给企业,为实体经济造血。</p><p style="TEXT-INDENT: 2em;">新加坡政府还将耗资26亿新元给予企业各种补贴和税务优惠,比如从2010财年起削减公司税,从18%降至17%,给予工业和商业、房地产业主40%的房地产税回扣,以提高企业的流动资金和竞争力。</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经济危机之中,新加坡正寄希望于通过这个大规模的经济救助,来为下一次的复苏与繁荣打下基础。</p><p align="center"><img alt="全球金融城危机众生相(图)" src="http://img1.qq.com/finance/pics/16554/16554404.jp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strong>香 港 </strong>背靠内地信心足</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香港拥有极高的经济承受力和很强的政府财政实力。此外,香港的银行体系整体上稳健,是全球最强大的银行体系之一。香港经济之所以有极高的承受力,是因为香港经济实力很强,人均收入处于非常高的水平,并在金融服务及国际贸易等多方面拥有竞争优势。有理由相信,香港的经济实力可抵御大部分的外来冲击</p><p style="TEXT-INDENT: 2em;">作为亚洲金融中心之一,香港的金融、出口贸易、旅游等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当明显,在经济衰退的阴影之下,消费、投资信心都被削弱,实体经济又会反过来影响融资信心。但是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特区政府的各方刺激下,香港的经济实力依然相当强,并且受到国际各界的肯定。</p><p style="TEXT-INDENT: 2em;">去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使香港经济急转直下。香港股市大幅下挫、楼市步入“冰河期”、银行收紧信贷、企业缺乏资金周转、个别运作经年的企业出现倒闭,不断传出的减薪裁员消息则让市民消费信心受到打击。</p><p style="TEXT-INDENT: 2em;">去年年底,中央政府进一步推动内地与香港加强金融合作,加快涉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粤港经济合作,帮助港资中小企业缓解经营困难,确保食品水、电、天然气等安全稳定供应,增加内地居民赴港旅游试点,扩大内地服务业对香港开放等7个方面共14项措施,支持香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香港和内地金融合作方面包括:允许符合资格的企业在香港以人民币进行贸易支付;同意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有需要时为香港提供资金支持等。在加快涉港基础建设方面:中央政府将协助港珠澳大桥主体尽快动工;推动香港深圳机场铁路、广深港高速铁路,以及皇岗及文锦渡边境口岸改造的工程项目。</p><p style="TEXT-INDENT: 2em;">而在香港特区政府方面,去年12月8日,香港特首曾荫权提出大幅扩大较早前公布的特别信贷保证计划,提高特区政府总担保额至1000亿港元,放宽贷款用途的限制,并容许更多的企业申请。香港特区立法会12月12日通过了这一计划。在特别信贷保证计划下,特区政府会为贷款机构所批的贷款提供70%的信贷保证。每家企业可获得最高600万港元的贷款额,预期约有4万家公司可受惠于这一计划。</p><p style="TEXT-INDENT: 2em;">特区政府还宣布,将通过加快大小基建工程、招聘公务员和开设临时职位,今年提供超过6万个职位。特区政府还大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以带动本地零售、饮食及酒店等行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这些大力支持下,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依然保持对香港特区政府债券的Aa2评级。穆迪表示,这反映出香港拥有极高的经济承受力和很强的政府财政实力。此外,香港的银行体系整体上稳健,是全球最强大的银行体系之一。</p><p style="TEXT-INDENT: 2em;">穆迪副总裁赫斯指出,香港经济之所以有极高的承受力,是因为香港经济实力很强,人均收入处于非常高的水平,并在金融服务及国际贸易等多方面拥有竞争优势。此外,香港特区政府机构在管理、法治及透明度方面均处于很高的水平。穆迪相信香港的经济实力可抵御大部分的外来冲击。</p><p style="TEXT-INDENT: 2em;">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期,在全球大规模金融危机爆发的影响下,香港今年经济增长将降至约2%。中期而言,基本增长率可达5%左右,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香港与内地经济及金融融合的进程,以及如何处理好香港与内地互相依存的关系。</p>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3-27 09:33:36

<div id="ArticleTit" align="center"><strong><font face="黑体" size="5">叶檀:周小川勇敢地捅了美国的马蜂窝</font></strong></div><div></div><div id="ArtFrom" align="center">2009年03月26日01:46   东方网 叶檀</div><div></div><div></div><div>  国际货币体系已经出现了严重缺陷,全球经济拴在美元身上,就相当于拴在美联储与美国政府的道德裤腰带上。</div><div id="ArticleCnt"><p>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23日公开发表文章,提出应该继续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具体内容包括:加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经济金融政策监督,提升特别提款权的地位和作用,长期内稳步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发展。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p><p>  这一番言论捅了美国的马蜂窝。</p><p>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时称,全球投资者将购入美元视为安全投资,而美国经济则更为稳健。他对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创立新的全球货币形式以取代美元的建议表示了怀疑,称“并不认为有必要设立一种新的全球货币”。在4月初的G20峰会上,他希望达成的目标仅限于,全球富裕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都应传达需要采取行动解决全球经济萎缩的决心。</p><p>  美国财长盖特纳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一个听证会上,明确对让美国弃用美元转而启用某种世界货币的提议持批评态度。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这位克服美国上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的功臣,虽然批评美联储制造通货膨胀风险,同时却又表示中国声称自己 “现在持有所有这些美元是不是有些糟糕”的说法不太妥当。他认为,中国持有美元是因为选择了购买美元,中国不想抛出美元是因为不想让人民币贬值。</p><p>  从这番言论可知,美国并不想承担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责任,从格林斯潘到沃尔克,均把责任推到了储蓄过多的经济体头上。他们不愿意放弃哪怕一丁点的美元铸币税,只希望其他国家拿出更多的外汇储备,实行更多的激励政策,以“共渡难关”。说得直白一些,美国希望其他国家拿出钱来一起替金融危机买单。对于此前欧洲提出的改革方案,以及此次中国央行行长提出的改革方案,统统不予理会。</p><p>  美国作为拥有铸币税特权的超级大国,已经成为国际货币市场最大的既得利益国,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最大障碍。</p><p>  所谓美元债券是安全资产的说法纯属以势压人,美元债券之所以安全,就是因为美国拥有全球铸币权。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称,美元债券之所以安全,是因为美元不能倒,否则全球经济一起完蛋。资本市场专家、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席勒近日参加 《华尔街日报》金融创新未来会议时指出,历史上实际至少有过一次美国债券大幅缩水的情况。在罗斯福总统使美元与金本位脱钩,单方面对美元实行贬值后,美元债券的价值损失了约75%。现在,是美元的又一次大贬值时期,美国要填满50万亿美元以上的衍生品黑洞,基础货币印刷得增加几十倍才行。全球美元资产持有者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受害者。</p><p>  周小川提出的方案寄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良和做实特别提款权上,只是现行制度的改良,并非倡议对现行货币体制的革命,所以不存在“终结美元时代”的问题。</p><p>  特别提款权也称 “纸黄金(PaperGold)”,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其定值标准从最初的与黄金挂钩转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美元在一篮子货币中一直居于占比40%的主导地位。扩充特别提款权的提议,既能使各国货币的地位得到及时认定,也不会在短期内改变美元的主导地位,是兼顾各方的改革方案。</p><p>  由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每况愈下,如果国际主要金融组织任何决议都必须听命于美国财政部,这些国际金融组织将越来越失去信用。当这些组织向全球各国要求注资时,必须听一听全球激烈的改革呼声。</p><p>  此次金融危机显示全球货币体系的失衡已经难以支撑全球经济增长,美国的贸易赤字和亚洲美元、石油美元,种种危险的平衡摇摇欲坠,这对各方无益。周小川行长并不是替人民币立言,而是替所有美元持有者立言。如果美国拒绝,他们将在未来付出更惨痛的代价,而人民币只要在国际化之路上稳扎稳打,赢得更多的信任,配置更加高效,未来将大有可为。</p><p>  无论美国态度如何,无论改革方案如何,国际货币体系必须改革是大势所趋,这取决于货币背后的经济实力与货币信用。周小川的呼吁是明智的。</p></div>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3-29 09:42:34

<p align="center"><font size="5"><strong>中国建议以新储备货币替代美元获联合国支持</strong></font></p><p align="center">2009年03月28日11:30   环球时报 沈松</p><p></p><p style="TEXT-INDENT: 2em;">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沈松 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于本月23日曾提倡建立“超主权”的新国际储备货币以取代美元。目前,这一建议不仅得到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响应,还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的呼应 。</p><p style="TEXT-INDENT: 2em;">据韩国《朝鲜日报》28日引述道琼斯通讯社报道,联合国金融、经济改革咨询团26日向联合国大会提交报告,敦促世界领导人同意构建替代美元的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p><p style="TEXT-INDENT: 2em;">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撰写这次联合国报告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当天在记者会上表示:“在世界上美元外汇储备最多的中国公开批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并提议构筑新的货币体系,这一点谁也没有想到。”据道琼斯通讯社报道,斯蒂格利茨说:“以IMF的特别提款权(SDR)替代美元是最快的途径,但我认为,从长期来看,最好应成立新的国际(储备货币)机构。”</p><p style="TEXT-INDENT: 2em;">据了解,联合国金融、经济改革咨询团还在报告中称:“发展中国家缺乏用于扶持经济的资金。”并敦促称,应将发达国家预算的1%投入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扶持方面。</p><p style="TEXT-INDENT: 2em;">除了联合国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些国家也对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表示赞同。</p><p style="TEXT-INDENT: 2em;">《朝鲜日报》报道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于25日表示:“对可以替代美元的储备货币进行讨论完全合理(absolutely legitimate)。在几个月之内就可以全面开始讨论。”</p><p style="TEXT-INDENT: 2em;">巴西总统卢拉26日在首都巴西利亚与英国首相布朗举行会谈后表示:“需要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张具有进行充分讨论的价值。”出席联合国大会的俄罗斯副外长安德烈-杰尼索夫27日则召开各国代表和专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提出了对新货币体系进行国际协商的方案。</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G20峰会在即 中俄欧盟发声挑战美元独霸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