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清议:人民币国际化一石二鸟
简单地讲,人民币国际化,就是赋予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当中的结算功能,并由此逐渐成为国际储备货币。<br/><br/> 早在去年9月,我便在一篇题为“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怎样的危机”的文章中支出,虽然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表现为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但对世界经济的真正危害,在于美元作为贸易主要结算货币,随着各国储备的迅速减少而失去对贸易的支持,并在贸易萎缩的情况下令世界经济陷入衰退。<br/><br/> 事实一再证明,世界经济增长是由贸易增长推动的,而贸易增长是由具有贸易结算功能的储备货币增长推动的。<br/><br/> 作为实证,中国经济之所以在1600年占居世界经济总量的接近30%,是由当时发生在中国与西欧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增长推动的,而后者又是以白银这一当时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供给快速增长为前提的。同样的道理,二战后,如果没有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充当储备货币的角色,并以美元对黄金的官平价自由兑换加以促进,由此在外国美元结存或以美元为主的世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同时,迅速恢复了世界贸易增长的格局,全球性的战后经济复苏以及随后的大发展,都是不可能的。1990~2006年,来自WTO的数据显示,世界货物贸易累计增长了2.49倍;来自IMF的数据则表明,世界外汇储备的累计增幅为更高的2.63倍,由最初的0.9万亿美元增长到3.38万亿美元。与此同时,世界GDP的累计增幅为1.21倍,其中,较不依赖贸易增长的高收入国家GDP增幅为1.03倍,较依赖贸易增长的中等收入国家GDP增幅为2.12倍,最依赖贸易增长的东亚国家GDP增幅高达4.46倍。<br/><br/> 没钱做不成买卖,没有储备货币则做不成进出口贸易。<br/><br/> 说到储备货币短缺对贸易的影响,重要的还不是对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影响,毕竟它们是美元和欧元这两个主要储备货币的发钞国,而是对储备国贸易的影响。<br/><br/> 这在今年前两个月的中国贸易数据当中已有所表现。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我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66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2%。其中,与欧盟、美国、日本等前3大贸易伙伴的贸易表现均优于同期贸易总体水平,而对香港及亚洲其它国家的贸易表现均落后于总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后者在金融危机当中因外资流失与出口形势恶化而损失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其中,韩国的外债已超过外汇储备,以至于韩国严格地讲已成为外汇储备的负资产国家。<br/><br/> 曾有分析认为,亚洲国家的外汇储备结盟,以及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货币互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形式。但是,考虑到周边国家国际收支情况不断恶化,本币贬值势头明显,因此,本币互换的结果,无疑是中国因互换吸收的外国货币贬值而形成汇兑损失。这显然不是中国所乐见的,更重要的是限制了以货币互换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br/><br/> 必须承认,向外国,首先是周边对华贸易长期顺差国及地区,随后是所有因外汇储备严重短缺而失去与中国贸易机会的国家,透过债务形式输出人民币,是人民币国际化最理想也是最有发展前景的途径。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到了没有钱就在做不成贸易的时候,大多数国家都会接受人民币。<br/><br/> 对于中国来说,输出人民币的好处如同一石二鸟,一方面是恢复出口增长格局,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出口的长期可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是同时增加国内的流动性供给。关于后者,对外输出的人民币透过贸易的管道流入国内,当然足以增加国内的流动性供给。这对于舒缓银行体系的信贷扩张压力意义重大,至少是改变国内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一个途径。<br/><br/> 应当说,以主权债务形式对外输出人民币,依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形式,随后似乎还有人民币国际商业贷款。而人民币国际化的高级形式,是指人民币正式被国际货币体系接受为储备货币。到那时,人民币将在世界上畅通无阻。<br/><br/> 实际上,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所带来的好处,就是美元成为主要储备货币之后带给美国的好处。如果没有外国美元储备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对美元储备国发行美国国债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流动性供给,美国经济早已失去了增长动力。<br/><br/> 顺便说一句,争取成为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的确是国内出口发达地区走出经济减速的途径之一。出口企业同样如此。[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4 10:31:05编辑过] <div id="ArticleTit" align="center"><font size="5"><strong>周小川G20前发招:建议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strong></font></div><div></div><div id="ArtFrom" align="center"> 2009年03月24日02:06 东方网 马骏骎</div><div></div><div id="ArticleCnt"><p style="TEXT-INDENT: 2em;">伦敦G20峰会前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昨日在央行网站上发表了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署名文章,指出必须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以解决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系列问题。</p><p style="TEXT-INDENT: 2em;">专家指出,周小川的此番言论意味深长,既是在G20峰会之前关于中国立场的一种表态,又是对于美国上周骤然启动财政资金大幅购买国债的一次回应。</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周小川:推动SDR分配</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周小川指出,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古老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但此次金融危机表明,这一问题不仅远未解决,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反而愈演愈烈。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他认为必须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p><p style="TEXT-INDENT: 2em;">周小川表示,“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国内货币政策目标与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经常产生矛盾。货币当局既不能忽视本国货币的国际职能而单纯考虑国内目标,又无法同时兼顾国内外的不同目标,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p><p style="TEXT-INDENT: 2em;">因此,周小川认为,通过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p><p style="TEXT-INDENT: 2em;">周小川指出,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作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这些能极大地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p><p style="TEXT-INDENT: 2em;">但周小川同时也表示,应当着力推动SDR(特别提款权)的分配。这需要各成员国政治上的积极配合,特别是应尽快通过1997年第四次章程修订及相应的SDR分配决议,以使1981年后加入的成员国也能享受到SDR的好处。由基金组织集中管理成员国的部分储备,不仅有利于增强国际社会应对危机、维护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稳定的能力,更是加强SDR作用的有力手段。</p><p style="TEXT-INDENT: 2em;">此前曾有呼吁指出,应该提高人民币话语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提高中国对SDR提款权的比例,并呼吁这一比例应该超过德国。</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解读:中国立场亮相</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针对周小川的这一席表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周小川的此番言论意味深长,是在G20峰会之前对于中国立场的一种表态,又是对于美国上周贸然启动财政资金大幅购买美债的一次回应。他说,中国政府有必要在G20峰会前,向世界展示美元主导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路。</p><p style="TEXT-INDENT: 2em;">“针对美国利益至上,大量印钞的做法,中方并没有就此得到事先商量,此举影响到了中方外汇储备的价值,使外储陷入美元困境,另外为出口导向型的中国经济软着陆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周小川的提议表明了,我国外汇储备陷入美元困境,要突破美元,必须找到新的结算办法,和外汇资产保值办法,”孙立坚说。</p><p style="TEXT-INDENT: 2em;">孙立坚还认为,一定程度上,中国承担了挽救美国经济的责任,但中国的收益和风险是不匹配的。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目前的SDR赋予中国的权力非常小,甚至比德国还小,但另一方面中国却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因此这是不公平的做法。周小川的观点表明,中国有必要提出脱离美元控制,推动新的货币体系的诞生。</p></div> <p align="center"><font size="5"><strong>周小川:应创造可保币值稳定的超主权储备货币</strong></font></p><p align="center">2009年03月23日18:16 <a href="http://www.pbc.gov.cn/">中国人民银行网站</a> 周小川</p><p></p><p style="TEXT-INDENT: 2em;">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古老而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银本位、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是解决该问题的不同制度安排,这也是国际货币<!--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a href="http://finance.qq.com/fund/" target="_blank"><!--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基金<!--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a><!--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组织(IMF)成立的宗旨之一。但此次金融危机表明,这一问题不仅远未解决,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反而愈演愈烈。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理论上讲,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首先应有一个稳定的基准和明确的发行规则以保证供给的有序;其次,其供给总量还可及时、灵活地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增减调节;第三,这种调节必须是超脱于任何一国的经济状况和利益。当前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是历史上少有的特例。此次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b>一、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b></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国内货币政策目标与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经常产生矛盾。货币当局既不能忽视本国货币的国际职能而单纯考虑国内目标,又无法同时兼顾国内外的不同目标。既可能因抑制本国通胀的需要而无法充分满足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需求,也可能因过分刺激国内需求而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理论上特里芬难题仍然存在,即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当一国货币成为全世界初级产品定价货币、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后,该国对经济失衡的汇率调整是无效的,因为多数国家货币都以该国货币为参照。经济全球化既受益于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储备货币,又为发行这种货币的制度缺陷所害。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超出从中的收益。不仅储备货币的使用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发行国也在付出日益增大的代价。危机未必是储备货币发行当局的故意,但却是制度性缺陷的必然。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b>二、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b></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1、超主权储备货币的主张虽然由来以久,但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上世纪四十年代<span><a href="http://user.qzone.qq.com/622004686" target="_blank">凯恩斯</a></span>就曾提出采用30种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定值基础建立国际货币单位“Bancor”的设想,遗憾的是未能实施,而其后以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显示凯恩斯的方案可能更有远见。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暴露之初,基金组织就于1969年创设了特别提款权(下称SDR),以缓解主权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风险。遗憾的是由于分配机制和使用范围上的限制,SDR的作用至今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但SDR的存在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一线希望。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2、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由一个全球性机构管理的国际储备货币将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做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这些能极大地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b>三、改革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循序渐进,寻求共赢</b></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重建具有稳定的定值基准并为各国所接受的新储备货币可能是个长期内才能实现的目标。建立凯恩斯设想的国际货币单位更是人类的大胆设想,并需要各国政治家拿出超凡的远见和勇气。而在短期内,国际社会特别是基金组织至少应当承认并正视现行体制所造成的风险,对其不断监测、评估并及时预警。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同时还应特别考虑充分发挥SDR的作用。SDR具有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特征和潜力。同时它的扩大发行有利于基金组织克服在经费、话语权和代表权改革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因此,应当着力推动SDR的分配。这需要各成员国政治上的积极配合,特别是应尽快通过1997年第四次章程修订及相应的SDR分配决议,以使1981年后加入的成员国也能享受到SDR的好处。在此基础上考虑进一步扩大SDR的发行。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DR的使用范围需要拓宽,从而能真正满足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建立起SDR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清算关系。改变当前SDR只能用于政府或国际组织之间国际结算的现状,使其能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公认的支付手段。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积极推动在国际贸易、大宗商品定价、投资和企业记账中使用SDR计价。不仅有利于加强SDR的作用,也能有效减少因使用主权储备货币计价而造成的资产价格波动和相关风险。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积极推动创立SDR计值的资产,增强其吸引力。基金组织正在研究SDR计值的有价证券,如果推行将是一个好的开端。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进一步完善SDR的定值和发行方式。SDR定值的篮子货币范围应扩大到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也可将GDP作为权重考虑因素之一。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市场对其币值的信心,SDR的发行也可从人为计算币值向有以实际资产支持的方式转变,可以考虑吸收各国现有的储备货币以作为其发行准备。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四、由基金组织集中管理成员国的部分储备,不仅有利于增强国际社会应对危机、维护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稳定的能力,更是加强SDR作用的有力手段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1、由一个值得信任的国际机构将全球储备资金的一部分集中起来管理,并提供合理的回报率吸引各国参与,将比各国的分散使用、各自为战更能有效地发挥储备资金的作用,对投机和市场恐慌起到更强的威慑与稳定效果。对于参与各国而言,也有利于减少所需的储备,节省资金用于发展和增长。基金组织成员众多,同时也是全球唯一以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为职责,并能对成员国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监督的国际机构,具备相应的专业特长,由其管理成员国储备具有天然的优势。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2、基金组织集中管理成员国储备,也将是推动SDR作为储备货币发挥更大作用的有力手段。基金组织可考虑按市场化模式形成开放式基金,将成员国以现有储备货币积累的储备集中管理,设定以SDR计值的基金单位,允许各投资者使用现有储备货币自由认购,需要时再赎回所需的储备货币,既推动了SDR 计值资产的发展,也部分实现了对现有储备货币全球流动性的调控,甚至可以作为增加SDR发行、逐步替换现有储备货币的基础。(完)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