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p align="center"><font size="5"><strong>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strong></font></p><p></p><p> 这一次美国的金融危机,将会逐步演变成全局性的经济危机,将远远大于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危机,将是引爆一场全球性大灾难的主因。</p><p>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储蓄与消费三方面关系的严重脱离,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最根本原因。对于虚拟经济,有人称其为“赌博经济”。 </p><p><br/><b> 虚拟经济的五个发展阶段</b><br/><br/> <b>第一个发展阶段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即闲置货币成为生息资本。</b>虚拟经济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私人间的商务借贷行为,例如某甲急需购买某种原料或货物,但他本人并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某乙手头正好有一笔钱闲置未用,于是某甲便向某乙借一定数额的钱,许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通过这一活动某甲取得了对这笔钱的使用权,可以用其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通过实体经济活动取得赢利,,而某乙则以借据为凭证保持了对这笔钱的所有权,以及到期可向某甲讨还本息的权利。这时某乙手中的借据就是虚拟资本的一种雏形,它通过借款与还款的循环运动而取得增值。这时某乙并未从事实际的经济活动,只是通过一种虚拟的经济活动来赚钱,这时某乙手中的闲置货币就变成了可以产生利息的生息资本。<br/><br/> <b>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b>因为个人之间借贷规模小、风险大,而且无法优化投资方向,于是就产生了生息资本社会化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了银行。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将人们手中闲置的货币借入,将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再贷给需要资本且有营利能力的资本家。由于企业通过银行借款进行间接融资时要付出较高的成本,而企业如果直接融资,例如向社会发行债券,融资成本较银行的贷款利率低,而投资者也可获得比银行存款利率高的收益。此外,企业还可以发行股票进行融资,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盈利。于是人们还可用手中的闲置货币购买股票、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来生息。由此可见,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就产生了银行,以及债券、股票这些不同形式的虚拟资本。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可以引导社会上的资金从不从事生产、流通、交换等实体经济活动的人们的手中转移到能将其用于实体经济活动的人们手中,并可以将分散在各人手中的资金集中起来从事较大规模的、收益较高的经济活动,从而可优化投资方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br/><br/> <b>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有价证券的市场化。</b>早期的虚拟资本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少流动性,这就造成了闲置货币向生息资本转化的障碍。有价证券市场化以后就可以根据其预期的收益而自由买卖,从而产生了进行虚拟资本交易的金融市场(例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有价证券的市场化不仅能使人们手中的有价证券可以随时变现,大大提高了虚拟资本的流动性;还能引导资金向预期收益较好的产业和企业流动,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也为人们利用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进行投机创造了条件。1898年还出现了农产品的期货交易方式,以后逐渐扩及有色金属、石油等工业原材料,这是虚拟资本的一种新形式。<br/><br/> <b>虚拟经济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虚拟资本可以进行跨国交易。</b>这一过程虽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美国等债务国政府和铁路公司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的金融市场上发行固定利率的债券,但仅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才有比较大规模的跨国证券投资,而30年代的世界经济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金融市场国际化的进程陷于停滞。直到第二次世界界大战之后,在《布雷顿森林协议》及《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推动下,才逐渐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国际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能在国际范围内引导资金向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还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市场-外汇市场。期货交易也日益虚拟化,许多人将购买期货作为一种投机的手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股票、债券、外汇等金融商品的交易陆续出现了期货交易方式,1973年还出现了期权交易。<br/><br/> 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国际金融的集成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各国经济之间的依存程度大大提高,金融自由化程度逐渐增大;二是随着因美元脱离金本位而导致浮动汇率制的形成,金融创新的增强,虚拟经济的规模不断增大;三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虚拟资本在金融市场中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流量也越来越大,以上三个因素促进了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逐步集成,使得各国国内的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间的影响也日益增大,可以说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从1997年开始发生的东亚金融危机可以看出,从泰国的一个流动性危机开始,对整个东亚、亚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上摘引自成思危的文章)</p><p> <br/></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9 18:42:25编辑过] <p> 70年代初,二战后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货币脱离黄金,世界货币体系开始进入到不受物质生产增长约束的时代,加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虚拟经济急剧膨胀,并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例如,1970年,在美国的货币交易中与物质生产和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还占到80%,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仅仅5年,就演变成“倒二八”,即与生产流通有关的交易比重只剩下20%,根据有关资料,到1997年已经只剩下0.7%。1985~2000年,美国的物质生产只增加了50%,但是货币却增长了三倍,即是说,货币增长率是物质生产增长率的6倍。从全球看,1997年国际货币交易额高达600万亿美元,而其中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只占1%。这些情况都说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已经从物质生产部门转移到非物质生产部门,由此引出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也许可把这个新阶段叫做"虚拟资本主义"。 </p><p><strong> 目前全球虚拟经济的总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实际经济,但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具有价值,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实!</strong></p><p> 2000年底全球虚拟经济的总量已达160万亿美元,其中股票市值和债券余额约为65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柜台交易额约为95万亿美元,而当年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只有约30万亿美元,即虚拟经济的规模已达实体经济的5倍。全世界虚拟资本日平均流动量高达1.5万亿美元以上,大约是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就是说世界上每天流动的资金中只有2%真正用在国际贸易上,其他的都是在金融市场中进行以钱生钱的活动……。</p><p> 近年来,借助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借助于国际间资本管制的放松,发达国家金融资本在发展中国家攻城掠地。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披露的数据,2007年,全球外汇资金和金融衍生品全年交易量合计达到3259万亿美元,相当于2006年全球GDP总和的67倍。</p><p> 虽然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它的根本是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1929年大危机不过是实体经济中一次危机大爆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只是虚拟经济的牛刀小试,2000年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大崩溃,充其量也只是虚拟经济的一次小感冒。就如火山总爆发之前,有几次轻微的小喷发一样。</p><p> 一旦虚拟经济垮台,临界点到来,将是引爆一场全球性大灾难的主因,形成全球性的通货紧缩,经济大萧条,弱小的实体经济必定不堪一击,全面瘫痪。中国置身于其中无法避免,这是大环境决定了,经济不是全球化吗?谁也跑不了。虚拟经济垮台的导火线是什么?极有可能是美元崩盘。</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