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老师谈理财
<P> 最近两年随着物价的上涨以及金融市场和房市的繁荣导致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理财<BR>,只是不同的人对于理财确有不同的理解。</P><P> 经常有人说“我没钱,所以不需要理财”。仔细一问,原来他们认为的理财就是指资产<BR>的保值和增值,因为他们没有资产,所以不需要保值和增值,当然也就不需要理财了。</P>
<P> 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外汇和房产等公司行销人员往往会称自己为理财规划师,但<BR>见到客户往往都是在谈他们的产品,好像你一买他们的产品就是在理财了。这也客观上造成<BR>了很多人认为无论是买了什么理财产品都认为自己在理财,自然不再需要其它的理财服务了<BR>。</P>
<P> CFP、RFP、CHFP等知名理财师培训认证机构的教材一般会把理财定义为理财是指如何制<BR>订合理利用财务资源、实现个人人生目标的程序,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假设客户的收入按某<BR>个百分比递增,以此为基础制订理财规划,也就是说更多的是被动的假设客户的收入是递增<BR>的,然后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教育和养老等规划,所以更多的是指利用已有资源或是可预<BR>期资源作为基础,制定相应规划以实现客户的人生目标,如果客户的目标过高则会要求客户<BR>要么投资风险,要么增加降低人生目标。而特定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往往也是特定的,所以<BR>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让客户调低目标,这也是其定义中“合理利用”的含义吧。假设一个家庭<BR>现在年收入50000元,假设年收入每年增长5%,然后以此为基础设计一个理财规划。但在现<BR>在社会变化非常迅速,这样的规划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比方说客户所在行业整体转移<BR>到其它国家或被新的行业代替了,就会导致理财规划很难实施,今年美国五大投行的遭遇就<BR>很好的例子,五大投行两个倒了、一个被收购了而另外的两个业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BR>致很多人被迫离开这个行业,新闻报导一个投资总监后来去销售糖果了,试想为一个投资总<BR>监设计的理财规划怎么去用到一个糖果商身上啊。美国的理财规划师多数一辈子只能帮别人<BR>理财也是这方面的原因吧。</P>
<P> 马丁老师认为理财应该是如何合理开发财务资源,实现个人人生目标的程序。即合理利<BR>用客户现有和短期可预期资源制定财务保障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最大化开发客户业余时间、<BR>专业技能和可投资资产,帮客户做好职业和事业发展规划,从而实现其人生目标。以上文案<BR>例来说,假如让客户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基础上和客户公司处理好关系,并利用业余时间为第<BR>三方公司提供咨询服务。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的来源,使其年增长可能达到10%或30%,另一<BR>方面发生变化时可以迅速转到客户公司或第三方公司工作,可以最大化的减少职业风险,增<BR>加可利用资源。这样的理财规划不但可操作性强,也给了客户更大的动力去追求实现更高的<BR>人生目标。</P>
<DIV>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发言讨论。</DIV><BR>
<DIV> 作者: Martin 马增光 原载: <A href="http://blog.martinma.net/" target=_blank jQuery1236559128390="4">马丁理财工作室</A>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