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00225 发表于 2009-3-8 18:28:15

[转帖]社科院建言后续工业刺激计划

在中国经济关键之际,中国工业挺起脊梁!<p>  3月4日,正值两会召开,《中国经营报》记者在月坛北小街的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工经所)获得一份《<a href="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0307/14145944886.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99">关于当前中国工业发展的若干判断</font></a>》(以下简称报告)的权威报告。</p><p>  此报告首次详细阐述了当前中国工业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后续经济刺激计划建议。</p><p>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这一报告将以要报形式递交相关决策部门。</p><p>  <strong>重大现实问题的应急报告</strong></p><p>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中国工业遭遇“急刹车”。2008年下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企业利润的增速均跌至近10年来的最低。</p><p>  “目前中国工业处于困难的时期,形势不是很明朗,作为工业经济的权威研究部门,在这个时候我们依据现有的经济数据和各研究室在各地调研所获得的情况,提出了对于工业形势的若干判断,希望形成一个较清晰的认识。”本次报告的总负责人工经所所长金碚对本报记者说。</p><p>  金碚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长期从事工业经济研究,2月6日,作为中央智囊的他刚刚走进中南海,参加了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修改会。在会上,他专门就中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向温总理进行了汇报。</p><p>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这份“工业发展报告”属于工经所“重大现实应急问题反应机制”的一个重要课题。工经所举全所之力,由工业发展室、产业组织室和能源经济室、区域经济室、企业制度室等8个研究室共同参与,耗时1个多月的调研完成。</p><p>  3月3日,主要参与人集中就报告的七大形势判断进行了最后一次论证确认。</p><p>  在经历了自9月份以来的工业大幅回落后,12月单月的工业生产指标有所企稳,发电量下降有所收窄。随后,1月和2月PMI(采购经理指数)连续低位反弹,银行信贷在2009年头两个月放出巨量贷款。</p><p>  “总的来说,目前工业形势仍然严峻,工业生产出现了局部性的反弹,但是尚不能得出全面反弹的判断。”金碚说。</p><p>  3月中旬,各界正在紧密关注国家统计局即将公布的1~2月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企业利润,工经所工业发展室主任吕铁表示谨慎的乐观。</p><p>  “1~2月的工业增加值可能比去年的低点要高,但是如果国内需求难以持续上升,外部市场难以改善,工业生产持续反弹的难度较大。”吕铁说。</p><p>  造成过去几个月工业生产下滑的最直接原因是国际市场需求快速大幅下降。本报告的主要执笔人之一、工经所副研究员杨丹辉对记者说,工业是中国经济中对外开放程度最高、利用外部资源最集中的领域,中国的制造业的约一半产能要提供出口,所以深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p><p>  <strong>两大工业新趋势</strong></p><p>  “这份报告有几个新切入点,就是从行业和区域等角度来剖析了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工业的影响。我们发现了两个趋势性的现象,需要决策层和经济学界高度关注。”金碚说。</p><p>  首先从行业来看,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仍有优势,机电和高技术产品出口不容乐观。</p><p>  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1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同比下降20.9%,其占全部出口总值的比重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2.4个百分点。</p><p>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09年1月份,服装、鞋类、箱包出口同比分别增长5.7%、10.6%和8.3%。</p><p>  “这说明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同时,国家连续上调出口退税率等政策措施开始起到了初步的效果。”工经所所长助理兼能源经济室主任史丹说。</p><p>  第二个新发现是,从区域来看,金融危机之下,中国区域经济的工业表现出差异性。东部地区受冲击较大,工业投资重心加快转移,新的区域增长极正在形成。</p><p>  2008年,东部地区工业增长率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均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对外贸易增长下滑较大。</p><p>  与此相反,沿海“两湾”(北部湾和环渤海湾)地区开发力度加大。如环渤海地区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投资规模急剧扩张。</p><p>  工经所区域室主任陈耀表示,目前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回落带有明显的地区性特征。作为传统增长重心,珠三角、长三角等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南沿海地区对增长速度的贡献相对减弱。</p><p>  这种地区增长速度差异与我国经济进入一个区域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密切相关,而国际金融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投资重心的转移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p><p>  <strong>建议实施后续经济刺激政策</strong></p><p>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工业的猛烈冲击显示,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的调控政策对于中国工业发展存在“欲速不达”的尴尬。</p><p>  “2007年以来,汇率政策、劳工政策、利率政策、出口退税政策全面出台,各种政策叠加,加重了工业企业的负担。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企业造成了严重冲击,但是,当前工业发展遇到的困难,也与我国一度加重企业负担的政策措施有关。”工经所产业组织室主任张其仔说。</p><p>  为了了解金融危机和宏观调控对于中国工业的影响,张其仔曾分别在2008年9月和11月对广东深圳和浙江温州进行了深入的调研。“9月份,由于成本上升,广东的企业就不接订单了。到了11月份,温州出现了大量的资金回流,前所未有。温州商人的市场感觉最灵敏的,钱大量回流,表示实体经济根本没有投资机会了,工业大幅下滑也就成了必然。”张其仔说。</p><p>  事实证明,对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中国工业来说,金融危机不啻是一剂清醒剂。过去几个月的中国工业付出的代价表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需要掌握步调和节奏,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而不能盲目一刀切。</p><p>  金碚说,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劳动力丰富的人口大国来说,工业化道路远远没有走完。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仍然需要靠工业化包括传统工业的推动,振兴中国工业迫在眉睫!</p><p>  在中国工业猛烈下滑之际,政府果断推出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计划,其中相当一部分要投向铁路、基础设施、公路和电网建设。</p><p>  在两会前,国务院相继推出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业、船舶工业、轻工业、石化、有色金属和物流业十大振兴规划,其中九大产业属于工业。力度之大,超出以往。</p><p>  金碚说,总体来看,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将促进市场信心一定程度的恢复,缓解企业的资金困难,并使相关行业的企业获得税收等方面的实惠。</p><p>  其中,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无疑将得益于这些政策的落实。而在国家投资计划的拉动下,基础设施建设的上下游产业将集中获益;钢铁、化工、建材、机械装备等增长速度下滑较快的重化工业部门有可能率先复苏。</p><p>  “但从政策力度和范围来看,现行的危机应对政策仍需进一步加强。如果未来经济数据不能企稳,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我认为应该出台后续的工业经济刺激计划。”金碚说。</p><p>  对此,工经所开出了自己的药方:一是经济刺激政策的覆盖面有待拓宽。对于房地产、环保产业等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需求拉动作用较强行业,国家应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措施,稳定市场预期,重振行业活力。</p><p>  二是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p><p>  三是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环境。</p><p>  <strong>后续工业刺激计划建议</strong></p><p>  一是经济刺激政策的覆盖面有待拓宽。对于房地产、环保产业等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需求拉动作用较强行业,国家应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措施。</p><p>  二是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态工程、生产性服务业等。</p><p>  三是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环境。</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社科院建言后续工业刺激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