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全球化企业管理十诫
<p>走出去,是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优秀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一个必然的战略步骤。在过去5年中很多中国优秀企业已经建立了全国性的架构,对于这些中国企业而言,如何加快成功的全球化过程,是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正处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和20世纪70、80年代的日本公司,80年代的韩国公司情形相似,最近十年将是中国公司走向世界最重要的时刻。</p><p> </p><p><span style="COLOR: #003366;"><b>全球化战略缘何而来?</b></span></p><p>过去5年,中国企业、印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要远远超过日本企业、韩国企业,不仅是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而且在绝对值也实现了超越。各项跨国交易涵盖多个行业,包括科技企业、能源企业和一些消费类企业等。</p><p>如果问这些企业领导人为什么要进行全球化?他们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但基本主题就是为了更大、更强。比如说海尔电器的张瑞敏认为,国际化的品牌才是最有力的品牌,海尔要树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p><p> <a href="http://www.hbrchina.com/c/UserFiles/File/2.jpg" target="_blank"><img height="336" alt="" src="http://www.hbrchina.com/c/UserFiles/Image/2(13).jpg" width="448"/></a></p><p>到底做大做强意味着什么?如果沿着价值链从品牌,到采购、生产、新市场,不同的企业最开始全球化时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比如像海尔、联想进行兼并收购的时候,是看重品牌和市场,是希望能利用中国的制造优势进行全球化的沿着产业链的资源分布,希望通过兼并收购获得他们拿不到的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以及迅速进入新的销售市场。而相反,如果看我们的汽车行业,比如奇瑞,它可能在这个阶段没有想到品牌,而是想能不能通过兼并收购、通过在国外设厂,形成国际化的生产链条,以及占据新兴的、国际化的市场。而一些能源类的、天然气、石油等,它们主要的侧重点是自然资源,能否通过兼并收购获得足够的资源,这些原始资源在国内无法获得。</p><p> </p><p><span style="COLOR: #003366;"><b>全球化扩张如何进行?</b></span></p><p>在过去几年,中国企业主要采取的全球化的方式是内生型的,属于有机增长,比如设立子公司、分公司、代表处等,兼并收购也有所增加。根据粗略估算,约1/3的直接投资是用于兼并收购。执行这种早期全球化的扩张行动,取得了初步成功。总结日、韩企业成功地全球化的经验和过程,我们发现全球化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企业通常至少需要5到15年的时间才可以取得全球化的成功,而且这个过程充满了艰难。</p><p>全球化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全球化战略的制定,其次是全球化战略的执行,最后是继续管理、深化管理、日常管理和运营,就是如何管理全球化的业务。而每一个阶段都包含好几个议题,比如全球化的战略,要做出全球化策略的决策,选定有竞争性的产品和市场,以及对全球化扩张的模式进行优先排序,在什么地方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扩张等?</p><p>一些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功,而失败也比比皆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的节点关系着企业全球化的成败。虽然道路艰险,但是长期看,全球化的领袖级企业的确比其他市场总体表现更好,无论是从股票、股东,还是对从所有人的价值创造方面。</p><p>全球的领袖企业在亚洲已经开始逐渐出现。全球领先企业(占到全球的前五名到前三名)和全球的领袖企业(在全球占到第一名、第二名)都已经在亚洲出现,比如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实现进入全球PC前三强;台湾鸿海在电子代工方面已经成长为全球领袖型企业;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甚至其70%的销售收入来自于国外;汽车制造商奇瑞国际化道路虽然非常艰苦,但也尽量开拓了俄罗斯市场和北美的一些局部市场;海尔20%的收入来自于全球。但如果从中国企业的整体来看,进行全球化的仍只是凤毛麟角。中国前500家最大的企业,只有不到一半有全球的活动,这种全球的活动包括出口、研发,真正有异议的收购也不到一半。全球资本市场对于企业跨境兼并收购持一个相对正面的态度,但对中国企业的跨国收购,却认为处于交学费期,风险非常大,所以在股东回报率上相对较低。</p><p> </p><p><span style="COLOR: #003366;"><b>全球化企业如何管理?</b></span></p><p>在企业有了一个全球化的最开始的几步,如何管理一个全球化的企业,如何处理不断增长的复杂性。麦肯锡总结了一些先行者的经验和教训,包括制定战略、战略实施以及全球化管理这三大方面中最主要的问题。</p><p>1、首先是制定清晰的全球化战略。开始全球化进程的时候,一定要制定本公司独特的战略,一定要回答我为什么要全球化?在什么地方进行全球化?如何进行这种全球化的过程?什么时候进入?并不是有资金,有能力就匆忙进入一个新型的市场,去试试运气,不能跟风。除去私人完全拥有的,企业进行全球化的时候,会受到各方面的监督和关注。企业需要给出相关利益方明确的战略构想:关于为什么要全球化,在何处开始,如何进行,以及什么时候进行。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全球化战略。</p><p>2、建立行业并购交易的圈内人组成的专业团队,健全并执行并购目标,筛选评估的标准。首先企业一定要建立有内部管控的评估目标企业的流程,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帮助你刹住车。很少看到企业能拥有特别积极的投资团队和评估目标企业的流程。另外,需要变被动性收购为主动性收购,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一个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企业被兼并收购的目标来找你。多数情况下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有很多的国内外企业找你寻求并购交易,企业觉得合适的就买了。其实更好的做法应该是变被动为主动型。制定企业具体的标准,严格筛选目标,并发现最佳目标,也就是说从你刚才制定的战略出发,你到底希望要什么东西,以及哪些企业有可能有这个东西,你先产生初步的长名单,这个长名单可能15到20个,然后进一步缩减用你定的一套评价标准,来把这个长名单变成一个缩短的名单,有可能5个到6个,这个名单可以初步接触,看看对方的意愿,然后缩短成短名单,再进行尽职调查等。主动性的购买比被动型的风险小很多。</p><p>3、充分了解并购对象有关劳工、养老金等负担,在分拆问题下仔细对待过渡期谈判协议管理。在评价风险方面,多数中国企业的经验是不足的,可能会遗漏掉关键因素,特别是劳动法、以及环保方面的风险。我们要请当地的法律顾问、咨询顾问评估当地的要求。另外,在分拆情况下,过渡期服务可能占较大部分的交易价值。如果是一个大集团的一部分资产,必须要明确在过渡范围内,特别是IT、财务、人力这些共享资源如何安排,不能期望分拆出来买到这一部分,马上就能使用。</p><p>4、认真选择恰当的合作伙伴,积极管理合作关系。在国外与错误的合作伙伴进行造成的风险非常大。选择合作伙伴虽然有很大的风险,但是过程并不复杂,需要的是按照非常系统的思路来进行积极的管理。比如通过诊断,设计合作伙伴网络、筛选合作伙伴、制定业绩衡量标准。我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渠道,投入产出情况怎样,筛选伙伴的时候主要看哪些能力,如果有能力差异的话,如何帮他培养,如何帮他制定业绩标准,如何监督他的业绩执行等。</p><p>5、投资品牌、形象和声誉的建立,这不只是适于消费品公司,一些工业品公司没有一个当地认可的品牌也很难打开局面。日韩的一些企业为了兼并收购,往往只是为了一个品牌,甚至厂房会重建、人员会重选。中国的企业往往认为,当地品牌并不重要,我走向世界就是为了打市场,把产品卖出去。其实很有可能是没有当地认可的品牌,你在当地的销售会开展的很困难。华为和海尔基本上是通过自己质量的改善,通过自己一系列的广告活动,艰苦地在国外创造品牌。但也可以看到有些公司就选取了一个捷径,联想就通过购买IBM的PC部门拿到了此行业中最好的品牌。</p><p>6、评估所有融资方案,了解如何利用私募股权公司。企业融资有各种的途径,多数全球化企业是利用自有资金,但中国很多企业可以利用国家的政策,拿到优惠政策的贷款,但这种方式并不是对所有的企业都适用。特别是明明看到一个特别好的并购机会,但是资金不够的时候怎么办?其实不是只能用自己的钱才可以购买。联想买IBM就使用了过桥贷款、私募资金和银团贷款。每一种贷款形式的要求都会有不同,有其优势和劣势,这些都需要企业仔细考量。</p><p>7、协调管理间接的相关利益方,包括政府、工会、普通大众、员工等,利用当地的专业人员来给你进行帮助。在管理全球化企业方面,要招聘、培养最佳的人才、建立全球化的领导队伍,这是很多企业进行全球化之后,面临的第一个管理问题。是空降兵管理好,还是本土化管理人员好?如何能保证他的文化能协调等?不要接受现有团队的局限性,人手不够可以当地招聘,内部招聘等。我们发现,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往往低估了政府、企业、文化舆论的影响。建议需要尽早获得可靠的本地专业人的建议,包括当地的咨询公司、法律公司,以及一些品牌顾问等。</p><p>8、培养具有全球性思维的人才。人才短缺阻碍了一些公司全球化的发展。很多公司认为我不缺钱,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也很有竞争力,售价比当地最顶尖的产品还可以便宜一半以上,而且质量也有保证,但是人才短缺限制了发展,需要提前想一个综合方案来培养人才。比如说让当地团队管理当地人,通过利益共同化来完成当地的管理,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我还见过,有种极差的做法是只留当地的生产人员,然后管理人员都从国外派出,造成了一大堆的冲突和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个企业在一年之后就撑不下去了。要想实现长治久安还需要一个综合的方案来培养人才,比如根据全球化招聘、轮岗调度全球化、培养全球化、管理职业生涯全球化。</p><p>9、积极管理文化融合的问题。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挑战,不只是语言、还有文化的规范,还有业绩文化。由于时差和节假日不同,有可能你给当地打电话的时候会给人带来不方便,这种事情积累多了就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关注企业文化、管理文化,不只是在中层、不只是在管理层面,还需要高层的配合。特别是一些高层通过研讨会等,来进行交流,来实现这种文化差异的磨合。</p><p>10、不断改进组织框架和管理流程,以适应日益增加的复杂性。大家要有这样的意识,如果全球化之后在你的业务范围、地理范围,以及业务规模变的很大之后,你现在的架构和管理流程很有可能是不适用的。中国的一些以制造为主的企业,制造业上的自动化已经非常先进,但在管理上,无论是战略制定,还是预算、经营计划和业绩的考核等,这些精艺管理相当落后,甚至在国内都没有建立起来,如果业务伸展到全球去,就会发现这些事情变的更加难以解决。全球化企业必须尽量早地在国内的核心业务实现精益管理,从而能在国外实现统一的管理。全球化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能够在短时间内借助IT系统将其生产和管理跟企业的整体系统吻合,做到无缝连接,实现管理的快速复制。</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