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知识=经验×反思
<p> 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曾经在伦敦商学院教书。在培训一些经理人的时候,他讲了这么一段话:“你们不会把这次培训看成什么难忘的学习机会,除非它能帮助你们<strong>反思</strong>过去,理解从前的<b>经验</b>。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它才能帮助你们更好地解决将来出现的难题。” </p><p> 汉迪的这一段话,包含三个重要的公式。最重要的是第一个:<strong><font color="#0000ff">经验+反思=</font></strong><strong>知识</strong><strong><font color="#0000ff">。</font></strong>经验本身不是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才形成知识。你做了五年或者十年的管理工作,骄傲地认为自己有五年或者十年的管理经验,其实往往不过是把一年的经验,重复了五遍或者十遍而已。 </p><p>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实际上,在吃一堑之后,如果不进行反思,不会长一智。不善于反思的人,吃十堑也不长一智。而善于反思的人,看见别人吃一堑,自己就能长一智。 </p><p> <font color="#0000ff"><strong>第二个公式是:经验+难题=难题</strong></font>。没有形成知识的经验,是吃一堑而没有长一智的经验,或者瞎猫碰上死耗子的经验。带着这样的经验,如果再遇上难题,难题依然是难题。 </p><p> <strong><font color="#0000ff">第三个公式是:知识+难题=解决方案</font></strong>。知识能够帮助解决新出现的难题,这是其和经验的核心区别。从经验中提炼的制度、流程、程序、规则、方法等等,就是知识。即使是看似从经验中下意识地产生的直觉,也是知识的表现形式。 </p><p> 詹姆斯·马奇和赫伯特·西蒙,组织领域的两位学术大师,举过一个直觉的例子:一个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能够同时与50个甚至更多的高手对局。他轮番走到每一局棋前,只有几秒钟时间走每一步棋,靠的是直觉而非精准的思考,但是却可以赢得几乎所有棋局的胜利。 </p><p> 为什么?研究发现,一个特级大师能够熟悉50,000种棋子配置的模式,知道在该模式下如何行动。因此,在几秒钟之内,特级大师靠的是识别模式来选择相应的行动。马奇和西蒙说:“直觉只是识别通过过去的经验而熟悉的事物的技能。” </p><p> 反思经验,总结模式,遇到新的难题时,能迅速识别其中的模式,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这就是直觉。爱因斯坦也说过:“直觉只不过是以前的知识型经验的产物。”所谓的知识型经验,就是通过反思形成了知识的经验。 </p><p> 我每次在“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工作坊的开头,都会分享汉迪这一段话,帮助学员理解:不管是汉迪的培训还是我的工作坊,都只是提供一个反思的环境。其中,老师的讲解、同学的讨论、师生的互动、案例的思考等等,都只是反思的催化剂。决定最终效果的,是学员自己是否对经验很好地进行了反思。 </p><p> 你可以自己创造反思的环境。棋王卡斯帕罗夫提的人生建议,就是在每天结束时进行反思,“识别生命中的模式”,问自己:“我们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是否观察或体验了应该记录下来的新鲜事物?我们是否识别出了这种情况、机会或模式?它会再次发生或出现吗?” </p><p> 反思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套用爱因斯坦的著名公式E=mc2,把第一个公式改为:知识=经验×反思2。这在数学上更为准确:当反思等于零的时候,即使经验再多,知识也等于零。这还可以引发非常贴切的联想:强大的反思,能够从有限的经验中提炼出惊人的知识,就像从小小的铀原子中释放出原子弹的能量.<br/></p><div></div><div></div><div></div><br/><br/><br/> 感谢LZ的分享,觉得收获很多,的确每个人经历了很多,有了很多经验,但是都不能变成有用的知识,这就是浪费啊。 <p>学习啦!不断提升自我的必要条件啊~反思</p> 很有价值的公式!谢谢! 很有意思。知识同时也可以分为书本上的知识、头脑中的知识以及行动中的知识。在获取行动中知识的过程中的反思更有价值。 思考的人生如此美丽 <p>非常有见地!</p> <p>就象吃过的东西要经过消化才能变成能量一样吧。</p> 利用外部的资料,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我对故事的体会 是的,反思很重要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