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資訊過多,讓人膚淺
本帖最后由 seeker 于 2013-4-23 19:32 编辑现代的煤体信息相当发达,书不断地出、新闻24小时播放不停……但是,这么多的讯息中,真正有价值并不多。求知的精神当然是要像海棉一般,这是值得赞扬的精神;然而海棉无法吸收超过自身体积的东西,这也是事实!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因此,还有赖受众自身有目的地撷取。
因此,在吸收信息前,一定要给自己建立一个度量的标准,而不是毫无目的地吸收进去。最近读了杜书伍先生的一篇文章:我觉得作者的两个标准很值得参考。原文节录如下:
“首先要先界定信息的优先级,将信息区分为「核心信息」「辅助信息」与「其他信息」。「核心信息」是指与个人工作或生活会产生立即、必要关联的信息,是应优先投入时间去理解、思考,并与既有经验做深度的整理、连结;其次是「辅助信息」,属于有些关联,但并不会出现即刻效应者;不属于这两者的信息,则归为「其他信息」。在没有「核心信息」时,才可依序去接收「辅助信息」、「其他信息」;但一旦接收了「辅助信息」或「其他信息」,同样须用心思考、理解。
另一方面,则应养成一套习惯与原则,须对信息的吸收采取「宁可精,不要多」的原则。亦即,前一个「核心信息」未充分思考理解前,切勿摆下现有的去接收「新的信息」,因为惟有每一个「核心信息」都被充分思考理解,知识库才会扎实,并立即对工作、生活产生效益。而随着「被充分思考理解的核心信息」的扩增,知识库的不断扩展,进而还会提升吸收其他「核心信息」、「辅助信息」甚至「其他信息」的效果与速度。”
我认为他这个模式很值得学习,像我过去很喜欢买书,现在发现只是陷入了一种不经思考的吸收模式,事实上浪费了不少钱和时间。现在就很不喜欢胡乱买了,常常在有想要买的冲动时,特别要求自己再过一周或半个月再看看,真的想清楚这书中的信息确实是能带来益处的,才会作买入的动作。
像我现在的阅览习惯,其实已经渐渐趋向作者所说的原则,所要吸收的信息,最要紧的是能对工作或生活上直接产生帮助的,符合这个原则的便将之咀嚼一翻,化成养份。若不符合这个原则,就归到闲情逸志一类,有空的时候再去了解。
其实他以上所叙述的那两段话,简短化成几个字,就是「掌握重点」这个原则,这是属于消化吸收的方面。把握这个原则,同样可以将之套在工作推展上(也可以说是吐出的方面),落实在「重要又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的优先级上。
年轻人都知道「掌握重点」这四个字,但如何下手?并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其实,也就是在这四个字的内涵中,进一步去建立一个指导纲领,因此像作者这样的方式,便可协助资浅者建立思想及行动的纲领,之后的学习者,便要熟练这样的纲领,逐渐可以成为自己的习惯及成为指导原则。
优秀的学习者,则更是能够将单一的原则,产生举一反三的联想,将这个原则套用到不同的范畴上。在各个范畴上是否成功呢?其衡量的方法则是:在该范畴中是否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因此,这又回到了原点:吸收了信息,是不是取得了具体的效果!从这样的循环中,去自省增益或改正之道!长久下来,人的识界及器量必然会有所不同!
<p>非常值得一看。值得思索。</p><p>现在的社会,不是信息不够,而是太多了。</p><p>如果看的信息太多,而不是过滤,那就……可能会得病。</p> 回复 gpfcom2 的帖子
看着这篇五年前所写下的文章,不可否认,其中有真知灼见之处。但,我,还在进化着。看着昔日的文章之后,现下,又有不同的感悟了。
我现在的看法是,那些标准,都还只是剑招而已。对于初学者,确实还能唬一唬人。但是,在面对高手时,还是太多无谓的虚招了。
但是,这些剑招,对于初学者,还是有必要的。因为,总要有个东西在作对练吧!
有一点,可以好好想想,【究竟是人在练剑?还是剑在练人?】如果读通这句,就能懂得我这几年下来所感悟到的内涵了。真是太丰富了,但是,却又无法言说,只能将这句话,当作【指月之指】,还请有心人,自行多揣摩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