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出家的女孩-开通某手记
一次,有人问释迦牟尼,一个人如何成佛?他说:各人有各人的路.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只是不如意时不要轻易放弃,高兴时不要乐晕了头.如果周围的环境不好,不能轻易的逃离,逃是逃不掉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走进环境,改变环境.
这也是佛的宗旨: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积极的入世.
几年前曾遇到一位从台湾来牡丹江的师傅,她四十多岁,三十多岁时因为生活不下去带着三个女儿出家.出家的那天起,三个女儿就不能见面了,而是在佛院里寄住,而且后来女儿们见她时也不能叫妈,只能叫师傅.她最终成为佛学院的高僧,许多佛学院请她去教课,也给她很多钱,但她都推掉了,她说要到世上好好解决人们的问题,而不是在佛学院里去讲解问题,所以她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到哪里都有好心的人解决她的吃穿住行问题,她也在解决大家的问题,我见到过她的一个女儿,当时住在我家,住我的屋和我的床,当时回家后我被安排在另一个屋睡.师傅的女儿也是一个极善良的人,她最多一天能拉二十五万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去.当时她才二十五岁:)
人在社会里生活,总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但解决的办法却有许多不同,结局更是千差万别.
师傅的女儿们小时候被锁在一个很破的阁楼里,一天只有一顿饭,下雨时只能让雨水透过窟窿浇下来,很惨的:)但她们都很要强,通过读自考等学习都能够自食其力了:)
其实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我们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佛法"无常"
心态"有常" 误解太多!佛学是一个体系,包含知识和意识两个层面。佛学不是一个哲学门类。学佛不是消极避世。吃素的目的是“持戒”,提醒自己“一切众生平等。”
这里说明一下:大家都在庙里去烧香拜佛,俗众皆为己求。知佛家为谁而求?为世界大众,一切芸芸众生。佛家讲“回向一切众生”。成佛并非以“往生西土”为终极,终极是“回向”。
如果真想参学佛学,我觉得应该先理解佛陀的这段话: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
佛陀这话的意思是转变一下可以这样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除非你自己证得,否则对你而言就不叫理解和掌握,也就不能“妄言”“卖弄”。否则,禅宗历史上的“野狐禅”就是史鉴。
佛学博大精深,想要入却无门。禅宗讲“无门关”,就是说,想入佛学必先入禅。如何入禅?需入“无门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2 17:47:02编辑过] 啊弥陀佛 虽然有大多的人是因为生活不如意进佛堂的,但是真的佛学讲的就是逃避吗? 其实太多的人将出家看作逃避,认为出家就可以什么也不用去想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四大皆空是来自内心,而非形式上。
信仰佛学更多的是体验其中为人处事的道理,参透人生的玄机,从而更好的享受美好生活,而不是去逃避。 心存善念,不一定拘于形式!佛在心中 佛教不是宗教,更不是哲学,只是叫做“教”而已。
佛教不是善,也不是恶。
佛教是大智慧,是让人解脱烦恼,了解世界本来面目的智慧。
佛教不是逃避,否则普渡众生就是空谈。
不是只有修炼才能成佛的,有些人自然地做利益众生的事情,虽然不是出家人,甚至佛教都没听说过,但是这种人可能是大菩萨转世 古人曾有这样的句子:和尚,释迦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道士,庄子之罪人。不能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