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野地犀烟(三)
<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800080" size="4"> 谭顺山自己也不知道浪里雨里地行了多久,命悬一线的当口,他并不能睡下,而眼却睁不开来。水里雨里都能感到那风势强劲,好像自己身少时曾经骑马那样的感觉:风驰电掣,衣袂飞扬,眼睫毛跳扯得眼皮子疼,心却提在嗓子眼儿上。那个时间的他能想的只有一件事:神帮鬼助,天不灭我!老子爷儿俩的命是得救了……<br/><br/> 不知过了多久,蓦地听见一声惊雷爆响,风雨骤消,棺材就不动了。谭顺山放开扣着棺材板的手,想挣扎起身子看看是怎么回事,麻木僵硬的胳膊却什么感觉也没有了,动弹不得。他动了下头,感觉到三奎的额头还抵着他的肩哩,吁了一口气,忽然全身都松软了下来,一头扑下去,撞得棺材盖咚地一响,就一动也不动了!<br/><br/> 任端成一行数人踏在这一块平地上,总有种异样的感觉:方圆不过几丈大的一块平地,也不像是被这两天的雨水冲蚀成的。脚下青草离离,难不成两天就长得这么个样子?真是邪了吧!<br/><br/> 这黑漆大棺,光可鉴人,不过从成色上来看,应该有些年头了<br/><br/> 任端成细细看这两个人,都被黄泥糊了厚厚一层,连头上也结了一个黄壳子。奇怪,这一身上下的黄泥是从何处裹来?<br/><br/> 动了,动了。有人乍叫起来,任端成拿眼瞪了一下:动了就是活人嘛,莫叫得吓人!<br/><br/> 三奎忽地爬起来,惶恐地看着周遭陌生的面孔,再低头看谭顺山一动不动,一下着了慌,蹲下身来,哭喊着晃动着他的肩膀:爹,爹,你醒醒,水消了,爹……<br/><br/><br/> 谭顺山爷儿俩狼吞虎咽地吃完任师母端过来的东西,又冲洗完毕,换了衣裳从偏屋走回到学堂,几乎村里所有的人都挤过来了,指指点点,叽叽喳喳。任端成摇了摇头,看来今天学堂又开不了课了。<br/><br/> 田六爷深吸一口烟,轻轻吐出来,睁开了半眯着的眼:你是说从河南逃荒出来的?<br/><br/> 谭顺山一时木讷,这老爷子的口音远不及任先生的好听懂,他看了一眼任端成,嘴角抽搐了一下。任端成就和气地说:你慢慢讲,把刚才在山上的事再说一遍,莫慌……<br/><br/> 田六爷闭眼听着,时而摇头,时而沉吟,不时叭嗒一口烟,又徐徐吐出。<br/><br/> 谭顺山说到洪水过来的时候,想起自己那两个儿子来,止不住悲从中来,咽不成声,三奎也跟着哇地哭出声来,带动得人群中一片唏嘘。田六爷往嘈杂的人群中看一眼,扬了扬旱烟杆子,女人们才戛然止住了同三奎一起发出的悲声。<br/><br/> 后来俺爷俩趴着这口棺材,穿浪走雨也不知是咋会事,就到了这个地儿。谭顺山抬眼过来,见田六爷忽地张开双目:哦?<br/><br/> 任端成凑上前,小声说:六爷,棺材现还在山梁上呢!没敢动……<br/><br/> 这就怪了,郑县在河南,离这里至少也有两千多里路,这蹊跷可就大了!田六爷躬下身去,磕了磕烟灰,又装了一锅烟丝,按实了,却不点火:任先生,你才识高,怎么看这事儿?<br/><br/> 这很难讲,我没有历过这事儿。不过人已经在这儿了,六爷您也听到,确是河南口音不是?逃荒来的,还是先安置下。只是棺材要……<br/><br/> 人群中有人叫道:田六爷,这爷儿俩来路不明,要不报官吧?<br/><br/> 田六爷霍地站起来,用烟锅一指:吴大个子,你是日子过得太舒坦了吧,这就要报官了?要说这来路,谁来路就明,嗯?你吴大个子当年拖棍要饭到这里时,差一口气就是死,咱庄上的人报官查过你来路吗?现如今一家四五口人了,成器了,像个人样了,就要查人家的来路了?<br/><br/> 吴大个子惹了个没趣,紫膛脸更红了:我不是……<br/><br/> 任端成笑了一笑,扶田六爷坐下:六爷,大个子也不是那意思,您老莫添气……<br/><br/> 转过身来:大家记着六爷的话,好好的,千万莫招官家的人。官匪一家,沾上了就是麻烦,是不是?<br/><br/> 田六爷沉吟一下,点了点头,划着洋火点着了烟,抽了一口呼出来:任先生,你先安置他们就住在这学堂的偏屋里,每家先出五斤粮食,找些旧家什先凑一下,其他的你再想想办法,啊?<br/><br/> 那好,这也是老规矩了,我来安置。任端成对人群扬了下手:大家缴米过来,杂粮也行,六爷把秤,我记帐。<br/><br/> 田六爷站起身来:大家忙完了这事儿,该下田就下田去。山上昨晚落下石头了,有些危险,都先不要过去,啊?<br/><br/><br/> 等安置妥当,已是过晌时分。在任先生家吃过饭,田六爷就和他一起往山脚下走过来。<br/><br/> 我已经叫人到九里湾去请牛臣亮了,算算时辰现在也该到了。田六爷把烟袋入肩上一搭,停下了脚步:任先生,棺材的事,是有些玄,但莫在人前多讲。闹得人心散了,田也难得种了,啊?<br/><br/> 任端成这才明白自己说起棺材时田六爷只字总不接这个碴儿,原是为这个,忙点头:六爷,还是您远见,我记下了。<br/><br/> 说话间,就看田牯子引着牛臣亮从驴背上下来,两个人走过去,寒喧了几句。田六爷呵呵一笑:牛先生,就先不饮茶了,咱们几个上去看看?牯子,你在这儿守着,莫让人上去,啊?<br/><br/> 三个人转身朝山脊上爬去。<br/><br/> 对牛臣亮这个人,任端成了解不多,好像他和瞎眼神算师出同门,但名气远不如李蓝和响亮。平素替人卜些卦,也批八字,有时也看些阴阳宅地过活。听说原来李蓝和也是不瞎的,早些年替人看了一处好阴脉,得了不少的银钱物什。人家棺椁下土,他就染上眼疾。心下明白是天机报应,他也不让人救治,三个月后就什么也看不到了。人家说牛臣亮技不如李,他自己也从不提起和李蓝和有什么渊源。<br/><br/> 牛臣亮从包袱里拿出罗盘来,环顾四周,又眯着眼对准日头,移了几个方位,调动数次。然后点点头,默不作声地收好罗盘。又蹲下去看看脚下的这块草地,站起身来走近大漆棺,屈指轻叩,发出笃笃的声响。最后拍拍两手,开了口:田六爷,任先生,这个地方好脉气,是个好阴宅。听您说这棺材能千里穿雨过来,当然是奔这块宅地来的了。再说了,这阴宅分明是块旧地,这么多年大家都没看到,也许是什么东西障了目吧!<br/><br/> 田六爷不作声,围着棺看了又看:这口棺板材极好,榫铆结实,漆料上成,钉棺后又用火漆封了缝孔,难怪遇水不散。<br/><br/> 任端成一脸疑惑:牛先生,咱这地儿又没发水,这棺怎能就漂过来?<br/><br/> 牛臣亮笑一笑,振了振衣襟:这不奇怪,这棺内之人死时想来有一口怨气在,就有些灵异。任先生也知道,咱这里一下雨时,白条鲫壳能逆雨飞三十里吧。同一个道理,这棺就是一个活的物什,和那鱼一样可以乘雨行路的。这棺不简单,怕是有些邪的,要么天黑前开棺散气,要么及早下土,否则可能会生些事端。<br/><br/> 任端成哦了一声,就看田六爷。田六爷蹲在棺头,向他招了招手,他就和牛先生一块过去。<br/><br/> 任先生,这有字哩!田六爷眯着眼正在琢磨。<br/><br/> 任端成急蹲下身去,见棺头的挡板上有凹刻的字迹,仔细一辩,是八个字:<br/> 系天俞跗 源起江陵<br/><br/> 他站起身来,对牛臣亮点了下头,瞅着田六爷说:六爷,俞家的旧人回来了!<br/><br/><br/> 田六爷沉吟了一会儿,转向牛臣亮:牛先生,吉凶……<br/><br/> 牛臣亮摇摇头:既是俞家的旧人,魂归故土,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有大凶的。不管怎样,入了土地才好,就不要破棺散气了。<br/><br/> 忽然,田牯子气喘吁吁地往上爬过来,远远叫道:爷,那个河南人拦不住,要上来……<br/><br/> 田六爷摆摆手:叫他们一块儿上来。<br/><br/> 谭顺山爷儿俩扛着铁锨,拿着麻绳爬上来:任先生,我找师娘借了这些。<br/><br/> 田六爷叫了一声:牯子,你再找两个人来,把这棺天黑前埋掉。<br/><br/> 看田牯子要转身下山,谭顺山才明白他是要去找人,急忙拦住:不用了,有俺爷儿俩在,就够了。六爷,俺应承过等安生了给这口棺落土的。<br/><br/> 牛臣亮笑了笑:你们是得利之人,自然要替人做事。<br/><br/> 又看了看棺位,与田六爷小声说道:总是诡道些,这棺位本是极正的,但不妨略动个方位,小小破一下,免得以后生出不测。田六爷点点头:牛先生你看着办吧!<br/><br/> 等牛臣亮划出位子,谭顺山甩掉上衣,赤着膀子就吭吭地挖起来,牯子看三奎也是像模像样地咬着嘴唇使力,就上前夺掉了他的锨,敞开衣襟干起来。<br/><br/> 牛臣亮看了看三奎,侧身对任端成说:任先生,这小孩倒有灵气,以后能做成事。任端成哦了一声,倾身问:何以见得?<br/><br/> 就不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话,有几个人能在棺上求生?——棺人即官人,他老子是没这命相,生就是受苦之人。<br/><br/> 任端成笑了笑,没言语。自从看到脚下这块平地开始,他就对李蓝和的神算是深信不疑了。但牛臣亮这么说的,却是很浅的表相,中间也没什么玄机能让人信服,太牵强了点。<br/><br/> 牛亮臣也不多说,走过去和田六爷一起坐下唠话。<br/><br/> 日薄西山的时候,几个人张罗着下好了棺,堆出了坟头。谭顺山拉着三奎跪下,响响地磕了几个头:恩人,我是说话算话的人,能做的我都做了。以后我和三奎会常来这儿,给你上坟添土,点鞭烧钱!<br/><br/><br/> 一行人走在山脚下时,天已麻麻黑了。<br/><br/> 牛臣亮一直不曾跟谭顺山搭话,忽然侧身问道:敢问尊姓大名?谭顺山听不大懂,一脸恍惚。<br/><br/> 任端成笑了笑:牛先生,他姓谭,谭顺山,小孩叫三奎。<br/><br/> 牛臣亮哦一声,过了一会儿,又问到:三奎,是哪个奎?<br/><br/> 任端成扯了下谭顺山:牛先生问你是哪个奎字?<br/><br/> 谭顺山识字不多,成家后喜得男丁,喜不自禁。琢磨了好久,就想到这个奎字,老子就是想要好多好多的田,有土就有田,还怕不能发家?想地都想疯了,所以这三个儿子就依次起了大奎、二奎、三奎。<br/><br/> 任端成笑着把谭顺山的话转给牛臣亮,牛先生一摇头:这名要改,要不你们在这儿立足都难。改成“魁”字,谭龙魁!</font><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