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家 发表于 2008-5-30 17:35:07

宋则久的国货商店

<p>  日本外务省情报部1932年编的《现代中华民国满洲人名鉴》称:“宋则久是爱国布的创始人,是天津有影响的实业家。1915年,他乘抵制日货运动之机,推销爱国布,获利颇奇。”提倡爱国布只是宋则久商业活动的一个方面,他一生都以振兴国货为己任。宋则久在1913年之前,是津门商界的着名经理人。此时,国货在商战中已被洋货逼到了墙角,洋货既美且廉,充斥市场,对于商家来说,买卖洋货已经成为致富的捷径,多少商人趋之若骛。宋则久决定逆流而上-创办只卖国货的商场。这个想法,在当时的商界人士眼里,太幼稚了,太理想化了。不但友人不愿投资,银行也拒不贷款。宋则久的东家郭庆隆绸缎庄的老板纪锦斋也劝他不要这么冲动。宋则久说:“卖绸缎洋货,对自己有利而对国家有害。卖国货,做好了对国家有利,做不好国家得利小些,对国对民总是有利……舍己济公,绝不中途退缩。”纪锦斋为宋则久爱国热忱所感动,批准了他的辞呈,同时还批准了郭庆隆另外二十二名职工的辞职申请,让他们随宋则久一起去创业。这些人都是宋则久一手带出来的业务骨干,纪锦斋深知,他们的离去对他的生意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一年春,宋则久拿出半生积蓄两万元,创办了天津工业售品所,后改名为天津国货售品所,祭起了“专卖国货”的大旗。</p><p><br/>  专卖国货不但出于宋则久的爱国之心,同时也是他最主要的经营模式,这一点可谓独树一帜,在竞争理念上实现了差异化。但实施起来,谈何容易,宋则久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货源不足。偌大的商店,只有三百多种货品。到该年年底,售品所营业额不足八万元,勉强获利千元,第二年,营业额未超过十三万元,第四年,货品增至两千种,营业额也未超过二十万元。为摆脱困境,宋则久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举动,一是发展自身的生产,同时呼吁商界办厂生产国货;二是加强采购,增辟外地货源;三是利用文艺等各种宣传工具提倡国货,完善售品形象以扩大商品销路,同时在赈灾、公益事业上投资,以扩大商店的知名度。</p><p><br/>  为了解决货品不足的问题,1917年,宋则久在上海设立采购申庄,接着又在其他地方设点或派人采买,申货、广货源源运至津门,宋则久建立起了全国性的国货采购网。一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国货汇集在天津国货售品所,吃穿用俱全,成为名副其实的百货公司。北京的景泰蓝、雕漆、铁花、宫灯、玩具、松花,广东的名贵药材、嵌螺钿,广西的白铜器,福建的画漆、皮枕,江苏常州的篦梳,宜兴的陶器,河南道口的锡器、剪刀,烟台的座钟……这些国货精品、各地土产引人注目,满足了市民的需求。但市民不知道的是,天津国货售品所采购、物流的艰辛,大多商品获利甚微。</p><p><br/>  在购买国货与爱国挂钩的年代,宋则久深知宣传和广告的作用,而只卖国货本身就是宋则久经营上的惟一卖点。宋则久认为宣传的作用无非出于政治和经济两种目的,而对于天津国货售品所,这两种目的兼而有之。宋则久决定自办一份报纸,来做宣传。在售品所开张两年后的1915年2月15日,天津第一家商业报纸《售品半月刊》创刊。宋则久亲自主持编写、设计工作,这显示出他在办报上的才能。《售品半月刊》以“提倡实业,鼓吹国货,激发道德,矫正风俗,灌输知识,传递技能”为办刊宗旨。这份报纸在天津曾风行一时。</p><p><br/>  年中秋节,天津国货售品所在中山公园举办首届国货展览会,会上商品品类比平时增多,装饰和陈列也格外完备,为游人意想不到。看到一些国货精品精致实用,市民在惊讶之余,争相购买。展览会上还有天津国货售品所职工们演出的各种文明戏(话剧),如《一元钱》、《庸人自扰》、《一念之差》等。1916年8月,售品所在天津举办第二次国货展览会。10月,又在公园举办天津商办国货展览会,参展厂家已经增至144家。两年内,天津国货售品所举办国货展览四次。自1915年起,到1932年,售品所独自承办国货展览会十五次,他们把这种活动,纳入了自己日常的业务范围。</p><p><br/>  国货展览会、《售品半月报》使天津国货售品所声名大噪,他们还印有售品所商品目录,上有国货品种、生产厂家、价格等,在顾客买货时增送。</p><p><br/>  在售品所成立的第三年,为了刺激群众的购买,开始举办买货抓彩活动。每买货一元,赠送一彩。彩分十等,头彩价值银元二十元。同时结合不同商品,举行赠彩促销,比如喜鹊臭虫药大赠彩、锦地卫生衣大赠彩、绒卫生裤大赠彩等等,形式名目层出不穷。</p><p><br/>  从开张到1926年的十几年间,售品所举办每期一个月的竞卖会七次,儿童选举会五次。会上,随货赠彩,随货赠纪念券、选举票、商品、荣誉章、名人对联等。至于儿童选举会,则是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寓爱国教育于儿童日常生活之中。方法是,每买货一元,赠送选举票一张,每票选举儿童一人。多买货物,儿童中选的几率就会越大。第一名当选儿童,售品所赠“大博士”头衔,同时可获赠品二十元。最低的“得业士”,可获赠三角。名额从最初的一百五十名,扩大到千名之多。每逢家长带孩子逛店,临走时,孩子们总要问一问有没有忘记要选票。</p><p><br/>  宋则久还别开生面地举办“一天不要钱”活动,即顾客在购买时,售品所附上带有购货钱款和购货日期的货券。然后抽签公布哪天中奖,顾客可以凭货券到售品所退回该日购货的钱款。</p><p><br/>  至于“一元钱”奖励法,就是将价值一元的商品分组陈列,商品上附有“赠品宝袋”,袋袋不空,最高价值为一元。</p><p><br/>  宋则久的种种创造性举动强化了售品所和顾客之间的粘着度,在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驱使下的天津国货售品所如果不是诞生在旧中国,它发展成另一个沃尔玛,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宋则久的国货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