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ghy 发表于 2008-5-24 07:58:13

领养并非安置地震孤儿的最佳方式

<p><font size="3">&nbsp;</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 庄重的全国哀悼结束了,可是抗震救灾还没有结束,灾后重建才刚刚开始。重建家园,也许没 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但重建灾民们的心灵家园,却是一场需要耐力的爱心长跑。而对地震孤儿的抚养和抚慰,更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虽然全国各地的爱心家庭都在咨询如何领养孤儿,但根据心理学常识,灾难带给地震孤儿心灵的创伤性应激障碍将会持续很久,灾难会加重地震孤儿们对那片承载着亲人鲜血和生命的土地的依恋。他们既害怕孤苦无依,又不愿背井离乡,更不想背上沉重的感恩包袱。因此,对地震孤儿的安置问题,我们不能仅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要求,简单地为那些孤儿寻找一个新的家庭,我们必须为他们找到一条最适合的成长道路。</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在唐山大地震发生以后,探索了安置孤儿的三种方式:爱心学校、亲属领养和社会领养。从后来的效果看,无论是抚养过地震孤儿的爱心人士,还是地震后成长起来的孤儿,在思考如何安置汶川地震孤儿的时候,都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这是集体的灾难,安置孤儿需要集体的温暖,爱心学校是最佳的选择。无独有偶,1999年台湾“9·21”大地震之后,安置孤儿也没有采取领养的方式,而是由台湾安泰人寿保险公司认养了全部地震孤儿。</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我们在安置地震孤儿时,首先要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在做出领养决定前,更应征询一下他们的意见。现在很多的爱心家庭希望领养地震孤儿,尽管出发点不同,但总的愿望都是好的,都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给这些失去父母亲人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有心理准备,领养行为不应当是一时的冲动,领养就意味着责任、意味着付出,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也许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们能否做到不离不弃?能否将他们培养成材?</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所以,面对地震孤儿的安置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每一位爱心人士,都需要冷静理智的思考。建议政府多征询一下教育学、心理学专家的意见,对地震孤儿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大多数孩子采取爱心学校的方式,对那些性格特别内向的孩子,给他们选择一个温暖的家庭。</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而对于每一位爱心人士来说,你们在做出决定的时候就已经成为地震孤儿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和朋友,领养并不是奉献爱心的唯一方式,即使没有达成心愿,你们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为地震孤儿们营造出更多的集体温暖,让他们快乐的生活在大家庭中。灾难虽然过去,地震孤儿成长的路却依然漫长,让我们的民族始终保持爱的温度,一路陪他们走下去。这样的路虽然会很艰辛,但却能让我们感到踏实。</font></p><p><font size="3">&nbsp;</font></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领养并非安置地震孤儿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