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双子星 发表于 2008-5-21 11:51:29

媒体救灾语录

<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让更多灾区学校尽快复课。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新华社:让孩子们回到教室重新拿起书本,对于那些失去了亲人的孩子尤为重要。更多的集体生活将抚慰他们的心灵创伤,减轻他们的心理痛苦,有利于灾后快速心理恢复。</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历史会证明,地震能摧毁一些东西,但它必将以另一种形式重塑。</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人民日报》:在灾难来临的瞬间,多少人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生与死的边缘,多少人将死的选择留给自己。让我们记住他们的爱,记住这些普通生命绽放出的温暖光辉,记住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精神境界。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灾难让每个人真正理解“以人为本”。</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中国青年报》:通过这场抗灾战斗,特别是对于执政党和政府官员而言,对民众的责任,对生命的敬畏,对逝者的哀悼,都是具体化的“以人为本”。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哀悼逝者请从素颜素装做起。</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新京报》:连续三天的全国哀悼日,是对公民生命的极大尊重,但这需要辅助一些必要的庄重形式,着黑色、深色或素色服装,就是一个重要的细节。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今天,汶川不是地名,今天,汶川,是我们每个人的名字。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南方都市报》:今天的汶川祭奠,一定也只是短暂的告别。生命,并非仅仅是呼吸和心跳。生离死别,不是生命的边界。亲人们没有离去,一切都将延续。在废墟上嘹亮的婴儿啼哭声里,一个叫做“汶川”的新生命,今天降生。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新的美丽家园,将是给予遇难者最好的慰问。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第一财经日报》: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要在政府的帮助下,在全国乃至全球力量的支援下,抓紧重建家园。长眠于此的亲人们,将不会感到孤单。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我们能为灾区考生做些什么?</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广州<a href="http://weather.qq.com/preend.htm?dc292.htm" target="_blank"><img alt="点击查看广州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 src="http://img1.qq.com/weather/pics/5619/5619723.gif" border="0"/></a>日报》:事实上,目前一些重灾区学校在余震未断的情况下便急于复课,也说明了对灾区高考进行调整的必要性。而且,如果能适当调整今年的高考方式,也是对高考至上观念的一次匡正——虽然是很无奈的一次匡正机会。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擦干泪水和国家一起上路。</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现代快报》:这一刻,我们感受到了国家和人民是如此的具体。国家是人格化的国家,它一样有血有肉,有着同样真实的情感。默哀之后,让我们和国家一起抬起头来,擦干泪水,重新上路。 </p>

蓝色阳光 发表于 2008-5-21 13:32:12

<p>彩虹总在风雨后,希望灾区的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尽快走出心理阴影</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媒体救灾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