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dx 发表于 2008-4-5 18:20:08

教师成长的四个基点

<DIV class=conten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本文发表于《生活教育》07年第7期 </SPAN>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一、在教学反思中成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nbsp;&nbsp;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因此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nbsp;&nbsp; &nbsp;教师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后果进行反思,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努力形成鲜活的教学风格,以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生命活力为宗旨,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和片段都充溢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焕发出生命个体所特有的灵气和才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反思应该是全方位的,既有对传统教学的反思,也有对新课程的反思;既包括教学理论,教学观念,也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应该说,有教学的地方就有反思,就需要反思。</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1.自我提问。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2.教学诊断。“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3.总结记录。一节课结束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古人讲,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万丈高楼平地起,可见积累是十分重要的。经过长期积累,教师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二、在合作互动中成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合作是“1+1>2”的效应,合作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双赢共前。合作就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启智开思。合作已经是现代人的基本生活方略,必备的基本素质。作为教师,合作互动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方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1.教师个人与教师群体的合作。教师个体往往缺乏必要的技能和足够的理论准备,这就为教师深入分析问题、准确表述观点等造成一定的困难,从而妨碍其成长进程。另外,单个教师受认识水平和价值观念等的局限,对教育实践的理解也有其偏颇。由教师个人与教师群体组成研究集体进行“临床诊察”是帮助教师提高专业实践水平、改进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好方法。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教师精诚合作,和谐的协作关系将有助于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和愉快的工作环境,从而帮助教师逐步形成科研能力,养成科研习惯,提高科研水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2.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一般来说,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是培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捷径之一。这种观摩可以是现场观摩(如组织听课),也可以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通过观摩分析,学习优秀教师驾驭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能力。它一般包括观摩分析、重新概括、积极地验证几个环节。也就是教师从广泛收集并分析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信息开始,到自己教学实践的亲身尝试。在尝试和验证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新问题,得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开始新的观摩和分析学习的循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三、在校本研讨中成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教师的成长为两部分,一是职前的师范学历教育,二是职后的继续教育。职前师范学历教育是可否成为教师的入门条件,而职后的继续教育是可否成为称职乃至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一切继续教育的最终落实都在于校本培训,而校本培训的主要载体是校本研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校本研讨是由学校组织,主要在校内开展的,和教师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直接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的一种继续教育实践,它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学校要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以学校为主体,以发展为主旨,以深刻清晰的办学理念为支撑,来开展校本研讨活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1.以问题为驱动的校本研讨。即从现实问题出发,以解决教师教学行为中的困惑为目标,最终又回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上来。尤其是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中有很多现实的困惑需要得到解释,所以,对在职一线教师的继续教育,一定要重视教师的现实经历与情感体验,在问题解决中获得概念,理解概念,并把这些概念转化为教师的内隐语言,提高自身的智慧技能。</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2.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讨。新课程改革下的校本教研强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来促进教师的发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主题研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它的内容是真实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形式是开放的,通过主题研究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实践智慧。因为是自己看自己,自己反思自己,所以教师能深度卷入,整个教研活动气氛热烈,教师们“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积极地亮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它强调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进行,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融为一体,达到了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把课堂作为问题研究的源头活水,使得校本研讨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教师的教学成长创设了真实的环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3.有着鲜明主题的校本研讨。当前学校校本研讨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活动计划性、针对性差;(2)听课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3)理论学习离课堂实际太远;(4)以应付考试为中心;(5)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这显然偏离了校本研讨活动的核心“教学研究”。主题研讨活动避免了以上这些问题,突出了活动的目的性、真实性与针对性,大家围绕主题开展的讨论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谈,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的深入思考,追求问题的本质,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大有帮助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四、在终身学习中成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对教育教学真谛的理解和把握需要教育教学外在价值标准的内化,这是新观念确立的标志。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反映出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探寻到根源,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这是一个漫长的持续修炼过程。因为任何新观念的内化一般都要经历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个性化等五个由浅入深、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学习尤为重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具体地讲,其一,学校的教育功能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教师从教的基石,《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在争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该是两个科目: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作者提出相互联系的四部分课程模式即:个人成长课程、生活技能课程、学习如何学习的课程、具体内容的课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教师应是学习的典范,应该率先学会怎样学习。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而非简单的奉送真理,即授之以渔。其二:知识迅猛更新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面对知识的蜂拥而至,我们必须学会从中筛选、检索、加工、整理这些信息,从中提取出最有利于自己生活、最有利于师生发展的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课堂常教常新,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春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1.个体学习。教师个人要勤学不辍,学会学习是每位教师的人生主餐。首先教师要主动学习间接经验。其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语);向周围其他同仁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巧妙移植,可以少走弯路;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再者,要积极主动积累直接经验。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灼见,实践长才干。学习中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迅速获取有用信息;二是利用它来解决问题;三是变革它推陈出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2.互动学习。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主旨是培养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要积极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探究活动。师生、生生、生与媒体间可以尝试专注式学习、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络探索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使我们的学习真正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愿学、乐学、创造性的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3.团队学习。一个学校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的精诚合作和真诚交流,对于彼此的成长,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有言道:湿柴在烈火中也会燃烧。团队就有着一种类似于烈火的无形的力量促使我们成长,因为团队形成了一个精神的氛围,形成了一个心理的场域。而真诚的交流所引发的思想的碰撞和交锋,能深化我们的认识,丰富我们的内心。我们的社会正从“学历化社会”走向“学习化社会”,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即学习。许多国家提出如新加坡等建设学习化的国家,上海等城市提出建设学习化的城市,我们教师工作成长的学校也应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而打造为学习型的学校。团队成员要不断超越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全局利益出发,全面提升整体的教书育人水准。</SPAN></P></DIV>

happykzj 发表于 2009-7-1 15:28:20

<p>学习</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师成长的四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