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jyqyf 发表于 2008-3-30 07:43:20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

<h2>什么是摩擦性失业 </h2><p>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缺乏流动性,信息交流不完全以及市场组织不健全所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一般发生在人们处于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因而工作不停变动的场合。其中,劳动力缺乏流动包括老人退休、年轻人进入就业市场的新老交替过程,以及人们因迁居而变换工作等情形。 </p><p>  例如,人们搬到一个新城市后需要寻找工作,一个人由于某种职业不够理想而想寻找其他职业所引起的暂时性失业。大学毕业生寻找一个工作时需要化肥一段时间,从而导致一时性失业,妇女在生万孩子后可能需要重新寻找工作,等等。这些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造成的失业,以及意向新假如劳动力队伍或重新假如劳动力队伍过程中的失业均属于摩擦性失业。 </p><h2>摩擦性失业的特点 </h2><p>  摩擦性失业的特点是行业广且涉及人员多、失业期限较短。 </p><h2>摩擦性失业的原因 </h2><p>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信息的不完善及现行经济制度的影响。 </p><p>  摩擦性失业是由国家经济制度的动态结构造成的。在这种经济现象中,由于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不断变化,原有的工作不断消失,新的工作不断产生,而工人在交换工作时需要时间,因而就产生了相应的临时性失业,即摩擦性失业。它的规模决定于失业工人和他寻找工作碰到一起时所遇到的结构上的困难。这种结构上的困难,主要是指缺乏就业机会的信息,缺乏就业的知识,以及缺乏迅速移动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摩擦性失业也和工人自由寻找新工作和随意变换工作有关。在自由经济中,摩擦性失业是一种经常性的失业,并非周期性的。减少摩擦性失业的办法,主要是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和多提供有关就业机会的情报。 </p><h2>摩擦性失业的突出表现 </h2><p>  从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看,目前所反映出的矛盾主要在于,求职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找到合适的岗位,而用人单位有时又很难寻找到具有某种特殊技能素质的人才。在我国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我国某些地区却面临着严重的“技工荒”。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劳动者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他们对用人单位在用工管理、社会保障、劳动条件、工资报酬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用人单位在这些方面的进展却相对缓慢,不能适应求职者的要求。 </p><h2>摩擦性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 </h2><p>  摩擦性失业是一种正常性的失业,是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一个自然特征,它的存在与充分就业不相矛盾。尽管如此,如果求职者与岗位相互寻找的时间过长,仍会给求职者本人乃至社会造成伤害。对求职者而言是收入的损失,对社会而言是资源的浪费。大多数已进行的成本收益分析表明,通过较大的努力降低摩擦性失业可以获得净收益。 </p><p>  根据这一类型失业的成因,指导的重点应放在提供准确、充足的信息及求职技巧的训练上,与此同时,指导求职者合理确定“保留工资” 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工作搜寻理论,一个求职者在搜寻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下面的做法对自己最有利,即先在手中攒上若干个工作机会,然后再从中挑一个最好的接受下来。但是工作搜寻者,尤其是那些在技能等级阶梯最底层的人,并不总是被允许享有这种奢侈。相反,他们常常都是必须立即决定是否接受一份工作。这是因为,如若不然,这一机会将会很快落到其他求职者身上。那么一个求职者是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应当接受某一特定的工作的呢?战略之一就是以“保留工资”为依据来进行决策,即在心理估一个价,然后只接受之上的或左右的。和我们中大多数人一样,人们往往都有高估自己的倾向,这时职业指导人员可以将市场行情、求职者的实际情况,如实解释给求职者,使“保留工资”趋于合适,过高的、稳定的“保留工资”类似于劳动力市场工资刚性,而工资刚性是造成劳动力市场功能性障碍的主要原因。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