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鞋带 发表于 2008-3-1 10:06:32

[推荐]不要和姚明比身高

<p>不要和姚明比身高 <br/>——身边的管理学之不要和姚明比身高 </p><p>作者:商振</p><p>一次与朋友一起相约旅游,在买票时,发生了一件事情。根据规定,凡是身高在1.2米以上都需要购买全票,而此标准以下则只需要购买半票。碰巧朋友家的小家伙1.3米,需要购买全票。在买票之后,朋友提出了这样一个话题:“半票,其实就是儿童票。真不知道,一个身高有残疾的成年人,是不是也购买半票?”关于有身高残疾的成年人是否需要购买全票,笔者没有进行过考证,不过由此引发的“标准设定”问题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 <br/>  <br/>由于标准可以指导行为选择,从而规范行为,而且可以作为评判基础,便于进行管理和维护公平,因此无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都引入了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以契约制为基础的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这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在各个企业之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标准、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奖惩标准。而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之中,就会涉及标准量化的问题。标准量化是出于监督和考核的需要,因为一种模糊的,诸如积极、热情这样需要主观判断的标准,显然会受考核执行者的个人因素,比如情感、价值观等所影响。因此,标准量化是考核客观化所要求的。 <br/>  <br/>既然是量化,就需要有相应的参照系。因为任何量化,必须首先确定何为起点,何为终点,这样才可能对过程中的各参数变量进行量化。这就如同物理中,对距离的定义一样,首先要确立参照系,才可能进行距离的确定。因此,参照系的选择,对最终的标准有一定的影响,进而也将最终影响到考核的结果。例如,如果拿我和姚明比身高,那么我的考核结果是负数;但拿我和潘长江相比,我的考核结果又肯定是正数。结果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br/>  <br/>在标准制定后,符合标准的就是正确的,不符合标准的就是错误的,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思维。但有时由于标准设定参照系有问题,标准本身也存在问题。例如,是否会淹死和个子高低没有关系,可能身高不高但会游泳,这样的人不一定会淹死。所以用身高参照系来评价某人是否会被淹死显然是不正确的,相对科学的参照系应该是是否会游泳。在企业中,也经常有选择错误参照系制定标准的事情发生。 <br/>  <br/>笔者曾经服务过的一家客户公司,最近打来电话求助,问题是一位高管和六位大区销售经理辞职。笔者进驻企业调研后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新任营销总监制定的新考核标准。该总监是公司从行业内领先的对手公司那里重金礼聘来的,在业内很有名气,曾经创造了骄人的销售业绩。结果,新任总监上任没多久,就下达了今年销售额翻一番的目标,并重新制定了各大区的考核标准。在以此标准进行量化考核后,有一半以上的大区经理由于没有完成指标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其中六位大区经理由于不接受处罚,毅然辞职。 <br/>  <br/>该总监制定新的考核标准无可厚非,希望提高销售额也不能指责,但问题就出在他选择了错误的参照系。他以曾任职的行业领先企业销售额为参照系,根据自己曾创造的销售额来确定现任企业的销售额,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两者所拥有的竞争力、资源支持等条件都不相同,如果两者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现任公司也不会花那么大的力气挖他过来了。正是由于他选择了错误的参照系,才使得员工生存压力骤然增加,最后导致大面积辞职状况的发生。 <br/>  <br/>再比如在企业用人过程中,如果以学历进行参照系选择的话,那么可能就会出现高学历但是低能力的人,其职位要比高能力、低学历的人高。如果是这样,有能力的人自然觉得受压制,看不到自己的前途,那么就很容易出现思想动荡。但如果把参照系选定为能力,那么两者之间的职位可能就需要进行对调。有能力的居于高位,自然更愿意把能力发挥出来,这也有利于企业发展。虽然可能会出现高学历的人不满意,但由于其所能创造的价值没有高能力人创造的价值多,因此损失也是相对较少的,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br/>  <br/>不同的参照系,也会影响管理者对下属的认知程度。曾经有一位企业老总朋友,总是抱怨下属怎么怎么不上进,在他眼中,还没有哪位下属能令他满意的。通过了解,我发现,这位朋友总是以自己为参照系,拿员工同自己相比较。我就对他说:“在你的公司里,又有几个人能完全超越你呢?如果都像你一样,那么他们就不会仅仅是打工者了,他们自己就是老板了。”其实,朋友希望下属都比自己强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以他自己为考核标准的参照系,就很难发现下属的优点,因为这会让他只看到他们处于标准之下,那么可能的优点也就成为了缺点。这就如同一名运动员,110米栏已经跑了13.7秒了,应该讲这个成绩在全国范围内算是不错的了,但如果非要以刘翔为参照系,那么只能说他还差得远呢。对下属有要求、有期望是对的,但也要适当。不要做那些让小学生研究原子弹的事情,否则,下属在管理者眼中永远都是无能之辈。管理者总看着下属无能,怎么去学会欣赏下属?估计对其表扬的时候少了,批评的时候多了;对其称赞的机会少了,挖苦的次数多了。那下属就会觉得管理者对自己有偏见,于是针尖对上了麦芒,永远扯不清的是是非非,那管理工作还要不要做了? <br/>  <br/>作为人来讲,选错了参照系,可能会时刻活在失落之中,坏心情多了,怨气多了,牢骚也就多了。作为管理者来讲,选错了参照系,就会对下属做出错误的评判,对工作做出错误的决定,而最终导致结果的无法实现。这显然是谁都不想要的,因此一定要注意参照系的选择。需要记住的是:标准以下的不一定就是不可取的,因为很可能是你选择了错误的参照系。 <br/>  <br/><strong>“话”龙点“精”</strong>
                <br/>  <br/>1.如果拿我和姚明比身高,那么我的考核结果是负数;但拿我和潘长江相比,我的考核结果又肯定是正数。 <br/>  <br/>2.是否会淹死和个子高低没有关系。 <br/>  <br/>3.不要做那些让小学生研究原子弹的事情。 <br/>  <br/>4.针尖对上了麦芒,永远扯不清的是是非非。 <br/>  <br/>5.标准以下的不一定就是不可取的,因为很可能是你选择了错误的参照系。<br/><br/></p><p></p>

daiguoguan 发表于 2008-3-1 16:14:33

标准的制定有的时候也要变化!不要一味的强调客观

daiguoguan 发表于 2008-3-1 16:14:45

标准的制定有的时候也要变化!不要一味的强调客观

demotool 发表于 2008-3-2 10:58:02

<p>和姚明比比谁矮。气死他!</p><p>玩笑一句。</p><p>标准也要与时俱进的。</p>

wangwchao 发表于 2008-3-2 21:57:53

<p>还是怎么设置标准的问题。这个比较难,是个系统工程。</p>

paonid 发表于 2008-3-3 05:56:19

hehe&nbsp; 谁对谁错&nbsp; 真真假假

xuechliang 发表于 2008-3-3 20:13:47

很好,标准是根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在流程中的作用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衡量工作表现的优劣,超出职责和流程要求的标准是没有意义的,是对牛弹琴。

仙人指路 发表于 2008-3-4 10:07:08

标准如果能人性化一些就更好了

zlshang 发表于 2008-3-4 18:24:23

标准也要与时俱进的

lipeishu 发表于 2008-3-5 15:53:01

<p>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小到简单的尺度衡量,大到规章制度的制定,每一个标准都要合乎实际环境。</p>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推荐]不要和姚明比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