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涨价在腊月
<p><br/><br/> 科维尔是可悲的,风险搭乘者是无奈的,而广大城乡基层消费者更是何其无辜。过量货币的错配就这样从金融食物链的最上端开始,经过几年的击鼓传花,在这个大雪弥漫的冬天,浸湿了最底层边缘人群的寒衣 <br/> 有产和无产者的冬天 <br/> 飘飞的雪花笼罩着静谧的山间小镇达沃斯。在中国旧历的腊月时节,世界上2500名几辈子都不会为吃喝发愁的大人物在这里谈风说月。 <br/> 1月25日,杰罗姆·科维尔(JeromeKerviel)这个名字,成了达沃斯论坛的主要谈资。 <br/> 31岁的科维尔是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自2007年初开始“悄然”建立起据估计高达500亿—700亿欧元的多头仓位。2007年下半年,伴随着全球股市的动荡,科维尔不得不直面亏损。为掩盖自己的操作痕迹,他又自导自演创设了虚假对冲头寸。2008年1月18日,兴业银行一位法务官发现了这一切,科维尔案发逃跑。 <br/> 1月21日,兴业银行开始动手平仓。举动随即引发市场猜测,当天,法国、德国和英国的股市全线下跌5%以上。1月22日,亚洲股市更成为重灾区,印度股市跌了12%,香港恒生指数下跌9%,中国沪深股市也不可避免地跌了7%……而因马丁·路德·金纪念日而休市的美国股市随后补跌。 <br/> 就这样,一些达沃斯论坛的参会者和一些国家的财经媒体开始议论,是科维尔涂黑了1月21日,星期一,中国农历腊月十四。黑色的腊月十四和腊月十五,全球众多的股票投资者的资产缩水了10%—20%,全世界仿佛都在经历一场毫无征兆的海啸。 <br/> 还有让惊魂未定的人们更为吃惊的。蛰伏了10年的金融巨鳄在达沃斯浮出水面。1月23日中午,77岁的索罗斯背对着窗外童话般的雪景发表演讲:“我犯过夸大危机的错误,但这次我比过去更有信心。此次危机将结束60年的超级繁荣。” <br/> 如果索罗斯所言不假,那么显然60年的经济繁荣不是一个31岁的科维尔能结束的。于是,每一位金融从业者,以及股票、房地产、资源品的拥有者都被怀疑是不清白的始作俑者或者催巴儿,因为正是这些资产拥有者的投机行为推高了目前全球商品的价格,制造了虚幻的经济泡沫。 <br/> 雪花在瑞士搭出了美轮美奂的雪景,在中国则演变成了50年不遇的雪灾。除了承受股市、资源品价格的震荡外,中国的雪灾还恶化了人们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猪年的腊月,中国南部和西部的14个省份都在经历着断路、断电,全国受灾人口7800万,因灾死亡24人,安徽、江西、湖南、贵州受灾尤为严重。贵州全省进入大面积二级停电事件应急状态,东部的居民又重新燃起了30年前经常使用的菜籽油灯和蜡烛。 <br/> 1月24日,腊月十七,国家统计局公布2007年宏观经济数据,其中食品价格比上一年同期上涨12.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1.7%,蛋上涨21.8%。事实上,至今年1月,全国人民已经饱受了8个月的物价飞涨之苦。据媒体报道,1月21日下午2时许,一名中年男子从广州五羊新城寺右南一街某小区的8楼跳下身亡。目击者称,这名男子在跳楼前曾在楼顶大喊:“涨价太快了,我受不了!”该小区的居民称并不认识此人,初步判断死者是一名农民工。 <br/> 没有人会认为,经济起伏和物价波动是不正常的,但当有人因为这种波动而无法生存时,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一下现今的经济和社会运行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br/> 1月25日,北京的SOHO尚都,记者与一位在国际著名银行瑞士银行(UBS)工作的银行家聊天。这位也许在推动世界经济泡沫方面并不清白的精英席间炫耀日本神户的牛肉是如此之好:“喝啤酒,听音乐长大的牛确实不一样,它的肉嫩滑极了!” <br/> 神户牛肉目前在中国是禁止进口的,黑市价在每斤2000元左右。但这位银行家拒绝承认自己是食物链上端的人,他认为自己和兴业银行的科维尔一样,都是无奈且随时可能成为替罪羊的可怜虫。“事实上,我与大多数股市、房市的投资者一样,只是一个资产膨胀快车上的风险搭乘者。像我这样的人,中国有1亿多。”他说。 <br/> 根据最近的数据统计,中国内地A股市场的有效开户数为4400万,而持有基金的人数已多达1.14亿,如果再加上其他资产的拥有者,人数将会更多。 <br/> 资产拥有者与单纯的现金收入或称为无产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承受经济波动风险的能力更强。但这两种人都喜欢通货膨胀的前期——经济过热阶段,因为大多数人都乐意看到自己拥有的财产增值和出售的商品涨价。不同的是在通货膨胀的中后期,无产者的收入明显慢于物价的涨幅——“有一点你得清楚,中国股市、房市和资源品价格的暴涨是与广大城市居民失去工厂、市民身份边缘化和农民失去土地的过程相伴随的。” <br/> 大批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取得和保护不利,导致他们在风险来临时所表现出的承受能力,弱于目前拥有强流动性财产的人。“事实上,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利益上的此消彼涨。世界经济波动的主要推动者和受益者都是经济生态链的顶端人而不是风险搭乘者。”这位银行家如是说。 <br/> 谁是顶端人?索罗斯在达沃斯的演讲给了我们一些提示: “大者不死——这就是道德风险。历次危机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信贷扩张达到无法持续出现的现象。每次危机的起点都有一个对于风险与收益的误判。放松信贷意味着资产价格上升,而它反过来会提供更多的信贷。这一循环总会结束,结束就意味着危机到来。” <br/>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疑科维尔是可悲的,风险搭乘者是无奈的,而广大城乡基层消费者更是何其无辜。各国的金融机构、金融公司和那些大银行家们是时候该反思一下了。 <br/> 在中国,股市下滑、资产价格暴跌与通货膨胀同样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那么,谁是推动这一切的力量?又是谁,该为危机而进行道德反思呢? <br/></p> 粮食与房地产的货币战争 <br/> 进入新年以来,沿着国家对物价的调控方向,我们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目前国内价格上涨严重的主要商品类别。 <br/> 1月4日,国家发改委要求,2008年1月起,凡是粮油、猪牛羊肉、牛奶和液化石油气的经营者,在一次性提高价格5%以上,或10日内连续提高价格累计达8%以上,都应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违者必须退回原价或降低调价幅度。 <br/> 1月14日,国务院召开全国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电视电话会议。第二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获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实行临时价格干预的前5种商品是粮、油、肉、乳、蛋。同时国家发改委在公告中宣布,顶新国际、统一企业、中粮集团、山东鲁花集团、伊利实业、蒙牛乳业等12家生产方便面、小包装食用植物油和乳品的企业,在国家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期间,如果要提高列入提价申报范围的产品出厂价格,必须按照规定直接报批国家发改委。 <br/> 粮、油、肉、乳、蛋因何暴涨,并带动了全年CPI上涨4.8%?在1月24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就此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但在谢局长的回答中,我们并不容易找到8个月来中国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br/> 谢伏瞻的回答大致如下:“物价的上涨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总量上来讲,流动性压力比较大。影响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也非常多,既有世界性的流动性过剩的影响,也有我们自身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从结构上讲,影响这一轮CPI上涨的诱因是年中猪肉价格的上涨。猪肉为何上涨?因为存栏母猪下降,疫病的影响和饲料成本上升,导致肉价上涨;影响物价上涨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国际性的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市场的输入性影响,首先是石油价格的上涨,其次是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石油价格和食用植物油的价格都是刚性很强的产品,所以也是推动CPI上涨非常重要的结构性因素。” <br/> 接下来谢局长的总结,基本上让世界上所有经济流派的人都有了解释中国物价上涨原因的空间。“概括起来讲,这一轮的物价上涨既有总量原因,也有结构性的原因;既有国内的因素,也有国际性因素和影响;既有需求拉动的因素,也有成本推动的影响,还有上市场的预期,还有财富效应等等,是一种综合影响的结果。所以,要控制物价的上涨,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这些措施要收到成效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br/> 统计局长的三个“既有”、“也有”加上两个“还有”,仍没有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到底为何过热,但从文字的详略分布来看,国家统计局更倾向于所谓的结构性矛盾和国际粮食及初级产品的输入所致。 <br/> CPI的持续快速上涨是否有另一种解释?在新闻发布会结束当天,本刊采访了鲁花集团和蒙牛乳业及相关的专家。 <br/> 鲁花集团在莱阳的集团总部办公室主任徐萍华主任告诉《商务周刊》,食用植物油的价格确实是依据原材料的价格而定。 <br/> 依据原材料定价的食用植物油行业,能不能在市场机制下为自己也为消费者找到一个稳定的价格水平呢?答案是花生油可以,但豆油不可以。“花生油可以走出自己的独立行情,中国自产的花生可以满足国内花生油制造企业的需求。”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植物油分析师陈丽娜向《商务周刊》介绍,“花生油基本上是国内最贵的食用油了,1吨花生大概有45%左右的出油率,企业每吨能够赚到大约170元左右。”事实也如此,拥有国内强大花生产量的鲁花,在稳定原材料供应量和供应价格上显得很有把握,“鲁花作为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本身应该起到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徐萍华满怀信心地对《商务周刊》表示。 <br/> 与鲁花相比,以大豆为原料的生产厂商就没那么幸运了。大豆的短缺显然比花生为甚,榨油企业不仅要关注国内大豆行情,更要紧盯国际大豆市场的走势。 <br/> 中国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一带,且本土种植的非转基因大豆品种的单产很低。以一个常规年度来看,国内大豆的供给量只有1500万吨,还需进口2900多万吨。而由于前两年被进口大豆冲击,榨油企业纷纷进口低价转基因大豆,国内市场豆价暴跌,今年黑龙江大豆减产,国内的供应量仅为1380万吨。陈丽娜说: “如果把国内对大豆的需求分成三份的话,一份来自国内自己生产,两份要靠进口。可见进口依赖之大。” <br/> 国外大豆由国内需求磁石强力吸引而至,而为了购得足够多的大豆,保障食用植物油的正常生产,近来中国大豆关税一降再降。“去年10月份我国将关税从3%调整到1%,当时说只是临时实施3个月,但是今年初又宣布将延迟3个月,也就是说1%的关税要维持6个月。”据陈丽娜解释,除了往年的豆贱伤农之外,大豆减产还有两个背后的原因:一是作为新能源原料的玉米,挤占了原来大豆的耕作面积,这一现象在国内和国外都存在;二是一些地方政府由于趋向高利润的房地产业,而使大豆耕地牺牲在了建筑用地的一纸公文之下。 <br/> 面对大豆短缺,国家也不断出台政策。2007年9月20日,国务院出台了促进油脂、油料生产的文件,其中对油菜籽每亩补10元人民币,大豆也从2002年的补贴覆盖1000万亩规模扩展到了4000万亩,国家专款专用。“但与疯狂的玉米价格相比,政府的补贴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大量农民仍是将耕地转种玉米。”陈丽娜告诉《商务周刊》。 <br/> 事实上,从整体而言,国家财政、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的支持重点大都是新能源和房地产业,而不是面临短缺的大豆。 <br/> 乳业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企业要从奶农手里收购原料奶,原料奶的供应量要看乳牛的数量和产量,而乳牛是要吃饲料的。乳牛的饲料基本上可以分为精饲料(包括豆粕和玉米)和粗饲料(草)。在政府的三农政策里,农村和农业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里把畜牧业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而在畜牧业中相对比较落后并且发展潜力最大的就是奶牛业。“政府鼓励很多农民去养殖奶牛,他们按照国家提倡的那样,给奶牛喂养昂贵的精饲料。但大豆、玉米价格的飞涨,使精饲料一下‘洛阳纸贵’。而含有过多蛋白质的精饲料又会导致奶牛得胃酸等很多疾病,进而降低原料奶的产量。”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说,“奶牛是最应该吃草的,但草需要更多的土地。这是逐利的资本不可能提供的。” <br/> 就这样,供不应求的国内原料奶,在市场机制下,自然会向收购它的企业开出高额账单,而被推动的成本如藤蔓般沿着乳制品的生产链条,经过企业的加工厂房,爬进了消费者的账本,使老百姓成了它最终的承担者。 <br/> 从大豆和乳业的供需矛盾来看,国家统计局的分析也是正确的,只是没有进一步指出导致结构矛盾和成本输入背后货币过多和错配问题。当然,古典自由主义者的看法是与此对立的——哈耶克曾下过这样的结论:“我们不应相信在通货膨胀持续不已的时期经常有人提到输入型或成本推动的作用,这是一种试图为政府开脱的说法,即价格之所以持续上涨,并不是政策出错了,而是由于成本大幅度上涨了。对于这种说法,人们必须直截了当地回答说:根本就不存在‘成本推升’通货膨胀之类的事情。不管是工资提高,还是石油价格上涨,或者是进口品价格普遍上涨,都不可能推动所有商品的价格上涨,除非政府发给这些购买者更多的钱来购买这些东西。” <br/> 仅从上述两个产业来看,显然,过去两年中,中国政府不仅发了过多的货币,而且这些货币还在银行的支配下涌向带来更高资金收益率的产业,尤其是房地产和金融,以及虚拟的证券市场。针对2007年的高通货膨胀率,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直接指出,其80%成因是货币推动的。而高盛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也认为,有人说粮食和食品是国际价格影响的,这是讲不通的;其实总需求上来之后,在中国的产品中,哪些产品没有很大的过剩产能,就最先反映出来价格的压力。 <br/> 事实上,一个强调结构性矛盾和成本输入,另一个强调货币过剩和配置问题,看上去两者一个微观一个宏观,差别不大,但两种解释在实际的经济调控中,选择的时机和方法以及最后的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br/> 从调控到干预 <br/> 2007年5月开始,猪肉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出现生产供应偏紧,价格上涨幅度过大的情况。党中央、国务院为此多次作出批示,并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据国家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曾晓安介绍,财政部为此出台了10项支持政策,包括母猪补贴、母猪保险、疫病防疫补助、生猪良种补贴、猪蓝耳病强制扑杀补偿、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助、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这十项政策,我们叫‘十全大补’。”曾晓安说。 <br/> 为了稳定物价,抑制经济过快发展,政府在推出各项补贴等财政政策的同时,也加大了使用货币政策的力度。2007年一年之内6次加息,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从年初的2.52%提高到年末的4.14%;存款准备金也由年初的9%提高到了年末的14.5%。然而,这些政策并没有有效地抑制住物价的不断上涨和经济的过快发展。于是刚刚进入2008年,政府就果断采取行政干预措施来稳定物价。 <br/> 价格干预应该说是从1月9日开始的。当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加大了处罚力度,并将对行业协会经营者互相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等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最高处罚金额可达100万元。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正式公布。 <br/> 而此次榜上有名的行业、企业也如往常一样声称,一定会认真贯彻国家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 <br/> 早在《办法》颁布的两天前,价格干预的通知已经下达。1月13日,腊月初六,人们都在冽冽寒风中享受着周末的闲暇时光,而山东鲁花集团的值班室里却响起了急促的电话铃声: “通知相关负责人到发改委开会。”几乎同时,其他11家企业也都得到了政府出手价格干预的通知。 <br/> 鲁花在元旦之前最后一次涨价后就没有调整过价格,被列在管制范围里似乎有些委屈,但由于身处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且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此次被管制也属情理之中。鲁花集团办公室主任徐萍华告诉《商务周刊》,“鲁花坚决支持国家的决定,其实在原料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不管有没有国家的管制,我们都会维持原有的价格水平。况且现在的原材料供应价格很稳定,我们在近期内不会调整价格。” <br/> 面对政府出台的价格管制,蒙牛集团营销总监赵远花也坦然表示:“不乱涨价,对行业发展是有好处的,对企业来说也是好事。”至于应对迎面而来的成本线,赵远花表示: “我们通过自身的节能减排和降低生产运营管理项目上的费用等方式来综合降低成本。” <br/>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一部署,截止到1月25日,全国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了列入临时价格干预的商品和企业目录。很多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省长、副省长亲自主持会议,研究部署临时价格干预的具体方案。内蒙古还成立了以自治区副主席任亚平为组长的全区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领导小组。 <br/> 尽管也有学者认为,一系列的高密度行政干预措施有悖市场规律,但显然这种中国式的政府治理方式还是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赞同。正如1月24日的《人民日报》所说,对政府依法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做法,人民群众给予了正面评价和充分肯定。 <br/> 然而,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得民心的政策,在现实应用中还是打了折扣。国家正式启动价格干预的3天后,部分奶品在河南市场大幅涨价,河南省发改委当天即派出督察组对市场进行检查。但检查后价格上涨了的牛奶仍然“纹丝不动”地摆放在超市里。据参与市场监管的郑州市物价局有关工作人员说,1月19日,他们分两个检查组走访了郑州多家卖场,市场上确实存在部分品牌牛奶涨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供货商执意涨价。 <br/> 政府的临时价格干预,甚至引发了一些植物油生产商的主动断货行为。据北京锦绣大地批发市场一些粮油经销部的老板描述,他们已经有一周进不到货了。原因是国家不让涨价,厂家没钱可赚,他们就不报价、不发货。一位以每斤8元左右进到货的色拉油零售商悻悻地走过来说:“政府是限制价格了,可政府在哪呢?在电视上,不在这里。” <br/>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的陈连芳则直接表示:“我对国家出台的价格管制到底有多大作用心存怀疑。在政府对于企业的支持很少的情况下,就不应该管制。国家是想打压暴利经营,但绝大部分涨价的日常食品根本称不上暴利,而对那些真正暴利的行业和企业,政府的行政手段已经很久没有成功使用过了。” <br/> 金融食物链的饕餮者、攫食者和牺牲者 <br/> 由于解释通货膨胀的方法不同,发现经济过热并采取宏观调控的时机就会出现问题。“晚了,已经晚了,如果一年前采取必要措施,今天就不会这样子。现在看,这次通胀还要持续两三年。”原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经济学家谢国忠对《商务周刊》说,“一年前我就提醒大家,中国已经进入通胀时代了。面对现在的经济指标,硬要把他退回去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br/> 事实上,如果我们重温一下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的讲话就会注意到,他在解释经济过热时所说的第一句话是:“物价的上涨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总量上来讲,流动性压力比较大。影响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也非常多,既有世界性的流动性过剩的影响,也有我们自身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尽管没有展开来讲,但显然政府也早就注意到了货币的流动性过剩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br/> “流动性过剩是对当前通货膨胀的较好解释。”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认为。2000—2006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M0、M1、M2年均增长分别为10.5%、15.3%、16.5%。2007年,货币供应量增长进一步加快,截至9月末,M0、M1、M2的供应量同比分别增长13.2%、22.1%、15.3%。前三个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3.36万亿元。 <br/> 当然,这些货币并非央行滥发所致,而主要是由于外汇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在目前中国场内集中交易、集中清算的外汇交易制度下,结售汇之间的差额最终形成了央行外汇储备的增长。考虑到2007年中国外汇储备增长了4600多亿美元,那么相应的就有3.4万亿元左右的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为对冲人民币流动性过剩,央行主要靠发行票据,但目前看,这一措施成本既高,收效也不大。 <br/> 事实上,央行可以通过提高汇率、加强自愿性境外投资等措施来缓解流动性,但这似乎又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初衷不符。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并不是防治通货膨胀,而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两者并不总是矛盾的,但在多重目标的情况下,确实存在一个优先次序问题。 <br/> 这些过剩的货币又如何远离粮食、食品,涌入股市、房市和资源品市场,并引发CPI的持续上涨呢?根据学者秋风的解释,过剩的新增货币流入经济体,会压低信贷利率,这些资金被转移到资本品生产部门,消费品生产的资源出现紧张。 <br/> 多发的货币要通过某一个途径进入经济体,这个进入点,秋风称之为“货币注入点”。毋庸讳言,这个注入点主要就是银行和财政资金——过剩的货币就是通过它们传导到其他领域的。 <br/> 正如大家所看到,过去几年,中国金融机构包括政府的营利冲动是前所未有的。商业性银行向基金公司和投资银行发展,一些地方的财政资金直接进入私募股权基金。过剩货币就这样向着房市、股市等高回报领域流动着。 <br/> 这些最早得到过剩货币的部门占的便宜也最大,因为他得到过剩货币的时间比其他人长,所以,他的收入也最早上涨,持续的时间最长。接下来,随着他们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过剩货币向外扩展,引发通货膨胀。这就像往水里扔一块石头,涟漪由近及远,波动越来越小。距离货币注入点最近的行业、企业和他们的雇员,在繁荣期内因为通货膨胀得到的收益最多,离得最远的部门和个体,从通货膨胀中所得到的收益最少,他们面临的经济失败也最大。 <br/> 通常情况下,能够最先得到这些货币的部门,是这个经济体中占优势的行业,本身利润就比较高,员工的收入也较高,而越晚得到新增货币流入的部门,本身的收入就比较低。因此,在通货膨胀期内,所有垄断行业的经营状况都良好,比如石油、电信、航空、银行、证券公司。 <br/> 过量货币的错配就这样从金融食物链的最上端开始,经过几年的击鼓传花,在这个大雪弥漫的冬天浸湿了最底层边缘人群的寒衣。面对眼前经济困局,谢国忠再次对《商务周刊》强调:“通胀只能预防,一旦出现就压不回去了,只能慢慢来,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 <br/> “目前政府应该做的是想办法让各项经济指标不再变得更高,同时动用国家财政对社会上受通胀负面影响的人进行必要的援助,调整低保和最低工资,帮助他们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