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name="#3"></a></p> 新华网北京7月9日电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制造了大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p><table cellpadding="3"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object codebase="http://download.macromedia.com/pub/shockwave/cabs/flash/swflash.cab#version=5,0,0,0" height="300" width="326" classid="clsid:D27CDB6E-AE6D-11cf-96B8-444553540000" style="WIDTH: 326px; HEIGHT: 300px;"><param value="9525" name="_cx"/><param value="7938" name="_cy"/><param value="" name="FlashVars"/><param value="http://imgs.xinhuanet.com/icon/photos/20071010tp.swf" name="Movie"/><param value="http://imgs.xinhuanet.com/icon/photos/20071010tp.swf" name="Src"/><param value="Window" name="WMode"/><param value="-1" name="Play"/><param value="-1" name="Loop"/><param value="High" name="Quality"/><param value="" name="SAlign"/><param value="-1" name="Menu"/><param value="" name="Base"/><param value="" name="AllowScriptAccess"/><param value="ShowAll" name="Scale"/><param value="0" name="DeviceFont"/><param value="0" name="EmbedMovie"/><param value="" name="BGColor"/><param value="" name="SWRemote"/><param value="" name="MovieData"/><param value="1" name="SeamlessTabbing"/><param value="0" name="Profile"/><param value="" name="ProfileAddress"/><param value="0" name="ProfilePort"/><param value="all" name="AllowNetworking"/><param value="false" name="AllowFullScreen"/></objec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d></tr></tbody></table> 197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科学家警告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导致地球升温。气候变化首次作为一个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之后,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具体包括成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专门负责评估气候变化状况及其影响;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应对气候变化制定国际性框架,以及为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设定时间表。 </p><p> 然而,时至今日,气候变化问题依然严峻,人类发展前景因此面临着巨大挑战。2007年,IPCC发布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认定,人类活动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报告,自1750年以来,全球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由于人类活动而显著上升,现在已经远远超过工业时代之前数十万年间的水平,其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65万年以来的最高点。 </p><p> 报告指出,随着气候变暖,全球冰川和冰盖出现大面积损失,由此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会威胁到许多沿海地区的安全。此外,许多地区的降水情况也发生了变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地区的干旱发生次数不断增加,持续时间更长,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球酷热等极端天气的发生更加频繁,飓风活动也在增强。报告还预测,从2007年到208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2至4摄氏度,有11亿至32亿人的饮用水可能遇到问题,2亿至6亿人将面临饥饿威胁,沿海地区每年将有2亿至7亿居民可能遭受洪涝灾害。</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39"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class="t14black" valign="middle" align="center" height="70"><p>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北京奥运会留给我们四点启示</p></td></tr><tr><td align="center"></td></tr><tr><td background="/images/mold1/line-hs.gif" height="4"></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39" border="0"><tbody><tr><td height="20"> </td></tr><tr><td valign="to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99"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 align="left">“北京奥运会的环境质量保证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案例。”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此间举行的第四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上表示,北京奥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的成功,对于奥运会之后的环境保护工作至少有四点启示。 <div><p> 周生贤是在作题为《让中国人的呼吸更加甜美——北京奥运会给我们的启示》的主旨报告时作出以上表述的。周生贤介绍说,北京奥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的成功,对于奥运会之后的环境保护工作至少有四点启示:首先,要树立信心,进一步增强在经济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其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要立足于周边区域联防联控;第三,要采取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相互融合的综合措施;第四,要全面、准确、科学分析局地环境问题特征及其成因,从而提高解决方案或对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p><p> 他说,北京市政府于9月27日发布了2009年实施第十五阶段大气污染措施,共六个方面23条具体措施。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借鉴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的成功经验,在巩固奥运会环境保护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改善环境的信心和决心,开启了奥运会之后环境保护新的征程。我们要大力发掘绿色奥运留下的丰富环境遗产,努力做好新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 </p><p> 周生贤表示,新时期的环境保护,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力促进环境与经济高度融合,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本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主题为“关注气候变化、推进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促进国际合作”,由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社科院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共同承办。</p></div></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p><span class="title"><strong><font size="5">环保拉动内需 企业带动发展</font></strong></span></p><p>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经济增长缓慢,国内众多企业受到重创,呈现低迷的现状。面对国内经济遭受创伤、全球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十项措施,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措施提出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节能减排、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要把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同优化结构、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工作力度。</p><p> 11月12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召开,进一步提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指出要继续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促进民生改善和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p><p>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阶段,发展经济的潜力巨大,保护环境的任务十分繁重。面向未来,我们将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形成有利于节能<a title="点击查看 环保 的更多新闻" href="http://www.022net.com/Page/Key_News/Key_hb/env.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0000cc;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环保</a>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民,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使人民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p><p>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城镇治污设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鼓励技术创新和推广,支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环保行动,使环境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特别是推进相关改革,抓紧理顺重要能源资源产品的价格关系,建立健全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促进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p><p> 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使得很多环保产品的企业从中受益。研祥智能的产品很多应用于环境监控中,它不仅可以对气态污染物如工业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进行监控,也可以对液态污染物如氨氮、COD、SS、液态氰化物进行监控。研祥自主研发的大中型医院污水监控系统、城市生活污水监控系统、工业粉尘、气体污染源监控系统和江、河流水质的监控产品等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对排污进行监测,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环境建设力度的加大,研祥产品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势必会带动研祥未来收入持续的快速增长。</p><p> 解决好我国的环境发展问题,不仅是13亿人民的福祉所在,也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多边双边合作,特别是加强环保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丰富合作内容,提升合作水平,实现共同发展。</p> <p>支持环保,推荐大家看看《和谐拯救危机》</p> <p>大旱灾让我们反思水利与农业政策</p><p> 2009年初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等主产区小麦受旱1.60亿亩,其中严重受旱6753万亩,有632万亩出现点片死苗现象。另外,有约400万人、200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大旱虽有天灾的原因,但也揭示了近三十年来农村水利建设与“分田单干”政策的不足。 </p><p> 对比两组数据,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1949~1978年,灌溉面积从1949年的2.4亿亩增加到1978年的7.3亿亩,增加了5亿亩(增幅超过200%)。同时,修建各类水库8.6万多座。在1978~2008年,农田灌溉面积从7.3亿亩增加到8.67亿亩,只增加了1.37亿亩(增幅19%)。同期只建设各类水库800多座(主要用于发电)。毫无疑问,最近30年来,我们在水利建设上疏忽大意了。 </p><p> 更致命的是,原来建好的灌溉系统和水库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失去管理而出现严重荒废,导致灌溉能力大大减弱,没能充分发挥其涝季蓄水、旱季供水的功能。现在笔者每次回农村老家,看到周围的河流和水塘积满淤泥,河道变浅变窄变成死水沟,有的甚至完全干涸,便怀念以前清澈的可以饮用的河水、又深又宽还曾游泳过的河道和河塘。每每此时,我们不禁要问,改革都三十来年了,可农村怎么出现了如此倒退? </p><p> 我们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的河水由于经常由村集体组织清除淤泥,河水也经常得以通过抽水设备、灌溉系统从长江支流获取新鲜水,水质一直很好,也是村民饮水的来源。但自“分田单干”以后,由于村集体名存实亡,单户农民无力进行这类活动,导致各村河流、水塘积满淤泥。我们发现湖北农村作为鱼米之乡、多江多水的江汉平原都变成这样,全国其他地区的农村现状,更令人忧虑。 </p><p> 现在的大旱,也让我们客观认识到1960~1978年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重大成绩,重新认识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倡的“水利是农业根本”的正确性。学术界已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那就是,1965~1978年为我国水利建设的高峰,这些水利设施是确保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粮食稳定增长的基本条件。而自1980年后水利建设被忽视,主要是因为在清理“文革”问题时,由于水利建设高峰刚好与“文革”时间一致,所以被简单地作为“文革”附属物被否定了(见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徐海亮,2000年,《“三五”至“五五”期间的水利建设经济效益》)。其结果,就是导致80年代中期以后有效灌溉面积不断减少、成灾率不断上升、抗旱和抗洪能力不断下降,粮食产量也在达到高峰后开始走下坡路。 </p><p> 此次空前绝后的旱灾,说明三十年来我们把前人留下的老本荒废了不少,也把老本快吃完了。旱灾最终也会过去,但是,旱灾之后,我们还是该好好反省,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认真对待作为农业根本的水利建设。 </p><p> 虽然中央决定投入4亿元解决目前的旱灾问题,但这只能是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以国家财政对水利基础设施大幅度增加投入。这就如同修建铁路、机场、图书馆等公共基础设施一样,因为它事关13亿人民的粮食安全问题。 </p><p> 目前可采取的措施是逐步修复部分早期的水库,恢复其夏(涝)季蓄水、冬(旱)季供水的功能。同时,以乡镇为单位按年度进行财政补贴,用于以村和小组为单位组织农民重新恢复灌溉渠,每年冬季清除各村河道、灌溉渠、水塘的淤泥,加宽加深河道,并用于以村和小组为单位购买抽水机等农机设备。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集体一贯的做法,很有效。这样既便于清理河床和改善水质,让河流和水塘加深、多蓄水、蓄新鲜净水,取出的淤泥也可以放到农田肥田,改善农田的土质。这将不仅解决灌溉问题,也能改善农村饮用水质不断恶化的问题、改善水质。 </p><p> 凡是家在农村的人都已经意识到,水的问题,已经到了快崩溃的边缘。作为农民的儿子,我不得不大声呐喊:留给农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p><p>……农业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这是不容质疑的!……</p><p><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2/12/xin_46202061115363431576810.jpg" border="0" alt=""/></p> <p><font face="Verdana">真正发挥分类垃圾箱的作用<br/>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br/>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街小巷的新型分类垃圾箱也逐渐多起来了,这些垃圾箱箱体标有可回收物与不可回收物之分,盛着形形色色的废弃物,为城市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卫生保障,同时也为垃圾再利用、节约新能源提供了有效保障。但据我们的观察发现,分类垃圾箱中的垃圾却是回收物与不可回收物混杂在了一起,根本没有发挥到真正作用。我们工作人员在对部分市民的调查中得知,很多市民难以正确区分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font></p>
<p><font face="Verdana"> 据环卫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生活中可回收资源主要有:</font></p>
<p><font face="Verdana"> (1)废纸:报纸、书本纸、包装用纸、办公用纸、广告用纸、纸盒等。(应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2)塑料:各种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塑料牙刷、塑料杯子、矿泉水瓶等;(3)玻璃:玻璃瓶和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4)金属:易拉罐、铁皮罐头盒、牙膏皮等。(5)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毛巾、布包等 可回收物以外的垃圾基本上都是废弃物。比如烟头、鸡毛、废电、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食品残留物等等。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有毒垃圾,包括废电池、日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药品、化妆品等。 <br/> 云飞洁城人希望,通过我们的大力宣传让所有的人都能正确区分所要投放的垃圾所属类别。同时呼吁市民,让我们从正确投放垃圾做起,以举手之劳参与环保,优化环境,共建美好家园。</font></p>
<p><font face="Verdana">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font></p> <p align="center">湖北省建成首个医废处置中心</p>
<p> 据介绍,目前十堰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38家,每天产生的医疗废物5吨左右,此前主要采取填埋、直接焚烧等方式处理,既污染环境,又存在安全隐患。十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投资1600万元,占地12亩,日处理能力5吨,可以满足十堰市及所属的五县一市的医疗废物全封闭、无害化处置。 </p>
<p> 该中心配备有9台专用运输车辆,用于医疗废物的封闭式收集、贮运,同时在医疗卫生机构配置了若干个垃圾周转箱。每天,专用车携带空周转箱,沿线收集医疗机构装满医疗废物的周转箱,运输至处置中心,采用高温灭菌、电磁波杀菌、化学消毒、等离子处理等程序进行集中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以及生活污水、雨水,经过生化处理后可以循环使用。</p>
<p> 环保专家认为,医废处置中心的建立,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分散处置带来的污染问题,有助于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水库的水质环境,杜绝医疗废物流入社会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p> 热烈庆祝新中国诞生六十周年!祝愿祖国母亲更加繁荣、民主、富强!愿我们沿着前人的足迹一如既往的勇往直前,开创未来新世界!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