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派
<p> 现代管理理论众多学派并存,从不同角度对管理理论进行卓有成效的探讨,都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人们用“管理理论丛林”来形容现代管理理论。管理科学步入一个发展、创新、分化、综合并存的时期。主要的管理学派如下: </p><p> <b>1、管理过程学派</b>。 </p><p> 管理过程学派又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 </p><p> 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 </p><p> 该学派的基本研究方法是:首先把管理人员的工作划分成一些职能,然后对这些职能进行研究,并从丰富多彩的管理实践中探求管理的基本规律,以便详细分析这些管理职能。 </p><p> <b>2、行为科学学派</b>。 </p><p> 行为科学学派是在人群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特点有: </p><p> (1) 从单纯强调感情的因素,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转向探索人类行为的规 律,提倡善于用人,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 </p><p> (2) 强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一致性。认为调动积极性必须从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两方面着手,使组织目标包含 更多的个人目标,不仅改进工作的外部条件,更重要的要改进工作设计,从工作本身满足人的需要。 </p><p> (3) 认为传统的组织结构和关系容易造成紧张气氛,对组织各层职工均有不利的影响。主张在企业中恢复人的尊严,实行民主参与管理,改变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由命令服从变为支持帮助,由监督变为引导,实行职工的自主自治。 </p><p> <b>3、经验主义学派</b>。 </p><p> 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有欧内斯特·戴尔(Ernest Dale),他的代表作有《伟大的组织者》、《管理:理论和实践》;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又译作杜拉克),他的代表作有《有效的管理者》等。 </p><p> 这一学派主要从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方面来研究管理,他们认为成功的管理者的经验是最值得借鉴的。 </p><p> 因此,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向管理人员提供实际的建议。 </p><p> <b>4、社会系统学派</b>。 </p><p>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主要贡献是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团体及个人做出了全面分析。 </p><p> 其主要观点有: </p><p> 1、什么是组织,组织就是一个协作系统.组织系统是协作系统的核心。 </p><p> 2、只有把组织的要求与组织内成员的要求结合起来,组织的发展才具有生命力。 </p><p> <b>5、系统管理学派</b>。 </p><p> 侧重以系统观点考察组织结构及管理基本职能,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p><p> 基本观点: </p><ul lastcheckbox="null"><li>组织是一个系统;(企业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 </li><li>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 </li><li>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在管理方面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 </li></ul><p> 系统思想认为: </p><p> 1)组织是一个系统,由相互依存的众多要素所组成。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确保组织中各部分能得到相互的协调和有机的整合,以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 </p><p> 2)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p><p> 3)系统有两种类型:封闭型和开放型。 </p><p> 现代管理者必须把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也即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一个组织的成败,取决于其管理者能否及时察觉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p><p> 主要贡献,把管理组织视作一个开放系统。对组织地运行进行了系统分析。 </p><p> <b>6、决策理论学派</b>。 </p><p> 代表人物有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西蒙和马奇。 </p><p> 决策理论的主要论点有: </p><p> <b>(1) 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b></p><p> 决策不是一瞬间即能完成的一种活动,它至少应该分成四个阶段,即提出制定决策的理由;尽可能找出所有可能的行动方案;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选出最满意的方案;对方案进行评价。 </p><p> <b>(2)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b>
</p><p> 西蒙根据决策的性质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指反复出现和例行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指那种从未出现过的,或者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还不很清楚或相当复杂的决策。 </p><p> <b>(3) 满意的行为准则。</b>
</p><p> 西蒙认为,由于组织处于不断变动的外界环境影响之下,搜集到决策所需要的全部资料是困难的,而要列举出所有可能的行动方案就更加困难,况且人的知 识和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在制定决策时,很难求得最佳方案。在实践中,即使能求出最佳方案,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人们也往往不去追求它,而是根据令人满意 的准则进行决策。 </p><p> <b>7、管理科学学派</b>。 </p><p> 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它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其代表人物为美国的伯法等人。 </p><p> 其核心是把运筹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用于管理决策和提高组织效率。 </p><p> <b>管理科学学派有如下特点:</b>
</p><p> (1) 力求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重视定量分析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 </p><p> 他们将众多方案中的各种变数或因素加以数量化,利用数学工具建立数量模型研究各变数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一个用数量表示的最优化答案。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 </p><p> (2) 各种可行的方案均是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例如成本、总收入和投资利润率等。 </p><p> (3) 组织、决策的人均是理性人,即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还用理性的方法追求最优的目标实现过程。 </p><p> (4) 广泛地使用计算机。 </p><p> 其局限性:适用范围有限,不是所有管理问题都能定量。实际解决问题中存在许多困难。管理人员与管理科学专家之间容易产生隔阂。此外,采用此种方法大都需要相当数量的费用和时间,往往只用于大规模复杂项目。 </p><p> <b>8、权变理论学派</b>。 </p><p>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伍德沃德和美国的菲德勒。把管理看成一个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选择和实施不同管理策略的过程,强调权宜应变。 </p><p> <b>1)、权变理论学派的主要论点和特点有:</b>
</p><p> (1) 认为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环境的复杂性与不断变化决定了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和方法适用于所有情况。因此,管理的方式方法要随着情况的不同而改变。 </p><p> (2) 依据大量的调查研究,把组织的情况进行分类,建立模式,据此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 </p><p> 建立模式时考虑以下因素: </p><ul lastcheckbox="null"><li>组织规模、 </li><li>工艺技术的模糊性和复杂性、 </li><li>管理者位置的高低、 </li><li>管理者的位置权力、 </li><li>下级个人之间的差别、 </li><li>环境的不确定程度。 </li></ul><p> 这些因素被称为情境因素或者权变因素。 </p><p> <b>2) 权变管理思想</b>
</p><p> “权变”是相机而变、随机制宜、随机而变的意思。 </p><p> 要求管理者在采取管理行动时,需要根据具体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采取相应不同的管理方式。 </p><p> 权变理论的建立和普及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 </p><p> A、企业外部环境制约, </p><p> B、传统管理理论无能为力。 </p><p> <b>权变理论的著名格言</b>: </p><p> 权变是指相机而变、因地制宜、随机应变。权变管理思想强调管理者在采取行动时应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p><p> <b>9、经理角色学派</b>。 </p><p> 代表人物是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y)。以对经理所担任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以求提高管理效率。 </p><p> 各学派各持己见,并依据自己理论框架,创造出花样繁多的管理工具,但是就管理学而言,没有系统理论框架。各学派都没能将管理纳入统一框架加以研究,形成管理学自有的研究框架,这样的研究结果自然会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只有当管理学统一框架建立之后,就此基本框架形成的管理理论才真正能为管理实践提供依据,管理者才能系统的利用管理工具而不会出现管理工具组合间的自相矛盾,此时管理学才能够真正称之为管理学。 </p> 不错,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