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战略意图
<p><strong>Strategic Intent[战略意图](Hamel Prahalad)</strong></p><p><strong>使企业的战略目的的与战略手段相和谐。 Hamel Prahalad的Strategic Intent[战略意图]解析</strong></p><p>1989年,Gary Hamel和C.K. Prahalad的一篇标题为《战略意图》(Strategic Intent)的文章,引起了战略观念的突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篇文章当时发表在了《哈佛商业评论》上。 Hamel和Prahalad认为,企业若想达到成功,必须在企业内部大力宣传自己的战略意图,实现企业战略目的与战略手段的和谐。</p><p><strong>什么是战略意图? 释义</strong><br/>Hamel和Prahalad为战略意图所下的定义是: 一个雄心勃勃的宏伟梦想,它是企业的动力之源, 它能够为企业带来情感和智能上的双重能量,藉此企业才能迈上未来的成功之旅。 如果把企业的战略体系架构(即包括功能配置、竞争力获取、资源重组在内的高端蓝图)比喻为企业的大脑的话,那么战略意图则是企业的心脏。 战略意图应该表现出一种迎接未来挑战的张力——当前的资源与能力不足以完成企业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br/> <br/><strong>战略意图的属性</strong><br/>Hamel和Prahalad认为战略意图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属性: 方向、发现和命运。</p><p><strong>1、方向的感觉(Sense of Direction)。</strong> 企业对于构建今后十年左右的市场和竞争地位的观点。 它是企业对于未来的看法,为企业提供统一的、深入人心的方向感。 <br/><strong>2、发现的感觉(Sense of Discovery)。</strong> 战略意图要能够于各种资源、能力中区分出: 着眼于未来的独特竞争能力。 它能够带领企业员工去探索新的竞争天地。 <br/>3、命运的感觉(Sense of Destiny)。 战略意图还有一定的情感成分, 它能够让员工感知到其内在价值。 </p><p><strong>战略意图流程的三个步骤</strong></p><p><strong>1、制定战略意图。</strong>全面包含上述三个方面的属性。 <br/><strong>2、设置挑战。</strong> 寻找和认定企业所将面临的适当的挑战,并与全体员工对此展开沟通交流, 使他们深信不疑,随时准备迎接挑战。由此,这些挑战就转变成了实现企业战略意图的手段和动力。 例如: 假设加能公司的战略意图是 “击败施乐”, 面临的一项挑战可能是 开发价格在1000美元左右的家用复印机。 <br/><strong>3、战略意图授权。</strong> 战略意图执行过程中, 必须要认识到实现战略意图要靠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参与。 此时,企业高管的任务是汲取众人的智慧: 变传统的下行沟通方式为上行沟通方式,从企业内部不断获取新的思想和主意。 </p><p>这种企业战略,或者更宏观地说,这种战略思维方式产生于二战后日本企业戏剧性上升的大背景之下。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逐渐实现了其主宰世界市场的野心。当时,在西方社会看来,日本的这一战略意图是极不现实的, 不管是从日本的资源来看,还是从其竞争能力来看。 但是,在这个社会内部的各个层面,确实就产生了并持续保持着这么一股强烈的在经济领域赢取世界的意图, 这个宏伟的战略意图最终成为日本企业用10-20年夺取全球市场领袖地位的竞争基础。 </p><p><strong>参考书:</strong> Hamel & Prahalad -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中译本《竞争大未来》,北京昆仑出版社,1998] -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