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oopratio 发表于 2007-12-12 09:52:27

[转帖]动态组合营销模式

<a title="营销"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è&yen;销">营销</a>中有<a title="4P理论"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4P&ccedil;†è&reg;&ordm;">4P理论</a>,把4P平行关系变成锥体,其中一个P是战略性的,其它3P围绕这一个P来组合,组合出四种营销模式,有且只有这四种模式。在“1P+3P”营销模式思想的指引下,平面的、有很好的认识意义而比较缺乏实战操作意义的4P理论,就演绎成为立体的、生动的、极富实战操作意义的四种营销模式及其动态组合:以<a title="产品策略"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auml;&ordm;§&aring;“&ccedil;&shy;–&ccedil;•&yen;">产品策略</a>为核心的营销模式、以<a title="价格策略"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auml;&raquo;·&aelig;&nbsp;&frac14;&ccedil;&shy;–&ccedil;•&yen;">价格策略</a>为核心的营销模式、以<a title="促销策略"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auml;&iquest;ƒé”€&ccedil;&shy;–&ccedil;•&yen;">促销策略</a>为核心的营销模式、以<a class="new" title="渠道策略" href="http://wiki.mbalib.com/w/index.php?title=%E6%B8%A0%E9%81%93%E7%AD%96%E7%95%A5&amp;action=edit">渠道策略</a>为核心的营销模式,以及它们的动态组合模式。 <a name=".E5.8A.A8.E6.80.81.E7.BB.84.E5.90.88.E8.90.A5.E9.94.80.E6.A8.A1.E5.BC.8F.E7.9A.84.E5.88.B6.E7.BA.A6.E5.9B.A0.E7.B4.A0"></a><h2>动态组合营销模式的制约因素</h2><a name=".E7.AC.AC.E4.B8.80.E3.80.81.E5.B8.82.E5.9C.BA.E6.88.90.E7.86.9F.E7.A8.8B.E5.BA.A6"></a><h3>第一、市场成熟程度 </h3><p>  根据市场的成熟度,企业需要选择不同的营销模式。在陌生市场和新进入的市场,由于顾客对产品缺乏认识,应该选择以推广、传播为核心的营销模式;如果是高 技术产品,也可以采用以产品为核心的营销模式;如果是原创产品,采用以产品为核心的模式;如果是新颖但非原创的产品,则要以推广为核心;随着市场不断发 展,进入成长期和发展期,企业的营销应该慢慢转向以渠道为核心的模式。这时货铺得越多或价格越低将会有更多人来购买,让每个大街小巷都买得到就很关键。比如“脉动”,这是<a title="乐百氏"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auml;&sup1;&ccedil;™&frac34;&aelig;°">乐百氏</a>出品的功能性饮料,刚开始<a title="定位"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aring;&reg;š&auml;&frac12;">定位</a>于街头跳舞的年轻一族,到后来大家都能接受时,<a title="铺货"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é“&ordm;è&acute;§">铺货</a>就展开了,现在你可以看到在公园锻炼的老人也都拎着一瓶类似的饮料。到了市场成熟期,渠道已经到位之后,就要靠价格手段,选择以价格为核心的营销模式,吸引对价格更为敏感的消费者,或者推出新产品,比如:推出复印机之后,复写纸即被淘汰。 </p><a name=".E7.AC.AC.E4.BA.8C.E3.80.81.E6.B6.88.E8.B4.B9.E8.80.85.E9.9C.80.E6.B1.82.E7.89.B9.E6.80.A7"></a><h3>第二、消费者需求特性 </h3><p>  消费者的<b><a title="价格敏感性"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auml;&raquo;·&aelig;&nbsp;&frac14;&aelig;•&aelig;„Ÿ&aelig;€§">价格敏感性</a></b>和<b>需求特性</b>对营销模式选择影响最大。 </p><p>  价格敏感性体现的是随着价格下降,市场需求规模增加的速度。需求规模增加得越快,说明价格弹性越大;反之,价格弹性越小。价格弹性越大,采用以价格策略为营销策略重心就越有效。当消费者初次选购价格昂贵、购买次数较少、需要冒风险的商品时,由于对这些商品的性能缺乏了解,为慎重起见,他们往往需要广泛地收集有关信息,并经过认真地学习,产生对这一产品的信念,形成对<a title="品牌"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aring;“&ccedil;‰Œ">品牌</a>的态度,并慎重地做出<a title="购买决策"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è&acute;&shy;&auml;&sup1;°&aring;†&sup3;&ccedil;&shy;–">购买决策</a>,则属于高参与度购买。高参与购买的产品适合以产品策略为核心的模式。反之,价格较低廉、购买次数较多的、出错风险较小的商品,并不需花太多的时间去鉴别,则属于低参与度购买。 </p><p>  当<a title="消费者购买"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aelig;&para;ˆè&acute;&sup1;者è&acute;&shy;&auml;&sup1;°">消费者购买</a>一些品牌差异不大的商品时,虽然他们对购买行为持谨慎的态度,但注意力更多地是集中在品牌价格是否优惠,购买时间、地点是否便利,而不是花很多精力去收集不同品牌间的信息并进行比较。这类商品从产生<a title="购买动机"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è&acute;&shy;&auml;&sup1;°&aring;Š¨&aelig;œ&ordm;">购买动机</a>到决定购买之间的时间较短,品牌差异性也低。反之,当消费者购买一些品牌差异较大的商品时,注意力更多地是集中在品牌和产品上,要花很多精力去收集不同品牌间的信息并进行比较,而且从产生购买动机到决定购买之间的时间较长,价格是否优惠、购买时间、地点是否便利不是消费者重点考虑的内容。</p>

fcoopratio 发表于 2007-12-12 09:53:13

<h3>第三、<a title="竞争对手"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ccedil;&laquo;ž&auml;&ordm;‰&aring;&macr;&sup1;&aelig;‰‹">竞争对手</a>策略 </h3><p>  营销是个互动博弈的过程,需要根据竞争对手的招术和模式变化进行选择。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高手之间的对抗不是招术的对抗,而是模式的对抗,所以在双方博弈中如何动态转换营销模式是重要的。 </p><p>  竞争博弈的营销模式选择,应该考虑到三个方面因素:竞争对手的实力、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重心,以及其他营销策略重心的有效性。 </p><p>  具体来说,有两种选择: </p><p><b>1.主动回避</b>
        </p><p>  当竞争对手实力较强,则采用主动回避的方式,选择其他有效的营销策略重心。 </p><p><b>2.迎头痛击</b>
        </p><p>  虽然竞争对手实力强大,但是,自己有没有其他有效的营销策略重心可以选择,或者是竞争对手实力不强,可以采用与竞争对手相同的策略 导向,与对手直面力拼,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一般来说,这种做法的风险要大于第一种,也是时下终端战、促销战、价格战风起云涌的根本原因。 </p><a name=".E7.AC.AC.E5.9B.9B.E3.80.81.E5.B8.82.E5.9C.BA.E5.A4.96.E9.83.A8.E7.8E.AF.E5.A2.83.E7.89.B9.E5.BE.81"></a><h3>第四、市场外部环境特征 </h3><p>  企业还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变换自己的 营销模式。当你所在行业和市场混乱时,就只能走极左路线,行业和市场成熟了你再做正人君子,否则你与市场格格不入,很难发展。中国市场经济处于逐步发育的过程中,企业就要入乡随俗,根据环境变化采用不同的营销模式,否则是找死。 </p><p>  根据外部环境,企业应该考虑运用不同的营销模式,这种模式要符合发展趋势和环境变化。当产品创新不能获得市场回报时,以产品为中心模式就行不通;当媒体价格虚高时,用以促销、<a title="广告"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aring;&sup1;&iquest;&aring;‘Š">广告</a>为中心的模式也不行;当渠道高速变革 时,选择以渠道为核心的模式也不行。总之,在行业动荡期要审时度势,模式要适应环境。 </p><p>  市场外部环境主要从<b>市场差异性</b>和<b>一体化程度</b>两个维度来分析。 </p><p>  <b>市场差异性</b>指的是<a title="区域市场"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aring;Œ&ordm;&aring;ŸŸ&aring;&cedil;‚&aring;œ&ordm;">区域市场</a>内不同细分区域或不同细分消费群的<a title="差异化"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aring;·&reg;&aring;&frac14;‚&aring;Œ–">差异化</a>程度。具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细分区域市场的差异性,或者说是大区域市场中,小的细分 区域的差异性。这种市场差异性可能来自于文化、习俗等,但更主要的是来自于购买力的差异。例如:在长三角地区,大多数快速消费品在一、二、三级市场的差异性较小,甚至周边某些二、三级市场的消费能力还强于上海。而在京津唐地区,除了核心城市之外,周边二、三级市场消费能力普遍较低,市场差异较大。二是细分 消费者的差异性,或者说是同一区域市场细分消费者的差异性。这类差异性主要是来自于不同细分消费者群体购买力或购买习性的差异。例如:在汽车行业,高、 中、低消费者区别就十分明显。 </p><p>  <b>一体化程度</b>指的是区域市场内的购买习性、流通业态的多元化程度,以及政策法规<a title="执行力"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aelig;‰§è&iexcl;Œ&aring;Š›">执行力</a>度等环境因素的差别状况。差别越大,一体化程度就越低,差别越小,一体化程度就越高。例如:广告法、直销法等明令禁止的行为在二、三级市场依然大行其道;再比如:在二、三级市场,尤其是北方和西部,终端业态演进的速度较慢,还以传统渠道为主,比较离散,这样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就比较低。反观北京、上海、广州等“制高点” 市场,政策法规执行的力度比较强,很多行业已经演变为连锁卖场主导的终端型市场,这些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就比较高。再比如:商用照明市场,由于商务采购的透明度不高,使得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 </p><a name=".E7.AC.AC.E4.BA.94.E3.80.81.E4.BC.81.E4.B8.9A.E7.AB.9E.E4.BA.89.E6.88.98.E7.95.A5"></a><h3>第五、企业竞争战略 </h3><p>  厂家的竞争战略是由<a title="公司战略"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aring;…&not;&aring;&cedil;&aelig;ˆ˜&ccedil;•&yen;">公司战略</a>决定的,而营销模式是实现公司战略和竞争战略的途径或方式。从这个逻辑上来说,一方面,营销模式的选择必须在<a title="竞争战略"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ccedil;&laquo;ž&auml;&ordm;‰&aelig;ˆ˜&ccedil;•&yen;">竞争战略</a>的框架下;另一方面,营销模式又能验证竞争战略的有效性。 </p><p>  中国各区域市场发育程度、购买力水平、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巨大差异,使得市场差异程度很大。因此,需要企业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市场动态地调整自己的竞争战略,当然也不能轻易背离既定的竞争战略。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很难在中国市场全面胜利,有些市场将成为你的“盲区”。 </p><a name=".E7.AC.AC.E5.85.AD.E3.80.81.E4.BC.81.E4.B8.9A.E8.B5.84.E6.BA.90.E5.92.8C.E8.83.BD.E5.8A.9B"></a><h3>第六、企业资源和能力 </h3><p>  企业的技术研发、财务状况、管理能力、制造水平、生产规模、<a title="成本控制"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aelig;ˆ&aelig;œ&not;&aelig;Ž§&aring;ˆ&para;">成本控制</a>能力,以及<a title="人力资源"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auml;&ordm;&ordm;&aring;Š›è&micro;„&aelig;&ordm;">人力资源</a>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不可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也使得不同企业在产品、品牌、价格,以 及渠道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a title="核心能力"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aelig;&nbsp;&cedil;&aring;&iquest;ƒèƒ&frac12;&aring;Š›">核心能力</a>。 </p><p>  与资源和能力直接相关的企业发展阶段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营销模式。企业从弱小到壮大的不同时期,需要采取不同的 营销模式。企业初创期条件比较差,或者能力比较差,产品上没有核心优势,是市场的跟随者,用低成本慢慢做,这时宜采用以价格为核心的营销模式或以渠道为核心的营销模式。当技术有一定发展之后,则可以采用以产品为核心的营销模式,或者资源允许的话,采用以推广为核心的营销模式。要根据企业发展运作的节奏来选择营销模式,从跟随、模仿到创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选择不同的模式。 </p><p>  比如:<a title="跨国公司"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è·¨&aring;›&frac12;&aring;…&not;&aring;&cedil;">跨国公司</a>可能只能复盖大渠道,本土企业则可通过网络渗透,街边小店也有卖,加之款式不断变化,也可以获胜。中国企业刚开始时不能采用以产品为核心的营销模式,而是要采用以渠道或价格为核心的营销模式,渠道稳住以后 再慢慢转向以产品、以推广为核心的模式。所以营销模式的选择是要适合企业发展阶段的,并不是中国企业只能拼一种模式。</p>

wu7165 发表于 2009-1-8 16:14:52

你对营销模式有研究吗

gfchappy 发表于 2010-5-3 15:16:55

感觉还不错

cm.yoyo 发表于 2010-5-13 10:57:59

顶上一个,先谢了

pwzlr 发表于 2010-6-14 09:32:39

一体化程度与细分差异性,产品的USP点可以再展开论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动态组合营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