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信赵民 发表于 2007-11-6 11:05:20

20%多的销售收入做研发造出中国芯

<P align=center><B>“正略一品”系列之十:20%多的销售收入做研发造出中国芯</B></P>
<P align=center><B>——邓中翰赵民对话录</B></P>
<DIV align=left>编者按:“正略一品”系列视频访谈,是由正略钧策创始人赵民在2007年8月发起的,与著名企业家、学者等各界名人的对话专栏,以播客和博客的形式,每周推出一期。“正略一品”以“管理人生”为主题,探究成功人士如何成功管理创业、如何成功管理公司、如何成功管理事业、如何成功管理自己的人生,其中不乏凝结人生智慧的经典语录,以及各界名人对热点事件的精彩点评。“管理人生,成功人生!”,“正略一品”希望能够带给那些正在奋进中的年轻人一些启迪。</DIV>
<DIV align=left>&nbsp;</DIV>
<DIV align=left>
<P align=left>观看本次访谈的视频,请点击<A href="http://you.video.sina.com.cn/zhaomin"><SPAN style="COLOR: #333333">http://you.video.sina.com.cn/zhaomin</SPAN></A></P>
<P align=left>赵民:我自己开一个专栏,专门看成功人士在创业的时候,在管理方面有哪些体会?包括对人生态度怎么看?在我周围朋友当中,你从国外回来那么短时间获得那么多的成就,不仅市场上做得好,而且专业技术上非常突出。你看自己小学、中学、大学和你工作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地方锻炼了这种素质,提高了能力?对现在创业是有用的。</P>
<P align=left>邓中翰:其实这个问题我以前跟相关的媒体讨论过,有一个挺有趣的现象,我从19岁就参加科研了,很多人看到我这几年取得了很多奖,觉得这么年轻就可以搞科研,实际上,上大学以后,我在二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开始搞科妍了,学的电磁学,系副主任是一个很好的老师。</P>
<P align=left>赵民:你本科在合肥?</P>
<P align=left>邓中翰:在合肥中国科技大学,读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用的物理学教程是伯克利的,里面有一个问题,我觉得那个问题没讲好,我写了一封八页纸的信给老师,理论推导了很多跟书上不太一样的地方,又讲出了五种实验方法给了我这个老师。这个老师很吃惊,二年级刚开学就有一个学生能够写出这个东西,比较赞赏,叫我去他家去,那时候到老师家都战战兢兢的,我们系副主任是知名的教授。</P>
<P align=left>赵民:那时候还有学生经常到老师家里面,最后娶了老师的女儿的。</P>
<P align=left>邓中翰:没做到那步,到他家以后他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鼓励我。他说为了教学反映出了这个问题,你推的也都是对的,这个实验方法非常好,最主要作为一个学生怎么会有这样的劲头来积极主动的挑战给我写信。去年全国100篇博士优秀论文,里面有两个都是他的学生和他一起做的,我跟他说我精力充沛,别的东西玩少了就想做这个东西。</P>
<P align=left>赵民:你是哪一年上的大学?</P>
<P align=left>邓中翰:我是87年上的。</P>
<P align=left>赵民:91年毕业?</P>
<P align=left>邓中翰:对。那时候86年不是有一些事情么,学校变的更加严谨,87年进去跟坦克兵学院军训,89年以后的军训就是从我们学校的经验学习来的。回来以后单独给我们住在一个校区,就没有别的年级,单独放在郊外所以学习劲头很浓。后来我说能不能跟他做一些科研,也就是随便提了一下。他第二年到美国去做访问学者可能没有时间,但是我们系还有别的教授,比如黄教授,也是我们系最德高望重的教授,他60多岁了,他没有反对就给了我一大堆资料,我想可以把资料当英文学了,在中科大学英文也是很火爆的。</P>
<P align=left>但是没有想到我在研究的过程中就有一些新的想法,针对宇宙射线核辐射在晶体上产生的缺陷,它的电子信号这方面做了一些量子力学理论的研究。其实很奇怪,因为那时候量子学才刚刚学,后来又做出了一大堆实验。89年那年夏天正好赶上了学校很多事情不正常,给了我机会可以进实验室玩玩的,有很尖端的设备,有质谱议、电子扫描显微镜等等,很多想要做的事情,没有人做我就在那接着做。做完了以后在《科技通报》发表第一篇文章,《科技通报》是我们国家最老的杂志,也相当于《nature》《science》在英国一样。</P>
<P align=left>赵民:那是大学几年级?</P>
<P align=left>邓中翰:大学三年级,又获得了学校的奖,获得中国科协和团中央挑战杯奖,今天的挑战杯很多,但那个时候才刚刚成立这个奖。那几年应该说锻炼了自己独立做科研的能力,因为小时候当成兴趣爱好来玩,一开始独立研究问题,在老师的安排下跟一些实验室接触,培养了工作能力,培养了独立思考和组织的能力,这个事情对我的帮助很大。后来在国外发表了两篇文章,所以英文写作能力一直很好。后来去伯克利留学的时候,是我们学校的钱临照老院士,也是我们学校的副校长亲笔写信给我推荐到那。</P>
<P align=left>其实人生发展离不开这些非常德高望重,非常关心年轻人的名师,他给你指引道路。另外他在指引道路中对你的人生有一种期望,这种期望转变成一种责任和做事的道德约束,使你不断在这些方向上,因为你觉得学习钻研很有成就感,做科研一步一步的走,所以一直走的这条路。</P>
<P align=left>赵民: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搞研究本身是你的一种兴趣,研发做的好的人一定要把研究当做兴趣?</P>
<P align=left>邓中翰:一方面是兴趣,我过去兴趣也是很多的。最近我们母校搞20年学生庆典,见了很多同学,大家都记得我是中学时代活跃的人物,我们学校的摄影小组是我一手建起来的,我是我们学校的摄影记者。</P>
<P align=left>赵民:你高中在哪儿上的?</P>
<P align=left>邓中翰:江苏南京师大附中。</P>
<P align=left>赵民:那是全国的重点中学。</P>
<P align=left>邓中翰:像袁隆平都是这个学校毕业的。</P>
<P align=left>赵民:你是南师大附中摄影小组的发起人?</P>
<P align=left>邓中翰:还有吉他弹唱,很多的课外活动都是比较活跃。</P>
<P align=left>赵民:弹吉他的人都比较浪漫。</P>
<P align=left>邓中翰:那时候感觉到小时候的兴趣,到了大学以后转变成为科研的兴趣会培养你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和对事情的判断,这个还是比较关键。从76年上小学到87年上大学,当时很崇尚科学,像陈景润等一些人都成为我们的偶像。当然今天青少年的偶像可能在发生变化,像周杰伦、超女等等。我们从小觉得这些人很伟大,家长、老师让我们造句的时候都是想学习这些科学家的精神。所以,一方面首先有这样的理想,想长大了攻关做科研,叶剑英还写了鼓励科研的诗。78年国家召开科技大会,06年又召开了科技大会我也参加了,小的时候这些事情对我们的影响很大。</P>
<P align=left>赵民:成了社会文化的氛围。</P>
<P align=left>邓中翰:人多余的时间肯定有很多的兴趣,都用在各个地方。我们比较早进入科研,有这样的理想光芒在不断的吸引你往那方面注意,所以慢慢你把时间多出来。我小学的时候做航模就做的很好,我喜欢做这些事情。中学就开始钻研其他的东西,这还是很业余的。这种兴趣都是业余的活动和个人兴趣爱好,但是慢慢转变成为自发的对科学追求的时候,会导致学习工作逐渐走上比较聚焦关键的问题上,天天持续的积累就10几年、20几年。这一晃20年就过去了,但是这20年搞科研的过程实际上很长,因为有20年的积累应该能够出现今天的工作。</P>
<P align=left>赵民:出成果的时候大约15年?</P>
<P align=left>邓中翰:对,除了个人的兴趣的培养,另外就是一种精神、理想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孩子们心里没有别的东西,给他们讲这些很容易占据他的心灵,让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第三,包括我当时跟大家一样出国,很快接触到科研的最前沿,硅谷在伯克利有十几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包括我学经济学和物理学的老师都拿到过奖。在这样的环境下,马上接触到最前端的思路和思维。当然现在我们国家发展起来了,在很多年以前我们还要学习国外的,今天我们仍然要学习国外的,在那个时候开阔眼界,也缩短了我们很多年摸索的道路,使得我后来出了一些成绩,快速站在硅谷前沿研究这些问题,回国就瞄准国际的最前沿,而不是填补技术的空白。</P>
<P align=left>另外,你接触到的人、方法,不只是科技这一块,还有周边的理念对人的帮助也很大,这对后来学习期间,从小学、中学、大学这个学生过程中很重要,从理想、兴趣、钻研的角度,接触到前沿的掌握和好的工作方法。</P>
<P align=left>赵民:你从小有很多丰富的兴趣,对你综合的能力和素质很有帮助。一般搞科研的人很难转成企业家,在那个时候就有广泛的兴趣,组织活动对你团队领导力,在这方面也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P>
<P align=left>邓中翰:应该有,有一点比较重要,一个人的创新精神,这是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的。你愿意做一些新的东西,在新的东西里面总是向前看,这个对培养企业家或者一个组织项目的负责人非常重要,因为人与人之间在分割利益和资源的时候是排斥性的,如果都是看未来、看发展和新的东西大家都是共同在进取,这在人的心理上是很大的启发。从小我的兴趣爱好都是带着大家做,我一个人也做不成,总是带着小组干这个干那个,都是想获得一些新的东西,这时候你发现是团结的,而不是排斥的。长期的习惯给你不断的加深这种印象,让你不断的照这种思路去做,团结人、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等等,这个对未来做其他事情非常有帮助。当然,其中也有理想,也有发明创造,做高科技几乎每天都在看新的东西,我们有奇特的一点,高层团队都是喜欢看新的东西,当然不是说高科技很赚钱,这是我们的兴趣所在,像我们把PC上的个人电脑摄像能够做到全球上,占市场60%以上,那全世界所有的各大商业品牌都用中国人的,包括苹果最高端的都是我们的,各大品牌都用了。日本富士通电脑也用的是我们的,惠普、戴尔等等很多都是。</P>
<P align=left>赵民:在这个行业里面你已经领先了?</P>
<P align=left>邓中翰:领先,互相促进。竞争对手也导致你不断的创新往前走。像最近产的一款上市的高清摄像芯片,高清的摄像、30砧每秒、百万像素的高清电视标准摄像。笔记本上本来没有摄像功能,一个高清摄像机很贵,要低功耗、低成本实现这些东西没有人类新的技术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这个团队在不断追求新的东西,看起来高新的设备都有。我通过一颗芯片,10美金左右就能够解决高清摄像,而且低功耗,而且做的很小,放在笔记本电脑里面。它跟手机不一样,大家现在的手机照相机像个玩具,性能各个方面不是很高,但是笔记本连续可视百万G像素,功能非常难做,世界上没有第二家能够做出来,我们做出来了。</P>
<P align=left>赵民:这是首创。</P>
<P align=left>邓中翰:首创,苹果最高端的机子上,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能够提供。</P>
<P align=left>赵民:国内有哪些电脑是?</P>
<P align=left>邓中翰:这些电脑基本都是我们的,所以中国人自己的发明创造我们申请了1000多项专利,世界各大品牌没有任何知识产权风险。就像我们国家四大发明一样,我们发明的走向全世界,推动了整个通讯、电话、多媒体产业发展,推动了人类生活方式。</P>
<P align=left>赵民:你们有多少研发人员?</P>
<P align=left>邓中翰:700多人。</P>
<P align=left>赵民:平均1个人有1.5个发明专利?</P>
<P align=left>邓中翰:可以这么讲么,但是跟各每个人所占的领域、所从事的事业相关。我们每年投入20%多的销售额在做研发上。</P>
<P align=left>赵民:20%多的销售收入做研发?</P>
<P align=left>邓中翰:对。</P>
<P align=left>赵民:排在做研发最高位?</P>
<P align=left>邓中翰:可能是最高的。</P>
<P align=left>赵民:我知道一般最高只有15%。</P>
<P align=left>邓中翰:对,我就是这个意思,特别高的也到百分之十几,所以这样一种研发在追求创新,我想成功的方式有多种多样。</P>
<P align=left>赵民:你这20%多的比例过25%了吗?</P>
<P align=left>邓中翰:没到25%,还是一个团队大家认准了一些方向去掌握一些技术,也是为了中国创新进一步发展,作为企业下一代出更多新的技术,我们把经验、技术、人才用到更新的领域中,做基础性的准备。这些投资和准备工作也是非常耗钱、耗时、耗精力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做工作的选择,这个跟小时候的理想、兴趣、掌握的方式方法有关系。当然,做房地产可以赚的更多,我们公司有很多人很聪明很能干,也都可以做别的事情,但是大家在一起希望在科研方面做出一些比较好的事情。</P>
<P align=left>赵民:我从来没有想到你们公司在研发收入上达到20%多,这是我听到的第一次。</P>
<P align=left>邓中翰:我们这样的企业比较特别,做芯片上走在最前端。一方面是我们感觉到中国发展好的机遇,如果今天光是为了赚一点点钱,不投入就错过了这个机遇,所以现在加大规模。现在只要付的起就要扩大规模,只要在国家产业上、国际产业上可以找到突破口都可以去做。</P>
<P align=left>赵民:从小的兴趣培养你到今天才有一年20%多的销售收入研发投入,这两者之间有某种联系。</P>
<P align=left>邓中翰:应该是有,兴趣,钱拿到还是为了做事情,而不是说钱拿来看看,把产品挣到的钱用到研发上也是一种个人兴趣,一种追求。</P>
<P><B>嘉宾简介:</B> “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中星微电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欧美同学会商会2005委员会理事。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曾任国际商业机械公司( IBM )高级研究员。 1999 年应邀回国创建中星微电子公司,领导并实施 “ 星光中国芯 ” 工程,开发设计出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 “ 星光中国芯 ” 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彻底 结束了中国 “ 无芯历史 ” 。中星微电子于 2005 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是在美国证券市场挂牌的首家中国芯片设计企业。曾获2005年度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年度大奖、2005年度“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多的销售收入做研发造出中国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