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日历 发表于 2007-10-30 09:58:20

陶华碧:贵州文盲 “老干妈”

<P><BR>&nbsp;&nbsp;&nbsp; 1994年11月, 陶华碧把自己经营的“实惠饭店” 改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同时,她还推出了以“老干妈”为名称的风味豆豉。在1989年创办“实惠饭店” 的时候,陶华碧还资助了一个贫困生,这位学生称她为“干妈”, 渐渐地,“老干妈”被叫开了。<BR>&nbsp;&nbsp;&nbsp; 1997年11月,陶华碧的饭店又更名为贵阳老干妈公司,一个响彻全国的品牌由此开始。</P>
<P>陶华碧:贵州文盲 “老干妈”</P>
<P>&nbsp;&nbsp;&nbsp; 一个地处贵州边远地区的妇女,只会书写自己的名字,却能够创办起一家资产过10亿的企业,以及一个响遍中国的品牌,不能不让人称奇。这个神话的创造者就是陶华碧——老干妈麻辣酱的创始人和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BR>&nbsp;&nbsp;&nbsp; 一个文件都看不懂的农村妇女,究竟是怎样创办起来这样一家超级企业的?事实上,她的创业经历非常奇特,也很有传奇色彩。</P>
<P>小机会中的大产业 <BR>&nbsp;&nbsp;&nbsp; “老干妈”叫陶华碧,出生于贵州湄潭县的偏僻山村。小的时候家庭困苦,从小没有上过学。20岁的时候,陶华碧嫁给了206地质队的一名队员,不幸的是,丈夫在结婚后不久就去世了。为了自己和两个孩子的生存,她不得不打工,有时还摆摆地摊。<BR>&nbsp;&nbsp;&nbsp; 1989年,陶华碧开始了自己创业的经历——在贵州市南明区开一间小饭店。她手头的资金非常有限,所以,盖房子的砖头只能自己四处去捡。一阵忙碌之后,一间简陋的餐厅终于开了起来,名为“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开张后,小店的生意十分兴隆。  <BR>&nbsp;&nbsp;&nbsp; 和大部分创业者的偶然成功类似,陶华碧的创业经历也由于一次小小经历有了很大的改变。<BR>&nbsp;&nbsp;&nbsp; 为了增进饭店的生意,陶华碧用自己制作的麻辣酱为佐料。一天早晨,她起床后感到不舒服,就没有拌麻辣酱。她想:反正凉粉的佐料有好几种,少一个麻辣酱不会对口感有太大影响。没想到的是,顾客就餐时都点名要麻辣酱。<BR>&nbsp;&nbsp;&nbsp; 陶华碧忽然想到一个问题:顾客们并不是喜欢凉粉,而是喜欢麻辣酱!<BR>&nbsp;&nbsp;&nbsp; 几年摸索后,她的麻辣酱风味更独特。许多客人结账后都会再单独买一些麻辣酱,甚至有人不吃凉粉而专买麻辣酱。意想不到的是,尽管麻辣酱越卖越多,饭馆的生意却越来越差。<BR>&nbsp;&nbsp;&nbsp; 一次上街,陶华碧发现附近10多家餐馆的生意都不错,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用陶华碧的麻辣酱做佐料。回去后,陶华碧决定不再单独出售麻辣酱。<BR>&nbsp;&nbsp;&nbsp; 买不到麻辣酱的老板纷纷求她,半开玩笑说:“你既然能做出这么好的麻辣酱,还卖什么凉粉?干脆开家麻辣酱工厂算了!”<BR>&nbsp;&nbsp;&nbsp; 陶华碧最终看到了麻辣酱的市场潜力。就这样,陶华碧放弃苦心经营多年的餐厅,在1996年7月,借用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聘40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BR>&nbsp;&nbsp;&nbsp; 创业初期,老干妈的所有工序都是手工操作,其中有一道工序是切辣椒,在这个过程中,溅起的辣椒沫容易辣到眼睛,工人们都不愿做这道工序。陶华碧只得亲手操刀,她握着两把菜刀,上下翻飞,并笑言:“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不久,她得了肩周炎,10个手指的指甲也因为搅拌麻辣酱全部钙化。<BR>&nbsp;&nbsp;&nbsp; 尽管创业经历很苦,她的麻辣酱在贵阳也牢牢站稳了脚跟,她从没有打过广告,但她的产品也通过口耳相传逐渐扩展到贵州之外,成为一个跨地区的品牌。到2000年末,公司员工也由原来的40多人扩充到了12000多人,产值超过3亿。<BR>&nbsp;&nbsp;&nbsp; 小小的麻辣酱加工厂也办成了资产过亿的大企业,这是陶华碧在创办老干妈的时候所没有想到的。<BR>&nbsp;&nbsp; <BR>知识产权官司打出的江山<BR>&nbsp;&nbsp;&nbsp; 老干妈名声鹊起之后,也随之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各地的仿冒者纷纷出现,以至在超市的货架上可以出现五六种老干妈麻辣酱。在这些产品中,湖南华越食品公司生产的“老干妈”风味豆豉影响最大。除了产品批号、执行标准、生产厂家等内容不同,将陶华碧肖像换成了刘湘球肖像外,华越食品公司的老干妈外观与陶华碧的一模一样。而且,他们的产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一些地方,市场份额占到了将近20%。<BR>&nbsp;&nbsp;&nbsp;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1999年11月,陶华碧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湖南老干妈告上了法庭。这一案例,也成为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十年经典案件之一,引起法律界和工商界的长时间热议。<BR>&nbsp;&nbsp;&nbsp; 早在1996年,陶华碧就向国家商标局申请“老干妈”商标注册,因“老干妈”为非特定名称而驳回。但1998年8月22日,“老干妈”风味豆豉包装瓶瓶贴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12月,第五次申请注册的“陶华碧老干妈及图”商标终于通过了审核。<BR>&nbsp;&nbsp;&nbsp; 湖南老干妈在1998年10月,也成功申请了“老干妈”风味豆豉的瓶贴外观设计专利权,和贵州的老干妈相比较,只是将写有文字的椭圆形图案改变为了菱形图案。也就是说,湖南老干妈申请的外观专利时间晚于陶华碧的老干妈。不过,湖南老干妈在1998年12月1日就成功注册了“刘湘球老干妈及图”商标,要早于贵州老干妈。<BR>&nbsp;&nbsp;&nbsp; 2000年8月10日,一审判决认定湖南老干妈构成不正当竞争,不过,只是判决停止使用并销毁在没有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之前生产的产品,并赔偿经济损失15万元。这意味着,两个“老干妈”可以同生共存,对此,双方同时提起了上诉。<BR>&nbsp;&nbsp;&nbsp; 2001年3月20日,北京高院作出终审判决:湖南老干妈构成不正当竞争,停止在风味豆豉产品上使用“老干妈”商品名称,停止使用与贵阳老干妈公司相近似的瓶贴,赔偿经济损失40万元,并登报致歉。2002年1月,湖南老干妈的外观设计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无效,而“刘湘球老干妈及图”商标也被决定不予核准注册。<BR>&nbsp;&nbsp;&nbsp; 打击了不正当竞争后,老干妈走上了更快的发展道路,也带给了她更强烈的自信心。在她看来,老干妈作为一个品牌,已经成了她的独特标志。一次,一位香港商人到“老干妈”考察,拿出自己的名片想和陶华碧交换。没想到的是,陶华碧微微一笑说:“对不起,我不用名片。”香港商人感叹:“您是我见过的惟一没有名片的董事长。”其实,在陶华碧看来,“老干妈”就是最好的名片。</P>
<P><BR>用亲情管理庞大企业</P>
<P>&nbsp;&nbsp;&nbsp; 陶华碧并没有管理方面的经验,同时由于没有上过学,不认识字,不具备从书本学习管理知识的条件,所以,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她始终注意管理层素质的提高,而对员工,则自始至终实行亲情管理。<BR>&nbsp;&nbsp;&nbsp; 初创的工厂规模很小,像一个家庭作坊,但产供销等部门却一应俱全,除了需要管理的几十个工人外,还有工商、税务、城管等许多事务性工作要应酬。在这种情况下,陶华碧提出了这样的绝招:老板怎么做,工人就怎么干!陶华碧不随便责骂员工,只是对他们说:“我把你们当家里人,你们也把这里当成家。我怎么做,你们跟我怎么做就行了。”<BR>&nbsp;&nbsp;&nbsp; 陶华碧也确实把员工当成自己的儿女。每当有员工出差,陶华碧总会像老妈妈送儿女远行一样,亲手为他们煮上几个鸡蛋,一直送到厂门口,直到看到他们坐上了公交车后,这才回去……<BR>&nbsp;&nbsp;&nbsp; 而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她也注意在制度上对员工福利作出令人满意的安排。如陶华碧考虑到公司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员工吃饭难,就决定所有员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BR>&nbsp;&nbsp;&nbsp; 当“老干妈”的员工发展到将近两千人的时候,这个规矩仍然没有废止。一个庞大的企业,自始至终全员包吃包住,在全国应该是不多见的。在陶华碧的公司,这确实稳住员工的重要管理措施。<BR>&nbsp;&nbsp;&nbsp; 一次,一个离职的员工在别处很不顺心,就希望回来,却又不好意思直接说,只好托人带话说想回来。陶华碧一听,就说:“我也一直惦记着他呀!《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走了,她的皇阿玛是那么地牵肠挂肚,我也是那样啊!你转告他,也让他转告所有从‘老干妈’出去的人:如果他们在外面干得不如意,都可以回来,当妈妈的哪会嫌儿丑呢?”<BR>&nbsp;&nbsp;&nbsp; 就这样,老干妈的员工都觉得不忍心离开这家温情的公司。<BR>&nbsp;&nbsp;&nbsp; 而另一方面,随着公司的发展,陶华碧发现自己全面管理并不适用,所以开始注意公司的制度建设。由于自己不认识字,没有文化,她就极力推进管理层的知识与技能培训。<BR>&nbsp;&nbsp;&nbsp; 决定要加强管理层的培训后,陶华碧把公司的管理人员轮流派往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开放城市,让他们去考察市场,到一些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她直率地对他们说: “我承认自己‘老土’,但你们别土,企业别土!你们每个人出去后,都帮我拿回一点新东西来!”在这些人的带动下,公司逐步走上了科学化管理的道路。<BR>&nbsp;&nbsp;&nbsp; 与一群老太太闲聊的时候,其他老太太对她说,你这么有钱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命?想了一个晚上之后,陶华碧对员工们感叹:“企业我带不走,品牌我也带不走,企业的未来是你们的。我一想,我这么拼命,原来是在给你们打工哩!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因此,为了你们自己,你们更要好好干啊!”<BR>&nbsp;&nbsp;&nbsp; 对于自己的家乡贵州,陶华碧也带有深深的依恋,用她的话说,公司在发展,她也要坚定地呆在贵州,坚决不往外迁。<BR>&nbsp;&nbsp;&nbsp; 这就是老干妈的文化,一种带有责任、带有亲情的文化,所以,即使地处边陲,老干妈依然可以形成凝聚人心的力量,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全国性品牌。</P>
<P>&nbsp;</P>
<P>&nbsp;&nbsp;&nbsp; “这三个字,很复杂,很复杂呀!”<BR>&nbsp;&nbsp;&nbsp; ——陶华碧</P>
<P>&nbsp;&nbsp;&nbsp; 编后:在儿子叫她书写自己名字的时候,陶华碧一次一次感叹:“这三个字,很复杂,很复杂呀!”但正是这个最后只会写自己名字的陶华碧,却创造了一个神话,这个神话,来自于她的市场敏感,来自于她对品牌的执著,也来自她对社会的赤诚之心。尽管陶华碧的“亲情管理”方式未必符合现代管理理念,但我们依然能强烈感到,老干妈企业的发展,与她对员工的温情和关心有很大关系。<BR>  <BR></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陶华碧:贵州文盲 “老干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