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杂感
<p>杂感<br/> <br/>孙士杰</p><p>两点之间,直钱最短,谓之捷径。可是,在西藏察禺地区,有两座并峙的山峰,住在各方的山民,"对面喊话听得见,相会要走一整天。"人生有时候也这样,没有捷径可寻,只有通过荆棘丛莽峭壁深涧,走曲折的路,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p><p>"以人为本",很好很好。只是要明白,社会上有贫穷与富有之分。残疾人是人,临时工是人,而且都是弱势人群,是应当给予更多关注的“本”。富人也可以是“本”,但要先问他是怎么富起来的,巧取豪夺者不是“本”。</p><p>公平,正义,和谐,稳定,不仅是理论问题,尤其是实践问题。纸面上讲得头头是道,生活中落实不了,不过是一张纸而已。</p><p>“为人民服务”还是“为人民币服务”,虽只一字之差,却会造成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p><p>太在意健康不利于健康,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利于保持应有的自信。</p><p>损人利己的事要干,损人不利己的事也要干,此即所谓邪恶。善良的人对于邪恶的人,往往缺乏想像力。</p><p>哲学是抽象的,生活是具体的。即使再高明的哲学概括,也不能尽显生活本身的丰富和复杂。生活是根,哲学是花。</p><p>未曾专门研究过学问与架子的关系,但经验告诉我:有学问的人往往没有架子,没有学问的人反而架子大。</p><p>有个新词叫“草根”,就是大众的意思,例如“草根经济”,“草根文学”我很赞成。文学艺术还是要多写反映底层老百姓喜怒哀乐的质朴的健康的作品,不要没完没了地上朝(帝王戏)、上房(武打戏)、上床(色相戏)。</p><p>古人云:“人之不同,各如其面。”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可是写起文章来,则常有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情形。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是一个过程,是修炼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的。关键在于,在用心习练的春夏秋冬,要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不要丢掉“原生态”的东西。</p><p> <br/></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