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员工培训--一个严肃的话题
<p> <strong> <font size="3">按:许多企业都标榜“以人为本”,这个以人为本的人倒底是谁呢?可能很多人都并没有认真地对待过;具体到培训这件小事,大家都觉得培训是企业发展的大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事,是企业现代化的标志,是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发展的利器,可试问下,你的培训果真落到实处了吗?本文就员工培训这块做了很好的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可参考的意见。</font></strong></p><p> 现在企业对员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已经很重视了,因为,在这方面,法律制度很严。过去,私人和民营企业对这3项保险都不太重视,但在法律的日臻完善和监督机制的威严下面,过去表现不好的企业也表现得好了起来。 <br/> 但是,法律对于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没有明确的保障,所以,企业对员工的培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一些条件好、有远见卓识的企业,自觉地将员工培训纳入了企业日常的工作。 <br/> 在企业现实中,即使有些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培训的机会,但后期监督也没有跟上,学而无用;学后不查的现象比比皆是。有些企业为个别员工提供了可观的培训资金,但员工学成之后便隔些时日“跳槽”了,引发了大量的纠纷。反过来,这些纠纷使得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心有余悸,不敢轻易“赔了夫人又折兵”,做赔钱的“买卖”。 <br/> 那么,企业就不对员工进行培训了吗?知识需要更新是常识,知识也有折旧期,应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再学习的机会,否则,面对日益更新的知识,任何人都存在着“不进则退”的危机。在国外企业,能否为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已经是企业招募员工的“金字招牌”之一,有些人之所以考虑“跳槽”,就是因为另一家企业和自己所在的企业不同,它能够为自己提供再教育的机会。而我们的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培训这张“金字招牌”,拿高薪水、高职位等吸引人才的企业很多,但用培训吸引人才的企业还为数不多。 <br/> 《并行工程管理方法与应用》一书的作者陈国权教授积极主张对培训进行评估。他引用卡帕切克对培训评估的4个标准。第一是学员的反映,这包括学员对培训的印象、对培训价值的认可以及培训是否有助于他们的工作。一般的做法是在培训结束后给学员一份调查卷。第二是学习标准,是指评估学员对课程的吸收程度。第三是行为标准,即评估培训后学员工作行为的变化。第四个标准是结果,这指的是培训后组织的变化,包括下属的满意度增高、生产率上升、浪费减少和销售额上升等。 <br/> 陈国权教授认为,没有对任何情况都最适用的评估标准,每一个标准都有其长处和短处。一般来说,“学员反映”和“学习标准”这两种方法相对来说费用少、易于分析。但其问题在于,即使成员态度已改变或课程内容已被消化理解,也不能确保其行为或工作表现就会相应地改变。 <br/> 可见,培训工作是有些难度的。有些企业对于参加了培训、甚至拿到相应学历的人,并不认为他们比培训前有所提高。这可能牵扯比较复杂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不是培训本身的问题,也不是不重视培训的理由,而是没有掌握好培训的各个环节。如果是把培训作为福利,能有好结果才怪呢。 <br/> 陈国权教授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培训过程一定要加强管理,具体要做的工作有3个方面。第一,对培训要有全面计划和系统安排。企业管理者必须对上述培训的内容、方法、教师、教材和参加人员、经费、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安排。第二,为了提高人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一定要建立激励机制。在企业调研中发现,企业如果不对被培训者在工资、奖励等方面至少维持原有水平,培训肯定会受到不良影响。在我国,企业有时把培训当作给员工的一种好处,参加培训者还要克扣一定数量的奖金,这是极不合理的现象。应该建立鼓励参与培训的机制,员工如果通过培训,达到某种等级,就应该提高报酬。第三,在参加培训人员方面,我国企业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考虑培训人选时,往往优先考虑上层管理人员,而对一般成员则考虑较少,这可能是资金有限造成的。但是这里必须强调一般员工的参与,因为他们是“一线”人员。 </p><p> 作者:王建一</p> <p>很好,我现在开始做人力这方面,我们是加工企业,每年员工的流失率都很高,听我们的一个精细化管理员说,刚过完年时,工人可以四班倒,现在只能两班倒,而且工厂几乎是来人就要,但往往干不了几个月,就又走了。我想做一个有关员工忠诚度的培训计划,希望各位家人能指点一下。企业的情况是这样的:3000人的大型加工类企业,工人薪水有点低,工作比较累,工作的环境不是很好(铝合金制造企业),工作比较累。工人主要是两种:拥有大专、技校学历的学生,以及初中以下学历的外地民工。薪水我无权改变,只能希望通过宣传企业的文化,以及提供一些简单的培训,希望留住他们工作更久一些。</p><p>希望家人帮我出出注意</p> <p>2楼的想法似乎有点天真了,或者有人格魅力的老板来带领一批人死心踏地地跟着后面干吧,可没有一个光明的情景又能干多长时间呢?</p><p>这种加工企业非常常见,都是为了最大化的压榨剩余劳动力,而不需要太熟练的工人(或者抓住核心的技术工人就够了),所以并不太需要太多的忠诚度.建议你要想做,就让这些工人们能在烦累的时候多点开心的娱乐取向.</p><p>恕我说的有点重.</p> 没关系,毕竟刚毕业,经验不足,想法难免天真,“<font color="#f73809">个光明的情景”</font><font color="#000000">指的是什么?能具体一点么?是指让外来的员工在这安家或者什么么?望指教。</font> <p>让他们有盼头,....</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zhangribin</i>在2007-10-21 13:37:31的发言:</b><br/>没关系,毕竟刚毕业,经验不足,想法难免天真,“<font color="#f73809">个光明的情景”</font><font color="#000000">指的是什么?能具体一点么?是指让外来的员工在这安家或者什么么?望指教。</font></div><p>好象是我的笔误,是指“光明的前景”,安家那就不要想他了。出来打工的蓝领都是恋家的,多在日常小事上给予关心,大恩大惠毕竟是不实际的。</p> <p>HR里做培训的往往是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总是觉得别人公司的培训才是做的好的。自己公司有的只是无尽的不合理……</p> 工人薪水有点低,工作比较累,工作的环境不是很好,工作比较累。 这样的企业文化你怎么宣传可以留住人?皮皮说得有点道理,你多考虑怎么能让大家快乐的工作吧。 <p>经营好的企业才能赚钱~</p><p>管理好的企业才能健康~</p><p><font color="#ff0000">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才能快乐!!!</font></p> <p>培训就应该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可以通过与正常意义上的“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组织”等相对比,来体会培训的严肃性。</p><p>非常赞同陈国权教授的培训评估方法。</p><p>公司今年也已经搞过几次培训了,一开始还行,越往后越找不着感觉,一句话——越来越不“严肃”。尽管成立了培训中心,而且聘请内部高管和中层骨干为兼职培训师,但是效果越来越差!</p><p>不论是培训方,还是培训组织部门,都只知道通过培训显摆自己、标榜成绩,就没有人去真正评估培训的效果,还吆喝着建立学习型团队,呵呵——一笑了之!</p><p>罗嗦多了,发发牢骚。</p><p>不过还是要感谢楼主的分享!</p>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