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的旧爱新欢
<p>爱立信的旧爱新欢 <br/> <br/> <br/> 连续创下10年增长35%以上的奇迹后,爱立信在进入21世纪遭遇了全球电信市场的寒流,继而陷入亏损。当2003年思文(Carl-Henric Svanberg)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时,爱立信的年营业额已经从360亿美元猛降至120亿美元,从此爱立信进行了一次次的自救。 </p><p> 爱立信,这家世界电信业巨头,即使把庞大的身躯隐藏在运营商的身后,一次次地重新架构业务体系,以应对运营商新的业务模式的出现,但是这个隐形巨人却开始显现出强大的能量。据爱立信财报显示,2006年爱立信净利润263亿克朗(约合3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2%,8月初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达到898亿瑞典克朗;运营收入为93亿瑞典克朗,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 </p><p> 从2003年4月,思文??走马上任时,爱立信就在人们怀疑的目光中走向了一条复苏之路。到如今,当许多竞争对手深陷业务思路不清、利润下降等泥潭中时,爱立信已??将触角伸向未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p><p> 用思文自己的话说,“现在是我们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时期,也正是加快业务发展、在通信和媒体集成领域确立市场领导地位的最佳时机。” </p><p> 曾经的最爱已成往事 </p><p> 思文是爱立信60年来的首位“空降兵”,当曾??的知名品牌产品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时,他领导爱立信断腕求生。 </p><p> “巨人症”是世界级企业几乎都会沾染上的疾病,关键在于当危机到来的时候,它的自我否定和修复能力如何。 </p><p> 从1876年拉什?马格纳斯?爱立信在斯德哥尔摩创建第一间小工厂至今,在长达1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立信历经的严重危机无数。最近的一次出现在7年前的全球电信市场变冷。 </p><p> 紧急的刹车往往对高速运转的公司伤害最大,爱立信在巨额亏损中实行了自救,但却看不到盈利的曙光,尤其是爱立信的手机业务,已经被诺基亚、摩托罗à?等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后面。 </p><p> 曾经的知名品牌产品如今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爱立信只能“壮士断腕”。2001年10月,爱立信与索尼各出资50%组建合资公司,合并了双方的手机业务。在此之前,爱立信推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的“成本控制计划”,并积极实行“瘦身运动”。 </p><p> 在5年里,爱立信先后有四位全球CEO使出各种招术想让公司“起死回生”也无济于事,爱立信这家保守的瑞典企业只好从外部请来了“救兵”。 </p><p> 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次冒险:思文??是爱立信60年来的首位“空降兵”,并且他从未接触过电信行业。但是如果他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这种恶劣的状况,他的命运可想而知。 </p><p> “对我们来说,只有一次机会,生死在此一搏。”思文??强化了前任的“成本削减计划”,以实现公司运营的“精干、高效、低成本”目标,并且在全球范围裁掉了6万人。 </p><p> 另外,思文??还从领导力上下手。他迅速进行了管理层调整,组建了一支新管理团队。从2004年起,思文进一步精简爱立信的组织,简化企业的流程,打破了爱立信内部的官僚主义。 </p><p> 上任仅一年多,爱立信便开始实现盈利。因为他知道,对于爱立信这家处于风雨飘摇的公司来说,盈利是最为重要的。2004年,爱立信全年税后盈利190亿瑞典克朗(1美元约合7.1克朗),而2003年则为亏损108亿克朗。 </p><p> 思文,这个曾经被瑞典商业杂志评为“年度最佳企业经理人”的领导者,成功地实现了从安全锁业到电信业的跨越,爱立信也借助这个外部的新鲜血液逐步找准了方向。 </p><p> 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出轨 </p><p> 虽然思文很看好多媒体领域,但在爱立信内部经过了近半年的讨论,才真正确定了它的地位。 </p><p> 如果说当年爱立信将手机业务剥离出来,与索尼合作组建索尼爱立信公司时,很多人认为这是爱立信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举动,甚至因为它在手机领域失去三甲地位,而为其扼腕叹息。 </p><p> 但几年过去,不愿意被称为“卖电信设备的厂商”的爱立信,转型后日子却越来越好过,索尼爱立信也成为跨国巨头间强强联合的成功典范。 </p><p> 而诺基亚、摩托罗à?却在日益激烈的手机市场里遭遇种种困难。尤其是摩托罗à?公司,在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机市场份额大幅下滑,仅三个月就丢掉7%的市场份额,市场老二的地位不保。 </p><p> “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与我们不太一样,他们都是从手机业务做起的,系统业务从来没有像手机业务那么强。诺基亚现在认识到网络的部分需要增强,所以它与西门子合作,而摩托罗拉到现在可能还没有找到非常合适的合作伙伴。”爱立信大中华区总裁马志鸿(Mats H Olsson)分析说。 </p><p> 当电信业成为一个综合行业时,爱立信如何从中率先发现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思文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p><p> 还在2002年时,爱立信就进行了一次结构调整,将公司的支柱业务确定为:网络系统设备、电信专业服务、技术平台授权、企业解决方案和索尼爱立信的移动终端业务。 </p><p> 思文上台后,很快发现电信服务业的增长潜力,他力主扩大了服务业务的范畴,进入电信网络管理、虚拟空间服务、系统集成服务等领域。</p><p> <br/> 事实证明,由于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升级以及外包业务的增加,服务这块业务成为爱立信这几年来增长的最大亮点。根据爱立信2007年第二季度财报,服务已占总体净销售额的21.5%左右。 </p><p> 2006年9月,爱立信再次进行调整,重组为网络、全球服务与多媒体三大业务部门。多媒体这个目前仅占销售额不到8%的业务被列为与网络业务并存。 </p><p> 这项调整从今年1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当马志鸿被《英才》记者问道,“今年的结构调整以来,对于客户带来哪些改变?”时,马志鸿的回答竟然是非常平μ?的,“没有太多改变。” </p><p> 在马志鸿的眼里,多媒体这项业务在爱立信早就存在,只不过以前它没有作为一个独立部门存在而已,“从客户的角度去看,我不愿意夸大这种转型带来的影响。” </p><p> 就像当年思文要带领爱立信走出亏损的困局时,他特别强调的一点,“我到爱立信来,并不是为了改造爱立信,而是希望改善爱立信。”无论是思文还是马志鸿,这两位典型的瑞典人都保持了一种“温和”的变革态度。 </p><p> 尤其是在确定未来发展战略时,思文??更是谨慎。2005年,多媒体市场,即网络电视、音乐、游戏、视频、广播以及固定与移动网络打印的市场总值接近200亿欧元,有数据预计,到2011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050亿欧元。虽然思文??很看好多媒体领域,但在爱立信内部经过了近半年的讨论,才真正确定了它的地位。 </p><p> 这一次,思文正是因为看到了通信和媒体融合的新趋势,再次发力。新的组织架构将使爱立信在未来争取到更有利的位置,尤其是进一步加强在下一代融合IP网络领域的领导地位。 </p><p> 在不经意间,爱立信已经从一个传统的电信运营商蜕变,很快人们将看到一个全新的爱立信,它的自我定义是“端到端全面通信解决方案及专业服务提供商”。 </p><p> 多媒体领域变新宠 </p><p> 如果有哪一个外籍员工来到中国一两年,就敢说自己对中国市场有多么的了解,“那我就会立刻把他送回老家去。” </p><p> 与自己的老板思文相比,马志鸿2004年5月出任爱立信中国区总裁时境况要好很多,彼时爱立信全球已经实现了盈利,并且早在1998年,中国就首次成为爱立信全球第一大市场。 </p><p> 但如果??开马志鸿的履历,你会惊讶地发现,马志鸿与中国结缘于20多年前。早在1985年,马志鸿就来到中国,参与爱立信在北京第一个办事处的建立。此后,马志鸿也多在马来西亚、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任职。 </p><p> 即使如此,当马志鸿开始负责爱立信中国业务时,他感觉面对的最大挑战还是来自于如何了解中国市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不仅仅是指规模,而且在政府、运营商、监管环境等方面比我以前工作过的任何一个市场都更有挑战性。” </p><p> 马志鸿初上任时,中国市场已??是世界上最大、最具活力的电信市场,移动通信用户每个月保持着新增500万的速度。 </p><p> 当时,坊间盛传中国的3G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人们已经为此等待了两年。马志鸿也曾信以为真。可是时间过去,3G的牌照依然没有颁发,“这时我觉得不应该只听别人说,而应该自己去调查研究。” </p><p> 现在马志鸿逐渐有了对这个问题更现实的看法,他认为今年肯定不会颁发3G牌照,明年会不会他不敢确定,“如果别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可以和他赌十元钱。” </p><p> 在马志鸿的眼里,了解中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他甚至开玩笑地说,如果有哪一个外籍员工来到中国一两年,就敢说自己对中国市场有多么的了解,“那我就会立刻把他送回老家去。” </p><p> 与其他一些跨国公司不同,中国区在爱立信全球总是处于领先的位置。比如服务业务,1995年中国区就开始有了专门的服务团队,只是当时的服务范围比较??。 </p><p> 中国的多媒体业务也早在2005年初就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在中国,爱立信就拥有两家多媒体应用研发中心,分别在上海和广州,并已拥有上百名多媒体解决方案工程师。 </p><p> 现在,马志鸿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将与网络相关的业务整合在一起;二是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多媒体业务未来对电信行业来说,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 </p><p> 一向重视客户需求的马志鸿,现在每周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出差,去各地见客户。但他每天还是会平均花上一两个小时在互联网上关注新鲜事物,Youtube、Myspace这样的新兴社区网站是他最有兴趣的。 </p><p> 从今年开始,新媒体客户被列在了马志鸿拜访的名单中,包括在多媒体领域的合作对象如媒体公司、互联网公司、搜索引擎公司等,以及一些能够提供特殊平台、应用引擎和特殊业务应用的公司。 </p><p> “我和李彦宏是好朋友。”马志鸿说,百度给自己的印象很深刻,他们对互联网很了解,但关于移动性的知识却是爱立信的专长,双方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br/></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