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日本企业文化与中国文明的博弈
匆匆之间,已在外资企业打混了近十年,苏州多的是台日资企业,我也不能逃脱魔咒,十年来几乎都是在台日企业。台湾企业的管理风格受日本文化影响很深,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到了膜拜的地步。而台湾人无论管理者还是作业员,大部分也都认同这种文化。只不过真正执行起来却难免又有些东施效颦。因此为了表述的方便,把台资企业文化姑且归到日本企业文化的范畴。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古代文明,中华文明曾经随着成吉思汗的铁蹄冲击了半个世界,日本在数千年中同样也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据说日本明治维新的启蒙教材还是清朝人写的《海国图志》。虽然今天的日本人并不愿承认他们的祖先连吃饭、穿衣、睡觉都是中国人教的,可是他们跪在榻榻米上吃饭的样子不正是汉唐的习俗吗? 我不是想把日本的文化强行纳入到中华文明。日本的企业文化的的确确有非常多值得中国企业大大学习的地方。不喜欢日本人是一回事,我就不喜欢日本人,我家里就没有一件日本品牌的东西,你还可以把日本看成对手、敌人,但谁说敌人就不可以学习,孙子就说:知己知彼。向敌人学习,这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文化博大的地方,日本人也许永远学不会。<br/> 日本企业的成功也可以说是经营理念的成功。首先,是日本人物尽其用的观念。日本本身资源匮乏,因此日本人知道珍惜资源。你可以留意一下,日本人很少用餐巾纸,但却都会随身带着手帕。洗完手不用纸擦,也不用烘手机,而用手帕。使用纸巾或烘手机那代表正在消耗着森林和电力。震撼吧。中国的退休教授在为一条狗花 20万办葬礼的时候,日本人却为节约一张纸而使用我们父辈们甚至祖父辈才用的手帕。这就是观念的差距。这种观念同样渗透在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随手关灯、关空调,如果厕所有个马桶三天漏水没修好,总务可能要写上半天报告作原因分析,作改善对策,作效果确认,还要作上一堆点检表每隔1小时来检查一边,从而保证从此以后这个马桶漏水绝不会超过一小时。但又绝不会安排一个人专职检查厕所,而是从现有人力里安排轮值检查。厉害吧,是不是吃人不吐骨头。是的,如果不是这样又怎会在全球汽车市场低迷的时候日本车却获利丰厚。这就是成本控制的观念。这一点,不光中国人,我想除了犹太人(据说比日本人更抠门),全世界都应该学习这种观念。成本与利润是天平的两端,成本下降,利润就上升,道理很简单。其次,是日本人的时间观念。日本人守时好像全世界都知道。我不想告诉大家日本人多守时,但日本提出了JUST IN TIME企业管理理念,至今仍是物流及供应链理论的核心思想。JUST IN TIME,你可以把它翻译成“刚好及时”。最早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称之为精益生产。这个思想的核心就是所有的物料、资源都应该在刚好需要的时候调达。我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不错,日本人就是这样把时间变成真正的金钱的。无论物料或其他资源,来早或来晚对企业来讲都是损失。要的就是刚刚好,JUST IN TIME.日本还有一个习惯,你或许会觉得日本人很蠢,什么问题都要问什么,这是日本的5W的观念,工作中遇到了问题要问5个为什么。还是拿我们上面马桶漏水的例子。首先一定问马桶为什么漏水?经过仔细检查后发现是水压高了。水压为什么会高?再检查,是水阀开大了?水阀为什么会开大?再检查,是水阀的橡皮塞的磨损了。橡皮塞为什么会磨损?是因为使用以来一直没更换。好!问题找到了。然后来作改善对策。先了解橡皮塞的使用寿命是多久。假设半年,那好,现在开始由总务每个月对橡皮塞点检一次,每半年更换一次,并作点检和更换纪录。办公室其他人员再每小时轮值点检一次确认有没有漏水,这叫DOUBLE CHECK.这样一种认真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国人学习吗?<br/> 日本的企业文化大多重视对物的管理,而轻视对人的激励。做任何事都要有个规则,执行者必须依规则办理。这和日本人的奴役性或许不无关系。在日本古代的幕府时代,武士就是领主的私有财产,为领主生或死,完全受领主的奴役。没有领主的浪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明朝时被戚继光打败的倭寇就是日本浪人,没有领主的浪人只能做强盗。这种奴役性在现在日本人的身上仍有很深的烙印。所以日本企业不会象欧美企业那样激励员工,在日本的土壤里是开不出马斯洛理论这朵花的,也很少授权,下属都遵循上司的指示执行。中国文化则是重视人的。魏征早在唐初就提出“民者,水也;君者,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告诫唐太宗要善待臣民。中国的企业已经开始把这种观念融入到现代企业管理中。中国的企业家们已体会到员工对公司成长的重要,也想尽各种方法激励员工,例如:员工持股。让员工持有自己公司的股份,与公司共存亡,甚至对一些优秀的员工送干股。让员工死心塌地的为公司效命。[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7 12:10:59编辑过]
页:
[1]